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生旺;刘欢;蒋兆荣;陈楚楚;尚明月;朱谦;刘春艳
目的 分析土三七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服用土三七所致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大多数在服药的4个月内发病,均以腹胀为首发表现,所有患者肝脏CT或MRI检查均有“地图样”改变,肝静脉变细或不显示,1例患者出现肝肿大且无腹水,余19例均有腹水,有饮酒史和无饮酒史患者的肝损伤未见显著差异.20例患者中,1例治愈,7例好转,其中有2例是行TIPS治疗后好转.结论 土三七可导致SOS的发生,肝脏CT或MRI检查有特征性的表现,早期抗凝、改善微循环治疗有一定疗效,应重视土三七的肝毒性.
作者:徐静;郑文凯;李平;盛云峰;谢芳;董源;于乐成;汪茂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纤溶与抗凝实验室指标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的价值评估.方法 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 5年11月门诊及住院17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和152例慢性肝炎患者,采用凝固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FV(凝血因子V活性)、FⅦ(凝血因子Ⅶ活性)、FⅧ(凝血因子Ⅷ活性)、DD(D-二聚体)、PLT(血小板)、AT-Ⅲ(抗凝血酶Ⅲ)、PC(蛋白C)、PLG(纤溶酶原)等指标.结果 PT、APTT在肝衰竭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DD、VIII活性增高,而PTA、FV、FⅦ、FIB、PLT、AT-Ⅲ、PC、PLG活性则显著降低(P<0.001).慢性肝衰竭患者PTA与FV相关性高(r=0.82).DD在慢性肝衰竭有脑病组比无脑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APTT、PTA、FV、FIB、AT-Ⅲ、PC、PLG在有脑病组比无脑病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APTT、FIB、FV、FⅦ、PLT、AT-Ⅲ、PC、PLG水平对慢性肝衰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FV可以作为慢性肝衰竭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DD、PT、APTT、PTA、FV、FIB、AT-Ⅲ、PC、PLG可以作为慢性肝衰竭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的联合指标.
作者:李沛然;张树永;蔡硕;洪炜;耿伟;申艳;杨宁;李妍;王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肝细胞癌是全球第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三位[1].据统计:中国每年新患肝癌人数为46.61万,每年死亡人数为42.21万[2].肝癌的主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化学致癌物和环境因素等[1].治疗方法主要是肝切除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肝移植.索拉非尼是晚期肝癌患者全身化疗的一线用药,只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个月左右.
作者:陈洁;曾庆磊;李晶晶;胡秋月;余炎;余祖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和替比夫定(LDT)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孕妇9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LAM组42例、LDT组36例及对照组20例,LAM组及LDT组自孕28周至分娩后3个月口服LAM或LDT.观察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分娩即刻及分娩后3个月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婴儿出生时、6月龄及12月龄血清HBsAg及HBV DNA的阳性率.结果 分娩即刻及分娩后3个月,LAM组及LDT组血清HBV DN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LAM组与LD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与LDT组孕妇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6月龄及12月龄时,外周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2月龄时,LAM组及LDT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7%、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M组与LDT组之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在妊娠晚期接受LAM或LDT治疗均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患者,男性,63岁,已婚,因“间断肝区不适、尿黄10d”于2015年11月15日入院.平素体健,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否认手术、外伤、中毒及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2015年11月9日沭阳县南关医院查肝功能:TBil 298.8μmol/L,DBil 163.4 μmol/L,Alb 31.7 g/L,Glb 27 g/I,ALT 2620.5 U/L,AST 957.4 U/L,ALP 138 U/I,,GGT 138.5 U/L,LDH 367.2 U/L,甘油三脂1.36 mmol/L,总胆固醇3.79 mmol/L,钾4.26 mmol/I,钠134.6 mmol/L,肾功能、血糖正常;PT16.2S;甲~庚型肝炎抗体阴性;HIV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阴性;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HBV DNA 6.4×1407 IU/mL;C反应蛋白5.8 mg/L,AFP、CA125正常:CEA 8.1 ng/mL,CA199 286.6 U/mL;彩超:肝区回声稍密、肝囊肿,胆囊壁水肿;经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苦黄注射液,氧哌嗪青霉素,潘托拉唑等治疗6日效果不明显,2015年11月15日复查肝功能:TBil 303.2μmol/L,DBil 158.9 μmol/L,Alb 29.2 g/L,Glb25.1 g/L,ALT 1218.6 U/L,AST 482.7 U/L,ALP 120.7 U/L,GGT 97.8 U/L,CHE 3670.2 U/I;PT 20.3 s;考虑重症肝炎,当晚从沭阳急诊转入我院.
