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Ile198Thr突变与银屑病的相关研究

夏天保;顾军;毕新岭;臧远胜;王洁;孙清菊

关键词:银屑病,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基因突变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Ile19Thr)突变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对50例银屑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测序分析基因组DNA的突变等位基因.结果:银屑病组突变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Ile19Thr)突变与银屑病无相关性,其突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无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假性淋巴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面、四肢反复起紫红色斑块2年,复发4个月于2004年9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先于下颏起一约直径1cm的红色结节,数月后四肢也出现数个皮疹,开始为扁平红色小丘疹,逐渐向四周扩大成斑块,皮疹可自行缓解,表现为颜色渐渐变淡,皮疹变硬,部分皮疹中心渐消退成环状,消退后不留瘢痕,但易反复.患者有时感轻度瘙痒,无明显季节性,日晒后无明显加重.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复发,下颏部皮损颜色加深,体积增大,故来我院诊治.病程中无发热、畏寒,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前无昆虫叮咬史,未服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未接触特殊物质,无外伤史.发病否认药物讨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

    作者:陈佳;曾学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某些皮肤病接触性变应原的分析

    斑贴试验对某些皮肤病的防治有确定的指导意义1,为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在某些皮肤病中的发生规律,对我科门诊2003年3月~2004年4月的296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德旭;于秉伦;赵峰;苏东宝;张炜;刘康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53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4年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153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情况.病理诊断主要是棘层肥厚型、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的混合型、腺样型、刺激型、菌落型与黑素棘皮瘤型.该病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组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15例中,组织病理符合91例,临床误诊率为20.9%;病理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53例中临床误诊62例.应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日光对脂溢性角化病的形成及其发病年龄提前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傲雪;王美娜;孙令;孙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Ile198Thr突变与银屑病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Ile19Thr)突变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对50例银屑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测序分析基因组DNA的突变等位基因.结果:银屑病组突变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Ile19Thr)突变与银屑病无相关性,其突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无关.

    作者:夏天保;顾军;毕新岭;臧远胜;王洁;孙清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过敏性紫癜61例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1998~2004年我院共治疗过敏性紫癜6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希福;冯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色素性玫瑰糠疹1例

    色素性玫瑰糠疹是近20年来新命名的皮肤病种之一.临床上少见,近年来国内有个案报道.近,我所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成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

    寻常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其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偶可通过污染物间接传染,其发生率及复发率跟机体免疫功能有关.临床上尚无满意疗法,一般采用局部药物外涂、冷冻、电灼、激光等治疗.笔者于2004年3月~2005年2月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30例寻常疣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谷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SLE患者HSP90基因表达及其与IL-6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mRNA及IL-6的水平,探讨SLE患者HSP90基因的表达及其与IL-6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使用原位杂交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外周血中HSP90 mRNA和IL-6的表达,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取15份健康人血样进行正常对照.结果:SLE活动期、非活动期PBMC中HSP90 mRNA表达的平均光度值分别为0.350±0.225,0.221±0.0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14±0.009(P<0.01,P<0.05).SLE活动期HSP90 mRNA表达显著高于SLE非活动期(P<0.05).SLE活动期、非活动期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6.82±1.79)pg/mL,(12.58±1.12)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13±2.95)pg/mL(P<0.01,P<0.05).SLE活动期IL-6水平显著高于SLE非活动期(P<0.01).IL-6的表达与HSP90mRNA的含量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413,P<0.01).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IL-6的过度表达,可导致HSP90mRNA表达的增多,进而导致HSP90蛋白增高,高表达的HSP90可参与SLE的自身免疫反应,这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朱里;涂亚庭;冯爱平;黄长征;刘厚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成人Still的研究现状

    成人Still病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由于临床表现复杂,故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成人Still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久宏;李波;宋芳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合并鱼鳞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24岁.因躯干、四肢皮疹3年,上胸部皮疹2年,于2004年3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就诊前3年无明显诱因于颈部出现大片棕褐色扁平皮疹,无明显不适.

