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聂谦;许勇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 再狭窄
摘要: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手术装置的不断改善,经皮冠脉介入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得冠心病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但支架内再狭窄仍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西医防治再狭窄已成为一项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认识该问题,作者就再狭窄的中西医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研究型门诊构建模式探索

    为更好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建设与“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湖北省中医院构建了研究型门诊。研究型门诊以“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为建设理念,从临床研究、健康管理与特色诊疗3方面探索研究型门诊构建模式。

    作者:邓小川;刘建忠;盛国光;李晓东;吴辉坤;杨帆;李慧;黄晶晶;毛树松;郭明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推拿手法治疗中风后肘关节屈曲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中风后肘关节屈曲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持续静力牵张手法。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中风后肘关节屈曲痉挛有显效。

    作者:郑鹏;徐晓红;张为民;王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益水生新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益水生新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2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灌胃益水生新饮低、中、高3个剂量,阳性药为苯那普利,设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8周后测血压并处死大鼠。检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和胱抑素水平;HE及Masson染色切片法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FN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HR大鼠血压明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水生新饮低、中、高组和苯那普利组同期血压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及胱抑素水平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水生新饮中、高组和苯那普利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及胱抑素明显降低。病理检查提示,模型组比给药各组病变明显加重,出现肾小球肥大及肾小球基底膜非均质增厚并广泛空泡变性等病理改变。模型组大鼠肾组织TGF-β1,CTGF,FN表达明显上调(P<0.01),益水生新饮中、高剂量组及苯那普利组TGF-β1,CTGF,FN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益水生新饮能够减轻SHR大鼠早期肾脏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起到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和肾脏保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TGF-β1,CTGF,FN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徐宏;罗学文;邹川;郭婧姣;李良;关建国;刘旭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溃疡性结肠炎核心药物及配伍分析

    目的:挖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方药,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09~2013年间525份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历,将病历录入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中,经数据整理和规则处理后,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中药处方的核心药物及常用配伍。结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药物为地榆、黄连、木香、白芍、仙鹤草、当归、炒白术、黄芩、紫草、薏苡仁、茯苓、山药。结论:数据挖掘可以客观分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核心药物及常用配伍,指导临床处方用药。

    作者:沈洪;叶柏;张露;朱磊;方涛;顾培青;宁丽琴;郑凯;陈静;周晓波;徐艺;范晓薇;沈天华;戴路明;陈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建设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的几点思考

    在保障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过程中,伦理审查已经成为开展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社会通则。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伦理审查工作得到了充分重视。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伦理平台建设要求,本院加强了伦理平台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同行间的学习交流,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伦理审查水平,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支撑和保障。

    作者:高宏伟;杨海淼;王泽玉;张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药应用情况的专家调查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的中药应用情况进行专家调查,把握其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PCI术后、CABG术后)常用的中药汤剂及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进行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急性心肌梗死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冠心病心力衰竭常用中药包括真武汤、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及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冠心病心律失常常用中药包括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及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PCI术后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及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CABG术后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及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的中药应用存在共性与个性特征,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证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王贤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构建冠心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整体观念是中医诊疗体系的核心理论,在构建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的过程中,借助对心病内涵及外延的界定,除考察其临床症状外,还应在原有宏观基础上,将中医的四诊与现代心血管疾病的各种诊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疾病疗效进行微观化定量评价,构建完备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

    作者:郭家娟;崔英子;魏岩;邓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手术装置的不断改善,经皮冠脉介入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得冠心病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但支架内再狭窄仍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西医防治再狭窄已成为一项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认识该问题,作者就再狭窄的中西医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

    作者:聂谦;许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查培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48例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藏医放血疗法对查陪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西藏自治区藏医医院2009年收治的48例查陪病患者放血前后的血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4种血液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白细胞指数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藏医放血疗法对查陪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作者:次仁央宗;格曲;德玉;达瓦次仁;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中医病-证-中药关联分析方法的研究

    目的:基于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证-中药研究为示范,探索建立一套中医多病种病-证-中药研究方法,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利用我院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构建数据库(数据来自2011年8月~2013年3月间5000份格式化电子病历),数据预处理,运用水晶报表及复杂网络进行数据挖掘,获取AECOPD病-证-中药的频度关系,分析AECOPD不同证型临床用药特点。结果:痰热壅肺、痰瘀阻肺、肺肾气虚3个证候对应的中药均有甘草、陈皮、地龙、紫苏子、黄芩、红花等,痰热壅肺证除有清热、化痰药还有活血药,肺肾气虚证除有益气补肺肾药外兼有活血化痰药。结论:利用临床共享系统可用于临床大数据的处理,挖掘的结果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中医临床科研提供很好的平台。

