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王刚;高天文;刘玉峰
我们于2004年5月~2005年4月用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丁玉玲;杨红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麻风角膜损害可由麻风菌直接侵犯所致,也可继发于兔眼,角膜感觉障碍等眼部残疾1,国内外对其报道一向较多2,但对于角膜损害具体部位及其相关眼病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我院麻风寄养病人角膜损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景权;姚建军;王江南;尤卫平;谭又吉;许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存档石蜡包埋皮肤组织标本中提取RNA及进行逆转录PCR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分别抽取1997年、1999~2001年、2004年3个时间段的存档标本各10例,经过蛋白酶K消化后用异硫氰酸-酸性苯酚法提取RNA,设计3对β-Actin不同产物长度的引物,其目的片段的长度分别为445bp、205bp和112bp,比较了以各特异性下游引物及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PCR的结果.结果:随机引物的阳性率很低,产物长度为112bp时很稳定,经卡方检验与另外两个长度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RNA并进行逆转录PCR,方法稳定,可进行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陈柳青;曾学思;孙建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皮肌炎是一种以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肌痛伴有特征性皮疹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为了解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2~2002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广东地区25例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刁友涛;曾抗;孙乐栋;林子刚;周再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2001年5月~2004年5月,我们用痤愈汤加减治疗103例痤疮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团;王宝林;宋树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凋亡对Th1/Th2型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RGH患者和健康体检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在PHA的刺激下体外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上清液IL-2及IL-10.结果:RGH组新鲜血PBMC的凋亡率很低,与对照组相似(P>0.05).培养48h后RGH患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RGH患者的培养上清液IL-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IL-10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BMC凋亡异常严重影响了Th1/Th2型细胞分化,可能是导致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机制之一,也可能在生殖器疱疹复发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江国英;江惟苏;周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24岁.因躯干、四肢皮疹3年,上胸部皮疹2年,于2004年3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就诊前3年无明显诱因于颈部出现大片棕褐色扁平皮疹,无明显不适.
作者:李颂;涂平;朱学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居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1,有文献报道,健康妇女中潜伏感染率为10%~12%.本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复发率也较高,据报道2,复发率在我国为1.5%~7.1%,国外为3.0%~9.1%.如此高的感染率及其治疗后的高复发率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6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玉;王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Ile19Thr)突变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对50例银屑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测序分析基因组DNA的突变等位基因.结果:银屑病组突变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Ile19Thr)突变与银屑病无相关性,其突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无关.
作者:夏天保;顾军;毕新岭;臧远胜;王洁;孙清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根据160例银屑病患者舌质、舌苔、脉象变化及皮疹特点辨证施治,应用我院研制的中药熏蒸药1、2、3号进行熏蒸治疗,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经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异(X2=80.4284,P<0.01).中药熏蒸药1、2、3号,对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稳定期的疗效较好,对进展期银屑病的疗效欠佳.
作者:杨洪浦;吕兵波;蒋俊青;毛舒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淋球菌多重耐药(mtr)外排系统控制着淋球菌对脂溶性因子(HAs)的耐受性.淋球菌的mtr基因系统包括mtr调控基因mtrR和mtrCDE基因复合物.mtrR基因编码的是一个转录抑制蛋白MtrR,调节mtrCDE基因的转录.mtrCDE基因复合物则分别编码淋球菌膜蛋白MtrC,MtrD,MtrE,组成的一个能量依赖型外排泵,能把HAs有效地排出细胞外.mtr基因系统中任何基因的突变、丢失、缺失或其编码蛋白结构的改变,都会影响淋球菌对HAs的耐受性.在转录水平上mtr系统对淋球菌的多重耐药性的调节分为两种机制,一种是mtrR依赖调节,另一种是非mtrR依赖调节,另外还存在有mtrA基因对其进行正向调控.
