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秉辉;任正刚
目的:观察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退行性病变腰椎不稳定患者的效果.方法:1991年3月~1999年9月,对61例经长期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退行性不稳定70岁以上高龄患者,入院行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片显示的植骨融合程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年11个月(2~8.5年),所有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植骨融合率90.2%;临床疗效:优35例,良18例,可8例,优良率为86.9%.结论: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疗效肯定,同样适合于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
作者:夏庆;张键;陈统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c,CT)所引起的女性生殖道感染已成为性传播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且有上升趋势.衣原体女性生殖道感染发病率国内10%~42%;国外(美国)8%~40%;研究表明,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CT感染),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有关,而这些炎症均与不孕构成因果关系.国内不孕症患者中衣原体感染率高达50%~60%.
作者:叶燕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心脑血管病变仍然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和2~4倍.本文分析、探讨、影响伴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柴佩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的癌基因特点与影像诊断的关系.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40只,以50PPM的二乙基亚硝胺喂水诱癌,分别于6~20周进行MRI、彩超检查,然后与P53原位杂交,H-ras、N-ras、K-ras、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结果:诱癌第8周H-ras和N-ras开始有表达,第10周P53和K-ras开始有阳性,12周以后阳性率明显增高.Ⅰ级癌灶中P53、H-ras、N-ras阳性率达50%~68.75%,Ⅱ~Ⅳ级癌灶为33.33%~55 56%,增生结节P53 0%,H-ras、N-ras为27.27%~45.45%.MRI检测88.89%的癌灶和68.75%的早期癌灶,明显高于彩超(P<0.05).Ⅱ~Ⅳ级癌灶在MRI有典型表现,Ⅰ级癌灶和增生结节MRI表现有重叠.MRI检测病灶晚于癌基因表达1个月,MRI和彩超检出病灶的癌基因阳性率高于病理检出的病灶,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P53、H-ras、N-ras参与早期肝癌癌变过程,定期MRI是检测早期癌变的有效方法,MRI表现结合P53、H-ras、N-ras基因变化能提高早期肝癌癌灶的定性能力.
作者:施裕新;杨正强;胡振民;陈莉;鄂群;包雪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CM)对22例房颤患者静脉血中GPⅡb/Ⅲ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26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结果:房颤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房颤患者中的持续房颤组高于阵发房颤组(P<0.01).结论:房颤引起血小板激活,激活程度可能与房颤持续时间有关.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检测GPⅡb/Ⅲa对评估房颤患者的栓塞危险性及指导抗凝、减少栓塞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燕淑;祁芸芸;袁家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腹壁、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原因;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发作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单用药物治疗一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应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结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本症的首选方法;预防本症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作者:罗祥美;杨来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94年以来,我科应用维生素K1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20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鸣;戴梅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外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方法:对38例经多次(4次以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病灶血供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有20例产生肝外侧支循环,占52.6%,其中尤以来自右侧膈动脉多见,为10例,占26.3%.结论:肝外侧支循环在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肝癌病灶供血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唐延卫;刘清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回顾分析肺淋巴瘤的CT与X线表现,以提高对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经穿刺或手术证实的肺淋巴瘤29例,均作胸部CT扫描及X线摄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9例肺淋巴瘤患者影像学表现为:结节病灶9例、支气管肺炎表现9例、节段性肺炎表现3例、肺不张1例、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27例、胸腔积液11例、网织状改变4例,其中23例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改变.CT显示肺部病灶,尤其是肺门纵膈淋巴结方面优于X线.结论: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CT是肺淋巴瘤诊断和观察疗效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振岳;吴献华;施裕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与纤维结肠镜严格对比客观评价螺旋CT仿真肠镜诊断结肠病变的价值和限度.方法:采用CTVE技术与纤维结肠镜对照,前瞻性研究一组55例结肠病变,评价CTVE对结肠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35例结直肠癌患者CTVE成功检查33例,有31例(88.6%)诊断正确,得到手术病理证实.对于10mm以上息肉样病变,CTVE和结肠镜都能正确的诊断,5~10mm息肉样病变,CTVE检出率为81%,5mm以下病灶检出率为25%.结论:CTVE是一种非侵入性、简便、安全有效的结肠病变的检查手段,对于5mm以上的息肉样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管狭窄内镜无法通过及不能耐受全结肠检查的病例,CTVE更有诊断价值.缺点为对小于5mm的病灶以及较平坦表浅的病灶检出率不高,无法显示粘膜色泽变化,不能直视下活检,对肠道准备要求较高等.CTVE虽然无法完全取代纤维肠镜,但可作为结肠镜一项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张蓓;钟捷;唐永华;何国祥;陈克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在能切除和不能切除的肾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肾癌作肾动脉栓塞治疗的病例随访总结,观察病人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结果:9例术前栓塞的肾癌均得到了肾根治性切除,随访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67%(4/6例)、50%(3/6例)、33.33%(2/6例).姑息性化疗的晚期肾癌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结论:肾动脉栓塞有助于晚期肾癌的手术切除,不能手术切除者可提高生存质量.其近期疗效虽肯定,但能否增加远期生存率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黄健;杨正强;朱纪吾;朱小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物理学的迅速发展,物理医学工程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成为肝癌超声介入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热疗、冷冻、电化学等,其中以热疗(hyperthermal therapy)治疗肝癌为近年来国际上推广较快的新方法.其机制是将肿瘤区局部加热,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大量研究表明,54℃1min或60℃以上即刻可造成正常组织的完全性坏死,而肿瘤细胞较之更敏感.另一方面,肿瘤局部热疗后可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杀死肿瘤.目前,肿瘤的超声介入物理疗法有如下几种.
