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用药经验

凌颖茹;赵龙;白莉;卢富华;刘旭生;郭新峰;邹川

关键词:数据挖掘方法, 肾病综合征, 黄春林, 用药经验
摘要: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黄春林教授治疗NS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黄教授治疗NS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纳入的68名患者病例,共280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挖掘黄春林教授治疗NS的基本方及8首新处方。结论:数据挖掘法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1298例肺炎患儿住院费用比较及中药使用效益分析

    目的:对比不同地域、不同类别医院肺炎患儿住院费用情况,统计中药使用情况对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对全国13家分中心的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资料提取,按南北地域及医院类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住院费用情况;按中药使用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情况,评价多途径使用中药带来的经济、时间效益。结果:地域比较中,南方医院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比北方少;中西医比较中,中医院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比西医院少。3种途径(口服、静脉、外用)使用中药组在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小于完全西医治疗组及1~2种途径使用中药组,但其住院时间较长。结论:多途径使用中药治疗可以降低住院费用,但住院时间较长。

    作者:王雪峰;刘建平;申昆玲;马融;崔振泽;邓力;尚云晓;李燕宁;孙轶秋;姜之炎;许华;赵德玉;王立波;万丽雅;吴振起;刘兆兰;胡英惠;黄燕;何春卉;刘华;魏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脐透消臌疗法应用于4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腹胀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通过应用脐透消臌疗法对4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腹胀患者进行护理,认为正确选择病例、详细宣教、观察使用期病情、保持脐透消臌贴的湿润、情志疏导、预防交叉感染及其它各方面的配合是护理的重点。良好的护理能提高病人舒适度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并能有效地缓解腹胀,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邓丹;许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桂皮醛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及相关分子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桂皮醛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桂皮醛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桂皮醛诱导的凋亡,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凋亡形态的变化;RT-PCR法检测桂皮醛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相关凋亡基因的影响;Western Bolt方法检测桂皮醛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桂皮醛有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桂皮醛能诱导凋亡的产生;桂皮醛能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Survivin,上调凋亡相关基因Bax、Bak;桂皮醛能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上调凋亡相关蛋白Bax。结论:桂皮醛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凋亡,可能与内源性凋亡途径的激活有关。

    作者:冯程程;邹玺;吴坚;周锦勇;王瑞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黄春林教授分型治疗IgA肾病中医用药经验

    IgA肾病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现无特效治疗方法,现代医学一般根据不同临床分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黄春林教授借鉴现代医学分型治疗IgA肾病的方法,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相应的中医用药经验,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邹川;卢富华;刘旭生;黄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药临床研究可“突破”

    笔者通过阅读商洪才等专家发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待“突破”》有感,撰写此文。本文以黑龙江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所承担的“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慢病项目)”中医临床科研项目为例,就如何管理好中医临床研究、产出成果及实现成果转化等3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从选题、运行模式、质控方面优化中医临床研究的过程;建立全面细致的管理体系,保障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明确临床科研成果的分类,实现中医临床研究成果的高数量和质量的产出。旨在为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和“突破”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高敬书;匡洪影;吴效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关于目前艾滋病临床研究的几点思考

    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临床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探讨艾滋病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瓶颈,列举中医药在艾滋病临床研究的应用与优势,并概述艾滋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艾滋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作者:李强;许前磊;郭会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结合肠肾轴理论探讨中医药从结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思路

    慢性肾脏病(CKD)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延缓 CKD的进展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近年研究发现,结肠是产生尿毒症毒素的重要器官之一,肠源性尿毒素与CKD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者提出了延缓 CKD进展的肠-肾轴理论(The Theory of Gut-kidney Axis),成为研究的热点。中药结肠给药治疗CKD在临床广泛应用,大量的临床报道提示其可延缓肾衰进展,但临床研究质量偏低,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本研究在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黄春林教授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CKD思路的指导下,结合新肠肾轴理论,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思路,为日后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获得高级别的临床证据提供数据和方法学基础。

    作者:邹川;吴禹池;杨丽虹;卢钊宇;苏国彬;曾玉群;罗学文;刘旭生;黄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明清鼓胀病医案辨证分型规律及用药频数分析

    目的:通过收集明清时期鼓胀病病案的相关条文,挖掘其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条文进行分析,建立相应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辨证以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阳虚证型为常见;药物以利水渗湿药及补虚药为主;单味药使用中前3味分别为茯苓、白术、陈皮。结论:明清鼓胀病用药规律主要为:病变脏腑,脾胃为要;辨证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用药补泻兼施,以补为宜;证治对应,辨明主次,该规律为鼓胀病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熊焰;余东慧;董婷;易法银;卢胜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1H-NMR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平肝方药对高血压大鼠大脑额叶皮质区的影响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结合模式识别方法研究高血压模型及平肝方药干预后大鼠大脑额叶皮质区组织代谢组学变化,探讨高血压病和大脑损伤间有价值信息,为平肝方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平肝方药组,连续给药14天后取各组大鼠额叶组织。采用1H-NMR方法结合模式识别技术检测分析四组大鼠额叶区组织,分别寻找其特征性代谢产物。结果:主成分分析及偏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卡托普利组和平肝方药组明显异于高血压模型组,且平肝方药组与卡托普利组大鼠样本分类趋势明显,提示平肝方药能显著改善大鼠机体的整体代谢;4种代谢产物鉴定为葡萄糖、半乳糖、多巴胺和琥珀酸。结论:高血压损伤额叶组织可能主要表现在能量代谢和神经损伤方面,而平肝方药在有效降压同时,通过影响其代谢产物来缓解疾病引起的物质代谢异常。