作者:顾生旺;刘欢;蒋兆荣;陈楚楚;尚明月;朱谦;刘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评估HBV相关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比较吲哚菁绿试验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ICG R15)与Child-Turcotte-Pugh score(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能力.方法 选取5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1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ICG R15检测,采用t检验比较CHB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两者ICG R15的差别,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ICG R15与MELD评分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 56例CHB患者ICG R15为1.40~9,50,平均值为4.43±2.19;1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为2.40~60.00,平均值为22.80±16.00,显著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P分级:A级患者70例,MELD评分4.99±2.76;B级患者54例,MELD评分6.24±4.69;C级患者20例,MELD评分11.71±3.77.在评价肝功能方面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呈正相关(r=0,414、r=0.67,P<0.01).ICG R15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佳截点为9.55%,敏感度为71.5%,特异度为100%.MELD评分AUC为0.634,佳截点为7.00,敏感度为36.8%,特异度89.3%.结论 吲哚菁绿试验能动态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与MELD评分结合能更好地反映肝脏功能及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赖瑞敏;吴银莲;董菁;朱月永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 cholangititis,PBC,原名原发性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以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随着对PBC认识的深入,目前发现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很多患者在无症状期或在疾病较早阶段就被确诊,肝硬化只是该病进展到晚期的表现.PBC患者的总体生存寿命显著低于一般人群,但是基于个体而言,疾病的进程和预后变化甚大[1].目前熊去氧胆酸(UDCA)是唯一被认可的治疗PBC的药物,而肝移植仍然是终末期PBC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2].准确地评估PBC患者的预后对于临床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本文为阐明PB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介绍常用的评估PBC预后的模型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陈丹丹;梁庆升;孙颖;邹正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胆汁酸、肝酶和血脂水平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4例ICP孕妇按出现皮肤瘙痒的孕周分为ICP治疗组(21例)和ICP对照组(23例),选择同期正常孕妇40例为正常组,对其血清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探析.结果 ICP组孕妇母体血清TC、TBA、CG、TBil、DBil、AIT和AL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E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ICP治疗组孕妇羊水污染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分娩的正常组孕妇(P<0.01),ICP对照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均高于同期分娩的正常组孕妇(P<0.05),胎儿体质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低于同期分娩的正常组孕妇(P<0.05);ICP组孕妇的住院天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ICP组孕妇母体血清胆汁酸、肝酶和血脂水平升高对围生儿可产生不良影响,ICP治疗组围生儿的预后较ICP对照组差,可能与ICP引起的血清TBA、CG、ALT、ALP水平较高相关.
作者:陈书英;韩秋峪;赵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风湿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66例抗风湿药物导致DILI门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肝功能、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166例患者中男86例(51.8%)、女80例(48.2%),平均年龄(48.3±13.0)岁.123例(74.1%)DILI由抗风湿药物联合应用所致.DILI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57例(94.6%)、胆汁淤积型7例(4.2%)、混合型2例(1.2%).预后:治愈126例(75.9%)、好转30例(18.1%)、无效10例(6.0%).结论 抗风湿药物联合应用易致DILI,多数为肝细胞损伤型,经治疗多数预后较好.
作者:朱飞燕;黄德东;庄建文;施洁;来晓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 (PD-1)及其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不同分期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肝组织,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内PD-1及PD-I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病情分期PD-1及PD-I1表达的差异.结果 AIH患者肝组织PD-1为(10.12±5.31)%,高于对照组(1.74±(0.37)%,(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1为(15.68±6.31)%,高于缓解期(6.24±3.25)%,(P<0.05).AIH患者肝组织PD-L1为(7.45±4.29)%,高于对照组(1.48±0.32)%,(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L1为(9.47±4.67)%,高于缓解期(4.78±2.43)%(均P<0.05).结论 PD-1及其配体PD-L1在AIH患者肝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IH的发病机制.
