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与徒手牵引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魏乾坤;闫玮娟;楚燕萍;李桂粉;代新年

关键词:卒中, 上肢痉挛, 手法, 徒手牵引
摘要:脑卒中后病人常会出现上肢痉挛(即达到Brunnstrom Ⅲ阶段),痉挛(spasticity)是由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是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1].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康复医学主要采用A型肉毒毒素[2]、矫形器[3]、手术[4]等进行治疗.笔者运用手法与徒手牵引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银屑病基因差异化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银屑病的特征性基因差异表达谱.方法 选取银屑病患者皮损作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银屑病基因表达谱,结合GEArray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银屑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差异基因表达特征图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共105条,其中表达上调(Ratio值大于2)的有47条,表达水平下调(Ratio值小于0.5)的有58条.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高通量筛选银屑病相关基因,初步获得银屑病相关基因.

    作者:杨积顺;徐立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深圳市某街道2011年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应用企业职业卫生调查资料、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383家企业涉及13类行业、8种经济类型,共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23354人.接害人数主要以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行业、金属制品业、塑胶制品业为主,其构成比分别为44.47%、18.44%、14.73%;企业以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合资(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和外资企业三种类型占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工人接害率明显高于大型企业(P<0.001).辖区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苯系物)、噪声、粉尘等,共有20610人参加职业健康体检,检出职业禁忌1020人,其中化学因素检出率为5.03%,噪声为8.35%,粉尘为0.19%,三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筛出疑似职业病38人.结论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工作重点应放在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化学毒物和噪声作业危害严重的企业.

    作者:廖春华;边寰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飞行员左室假腱索个案报告及分析

    左室假腱索(left ventricular false tendon,LVFT)是指左心室内除正常连接乳头肌和左房室瓣叶的腱索以外的纤维条索结构,属于一种先天性解剖变异,又称左心室条束,1893年Turner首次在尸解中发现并报道[1].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因此,此种结构仅在尸检中发现.1981年Nishimura等首先报道了左室假腱索的超声所见[2].自从超声检查问世后,特别是二维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以来,对此结构的生前诊断有了依据,并发现它与临床某些表现,如心律失常、杂音等有一定联系.2011年11月一名飞行员来我院疗养,诊断左室假腱索,现报告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马罕;王洪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药膳在疗养保健中的应用

    去过北京小汤山疗养院的疗养界的同仁们都有一种感受,就是被该院开展的中华传统药膳所吸引,虽然从清朝开展至今历经曲折,但疗养院仍然在疗养保健中开展药膳,进一步拓展药膳食疗养生保健、防病治未病作用,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从而传承了中华养生保健的一大特色.笔者在该院和几个专家经过多次学习和探讨,在此将学习体会和思考与大家交流.

    作者:徐莉;杨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特勤人员视力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提高战斗力,我们对2010-2011年间来我院健康疗养并进行年度体检的特勤人员的视力状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10-06—2011-12来我院健康疗养并进行年度体检的特勤人员,共1271人,均为男性.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3.84±8.28)岁.其中飞行员658人;领航员、通信员、空中机械师等人员211人;空中战勤人员53人;潜艇艇员和潜水员349人.

    作者:韩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包头市2009-2011年事业单位体检5226例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包头市事业单位各年龄段人群各年份乙肝五项检测的5种主要模式(全阴、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大二阳)的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防治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清晨空腹抽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乙肝五项.结果 5226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363例,阳性率为6.95%;全阴性4 848例,全阴率是92.77%.乙肝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cAb(+)为主.结论 依据乙肝的感染模式,及早进行预防接种,加强感染模式管理,降低乙肝的发病率,可提高包头市事业单位人群的健康水平.

    作者:云玉丹;郝金奇;余艳琴;邢冬梅;孙剑冰;高艳荣;梁青青;李淑荣;林艳伟;欧文静;邬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一例挤压伤患者行人造血管置换术后康复期的护理

    近年来,人造血管因与组织相容性较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已成为体内持久强度的代用品.为了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回归社会,保护好人造血管是康复训练有效进行的关键.我科于2012-03-01收治1例挤压伤后行人造血管置换术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春花;闫玮娟;叶和英;陈哓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经颅多普勒探讨脑动脉供血不足

    一些经颅多普勒(TCD)操作医生常常认为血流速度减低就是脑动脉供血不足,并以此来为病人解释病情.一些TCD文章甚至也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一词[1-2].脑动脉供血不足作为TCD诊断,在一些基层医院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深信不疑.作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理论研究发现,脑动脉供血不足不应作为TCD诊断术语.

