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霖;刘景发;钟世镇
目的:观察胫骨后肌与腓骨长肌腱转位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先行跟腱滑动延长或腓肠肌腱膜倒‘v'形切开,然后行胫骨后肌腱及腓骨长肌腱分别对半剖开,并将前者外侧半与后者内侧半在足背前外方皮下编织缝合.结果:20例经平均14个月随访,患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及步态均得到较满意改善,其中优良率达89%.结论:胫骨后肌与腓骨长肌对半缝合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方法.
作者:查振刚;赵明杰;董忻;王德就;张松生;林永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缓慢牵伸肢体延长后周围神经损伤的自然修复过程及结局.方法:52只日本大耳白兔胫骨延长至40%后停止延长再分别继续观察2周、4周、8周,观察各时相延长区胫后神经组织学改变.结果:延长40%时,可见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朗飞氏结区增宽,且主要发生于大的有髓神经纤维.电镜下可见髓鞘呈双环状,空泡状改变及环形小体形成压迫轴突.并可见新形成的髓鞘.停止延长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变逐渐修复.至8周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缓慢牵伸下肢延长过程中周围神经的损害是可逆的,并可在短期内修复.
作者:范少地;许建中;李起鸿;钟桂午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介绍牵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采用胸髋牵引,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边牵引,边切吸,持续牵引10~15min后,逐渐放松,可2次牵引切吸.牵引重量为30~50kg.结果:本组36例,髓核摘除量均值为(2.73±0.67)g,1年以上随诊28例,优良率达96.4%.另外,我们曾在尸体腰椎上牵引穿刺,实验发现,穿刺针不易损伤神经根.结论:我们认为牵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钟远声;孙诚信;韩涛;杨柏;张雪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退变中生化成分的变化.方法:通过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3组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生化成分测量 ,主要测定水分、胶原蛋白及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与正常人椎间盘内生化成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脊髓型颈椎病人的退变间盘中的生化成分较正常人有明显变化(p<0.05),主要表现为前者退变间盘中水分及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减少,而胶原蛋白明显增加,但Ⅰ/Ⅱ型胶原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为退变的较早期阶段为可逆期,脊髓型颈椎病为退变晚期阶段,为不可逆期;颈腰间盘退变不完全相同.
作者:谭炳毅;张佐伦;袁泽农;于锡欣;王大川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危害性或潜在危害性大,外科治疗较为复杂和棘手.近些年来,随着对颅颈交界区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入和一些新的内固定器材的出现与应用,治疗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和完善,疗效逐步提高.本文就寰枢椎脱位与不稳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作一文献综述.
作者:曹正霖;刘景发;钟世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就网球肘病因及压痛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方法:对327例网球肘患者(369肘)开始均施以非手术治疗,263肘施行了局部封闭治疗.对28个顽固性网球肘中的18肘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施以改良的Bosworth术、改良的Baumgard术、Nirschl术.对伴有相关的周围神经嵌压病变及症状的22例患者中的8例,施行了相应的神经松解或减压治疗.结果:246例患者(256肘)得到了6个月以上的随访,优良率94.5%,治愈率91.8%.结论:网球肘大多可经非手术疗法而愈,对顽固性网球肘需针对病因及病变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只要适应证掌握得当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同时应注意有关周围神经嵌压病变的诊治.
作者:刘胜淳;陈志强;郝永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腰神经根肥大致侧隐窝相对狭窄的临床表现,放射学特点及治疗.方法:采用扩大开窗侧隐窝减压术.结果:本组术后跛行、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均立即消失,平均随访1年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重视腰突症手术中突出物不能解释症状、体征而神经根增粗时要考虑神经根肥大的可能,需作侧隐窝充分减压.
作者:胡金城;胡汉敏;李纯志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患者女,10岁,学生.因发现左下肢无力并跛行4月,于1998年8月18日住院.入院前4个月患者父母发现患儿左下肢无力,变细,跛行,步态不稳,并伴有骶尾部疼痛.伴有遗尿,尿频,尿急,憋尿稍久则尿液流出.当时未重视,因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隧于半月前在外院CT检查,提示骶管内肿瘤,转来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张元平;王乾兴;叶根茂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单椎棘横突钢丝盘绕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29例Ⅰ度、Ⅱ度腰椎滑脱病人,采用单椎体棘横突钢丝盘绕提拉或升高腰桥使滑脱椎体复位,并在钢丝下行椎板、横突间及峡部裂隙内植骨固定.结果:随诊6~18个月,拍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植骨全部愈合,腰部功能恢复快,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
作者:马玉栋;魏开斌;梁久金;王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方法:36例脊柱侧凸患者在行后路器械矫形融合术中采用了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20例患者术前接受了预存自体输血,其中4例患者又应用了术中自体血回输.结果:平均抽血量为627ml(425~834ml),血液稀释后红细胞压积达29.8%.20例平均预存血量为650ml.术中术后平均总失血量1 850ml,平均异体血输入量750ml.4例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均未输异体血而安全度过手术期.所有患者在血液稀释采血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术后1周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现应用血液稀释法采血的相关并发症.结论: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能有效减少异体血的输入量,且安全有效、节约花费;联合应用多种自体输血方法可大大减少甚至无需异体血输入.