作者:柯坤宇;魏大海;陈丽芳;孔金峰;孙芳;熊克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患者,男,26岁,主因“身目黄染,小便黄26年”入院.缘于出生后1月出现眼黄,皮肤黄染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未查明病因.此后20多年来,黄疸持续存在,劳累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加重,休息或身体恢复后减轻,整个病程中无皮肤瘙痒.长期未予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未见好转.2015年无明显诱因身目黄染较前加重,无乏力、无厌食油腻、皮肤瘙痒等不适感,于多家医院就诊,化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阴性,甲、丙、戊型肝炎阴性,未能确诊.为明确病因人住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病程中,无畏寒、发热、腹痛、腹泻、关节疼痛等,体重无明显变化.否认肝炎、手术、外伤及输血史.无烟酒嗜好,无毒物及药物接触史.个人史及婚育史无特殊.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作者:袁元;黄昂;梁庆生;赵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PHC患者60例,均应用TACE治疗,术后3个月至6个月,每个月时点均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MRI进行检查,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CT和MRI检测结果的评判标准,对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显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60例PHC患者中,有73个病灶.我院应用DSA后,显示51个病灶为肿瘤残余或复发;22个病灶无异常情况;而使用CT和MRI,分别显示36个和50个病灶有肿瘤残余或复发.MRI的准确性、敏感度均高于CT(x-2=6.245,P=0.012;x2=6.468,P=0.011)且判断术后肿瘤包膜病灶能力较高(x2 =13.567,P<0.01).结论 MRI能够较准确地检测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或复发,更好评价肝脏情况.
作者:杨乃忠;董从松;刘洋;潘文艳;张志平;陈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发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的黄疸,CG、ALP、ALT、TBil和DBil等均可明显升高Ⅲ.ICP的出现对妊娠期预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产后出血及产科并发症等.该病的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常以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苯巴比妥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减轻孕妇的临床症状,降低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围生儿的预后等,但较多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近年来,我们对ICP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总结并报道如下.
作者:胡小玲;李美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瞬时弹性成像(TE)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00例本科就诊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肝纤维化分期,同时100例患者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TE检测,比较两者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以及诊断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T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高度相关(r=0.763),RT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中度相关(r=0.476),前者相关性显著高于后者(P=0.001);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比较,TE的ROC曲线下面积(0.901)显著高于RTE的曲线下面积(0.738)(P=0.004);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比较,TE的曲线下面积(0.923)显著高于RTE的曲线下面积(0.791)(P=0.001).结论 TE较RTE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高,但由于TE实际操作较RTE要求更高,推广程度低于RTE.
作者:徐秀琴;陈云翔;余文;王玉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2006年,我国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已经从1992年的9.75%下降到7.18%,推测我国仍有9 300万左右的慢性HBV感染者[1].同时作为全球三大重要传染病之一的结核菌(TB)感染,在我国也有广泛的流行.根据WHO结核病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960万例,而我国2014年新发肺结核人数达93万[2].虽然,目前没有大样本的数据统计,但仍可推测在我国应该存在相当多的患者同时发生TB和HBV合并感染(TB-HBV).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TB合并感染[3-6]和HIV-HBV合并感染[7-10]诊治对策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关于TB-HBV合并感染相关的研究还较少.
作者:申恩瑞;张慧;马世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肝硬化各级肝脏血流状态和体积变化规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患者25例,使用1972年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指标,分为A、B、C级,称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按照1:1的匹配,收集正常肝脏人群25例作为对照组.均应用我院CT对肝脏进行体积(LV)测量和灌注成像(PWI),并应用PHILIPS 16层螺旋CT机和CT Perfusion 4对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的测量和肝脏灌注参数计算,并进行评价,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肝脏灌注的血流量、血容量均降低(F=16.12,P<0.01;F=59.64,P<0.01);平均通过时间延长(F=3.32,P=0.028);肝动脉灌注分数增大(F=48.13,P<0.01);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的肝体积均减少(P<0.05).结论 CT能够较准确检测各级肝脏血流状态和体积变化,更好评价肝脏情况.