    作者:李颂;涂平;朱学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罗红霉素结合贴压耳穴治疗男性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586例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均为我所性病门诊病人,年龄18~70岁,平均39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年.合并附睾炎198例,有非婚性行为史者560例,配偶及性伴有生殖器炎症的476例,同时感染念珠菌者160例.临床症状:轻微尿痛和尿道分泌物200例,尿道微痛伴有尿道口红肿150例,尿道口红肿外翻100例,尿道不适有轻度尿频,尿道刺痒136例.除有以上症状外许多病人常伴有神经症状,包括性功能减退及遗精、多梦,有一部分并发精囊炎与附睾炎.

    作者:郝延光;张瑞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依巴斯汀和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对照研究

    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方法.治疗组93例依巴斯汀片每日1次,每次10mg口服;对照组90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每次5mg口服,均连续服用28天.分别于用药后第7、14、28天随访,两组有效率先后分别为83.87%、89.25%、91.40%,和81.11%、87.78%、90.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口干和困倦.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左西替利嗪基本相似.

    作者:陈绍谦;蔡川川;郑明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闭塞性干燥性龟头炎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军人.因外生殖器皮肤黏膜变白1年伴尿线细4个月,于2004年12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龟头处扁平皮疹,扁豆大小,呈淡红色,略高出皮面,数日后局部颜色减退为白色.4个月前患处受外伤,皮疹逐渐增大,包皮出现相同皮疹数个,大小不等,并且逐渐出现尿线变细,排尿困难.无瘙痒,无疼痛,无破溃及渗液,无尿频,尿急,尿痛.期间未行任何诊治.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及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相同患者.

    作者:杜丽霞;傅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9例报告

    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是一组轻度外伤后出现大疱,糜烂并留有萎缩性瘢痕的遗传性皮肤病.近日我院一就诊患者家系中5代共有9人患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珊;陈彤;张君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体表皮移植配合窄波UVB照射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我们在自体表皮移植术后10天的白斑区,配合窄波UVB照射,每周照射3次,3个月为1疗程.结果表明局部窄波UVB照射,可加速存活皮片的复色率和色素的扩展,与单纯采用自体表皮移植相比,明显提高了疗效(P<0.01).其疗效与治疗时间、病程、部位、分型有关.节段型与局限型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泛发型效果较差;面部、颈部效果优于其他部位,以肢端效果差;病程越短效果越好,病程越长效果越差.

    作者:刘国艳;刘志香;李惠贞;毕兴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梅花针叩刺加得宝松外搽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斑秃是常见皮肤病,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外涂刺激性药物,口服及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内服滋肝补肾养阴益气补血之中药,但其疗程长、见效慢,且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笔者从2002年7月开始尝试局部使用梅花针扣刺加得宝松溶液外搽治疗斑秃效果显著、疗程短、见效快,治疗后无明显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青;江光明;赖小娟;黄春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体外药物敏感性差异比较

    目的:以同一亲本来源的7株白念珠菌为对象,研究氟康唑对其菌丝相与酵母相抗菌活性的差异.方法:参照NCCLS M27-A方案,测定氟康唑对7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的MIC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不同,对菌丝相的MIC值低于酵母相.结论: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的抗菌活性强于酵母相.

    作者:张宏;石婧;乔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美扶)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4年5月~2005年4月用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丁玉玲;杨红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频电刀治疗皮肤病1 376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8年5月~2003年10月使用上海医疗器械八厂生产的高频电刀治疗15种皮肤病1 37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169例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居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1,有文献报道,健康妇女中潜伏感染率为10%~12%.本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复发率也较高,据报道2,复发率在我国为1.5%~7.1%,国外为3.0%~9.1%.如此高的感染率及其治疗后的高复发率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6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玉;王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