    作者:解君;蒋海强;李运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TLR4、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资B(NF-资B)表达的影响,探索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观察72 h内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和门静脉内毒素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LR4、NF-资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NF-资B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改善,TLR4、NF-资B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下调肝脏TLR4、NF-资B表达,降低内毒素水平,是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斌;王杰;彭杰;李武;苏煦初;朱文芳;徐嘉慰;孙克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用药经验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黄春林教授治疗NS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黄教授治疗NS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纳入的68名患者病例,共280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挖掘黄春林教授治疗NS的基本方及8首新处方。结论:数据挖掘法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凌颖茹;赵龙;白莉;卢富华;刘旭生;郭新峰;邹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补肾活血开窍方治疗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开窍方治疗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以补肾活血开窍方(肉苁蓉10 g、石菖蒲5 g、三七2.5 g)免煎制剂治疗,每天3次,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一日3次,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一日3次,上述治疗持续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MoCA)及中医症候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均有进步率,治疗组86.70%,对照组3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中MoCa量表和ADL量表及中医症候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经字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开窍方治疗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及中医症候评分方面均优于尼莫地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尼莫地平相当。

    作者:金硕果;梁静涛;杨旭红;赵欢;史敏;陈卫银;孙鸿辉;冉宁晶;牟歌童;陈寒冰;杨东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手术装置的不断改善,经皮冠脉介入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得冠心病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但支架内再狭窄仍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西医防治再狭窄已成为一项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认识该问题,作者就再狭窄的中西医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

    作者:聂谦;许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现代文献信息库挖掘中医证治规律

    目的: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等方法挖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辨证分型,从不同角度、层次发现证、治间的内在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和Access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采用SPSS 17.0和Medisco-3S系统进行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肾虚、痰湿、血瘀为PCOS的基本致病因素,因此“痰瘀胞宫”为PCOS生殖藏象的基本病机,PCOS主要证型为脾肾两虚、肾虚血瘀、脾虚痰湿、肾虚痰瘀互阻及肾虚肝郁5型。结论:治疗上应以补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痰疗法;将现代统计学方法与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应用于PCOS文献研究中,能够为PCOS的“痰瘀胞宫”病机理论的提出和“补肾活血化痰法”的治则治法提供文献依据和统计学证据。

    作者:马红丽;吴效科;李园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论调补脾肾在慢性肾脏病4期治疗中的必要性

    慢性肾脏病4期是由于脾肾不足导致气机失调、血行失畅、水液代谢紊乱,湿、浊、瘀、毒内生的一种疾病。临床已证实脾肾不足是该病的中心病机。笔者从该病特点及调补脾肾内涵2个角度探讨了运用调补脾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必要性,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简明扼要的辨证治疗策略。

    作者:黎创;徐鹏;毛炜;刘旭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藏医药临床研究意义和思路

    藏医药临床研究是临床工作者避免知识老化,继承名老藏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技术,进行自我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藏医药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科学发展突破口。通过藏医药学临床研究,带动藏医药相关文献的挖掘、收集和整理,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把理论变为现实,把经验转换为成果,把疗效体现在临床实用价值上,推广适宜技术,真正推动藏医药走向世界。

    作者:达瓦次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治癌要法--扶正法的探源

    扶正培本是中医主要治则之一,已成为治疗癌症的主导思想。追溯源流,扶正法乃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述,之后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等通过临床实践,丰富了扶正法的内涵和外延。我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刘嘉湘教授通过梳理癌症的病因病机,创新性地将扶正法引入到癌症的治疗中,逐步成为了中医癌症治疗大法。本文通过历史纵向的分析,阐释“扶正治癌”的理论本源,为今后深化该理论在癌症诊治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姚嘉麟;王青;许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冠心病痰瘀证客观指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证与多个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痰瘀证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痰瘀证组(76例)和非痰瘀证组(44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2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从血脂、糖代谢、炎症因子等方面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痰瘀证组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胰岛素(FINS)、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非痰瘀证组(P<0.05或 P<0.01)。结论:TC、TG、LDL-C、FINS、hs-CRP、MMP-9水平可为冠心病痰瘀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靳宏光;齐锋;王义强;赵明;陈颖;李哲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附子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附子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测定经附子生物碱处理后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别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附子生物碱对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结果:①附子生物碱分别作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24 h、48 h、72 h后的IC50为0.2318±0.0022、0.1601±0.0227、0.1031±0.0231 mg·mL-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于当附子生物碱浓度达到0.8 mg·mL-1时出现明显的凋亡,凋亡率为(59.38±5.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处于S期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多,并且G0/G1期前出现凋亡亚二倍体峰。结论:附子生物碱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促进其凋亡,还可使SGC-7901细胞阻滞于S期。

    作者:丁芸霞;邹玺;吴坚;葛竑璐;胡守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