    作者:张彬;宗永学;尤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手法与徒手牵引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脑卒中后病人常会出现上肢痉挛(即达到Brunnstrom Ⅲ阶段),痉挛(spasticity)是由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是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1].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康复医学主要采用A型肉毒毒素[2]、矫形器[3]、手术[4]等进行治疗.笔者运用手法与徒手牵引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魏乾坤;闫玮娟;楚燕萍;李桂粉;代新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留置导管穿刺硬化与传统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留置导管穿刺硬化与传统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4年住院的94例病人,其中27例采用传统穿刺硬化治疗,其余67例采用留置导管穿刺硬化治疗.结果 27例采用传统穿刺硬化治疗的患者6个月后有6人出现复发;67例采用留置导管穿刺硬化治疗的患者6个月后有3人出现复发,两组差异明显.结论 留置导管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可以有效地抽出残留囊液,使囊壁闭合充分,从而降低复发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佳、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孙铁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疗养院实施护士长夜查房制度的做法和体会

    目的 提升全院的护理质量,更好地发挥护士长的职能作用.方法 在护理部指导下,护士长在夜间段轮流不定时去各临床科室检查、督促、指导护理工作,了解各科室夜班护士的履职尽责情况,纠正存在的不足,解决亟需处理的护理问题.结果 提升了疗养院夜间段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业务水平;促进了科室间的互相理解、联系和学习,增进了全院护理队伍的凝聚力;疗养员、病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9%以上.结论 疗养院实施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有利于提高疗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荟;张艳;田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手法合并物理疗法治疗脊源性便秘11例临床报告

    脊源性便秘是指由于腰骶段脊柱病变,导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较平时习惯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的综合征.2010-01-2011-12笔者采用手法矫正错位的腰椎后再辅以腹部手法按摩以及物理疗法治疗脊源性便秘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飞行员输尿管结石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某直升机团飞行员,2011年7月入我院健康疗养.入院后查腹部B超示:左肾肾孟分离2.0cm,左输尿管上段分离0.6cm,左输尿管上段结石,距肾门6.0cm,大小1.2cm× 0.6cm.疗养员既往体健,无血尿、腰痛、发热等不适,飞行出勤率高,空中生活适应.查体:双眼睑无水肿,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输尿管走行处无触痛,膀胱区无压痛,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初诊:左输尿管结石.转体系医院进一步诊治,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工作生活正常.

    作者:白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骨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探讨及对策

    目的 了解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原则》为指南,随机抽取2010-06—2011-06骨科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人20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100%,平均用药时间为5d;调查涉及抗菌药物10个品种,列前5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美洛西林钠舒巴坦、替硝唑、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氨曲南.结论 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是存在抗菌药物品种高选、用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作者:董雪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机械通气患者舒适护理需求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本研究尝试使用自制的机械通气患者舒适需求调查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寻找佳舒适护理模式及评估方法.方法 选择11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自制的机械通气患者舒适需求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无痛需求居生理需求首位,沟通需求占心理需求较大比例,普遍重视社会及灵性需求.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舒适护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舒适护理作为整体护理过程中一种大胆而系统的思维模式必然对拓展学科领域,深入专业研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胡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HYSIOMED vocaSTIM-Master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较高,国外文献报道,37%~78%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1];国内报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少于5d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50%,2周后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只有10%~28%[2].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由它所致的吸入性肺炎、水分营养物质摄入障碍、窒息以及心理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致残率和病死率,并且长期鼻饲或者胃造瘘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我们采用PHYSIOMED vocaSTIM-Master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拉伤后错误冷敷导致冻伤一例

    我中心于2010-10-25收治一名因急性拉伤后冷敷出现冻伤的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某机关干部,42岁,2010-10-25因右小腿拉伤后冷敷起疱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4d前在进行15m往返跑考核时,由于起跑时不慎造成右腿急性拉伤,患者立即自行雪糕冷敷6h后,发现局部皮肤发黑,3d后冷敷部位出现水疱.来我院诊察时,患者拄单拐,跛行.检查:在右腿腓肠肌处可见一个长约10cm,宽5cm的水疱,诊断为:右腿腓肠肌急性拉伤,伴皮肤Ⅱ度冻伤.处置:局部及周围消毒后,用消毒注射针挑破水疱,挤尽疱液,涂抹冻伤膏及呋喃西林软膏,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一周后基本痊愈.

    作者:宋金华;程启明;高恕涛;腾人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纵隔囊肿一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反复发作心悸、气促症状10余年,于2011年6月入住我院.患者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4年.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正常,血压为132/74mmHg(1mmHg=0.133kPa,口服降压药后).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腹部及胸腔彩超检查提示:①左肾囊肿;②脾大;③肝、胆、胰、右肾未见明显异常;④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见:室间隔增厚,右冠窦窦瘤形成,主动脉瓣重度返流,肺动脉瓣中度返流,二尖瓣轻度返流.从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观察,于心脏底部左房外上侧见一大小约5.3cm×5.1cm的近无回声区,与左房间有一膜状高回声相隔,外侧面受骨骼和肺气影响显示不清,膜状高回声厚约0.7cm,两侧面较光整,与左房间无开口,CDFI显示未见明显穿隔血流.

    作者:赵秀华;周华高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一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本文旨在提高护理工作者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的认识,分析NS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的原因,认定其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兰;张丽娟;张春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四联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多发性和对称性慢性关节炎,其特点是关节痛和肿胀反复发作逐渐导致关节破坏、强直和畸形.目前内科一般都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副反应大,不能阻止关节结构破坏,且疗效不稳定.我院从2008年6月起,采用英平系列中成药[1]口服,结合正清风痛宁关节腔内注射[2]、物理治疗以及密集型银质温针松解术[3]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50例,疗效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联伟;唐晨;李同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