作者:王文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直肠癌非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对照组:单用动脉灌注化疗.(2)综合治疗组:采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同时用5-FU、锡类散、云南白药等多因子灌肠治疗.两组病人行两次介入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平均缓解期,中位生存期,1、2年生存率分别为32.7%、60 7%,2.8个月、5.1个月,6.5个月、11个月,32.7%、64.3%,3.6%、21.4%.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临床症状改善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有效延长晚期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并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炳胜;王丽玲;王义清;付显成;赵增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对45例口腔癌患者血清TNFα、IL-2、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口腔癌患者血清TNFα、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而IL-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腔癌患者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网络可能存在明显的缺陷或紊乱,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抗肿瘤免疫状态增高.
作者:李海如;郑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盂移行上皮癌螺旋CT扫描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上皮癌30例,术前均经螺旋CT皮质期和实质期扫描,少数加做肾盂期扫描.将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在30例肾盂移行上皮癌中,病理结果为:17例乳头状移行上皮癌,13例非乳头状移行上皮癌.在螺旋CT扫描图像上,17例乳头状移行上皮癌均有肿块形成,13例非乳头状移行上皮癌中的6例见到肿块,其余7例无明显肿块,其中4例示肾盂壁增厚,3例示肾盂和肾窦脂肪浸润消失.皮质期增强扫描仅2例乳头状移行上皮癌显示明显强化,1例局限浸润型移行上皮癌呈中度均匀强化,余21例均呈轻-中度延迟(实质期)强化.本组病例中,18例因各种原因有程度不等的肾功能下降.所有30例肾盂癌均无肾轮廓的变化.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提高肾盂移行上皮癌的诊断正确率,但更应重视肾实质期的CT扫描.
作者:周建军;丁建国;周康荣;陈祖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性疾病,不但影响预后,也增加了医疗费用.为了解其危险因素,加强对感染的控制,现对我院1995~1998年出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沈晓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各部位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各部位占位性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其中11例为失去手术机会的癌肿病人,实行癌肿内直接注射无水乙醇和(或)抗癌药物.55例囊性肿块行穿刺抽液注入硬化剂治疗.6例梗阻性黄疸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8例肝脓肿行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11例失去手术机会的癌肿病人治疗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2.7%,45.5%.疗效肯定.55例囊性肿块治疗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率达87.0%(47/54),总有效率100%,其中1例操作失误未完成治疗.6例阻塞性黄疸行PTBD及8例肝脓肿病人穿刺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疗效显著.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术在各部位占位性病变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傅晓红;章佩钏;陆佩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周围神经有电生理改变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71.6%,分别比较所检神经的各项电生理测定值与患者病程和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发现:和患者病程显著相关的是正中神经运动支的潜伏期延长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结论:病程和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是影响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电生理检查中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检测意义较大.
作者:郭思颖;丁晶;董继宏;汪昕;朱一皓;韩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成为城市中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老年人由于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并且肺癌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导致误诊.本文通过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住的1642例老年肺癌病人中选择首诊未明确诊断为肺癌的62例患者进行分析,指出临床医师对老年人肺癌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警惕,从而减少漏诊、误诊,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作者:陆明;杨蕊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9年间的93例侧脑室肿瘤临床诊治情况.结果:在93例侧脑室肿瘤中86例行肿瘤切除术,手术全切率62.8%,死亡率3.5%,术后并发颅内感染18例(20.9%).结论:侧脑室肿瘤临床表现多样;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
作者:朱卫;徐启武;崔尧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