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臻;祝东升;赵立娜;钟馨;李桃花;牟天龙;李巍;李以良;王婷;邬梦云;张浩腾;蔡蕊;刘丽颖
目的:观察研究康艾注射液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氧化应激与免疫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加康艾注射液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2周、4周及8周的血清酶抗氧化及非酶抗氧化相关指标、红细胞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酶抗氧化及非酶抗氧化、红细胞免疫及细胞免疫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2周、4周及8周治疗组的血清酶抗氧化及非酶抗氧化、红细胞免疫及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常规治疗加康艾注射液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氧化应激与免疫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鹿衔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鹿衔草挥发油,GC - MS 检测化学成分;鹿衔草挥发油干预成骨细胞系ROS17/2.8后,采用 MTT 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成骨细胞增殖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成骨细胞 PCNA mRNA 表达。结果一定浓度的鹿衔草挥发油能促进成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处于增殖周期的成骨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且成骨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mRNA 表达显著提高。结论鹿衔草挥发油通过上调 PCNA 表达,加速成骨细胞增殖周期进程,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作者:吴银生;李超雄;林煜;黄云梅;黄美雅;林燕萍;叶蕻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传统正骨手法联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ambardischerniation,LD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纳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79例)和治疗组(7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口服醋氯芬酸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正骨手法+基础治疗。基础疗法治疗1次/ d,传统正骨手法隔日治疗1次,14d 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 JOA 评分情况,VAS 评分情况以及腰椎曲度的变化,记录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 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 P ﹤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 JOA 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两组 VAS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 ﹤0.05),治疗组治疗后 VAS 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腰椎曲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 ﹤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曲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治疗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传统正骨手法联合中西医药物疗法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缓解疼痛,改善腰椎曲度,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伟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文章从病因、病机、治法、遣方用药经验系统总结了张声生教授运用调肝理脾法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张声生教授提出该病以过食肥甘、好逸少动和情志因素为病因,痰浊隘脾为始动因素,肝郁气滞为基本要素,肝郁脾虚为核心病机,痰、瘀为病理产物,调肝理脾为基本治法,临床运用疏肝气、清肝热、凉肝血、清肝热、通肝络、破肝积、散肝结,健脾气、醒脾困、运脾滞、消脾积、化脾湿、泻脾热等治法为主,根据治法选用不同的方药。
作者:周强;张声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化裁方治疗肝癌术后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化裁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情况,并进行临床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1天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骤然升高,术后第3天及第7天逐渐下降,且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可知,两组在术前、术后第1天时 ALT、AS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ALT、AST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时两组患者均出现肝功能损害,术后第3天及第7天时治疗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检测可知,治疗组患者均无肝功能不全及肝功能衰竭,而对照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13.33%,肝功能衰竭发生率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术后住院时间(11.77±2.40)d,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0%,术后住院时间(16.27±5.36)d,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化裁方对改善肝癌术后患者肝功能损害具有促进作用,可减少因肝功能损害而引起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早日出院。
作者:陈荣;林婴仔;王建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骨骼肌细胞外膜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在180~200 g 的雄性 SD 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空白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2只。中药组予糖脂平按生药20 g/(kg·d)灌胃,西药组予罗格列酮0.8 mg/(kg·d)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8周,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评价胰岛素敏感性(M 值);酶法检测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 - c);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骨骼肌细胞外膜 GLUT4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降低,血清 TC、TG、LDL - c 均明显升高,HDL - c 明显降低,骨骼肌细胞外膜 GLUT4表达明显减少(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TG、LDL - c 水平降低,骨骼肌细胞外膜 GLUT4的表达明显增多(P ﹤0.05),对 TC、HDL - c 无明显影响(P ﹥0.05)。结论糖脂平具有提高 IR 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外膜 GLUT4的表达,增加骨骼肌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关。
作者:刘静;朱智耀;高彦彬;赵轩;周盛楠;李娇阳;仝宇;王晓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对尘肺病患者肺部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情况。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则进行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3周及4周的肺部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及抗氧化能力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不同分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3周及4周的肺部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层粘连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及纤维粘连蛋白(FN)均低于对照组,抗氧化能力血清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也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对尘肺病患者肺部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疾病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作者:王东红;杜旭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种 COPD 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烟熏法、气管内滴入脂多糖法、烟熏联合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烟熏法:对大鼠采用被动吸烟法,30 min/ d,用时28 d;脂多糖法:实验第1、14天分别向大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LPS)0.2 ml/200μg,用时28 d;烟熏联合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实验第1、14天分别向大鼠气管内滴入 LPS 200μg,实验第1~28天对大鼠予以被动吸烟,30 min/ d。结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种造模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P ﹤0.05);COPD 气道重塑重要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增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种方法均能建立 COPD 动物模型,但各具优缺点,在 COPD 的科研工作中,可根据实验研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作者:程羽;陶伟利;张晓梅;羊忠山;陈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健康干预在痰湿质高血压人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能量监测仪对自愿参加健康管理的20例痰湿质高血压患者进行3个月的饮食与运动量化管理,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分析,比较干预前后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及血压、腰围、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结果健康干预后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痰湿体质评分为(35±14)分,低于干预前(6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痰湿体质评分、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的达标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量化行为管理可有效改善其痰湿体质,并可控制血压、血脂、体重指数。
