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色素性玫瑰糠疹1例

王成波

关键词:色素性, 现报道如下, 玫瑰糠疹, 个案报道, 皮肤病, 命名, 临床, 国内
摘要:色素性玫瑰糠疹是近20年来新命名的皮肤病种之一.临床上少见,近年来国内有个案报道.近,我所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64例水母皮炎临床观察及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海水浴场的开发,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夏秋季由水母蛰伤的患者逐渐增多.海蜇毒素除引起局部的疼痛和皮疹以外,严重者还可以导致患者休克、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现将2001~2004年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水母皮炎64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海亭;赵晔;张蕴颖;涂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先天性梅毒1例

    临床资料患儿,男,55天.因少尿,双下肢浮肿3天于2004年12月12日收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次数亦减少,无肉眼血尿及泡沫尿.

    作者:魏绪霞;岳林明;刘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以NB-UVB为主的联合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采用NB-UVB照射,糠馏油硼酸氧化锌糊剂(PBZS)封包,泽它洗剂洗浴的三联疗法或增加转移因子注射的四联疗法治疗240例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以邮寄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以复发情况和治疗满意度为主的随访.结果:NB-UVB为主的联合疗法同以往方法相比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四联治疗组有效率比三联治疗组高,复发率为86.7%,平均复发时间为4.2个月.转移因子具有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

    作者:王雷;王刚;高天文;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颜面湿疹

    我们于2004年7~12月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商品名布特,由同联集团沈阳抗生素厂生产)治疗颜面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37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鞠颖;徐慧;鞠宏;谷娜;于秀丽;孙伟;张庆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53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4年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153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情况.病理诊断主要是棘层肥厚型、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的混合型、腺样型、刺激型、菌落型与黑素棘皮瘤型.该病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组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15例中,组织病理符合91例,临床误诊率为20.9%;病理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53例中临床误诊62例.应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日光对脂溢性角化病的形成及其发病年龄提前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傲雪;王美娜;孙令;孙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0例分析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2组金葡菌引起的急性严重皮肤病.本病起病急骤,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皮肤触痛,红斑上出现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尼氏征阳性,形如大面积烫伤,大多见于婴幼儿.2002-2004年,我院共收治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9例报告

    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是一组轻度外伤后出现大疱,糜烂并留有萎缩性瘢痕的遗传性皮肤病.近日我院一就诊患者家系中5代共有9人患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珊;陈彤;张君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寻常疣疗效观察

    寻常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其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偶可通过污染物间接传染,其发生率及复发率跟机体免疫功能有关.临床上尚无满意疗法,一般采用局部药物外涂、冷冻、电灼、激光等治疗.笔者于2004年3月~2005年2月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30例寻常疣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谷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皮肤假性淋巴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面、四肢反复起紫红色斑块2年,复发4个月于2004年9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先于下颏起一约直径1cm的红色结节,数月后四肢也出现数个皮疹,开始为扁平红色小丘疹,逐渐向四周扩大成斑块,皮疹可自行缓解,表现为颜色渐渐变淡,皮疹变硬,部分皮疹中心渐消退成环状,消退后不留瘢痕,但易反复.患者有时感轻度瘙痒,无明显季节性,日晒后无明显加重.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复发,下颏部皮损颜色加深,体积增大,故来我院诊治.病程中无发热、畏寒,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前无昆虫叮咬史,未服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未接触特殊物质,无外伤史.发病否认药物讨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

    作者:陈佳;曾学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头部低度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头皮肿块4个月于2004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4个月前触及左侧头皮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块,不痛不痒,肿块迅速长大,4个月后长至鸽蛋大小.

    作者:黄淑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Malignant Angioendothelioma)又称血管肉瘤(Angiosarcoma),临床上罕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尚英彬;李久宏;毕桂娇;宋芳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症药疹伴系统性损害65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是药物过敏中较为严重的皮肤科危重病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常伴有系统性损害,近年来随着新药特药的开发应用,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现将我们自1995年以来诊治的65例致敏药物明确并引起系统性损害的重症药疹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萍;李勇;曹广喜;张爱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银屑病动物模型

    银屑病罕见于任何非人类动物,且自然出现的病例极其少见,不适于进行科学研究,所以,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显得尤为必要.

