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西汀治疗伴情绪障碍的偏头痛临床分析

曾存芝;周增杰

关键词:偏头痛, 抑郁, 焦虑, 氟西汀
摘要: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将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偏头痛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应用氟西汀的为治疗组,应用硫必利的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对其抑郁焦虑状态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评估.结果治疗组不仅可以明显减轻偏头痛患者所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还可以显著减轻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偏头痛患者有较好疗效,且有一定的防复发作用.
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强迫症治疗的定性评估和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策略

    本文综述了强迫症治疗定性评估的新认识和难治性强迫症治疗策略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苏中华;成义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帕罗西汀治疗偏头痛疗效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偏头痛患者使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定.结果经帕罗西汀治疗后,32例患者28例头痛明显改善,有效率87.5%;32例患者SDS、SAS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刚平;颉瑞;裴根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精神科患者影像学检查的体会

    精神科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有其特殊性,如何保证检查的准确、顺利和安全是放射科医师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就经常遇到的问题介绍了我们的体会.

    作者:王福森;潘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酒依赖研究进展

    本文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吕晓敏;孙青;张天亮;米国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分析

    目的研究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及其家庭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而其矛盾性、成功性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有考试焦虑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1),而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极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0.001).结论高中生考试焦虑检出率较高.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刘金同;孟宪鹏;徐清芝;张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氟西汀治疗伴情绪障碍的偏头痛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将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偏头痛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应用氟西汀的为治疗组,应用硫必利的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对其抑郁焦虑状态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评估.结果治疗组不仅可以明显减轻偏头痛患者所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还可以显著减轻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偏头痛患者有较好疗效,且有一定的防复发作用.

    作者:曾存芝;周增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对轻度阿尔采默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对轻度阿尔采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轻度AD患者分为智力活动组(30例)和非智力活动组(26例),智力活动组给予1年的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采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成人韦氏记忆量表(W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入组时和1年后评定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通过有目的的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1年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WM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痴呆程度的演变,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智力活动是AD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陈景清;张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观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由病区护师或主管护师对50名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测评,然后,将护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两组对比数据均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父母的心理障碍.

    作者:张海杰;彭锡玲;蔡兴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奥氮平致血糖升高一例报告

    患者女,70岁,患病30余年,此次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情感反应不协调、自言自语等症状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查EKG、EEG、血常规、尿常规、乙肝五项,肝功、肾功、头颇CT均正常.空腹血糖5.4mmol/L,服用奥氮平5mg/d,心得安20mg/d.两个月后基本消失症状,但是出现多饮、多食、口渴,急查空腹血糖16.1mmol/L,尿糖(+++),立即给予二甲双胍0.75g/d,达美康160mg/d,一周后查空腹血糖6.9mmol/L,尿糖(-),既往病人无糖尿病史,但其两个妹妹均患糖尿病,考虑奥氮平所致血糖升高遂停用,改用利培酮4mg/d,病情稳定,半个月后查空腹血糖6.1mmol/L,尿糖(-),随访半年,均正常.

    作者:陈建军;崔建平;郭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62例脑器质性人格改变患者司法鉴定资料分析

    目的研究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违法行为时辨认能力、控制能力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2例脑器质性人格改变患者犯罪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影响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是否伴有智能障碍及程度、精神病性症状、意识障碍、作案动机及危害行为的关系等.结论责任能力的评定要满足医学要件和法学要件标准,案发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志华;王仁峰;宋振铎;满昌华;王庚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本地区302名幼儿教师进行SCL-90和EPQ测试,将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幼儿教师SCL-90总分≥160分34人(11.9%),因子分≥3的因子有人际关系敏感(12.2%)、抑郁(10.8%)、强迫(10.1%)、焦虑(9.4%)、敌对(6.3%),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及压力有关.