    作者:胡金亮;张润顺;周雪忠;张兴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集建立方法探讨

    规范、准确的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是建立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本研究结合目前的临床、科研实际需求,确定术语覆盖范围,完善术语分类框架,通过多渠道收集肝衰竭黄疸症的相关术语,遵循科技术语的命名原则规范各术语名词;依据逻辑学中关于概念的定义要求和科技术语的内涵界定规则,结合专家咨询论证,明确术语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术语间的概念体系,形成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集。

    作者:张茜茜;张涛;陈斌;孙克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转化医学研究思路与模式探索

    本文从转化医学和中医药自身特点入手,分析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在发展转化医学上的不同之处,指出中医药转化医学思路和模式必须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结合现代医学转化医学思维,提出一系列的中医药转化医学思路以及构建立体多维的中医药转化医学模式,并基于以上思路和模式,得出了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研究的若干启示。

    作者:蔡桦杨;卢传坚;杨雨齐;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思索与实践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医医院作为中医学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对于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体现中医医院基本特征、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推动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值得我们深入的思索与实践。作者通过探讨医院文化的内涵及作用,结合医院文化建设的历程,介绍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措施及各项建设成效,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变革与创新提出建设性思路。

    作者:郑锦;马超;史竞懿;陈容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中药新药研发平台建设

    从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的建设需要出发,创立中药新药研发平台,服务于肝病等重点病种的医院制剂和新药开发。经过5年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创新力的中药新药研发平台,开发了一些特色中药制剂,促进了重点病种的临床服务能力,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中药新药研发平台建设的成果、经验体会及展望进行探讨。

    作者:胡晓雪;陈树和;朱田密;段雪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药临床研究可“突破”

    笔者通过阅读商洪才等专家发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待“突破”》有感,撰写此文。本文以黑龙江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所承担的“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慢病项目)”中医临床科研项目为例,就如何管理好中医临床研究、产出成果及实现成果转化等3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从选题、运行模式、质控方面优化中医临床研究的过程;建立全面细致的管理体系,保障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明确临床科研成果的分类,实现中医临床研究成果的高数量和质量的产出。旨在为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和“突破”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高敬书;匡洪影;吴效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中药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评价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西乐葆合甲钴胺。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随访第12周的VAS评分、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综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结束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2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第12周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呈上升趋势,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榆治疗组有4例手术、4例失访,4例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手术、3例失访,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其临床疗效和西乐葆合甲钴胺临床疗效相当;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短期随访疗效确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金海;王晶;叶洁;马俊明;邬学群;莫文;施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思考

    知识产权保护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龙华医院承担建设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积极参与中医药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的研究与构建,努力拓展国际科研合作,强化中医国际影响力,同时在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管理措施、宣传培训、产权形成和成果转化方面加强管理,使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安红梅;刘春辉;汤然之;王拥军;宋晓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现代文献信息库挖掘中医证治规律

    目的: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等方法挖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辨证分型,从不同角度、层次发现证、治间的内在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和Access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采用SPSS 17.0和Medisco-3S系统进行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肾虚、痰湿、血瘀为PCOS的基本致病因素,因此“痰瘀胞宫”为PCOS生殖藏象的基本病机,PCOS主要证型为脾肾两虚、肾虚血瘀、脾虚痰湿、肾虚痰瘀互阻及肾虚肝郁5型。结论:治疗上应以补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痰疗法;将现代统计学方法与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应用于PCOS文献研究中,能够为PCOS的“痰瘀胞宫”病机理论的提出和“补肾活血化痰法”的治则治法提供文献依据和统计学证据。

    作者:马红丽;吴效科;李园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6例颈动脉IMT增厚的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98例)。2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9.0 g/晚,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和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紊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结果:颈动脉IMT与FIns、HOMA-IR、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显著正相关。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7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孕<0.05);治疗组FPG、FIns、HOMA-IR、HbA1c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 TC、LDL-C明显降低(孕<0.05), HDL-C明显升高(孕<0.05);治疗组颈动脉IMT由(0.11±0.01)cm减少为(0.08±0.01)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0.05);治疗组5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由(0.37±0.56)cm2降为(0.21±0.25)c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例,治疗组9例,2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以调节脂代谢,降低颈动脉IMT。

    作者:方朝晖;赵进东;王金萍;牛云飞;舒仪琼;袁爱红;吴倩;范青云;刘剑;鲍陶陶;罗源;陆瑞敏;郭呈林;江婷;崔李群;杨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