    作者:张开明;牛旭平;李新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石蜡包埋皮肤组织标本中提取RNA进行逆转录PCR的研究

    目的:研究在存档石蜡包埋皮肤组织标本中提取RNA及进行逆转录PCR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分别抽取1997年、1999~2001年、2004年3个时间段的存档标本各10例,经过蛋白酶K消化后用异硫氰酸-酸性苯酚法提取RNA,设计3对β-Actin不同产物长度的引物,其目的片段的长度分别为445bp、205bp和112bp,比较了以各特异性下游引物及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PCR的结果.结果:随机引物的阳性率很低,产物长度为112bp时很稳定,经卡方检验与另外两个长度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RNA并进行逆转录PCR,方法稳定,可进行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陈柳青;曾学思;孙建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活化T细胞及其Bcl-2、CD95在马拉色菌毛囊炎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体内细胞免疫,特别是活化T细胞及其凋亡信息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8+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CD28+淋巴细胞、CD8+CD95+T细胞、CD8+CD95-T细胞、CD4+Bcl-2-与CD4+Bcl-2+和CD8+Pcl-2-与CD8+Bcl-2+.结果:该病患者体内的CD4+T辅助细胞明显减少(P<0.001),而CD8+T细胞明显增多(P<0.001);CD28+淋巴细胞有所减少(P<0.05),但CD8+CD28-明显增多(P<0.001),有显著性差异.CD8+CD28+T细胞有所增多,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CD8+CD95+T细胞显著增加(P<0.05).结论:由于体内CD4+T细胞显著减少,而CD8+CD28-T细胞明显增多,降低了患者体内的免疫应答能力;同时毛囊和表皮细胞凋亡过快.

    作者:陈军生;黄丹平;何洁冰;曾良宏;梁国猷;何庭宇;梁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美扶)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4年5月~2005年4月用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丁玉玲;杨红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闭塞性干燥性龟头炎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军人.因外生殖器皮肤黏膜变白1年伴尿线细4个月,于2004年12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龟头处扁平皮疹,扁豆大小,呈淡红色,略高出皮面,数日后局部颜色减退为白色.4个月前患处受外伤,皮疹逐渐增大,包皮出现相同皮疹数个,大小不等,并且逐渐出现尿线变细,排尿困难.无瘙痒,无疼痛,无破溃及渗液,无尿频,尿急,尿痛.期间未行任何诊治.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及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相同患者.

    作者:杜丽霞;傅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色素性玫瑰糠疹表皮细胞角化不良变性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7岁,躯干,四肢起浅红色斑,微痒3个月.患儿于3个月前在腋部、臀部发现数个花生米大小的浅褐色斑,偶有微痒,未予治疗.其后皮疹增多,向胸背、腰腹部和四肢蔓延,并有少量浅红色的皮疹.于2001年8月来我院诊治.患者婴幼儿期体键,无特殊疾病史.

    作者:陶晓苹;伍友成;唐素华;杨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赤菟酊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酪氨酸酶(TYR)不仅是黑素细胞(MC)黑素生成的主要限速酶,还是黑素细胞分化成熟的一个特征性标志.黑素细胞破坏是白癜风发生皮肤脱色斑的主要原因.白癜风皮损复色有赖于白斑区残存表皮黑素细胞黑素生成能力增强以及毛囊外毛根鞘无功能黑素细胞活化.使用上调酪氨酸酶活性加速黑素生成的药物可促进黑素细胞分裂、增殖,提高白癜风的治疗效果.为了寻找治疗白癜风的有效药物和方法,我们选择上调酪氨酸酶活性的中药赤芍、川芎、菟丝子、刺蒺藜、补骨脂等组成中药复方,采用其乙醇提取液(赤菟酊)外用治疗白癜风并与对照组外用0.1%8-MOP酊比较,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洪武;朱文元;夏明玉;谭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2和TLR4在特应性皮炎(AD)表达及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例中至重度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TLR2和TLR4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在正常皮肤基底细胞层角质形成细胞(KC)胞膜散在表达TLR2和TLR4.TLR2和TLR4均在AD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KC胞膜及胞浆过度表达,以膜表达为主,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层至棘细胞层.结论:AD皮损角质形成细胞TLR2和TLR4过度表达可能与AD皮肤天然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谢志强;刘玲玲;窦霞;闻卫兢;王娣;赵俊郁;朱学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