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取得完全应答后拉米夫定疗程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徐朝峰;张凌燕

关键词:拉米夫定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患者, 耐药变异, 状况
摘要: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较高,从而限制其长期使用.在拉米夫定治疗获得完全应答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状况如何?本文作一回顾性分析.
肝脏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82例诊断与治疗

    肝硬化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尤其是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者居多,导致病情加重.现对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各类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白留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进展性慢性肝炎,病情通常有波动.AIH的诊断需组织学形态改变、特征性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和血清自身抗体的存在.

    作者:叶丽静;马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期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α1-抗胰蛋白酶(α1-AT)是一种在肝脏合成并分泌入血的糖蛋白,在血液中可阻止非特异性的中性粒细胞蛋白酶诱导宿主组织损伤.人体每天可合成数克α1-AT,作为一种单一蛋白其血清浓度仅次于白蛋白.

    作者:刘丽艳;陆怡;王建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诊断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肾损害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Cys C)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范思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4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规律性.方法 对453例各期HFRS患者的肝功能及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期HFRS患者均伴有肝损害,转氨酶轻度增高居多,γ-谷氨酰转肽酶(GGT)早期轻到中度升高,总胆红素仅轻度升高,碱性磷酸酶变化不明显.轻型、中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较少,重型、危重型多并发肝损害.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即可并发肝损害,发生率较高,以转氨酶及GGT轻至中度增高为特征.不同类型HFRS患者肝损害程度与临床表现成正相关.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作者:王九平;王平忠;李军;魏欣;王临旭;王雅格;张颖;何文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澳大利亚乙型肝炎现状和对策

    澳大利亚(澳洲)约有9万~16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估计发病率0.5%~0.8%,主要为来自亚洲和太平洋岛国的移民,其他包括非洲和地中海地区移民、土著居民、注射吸毒者、男同性恋者和囚犯.

    作者:陈姝;傅青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丙型肝炎

    近年来静脉药物滥用、通过污染的针头和母婴传播等已成为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播的重要方式.HCV准种多态性的增加与成人抗病毒治疗反应欠佳有关,而且也可能与儿童自然感染史有关,但临床上HCV准种的检查并非常规项目.

    作者:刘丽艳;耿胜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丙型肝炎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慢性丙型肝炎是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全球大约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其中15%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作者:杨艳华;谢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通常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的疾病,更多见于男性.梁晓峰等[1]报道HBsAg阳性率在男性为8.12%,而在女性约6.85%.

    作者:刘跃进;李强;于进红;刘莉;李雯雯;杨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8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1].以往认为本病在我国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文对我院6年来确诊的68例PB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诊治.资料与方法

    作者:尧颖;杨晋辉;尤丽英;杨婧;徐智媛;陈学平;杨黎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线粒体缺陷所致肝脏疾病

    线粒体肝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在儿童早期表现出来,但继发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一、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遗传学ATP是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的.

    作者:刘丽艳;王建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以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诊治体会(附1例报道)

    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是嗜银细胞癌,类癌的一种,在肝脏原发肿瘤中非常少见,目前国内外仅见个案报道,而以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肝神经内分泌癌更为罕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诊治过程颇有心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雅青;王小鹏;徐伟;崔莲;高凤娟;黄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57例肝硬化血脂与肝功能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本研究采用Child-Pugh分级的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作者:朱朝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在不断克服难点中前进

    目前普遍认为,持续抑制甚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减轻和消解肝脏的坏死、炎症,防止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治疗目标.

    作者:姚光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和病理表现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154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生化、病毒标志物及病毒定量检测,与肝组织病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理诊断中、重度患者数量多于临床分度数量(80例对37例),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重度肝炎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HBV DNA水平和抗-HBe是否阳性与肝脏损害程度无关,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χ2=6.937 6,P=0.039).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尽可能行肝脏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作者:何卫平;胡瑾华;王琳;陈婧;王慧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取得完全应答后拉米夫定疗程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较高,从而限制其长期使用.在拉米夫定治疗获得完全应答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状况如何?本文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朝峰;张凌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抗原肽免疫血清体外阻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的初步研究

    前期工作中,我们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高变区(HVR1:390~411aa)设计并合成了多抗原肽(MAP)序列,并用MAP免疫家兔后获得高效价(1∶40 960)免疫血清,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1].

    作者:闵峰;宋闽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udd-Chiari综合征11例误诊分析

    Budd-Chiari综合征(BCS),即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主干/肝段下腔静脉多种性质的阻塞导致肝静脉血流受阻.

    作者:张世斌;金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33例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肝功能、血浆内毒素(ET)和T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及CD4+/CD8+比例,分析CD细胞与ET的相关性.同时以33例中青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ET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且CD4+及CD4+/CD8+比例明显下降.血ET水平与CD4+及CD4+/CD8+比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高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作者:任卫英;张顺财;王逸清;赵媛;涂传涛;周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二年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结果的随机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ETV)和拉米夫定(LVD)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19例核苷类似物初治CHB患者随机分别接受ETV(0.5 mg/d)或LVD(100 mg/d)治疗,第一阶段疗程52周.在48周时获得综合应答的患者于52周停止治疗并随访.在48周时获得部分应答的患者将继续双盲治疗至96周.评估患者HBV DNA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血清学标志和安全性方面的情况,并且对基线时HBeAg(+)患者评估HBeAg转阴和血清转换.结果 共338例患者进入96周治疗,其中ETV组193例,LVD组145例.疗程结束时,ETV组有74%患者HBV DNA测不出(<300拷贝/ml),96%患者ALT复常.LVD组HBV DNA测不出和ALT复常率分别为41%和82%.ETV组和LVD组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比例分别为11%和19%.总计2年内所有经治患者HBV DNA的累计转阴率ETV组为79%,LVD组为46%(P<0.000 1).两组的不良事件和安全性特征相当.结论 初治患者中,ETV治疗96周的HBV DNA抑制率和ALT复常率优于LVD,而两者的安全性相当.

    作者:姚光弼;陈成伟;陆纬伦;任红;谭德明;王宇明;徐道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肝脏杂志

肝脏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