作者:施付强;朱成良;朱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磁珠吸附定量检测HBV D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检测效率.方法 将病毒载量为107IU/mL的血清样本,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的HBV DNA作为血清标准品(理论值),分别用磁珠吸附定量法(试剂1)、磁珠法(试剂2)、煮沸法(试剂3)3种方法提取HBV DNA,从灵敏度、定量线性关系方面比较本实验方法与国产磁珠法核酸自动提取法和传统煮沸法的提取效果,并对本实验方法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 灵敏度:HBV DNA定量的检测下限理论值为101IU/mI,试剂1为3.520×101 IU/mL,试剂2为9.123×103 IU/mL,试剂3为6.195×101IU/mL.相关性:试剂1、试剂2、试剂3提取HBV DNA定量与理论值相关性分析的r值分别为0.986、(0.950、0.979(均P<0.01).稳定性:3种方法检测的相对偏差均值分别为0.243±0.405(试剂1)、1.189±0.855(试剂2)、-0.439±0.618(试剂3),试剂1对同一样本在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值为0.505±0.659.结论 本实验所设计的血清HBV DNA提取方法灵敏,定量线性关系好,结果稳定准确,为定量检测HBV DNA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程;王宇;聂棱;马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肝脏ADC值和MRI测量肝脾大小比对肝纤维化(HF)及肝硬化(IC)早期诊断及分级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纤维化患者25例及肝硬化患者7例,其中肝纤维化患者使用国际慢性肝炎分级标准,将25例患者分为A组(n=13例)、B组(n=12例),A组为S1期~S2期;B组为S3期~S4期;收集正常肝脏人群18例作为对照组.其均应用我院MRI进行上腹部扫描;DWI测量肝脏ADC值;并应用T2WI进行肝脾体积的计算.结果 MRI对4组患者进行上腹部扫描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组的肝体积(LV)增大,B组和肝硬化组的肝体积减少,且肝硬化组体积减少更多;肝硬化组的脾体积小,且脾体积呈现对照组>A组>B组>肝硬化组趋势;肝纤维化程度越高,肝脏的ADC值越小(F=307.500,P<0.001),肝脾体积比值越小(F=346.700,P<0.001).结论 肝脏ADC值和肝脾体积比值能更好反映肝脏病变情况,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早期诊断及分级的评估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曹卫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就诊的ICP患者60例和同期在我院就诊的60例正常妊娠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妊娠者的血清转氨酶(ALT,AST)、7-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水平进行检测.对患者TBA水平与其新生儿宫内羊水粪染情况和宫内窘迫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TB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AST、GGT和ALT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观察组妊娠者TBA水平升高时,发生宫内羊水粪染和胎儿宫内窘迫的概率均升高(P<0.05).观察组妊娠者的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异常情况为TBA共59例(98.3%)、ALT共52例(86.7%)、AST共50例(83.3%)、GGT共38例(63.3%).结论 对围生期孕妇进行肝功能常规生化检查和血清TBA检测非常重要.这些检测能够及时筛查出ICP患者,改善新生儿和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当对患者TBA和肝功能进行联合检测时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作者:符志学;吴丽婷;符明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肝细胞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腺瘤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术前诊断,比较其与病理结果差异.结果 本研究20例患者,1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6个病灶),病灶总计26个;T1 WI上稍低信号影病灶23个,稍高信号影病灶3个;T2WI上高信号影病灶16个,低信号影病灶10个.DWI上稍高信号影病灶17个,等信号影病灶9个,富含脂质信号影病灶24个.增强扫描结果中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稍低信号影病灶16个,稍高信号影病灶10个;延迟扫描结果显示稍低信号影病灶19个,等信号影病灶7个.出现假包膜环状强化病灶10个.26个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ADC比值均>1.结论 MRI提示病灶富含脂质、血供及有包膜同时排除肝细胞癌等病变,并测量病灶ADC值显示与正常肝组织ADC比值>1时,可为肝细胞腺瘤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绪翠;华冰;曲宝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