作者:鲁凯伍;李明;侯铁胜;李云峰;李少华;石志才;邓小明;朱科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以Ⅱ型胶原为基质的软骨细胞培养系统.方法:分离兔关节软骨细胞,于Ⅱ型胶原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通过光镜和电镜检查、S-100蛋白及尿酸检测,分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原代软骨细胞接种48h贴壁,传代细胞8h贴壁.连续培养至23代,存活时间达5个月.前6代细胞增殖快,呈圆形或多角形,可见异染物沉积,多数细胞有S-100蛋白表达.6代以后的细胞呈现反分化现象,增殖速度下降,异染物合成减少,S-100蛋白的表达逐渐丧失.结论:以Ⅱ型胶原为基质培养软骨细胞是较理想的培养系统.
作者:李斯明;唐毅;沈雁;钟灿灿;叶春婷;邹海燕;彭燕豪;杨小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头部向患侧偏斜,并随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引起面部及头颅畸形的一种常见病.该病以儿童为主,在婴幼儿发病率为0.4%~1.3%[1,2].若早期得不到合理治疗,随年龄增长畸形将逐渐加重,将对病人心理、工作、婚姻带来很大的影响.对该病虽已有几百年的认识,但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无定论,各家说法不一.McDaniel[3]报道引起斜颈的病因达40余种,Kiwak[4]报道有80余种.故对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为临床诊断治疗该病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
作者:高宏;王海强;黄耀添;赵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本文报告了采取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对36例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作者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前后路手术的选择、植骨融合对颈椎手术后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作了分析讨论.作者认为手术的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而与病程长短、手术方法及植骨是否成功有关.
作者:朱杰诚;镇万新;林博文;黎伟凡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本刊2000年第7卷第6期618页讨论王丹 (湖州市第一医院骨科):患者病史1年有余,临床表现以右膝肿痛为主,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活动轻度受限.膝周围弥漫性肿胀,皮下深部包块边界不清,质地中等,有弹性,不活动,轻压痛.
作者:王丹;毛宾尧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两种具有不同表面构造的颈椎融椎器的初始稳定性及拔出力量.方法:根据BMD和不同节段将23个颈椎运动节段(C4/5或C6/7)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具有不同表面构造的颈椎融椎器固定(SynCage-C Curved 和SynCage-C Wedged),测试完整模型和固定状态下椎体在前曲/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6种运动状态的稳定性,后进行拔出试验.结果:SynCage-C Curved和SynCage-C Wedged均能增加颈椎的初始稳定性,但在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SynCage-C Curved的拔出力量显著大于SynCage-C Wedged.结论:SynCage-C Curved和SynCage-C Wedged增加颈椎的初始稳定性的性能与其表面结构无直接的关系.与椎体终板吻合较好的表面结构可产生较大的拔出阻力.
作者:杨凯;王仁成;王信胜;燕好军;王俊勤;董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C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对24例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1)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穿过由项部肌群附着于颈椎关节突关节囊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突关节和内侧椎板组成的骨纤维管,然后发出关节突关节支、肌支、皮支和交通支,穿行于颈后肌群及其腱性纤维组织间.(2)临床发现保守治疗近期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结果: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病因是以颈后肌群为主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神经后支所致.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有可能是解除颈神经后支卡压的切实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金武;陈德松;方有生;顾玉东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成人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ed ANF)近几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非创伤性ANF因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致使误诊、漏诊率相当高.笔者调查49例ANF患者,有24例曾误诊,误诊率在50%左右,一旦确诊已属中晚期.为此,作者根据本组病例及误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供同道讨论.
作者:朱守生;侯立志;刘中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成人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发病率较高,其理想的治疗应在早期阶段,尤其在X线发现之前,如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关节功能.AVN的治疗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3大类:非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
作者:林斌;王岩;郭志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以下简称本刊)1999年共发表论文662篇,重点刊出了脊柱四肢骨疾病、骨创伤、骨肿瘤、先后天性肢体畸形矫治及骨科领域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基本反映了我国矫形外科诊治和基础研究的现状与水平.
作者:郭秀婷;赵汉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990~1998年,对14例感染性胫骨骨不愈合患者,采取扩创Ⅰ期植骨开放伤口或灌注的方法,使感染得到控制,伤口闭合,终达骨愈合.
作者:刘建德;张秀丽;宋进发;于会芳;任春青;刘翠荣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