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伟;杨海淼;王泽玉;张晓明
本文系统梳理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恶性肿瘤)的历程,从建设规划与基础、临床疗效、研究方案、标准规范、平台建设等方面展现了基地建设的成效。从思路的提出到成效的初显,深入浅出的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其今后的新一轮建设提出了解决思路。
作者:许玲;李和根;王中奇;焦丽静;田建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围绕“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肝瘟)”展开设计与应用,搭建网络硬件环境,建立适应中医临床与科研的电子病历采集系统,与多个临床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建立基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肝瘟)规范化术语库及病历模板,形成中医临床多维数据仓库,实现数据挖掘功能,整体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能力和效率。
作者:胡铁骊;胡智勇;陈南;孙淑贞;张涛;阳赣萍;胡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等方法挖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辨证分型,从不同角度、层次发现证、治间的内在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和Access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采用SPSS 17.0和Medisco-3S系统进行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肾虚、痰湿、血瘀为PCOS的基本致病因素,因此“痰瘀胞宫”为PCOS生殖藏象的基本病机,PCOS主要证型为脾肾两虚、肾虚血瘀、脾虚痰湿、肾虚痰瘀互阻及肾虚肝郁5型。结论:治疗上应以补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痰疗法;将现代统计学方法与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应用于PCOS文献研究中,能够为PCOS的“痰瘀胞宫”病机理论的提出和“补肾活血化痰法”的治则治法提供文献依据和统计学证据。
作者:马红丽;吴效科;李园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更好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建设与“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湖北省中医院构建了研究型门诊。研究型门诊以“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为建设理念,从临床研究、健康管理与特色诊疗3方面探索研究型门诊构建模式。
作者:邓小川;刘建忠;盛国光;李晓东;吴辉坤;杨帆;李慧;黄晶晶;毛树松;郭明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慢性肾衰竭(CRF)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病理损伤形成后很难逆转,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且需终身治疗与调理。本文提出CRF在治疗上应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早、中期以延缓CRF进展为目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尿毒症期需在肾替代治疗的基础上,降低透析或减少肾移植并发症的产生,提高生存质量。从中医汤剂的辨证论治的角度、中医外治以及具有中医特色的慢性肾脏病管理等3个方面着手对CRF进行一体化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鹏;黎创;毛炜;刘旭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藏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肝硬化的70例病人,口服藏药45 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效17例,占24.29%;好转47例,占67.14%;无效6例,占8.57%;总有效率为91.43%;三大常规和肾功治疗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藏医治疗肝硬化具有独特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德庆白珍;白玛;白央;扎西顿珠;扎西;德吉;丹增达杰;顿珠旦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通过应用脐透消臌疗法对4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腹胀患者进行护理,认为正确选择病例、详细宣教、观察使用期病情、保持脐透消臌贴的湿润、情志疏导、预防交叉感染及其它各方面的配合是护理的重点。良好的护理能提高病人舒适度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并能有效地缓解腹胀,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邓丹;许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藏医放血疗法对查陪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西藏自治区藏医医院2009年收治的48例查陪病患者放血前后的血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4种血液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白细胞指数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藏医放血疗法对查陪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作者:次仁央宗;格曲;德玉;达瓦次仁;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比不同地域、不同类别医院肺炎患儿住院费用情况,统计中药使用情况对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对全国13家分中心的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资料提取,按南北地域及医院类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住院费用情况;按中药使用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情况,评价多途径使用中药带来的经济、时间效益。结果:地域比较中,南方医院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比北方少;中西医比较中,中医院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比西医院少。3种途径(口服、静脉、外用)使用中药组在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小于完全西医治疗组及1~2种途径使用中药组,但其住院时间较长。结论:多途径使用中药治疗可以降低住院费用,但住院时间较长。
作者:王雪峰;刘建平;申昆玲;马融;崔振泽;邓力;尚云晓;李燕宁;孙轶秋;姜之炎;许华;赵德玉;王立波;万丽雅;吴振起;刘兆兰;胡英惠;黄燕;何春卉;刘华;魏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笔者通过阅读商洪才等专家发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待“突破”》有感,撰写此文。本文以黑龙江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所承担的“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慢病项目)”中医临床科研项目为例,就如何管理好中医临床研究、产出成果及实现成果转化等3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从选题、运行模式、质控方面优化中医临床研究的过程;建立全面细致的管理体系,保障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明确临床科研成果的分类,实现中医临床研究成果的高数量和质量的产出。旨在为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和“突破”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高敬书;匡洪影;吴效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医医院作为中医学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对于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体现中医医院基本特征、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推动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值得我们深入的思索与实践。作者通过探讨医院文化的内涵及作用,结合医院文化建设的历程,介绍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措施及各项建设成效,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变革与创新提出建设性思路。
作者:郑锦;马超;史竞懿;陈容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医黄疸病文献数据库是实现中医肝病证治标准化、数据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黄疸病文献数据库建立的背景及意义,从文献数据来源、中医黄疸病叙词表的建立、文献资料采集与分析等方面来阐述中医黄疸病数据库的构建,对该数据库包涵的内容、功能进行简介,并从文献数据库的标准化、质量、维护、培养人才及团队建设等方面说明中医黄疸病数据库建设存在的不足,以期继承与发展中医黄疸病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体系,提高中医黄疸病辨证论治水平。