作者:陈宏翔;涂亚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35岁.因间擦部位反复起红斑、水疱、糜烂伴轻度瘙痒18年,于2004年12月就诊于我科.患者17岁时无明显诱因肛周出现渗出伴瘙痒,3年后头部出现类似表现,均未治疗,皮疹可消退.8年前,颈部开始出现红斑、水疱,疱破后形成糜烂、结痂,在当地医院就诊,按湿疹给予皮炎平、泼尼松等药物治疗,皮损减轻,但停药后又加重,如此反复渐累及腋窝、腹股沟等间擦部位,皮疹冬季缓解,夏季加重.家族中3代共6例患病,见图1.
作者:刘建军;郭淑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在自体表皮移植术后10天的白斑区,配合窄波UVB照射,每周照射3次,3个月为1疗程.结果表明局部窄波UVB照射,可加速存活皮片的复色率和色素的扩展,与单纯采用自体表皮移植相比,明显提高了疗效(P<0.01).其疗效与治疗时间、病程、部位、分型有关.节段型与局限型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泛发型效果较差;面部、颈部效果优于其他部位,以肢端效果差;病程越短效果越好,病程越长效果越差.
作者:刘国艳;刘志香;李惠贞;毕兴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重症药疹是药物过敏中较为严重的皮肤科危重病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常伴有系统性损害,近年来随着新药特药的开发应用,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现将我们自1995年以来诊治的65例致敏药物明确并引起系统性损害的重症药疹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萍;李勇;曹广喜;张爱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1998~2004年我院共治疗过敏性紫癜6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希福;冯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MMP-9和TIMP-1在51例皮肤黑素瘤及15例色素痣石蜡切片中的表达,使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色素痣比较,皮肤恶性黑素瘤中MMP-9表达较强(P<0.05),MMP-9/TIMP-1比值较高(P<0.05).MMP-9和TIMP-1的表达及MMP-9/TIMP-1比值与黑素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MMP-9表达较强(P<0.05),MMP-9/TIMP-1比值较高(P<0.05).结论:MMP-9、TIMP-1蛋白的表达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侵袭性有关,MMP-9/TIMP-1比值增高提示肿瘤具有较高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李新功;孙莉;刘永;徐志秀;常峰;吴起嵩;董艳光;李爱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7岁,躯干,四肢起浅红色斑,微痒3个月.患儿于3个月前在腋部、臀部发现数个花生米大小的浅褐色斑,偶有微痒,未予治疗.其后皮疹增多,向胸背、腰腹部和四肢蔓延,并有少量浅红色的皮疹.于2001年8月来我院诊治.患者婴幼儿期体键,无特殊疾病史.
作者:陶晓苹;伍友成;唐素华;杨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水痘(varicella)一般多见于2~10岁的儿童,但近年来,成人水痘逐渐增多,且病情较儿童水痘重.现将临床所见38例成人水痘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武;王昕;李铮;李淑燕;谈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辐射对体外培养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MMP-3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绿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EGCG)对此影响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波紫外线辐射、不同浓度IL-6刺激及EGCG处理后,ELISA方法测定上清液中Pro-MMP-1和MMP-3蛋白含量,半定量RT-PCR方法测细胞中mRNA含量.结果:UVB30mJ/cm2辐射后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pro-MMP-1和MMP-3并未增加(P>0.05),真皮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MMP-1和MMP-3 mRNA含量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IL-6(8、16、24pg/mL)可显著增加成纤维细胞产生MMP-1和MMP-3(P<0.05).EGCG(0.15、0.3 mM)能够显著抑制紫外线诱导成纤维细胞产生MMP含量的增加(P<0.05),但IL-6刺激成纤维细胞所产生的MMP-1和MMP-3的增加不受EGCG的影响(P>0.05).结论:中波紫外线辐射并不能直接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分泌MMP-1和MMP-3增加,但紫外线辐射后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IL-6可促进成纤维细胞产生MMP.EGCG对IL-6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MMP增加没有影响,但它可以显著抑制紫外线辐射直接导致的成纤维细胞产生MMP-1和MMP-3的增加,对防治皮肤光老化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夏济平;宋秀祖;毕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海水浴场的开发,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夏秋季由水母蛰伤的患者逐渐增多.海蜇毒素除引起局部的疼痛和皮疹以外,严重者还可以导致患者休克、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现将2001~2004年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水母皮炎64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海亭;赵晔;张蕴颖;涂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