学术投稿

三分支阻滞中的Ⅱ度Ⅱ型左后分支阻滞1例

贾伟杰

关键词:三分支阻滞,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 左后分支阻滞, 现报告如下, 心肌损害, 弥漫性, 病例
摘要:三分支阻滞是指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较多发生在弥漫性心肌损害的病例,且易发展成室率极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后严重.本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心包介入法治疗肺癌合并心包积液

    肺癌合并心包转移因癌性积液生长迅速,极易导致急性心包填塞,反复穿刺会给患者增加痛苦,且易引起并发症.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引流、灌注治疗,并经自身对照,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吴国荣;祁春雷;贾武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醒脑静在抢救重度酒精中毒中的作用

    我院自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共抢救重度酒精中毒17例,其中加用中药制剂醒脑静注射液抢救8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华;沈志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传统认为,其病变主要在肾小球.近来一些临床观察提示糖尿病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亦较常见.我们对13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进行了检测,以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尤健;张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老年冠心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由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是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1],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也可分泌TNF,并可作用于血管壁而引起血管壁的损伤,促进血管内皮和血管平滑肌的增生[1,2 ].

    作者:陈军;王卫;张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心房内不同刺激部位对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的影响

    临床心电图生理检查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时,高位右房(HRA)为其常规刺激部位.但有研究发现刺激心房内不同的部位,房室传导时间、心房和房室结的不应期等有显著性差异,房室结双径路和裂隙现象的检出率也不同[1~3],说明心房内刺激的部位对临床心电生理检查的结果有影响.

    作者:黄新平;任国钧;陈兆銮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使用

    80年代以来,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经导管射频消融,使一些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作者:胡大一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CT和MRI分析

    痴呆是一种感知障碍的综合征,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痴呆的原因很多,其中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称为血管性痴呆(VD),据文献报告,VD在老年人中患病率为3.96%,占全部痴呆的2/3[1],VD中,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为主要的发病原因[2].

    作者:胡孝全;周农;尹世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疱疹疗效观察

    单纯性疱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6岁以下小儿,尤其是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多见,病变可见于口腔局部,也可致全身性感染,甚者危及生命.目前又无特效疗法.我们自1973~1998年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功田;杨文联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维脑路通对高粘滞血症和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院于1996年3月至1997年12月为探讨维脑路通对高粘滞血症和高脂血症的影响,对134例高粘滞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大剂量维脑路通静滴治疗,并与目前常用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血粘度、血脂等作用的蝮蛇抗栓酶作对照,观察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如下.

    作者:吕孙成;姜静;袁立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儿原发性心肌病30例临床分析

    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为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心脏疾患,愈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我科1984~1997年收治的原发性心肌病30例作一分析.

    作者:孟琼;谭建新;李昌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三分支阻滞中的Ⅱ度Ⅱ型左后分支阻滞1例

    三分支阻滞是指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较多发生在弥漫性心肌损害的病例,且易发展成室率极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后严重.本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伟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心率变异指逐次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变异数,两次心搏之间存在微小差异,测出连续出现正常心搏间期之间的变异数,即可了解心率变异性(HRV).

    作者:寿建平;李炽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类洋地黄因子变化在使用洋地黄药物中的意义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洋地黄是主要治疗药物.但该药剂量使用不当,易导致中毒发生,加重病情,甚至断送患者性命.类洋地黄因子(EDF)是人体内与洋地黄药物结构作用极相似的微量循环激素,因此我们测定了105例CHF患者血清EDF(sEDF)含量,以探讨其在CHF患者使用洋地黄药物中的意义.

    作者:莫余波;胡节惠;杨仕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核素时相分析对预激综合征患者射频消蚀术前后的心室功能观察

    目的:为了评价射频消蚀(RFCA)对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核素时相分析(RPA)测定了17例预激综合征(W-P-W)患者RFCA前后以及15例正常对照者的心室功能,半自动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3LVEF、1/3左心室充盈率(FF).结果:对照组与患者组RFCA前、后心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FCA不影响心室功能.证实RPA评价快速心率失常患者RFCA术前、术后心室功能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可靠方法.

    作者:卢国元;施毕旻;董慎安;江一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毒鼠强中毒48例误诊分析

    毒鼠强为国家禁用剧毒灭鼠药物.1996年2月至1998年2月,我们收治48例来自菏泽市某村不明原因的抽搐患者.经菏泽地区卫生防疫站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的鼠药样本及死者尸解样本的毒物鉴定,确认为毒鼠强中毒.但所有病例在确诊前均临床误诊.现对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于爱芹;段月德;王颢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胰岛素抵抗(IR)是指正常胰岛素浓度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状态,以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IGT)、高血压及脂质异常为特征,与肥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原发性高血压及冠心病有密切关系.IR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两方面,以药物治疗为主.现将近年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孔强;崔国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RFCA AVN双径路慢径改良对AVN前传功能的影响

    临床电生理学认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基础是房室结(AVN)双径路,但目前有关AVN前传特性及其传导曲线发生不连续性的机制了解还很有限.本文拟从射频消融术(RFCA)消融慢径前后AVN前传功能的变化探讨AVN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及双径路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

    作者:马龙乐;李义波;张春燕;曲才绪;王晓华;孔祥泉;王英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大剂量肾上腺素和异丙基肾上腺素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

    肾上腺素(AD)是心肺复苏(CPR)中的首选药物,而异丙基肾上腺素(IS)在复苏中通常是有选择性的应用.我们观察了CPR中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HAD)和IS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燕;石海明;李迎利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又称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diabetic bladder dysfunction,DBD)、糖尿病膀胱病(diabetic cystopathy,DC).早在1864年就有学者发现糖尿病患者可有膀胱受累表现.1935年Jordan提出糖尿病膀胱受累是神经病变的一种表现[1].80年代以后逐渐开展了有关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但国内报道甚少.

    作者:向明珠;涂昭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34例分析

    近年来,小剂量胺碘酮疗法的价值受到高度重视,认为小剂量胺碘酮是一种高效、长效且安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1,2].我们对34例老年人有症状的复发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PSVT复发,效果不满意.而改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复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简要报告并分析如下.

    作者:江庆;张金慧;刘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