作者:王雅;陈斌;孙克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资B(NF-资B)表达的影响,探索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观察72 h内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和门静脉内毒素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LR4、NF-资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NF-资B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改善,TLR4、NF-资B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下调肝脏TLR4、NF-资B表达,降低内毒素水平,是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斌;王杰;彭杰;李武;苏煦初;朱文芳;徐嘉慰;孙克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的中药应用情况进行专家调查,把握其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PCI术后、CABG术后)常用的中药汤剂及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进行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急性心肌梗死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冠心病心力衰竭常用中药包括真武汤、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及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冠心病心律失常常用中药包括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及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PCI术后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及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CABG术后常用中药包括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及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的中药应用存在共性与个性特征,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证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王贤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平艾合剂玉号方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将107例患者分为单服平艾合剂玉号方(太芪培元颗粒)组与平艾合剂玉号方合用西药(齐多夫定300 mg、拉米夫定150 mg、奈韦拉平200 mg,每日两次)组,即中医组与中西医组。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中医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 T淋巴细胞计数改善程度较中西医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艾合剂玉号方有改善艾滋病患者症状,提高免疫力和生存质量的作用。
作者:李静茹;马建萍;马秀兰;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张颖;孙奇;曾琳;李风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丹花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2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花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通心络组。灌胃14 d后,以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酶同工酶(CK-MB);记录造模前后ST段变化;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Tn-I)浓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细胞NF-资B表达。结果:造模前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移ST变化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花颗粒高剂量组与通心络组AST、LDH、CK-MB、Tn-I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CK-MB、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丹花颗粒组与通心络组CRP表达明显减少(P<0.05),丹花颗粒组与通心络组IL-6、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丹花颗粒组与通心络组PGI2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TXA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丹花颗粒组及通心络组NF-资Bp65阳性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丹花颗粒可能通过抑制NF-资B细胞外的正反馈激活途径,从而减少IL-6、TNF-α、TXA2、PGI2、CRP等炎症因子的基因转录,阻断后者所介导的一系列炎性反应,可能是其防治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邓悦;李哲山;陈声武;刘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HBV)相关性肝衰竭阴黄证、阳黄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研究阴黄证、阳黄证两证型DCs的免疫表达特点。方法:将HBV相关性肝衰竭黄疸症患者分为阳黄组与阴黄组两组,另设健康对照组,以外周血来源的PBMCs体外分离诱导培养DCs,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DCs的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83、CD1α,并检测DCs的上清液中IFN-α、IL-4的分泌水平,比较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阴、阳黄证与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健康组比较,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DCs表型HLA-DR、CD1α、CD83、CD80、CD86表达率显著下降(P<0.01), DCs分泌因子IFN-α显著升高(P<0.01);与阳黄组比较,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阴黄组CD83、CD86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IL-4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阴黄组比较,阳黄证组DCs分泌因子IFN-α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阴黄、阳黄两组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DCs功能状态均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阴黄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更低,存在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强;阳黄证患者存在炎症因子过度释放。
作者:张涛;吉婧;纪恩茹;陈斌;黄裕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在保障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过程中,伦理审查已经成为开展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社会通则。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伦理审查工作得到了充分重视。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伦理平台建设要求,本院加强了伦理平台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同行间的学习交流,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伦理审查水平,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支撑和保障。
作者:高宏伟;杨海淼;王泽玉;张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手术装置的不断改善,经皮冠脉介入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得冠心病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但支架内再狭窄仍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西医防治再狭窄已成为一项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认识该问题,作者就再狭窄的中西医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
作者:聂谦;许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