    作者:李艳;尹华;卜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进一步分析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关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利培酮治疗后记忆商(MQ)评分增加非常显著[y合并=-8.27,95%CI为(-11.49,-5.05),χ2=25.31,P<0.001],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持续错误数[d=0.50,95%CI为(-0.01,1.01)]和非持续错误数[y合并=3.17,95%CI为(-0.14,6.48),χ2=3.52,P<0.05]无明显减少;在剔除慢性组后分层分析,WCST持续错误数[d=0.59,95%CI为(0.12,1.06)]和非持续错误数[y合并=3.93,95%CI为(0.16,7.70),χ2=4.16,P<0.05]均明显减少.结论利培酮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和记忆两方面认知功能确有明显改善.

    作者:汪作为;周天骍;张少平;陈银娣;刘人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奎的平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影响的比较

    目的评价奎的平及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奎的平、利培酮治疗,疗程12周,于服药前及服药后4、8、12周末做脑电图检查,并分别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奎的平、利培酮治疗后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3.3%、46.7%,两药差异无显著性,脑电图改变与疗效无关.结论奎的平、利培酮均可引起脑电图改变.

    作者:杨雀屏;黄寅平;杨碧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希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希望的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Herth希望量表对50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并以50名正常人做对照,应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分值与希望总体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增强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强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

    作者:董俊玲;崔义才;孙振晓;于相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随机对62例躁狂发作患者分别以卡马西平及碳酸锂治疗,采用Bech-Rafaelso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疗效,并对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副反应逐一登记.结果两组疗后BRMS分值均大幅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卡马西平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微.结论卡马西平用于治疗躁狂发作,疗效肯定,与碳酸锂疗效相近,且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

    作者:裴树景;杨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预防精神科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为寻找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预防精神科病人便秘的方法,减少病人痛苦.方法运用腹部按摩和便意唤醒的方法,对二日无大便者进行干预.结果由二日无大便发展至三日仍未大便者发生率干预组6.34%,对照组21.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提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精神科病人便秘发生.

    作者:王爽;徐桂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57例厌学中学生MMPI测试分析

    目的研究中学生厌学者个性特征.方法采用MMPI对57例厌学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与全国常模对照.结果厌学中学生表现为Hs、D、Hy、Pt等临床量表分显著升高.结论厌学中学生存在多项心理障碍和不同程度的人格偏离.

    作者:王冠军;景艳玲;石少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利培酮与舒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舒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12周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治疗前后SANS、BPRS总分及减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治疗后SANS、BPR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利培酮的副反应较舒必利少而轻.结论利培酮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孙良民;刘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及其与精神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32例(患者组)与3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对照组),采用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的NSE100-RLA试剂和上海产SN-682型全自动r记数仪,测定其血清中NSE和MBP含量.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NSE[(20.6±7.2)Μl/L]和MBP[(8.1±4.8)Μl/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8.2±3.0)Μl/L和(4.4±0.4)Μl/L],(经t检验,P均<0.01).在患者组中,血清NSE与MBP呈正相关(r=0.69,P<0.01);血清NSE和MBP与PANSS总分均呈正相关(NSE:r=0.66,MBP:r=0.68,P均<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NSE和MBP含量均升高,并与精神病理性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董占华;魏可煌;赵永芬;马玉凤;张穗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抑郁药联合甲状腺片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二例报告

    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情绪低落、多次有自杀念头10年,第4次入院.患者既往曾因相同症状入我院三次,均诊断为抑郁症.曾服阿米替林、帕罗西汀等药物,获进步疗效出院.本次入院前,患者已停药一月,且与妻子离婚,生气后病情复发.入院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30分.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正常.给予阿米替林逐渐加量三周后为300mg/d,并做改良电休克治疗6次,病情无明显好转.后逐渐停用阿米替林,改用文拉法辛渐加量至375mg/d治疗4周后,病情仍无改善.渐停文拉法辛,仍用阿米替林225mg/d,加用甲状腺片40mg/d治疗两周后,病情明显好转.维持该剂量治疗一月后,获显进疗效出院.出院时HAMD评分7分,复查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正常.院外维持阿米替林200mg/d,甲状腺片40mg/d.门诊随访病情未复发.

    作者:陈姝;梁秀君;张映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精神医学杂志

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