作者:郭昕;张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抽动症(脾虚肝亢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小儿抽动症患者(脾虚肝亢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西药泰必利片,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口服中药袋装颗粒剂、耳穴压豆、小儿推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以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表(YGTSS)评价病情轻重,并根据 YGTSS减分率评价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第4、8周后与本组治疗前 YGTSS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TE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抽动症(脾虚肝亢型)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潘鸿;王洪峰;李静;宋宸宇;王宇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当归六黄汤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ST)瘀热内结型小鼠 Th1/ Th2细胞因子的调控。方法 ICR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当归六黄汤组)与西药组(匹多莫德组),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余3组小鼠分别予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 mg/ k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2 mg/ ml);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给予当归六黄汤颗粒,西药组给予匹多莫德10 ml/(kg·d);连续给药4周。用 ELISA 法测小鼠血清 IL -4、IL -12、IL -10、INF -γ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 IL -4、IL -10水平降低,IL -12、IFN -γ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能显著降低 IL -4、INF -γ水平,提高 IL -12、IL -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当归六黄汤对瘀热内结型反复呼吸道感染(RRST)小鼠的 Th1/ Th2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其既可以上调 Th1类细胞因子 IL -12,同时上调 Th2类因子 IL -10,从而控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静;崔霞;王坤;张雯;钮妍;王倩;赵芸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常见并难以忍受的主要症状之一。在新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中约有1/4伴有疼痛,1/3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3/4晚期肿瘤患者合并疼痛,约有70%癌痛患者难以有效缓解。如何有效控制癌性疼痛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的手段之一,是肿瘤内科姑息治疗的研究难点、热点。华蟾素因具有抗肿瘤和镇痛双重作用,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然而其镇痛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机制为缩小肿瘤间接止痛、由外周阿片受体介导、与其所含生物碱有关、作用于神经系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等相关。文章概述了中医对于华蟾素止痛机制的认识。
作者:王宁军;芦殿荣;杨柳;芦殿香;柏大鹏;何生奇;王芳;高音;杜艳林;王泽民;冯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肠癌患者术后容易出现顽固性便秘的消化道症状,此类便秘不同于一般的习惯性便秘,其主要原因多与其自身解剖学部位改变有关。多数肠癌患者久病伤及脾胃阳气,加之久病入络,脾胃虚寒及瘀血内阻等证候贯穿于肠癌发病的始终,而胃气的存亡始终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胡守友老师认为中医在治疗肠癌术后便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证时确立温阳健脾,化瘀散结导滞之法,临床中多选用“温脾汤”加减进行治疗,并适时加用顾护胃气类中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婷婷;胡守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健脾调神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中阻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取颈3~5夹脊穴、本神、神庭透百会、内关、三阴交、丰隆、足三里等穴位,针刺得气后,施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30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5 mg、丹参川芎嗪10 ml),均每日治疗1次,7 d 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性眩晕采用健脾调神针刺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乐荣;张中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西药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优化方案。方法将8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对照组 B 和治疗组,共3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 A 每晚口服坦索洛新胶囊(Tamsulosin capsule)(0.2 mg),对照组 B 每天早晚各口服一次前列舒丸( QLSW)(2 mg),治疗组早上服用前列舒丸,晚上同时服用前列舒丸和坦索洛新胶囊,用量同对照组。治疗后对各组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观察记录各组大尿流量(Qmax)、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流量(RU)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组联用坦索洛新和前列舒丸,比单独使用坦索洛新或前列舒丸效果好,与对照组 A 和对照组 B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坦索洛新和前列舒丸联用能有效治疗 BPH,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浩;张瑞;黄兴儒;辛重强;梁征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冠心病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冠心病常见并发症。通过检测大鼠肾脏形态学结构改变以及蛋白激酶 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来揭示中药黄芩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SD 雄性大鼠70只,SPF 级,随机分成正常组10只,剩余60只采用高脂饲料1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 kg)进行 DM 造模。1周后测得大鼠空腹血糖≥16.7 mmol/ L 为 DM 模型成功。DM 成模大鼠给予自由饮食,当第8周末,大鼠尿蛋白出现阳性则 DN 模型成功。成模 DN 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黄芩苷组、依那普利组。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给药6周末,所有大鼠称重测血糖,麻醉后断头处死,取出左肾,放入10%中性甲醛液中固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和肾指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小球体积增大,肾球囊腔比例失调,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 PKC 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和依那普利组血糖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黄芩苷组肾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脏病变均减轻,PKC 表达均减少,且黄芩苷组优于依那普利组。结论中药黄芩苷胶囊能减轻早期DN 大鼠肾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它下调 PKC 表达有关,对减轻 DM 的危害与预防冠心病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赵碧玲;李先涛;潘思敏;张小年;黄竹娟;吴绍锋;张赛霞;林锐珊;苏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肠道正常菌群及微生态稳定对机体健康极其重要,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文章综述肠道菌群的生理病理作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以及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研究,结合中医药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运用中医理论加以分析,探讨中医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与其防治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药的理论应用及对2型糖尿病研究提供些参考依据。
作者:李吉武;李双蕾;唐爱华;赵伟;陈文辉;陈家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双 e 疗法刺激董氏奇穴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口服基础降糖药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针挑结合放血刺激董氏奇穴,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PG)、2 h 血糖值(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较治疗前都有明显下降( P ﹤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85%(P ﹤0.05)。结论双 e 疗法刺激董氏奇穴与二甲双胍对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效,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双 e 疗法”的副作用小,绿色经济,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作者:甘灏云;江璇;李新玥;郑恒;刘玉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配合调制中频电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PHN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调制中频电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围刺配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5次、10次、15次及20次后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显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段水平及自身治疗前水平;而对照组在治疗10次以后 VAS 评分也明显低于自身治疗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5次、10次后 HAMA 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段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调制中频电治疗老年 PHN 的疗效、镇痛效果与焦虑缓解效果优于常规局部围刺配合电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文玉;廖勇梅;雷启蓉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