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东;王德进
以1997年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验收达标(以下简称达标)为界限,将达标前、后7年的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预测未来3年麻风病患病率.结果:达标后7年麻风病年均患病率、发现率及发病率均较达标前有所下降;而型比、平均发病年龄、平均延迟期及发现方式等未见明显变化;各地区之间麻风病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未来3年,麻风病患病率继续稳定下降.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应继续保持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作者:汤少开;李常兴;张恒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丝白祛斑软膏(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黄褐斑的唯一中成药外用药制剂,为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科从2002年10月~2005年2月应用丝白祛斑软膏治疗黄褐斑,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柏生;刘卫兵;陈洪晓;楚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Uu)对20味中草药的敏感性.方法: 用临床分离的Uu为受试菌,采用几何级稀释法测定20味中草药水煎剂的体外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20味中草药对Uu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柏、蒲公英抑菌效果好,其MIC范围分别为0.97~7.81和0.97~15.62,MIC50均为3.90,MIC90均为7.81.抑菌效果差的马齿苋、牡丹皮、鱼腥草敏感率均为0%.结论: 本研究提示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的中草药,体外实验对Uu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由于中草药在体内作用机制比体外还要复杂,在体内能否达到与体外相同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平;边保华;陈万平;金彩云;余素飞;金保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咪唑斯汀的抗炎活性,探讨咪唑斯汀抗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花生四烯酸诱导小鼠耳部肿胀的模型,了解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耳部肿胀的抑制作用;同时用酶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液中的白三烯浓度.建立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鼠爪肿胀模型,了解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对角叉菜胶诱导的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 咪唑斯汀可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耳部水肿,对角叉菜胶诱导的鼠爪水肿无抑制作用;但氯雷他定对两种致炎剂诱导的水肿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咪唑斯汀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机制是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阻止白三烯的产生而发挥其抗炎活性.
作者:应作霖;吴瑞勤;徐晓寅;朱光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皮肤癣菌在一般情况下主要侵袭人体表皮的角质层,引起常见的体股癣、手足癣及甲癣,但在特殊条件下可导致深在感染,且近年有增多的趋势.现将我们诊治的须癣毛癣菌引起的肉芽肿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向东;王德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维A与甲氨蝶呤(MTX)联合治疗重症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组:阿维A 0.3 mg/(kg*d),MTX 2.5 mg,12 h 1次,每周连服3次,辅以叶酸5 mg/d,维生素E 300 mg/d,用药6周.对于6周内临床治愈的病人,先停用MTX,阿维A减半维持治疗2周,停药.对照组1:阿维A 0.3 mg/(kg*d),3~5 d后加至0.5 mg/(kg*d),叶酸和维生素E同观察组,用药6周;对照组2:MTX 5 mg,12 h 1次,每周连服3次,叶酸和维生素E 同观察组,用药6周.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有效率分别为96.23%、65.54%和66.67%.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9.97,P《0.01).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2%、33.33%和27.27%,有显著性差异(χ2=8.67,P《0.05).结论: 小剂量阿维A与小剂量MTX联合治疗重症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卢庆芳;孙本海;李怀章;李世德;李金辉;杜东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探讨白癜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及在不同分型、分期中的作用,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白癜风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白癜风患者血清IL-4、IFN-γ、TNF-α水平增高,IL-2、IL-10水平降低,提示各种细胞因子可能参与白癜风发病,并与白癜风的活动有关.
作者:隋连金;戎丽娟;王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HLA-A、B单倍型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寻常型天疱疮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HLA-I类抗原分型并计算单倍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组中单倍型HLA-A2、B5,HLA-A2、B13,HLA-A3、B40,HLA-A3、B13,HLA-A3、B16,HLA-A3、B5和HLA-A10、B40的频率明显增高(P《0.05),而单倍型HLA-A2、B46在患者组中未发现.结论: 特异单倍型可能是决定寻常型天疱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耿龙;翟宁;李久宏;牛红喜;宋芳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例1女,47岁,反复双下肢水肿3个月.因双手指甲真菌病予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冲击法治疗,于3个月前首次服药第10天出现双下肢水肿,就诊内科,未明确水肿原因,持续10天后水肿自然消退.
作者:吕玉华;方险峰;肖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过敏性紫癜同时出现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损害并发胸腹腔积液和心脏损害者少见.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许学江;熊琳;李彦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中的裂解全血法和分离淋巴细胞法对检测尖锐湿疣(CA)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色、双色和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0例RGH、CA患者的裂解全血及10例RGH、CA患者的分离淋巴细胞中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0抗原、CD40L抗原、T细胞αβ链(Tαβ)和T细胞γδ链(Tγδ)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裂解全血法和分离淋巴细胞法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除CD40L(P=0.89)没有显著性差异以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CD3+T:P《0.01,CD4+T:P《0.05,CD8+T:P《0.05,CD40:P《0.05,Tαβ:P《0.001,Tγδ:P《0.05).结论: CA和RGH患者外周血不同制备方法影响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分析,裂解全血法优于分离淋巴细胞法.
作者:陶娟;涂亚庭;陈兴平;陈映玲;张晓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阴囊血管角化瘤又称Fordyce血管角化瘤,主要发生于中年或老年人的阴囊,偶尔累及阴茎、龟头及腹部,仅累及龟头并作为唯一表现则非常罕见,文献复习仅见国外1例报道.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冬梅;卢宪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2004年10月10日就诊,诉3个月前右小腿外侧中部发现3个暗红色皮肤结节,无痛,微痒,半个月后,又无意中发现左小腿外侧中部有一皮下结节,质硬,略隆起皮面,不痛不痒,表面肤色正常,未予在意.以后小结节不断长大,表面皮肤穿孔,流出黄色分泌物.
作者:晏洪波;陈庆华;王洪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白癜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可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国内已有报道,但白癜风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舒春梅;郑松;李久宏;毕桂姣;宋芳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原发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1994年由国际淋巴瘤研究协作组正式命名1.临床上易与结节性脂膜炎相混淆,近年来陆续有报道,但同时合并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者罕见报道,我科于2003年7月确诊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颜克香;褚国弟;谢红付;陈翔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组织样麻风瘤为瘤型麻风(LL)或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的一种特殊表现,其发生可能与氨苯砜(DDS)耐药有关.本文收集近5年我院门诊10例患者,对其一般情况、细菌、病理检查等进行了分析.
作者:侯玉鸿;陈家琨;王载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者体液免疫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使患者体内产生一些特异性自身抗体.笔者在1991年1月~2004年12月对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671例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丽;胡鹭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74岁,汉族,已婚.主因躯干、四肢丘疱疹伴口腔溃疡3个月,于2005年1月4日以大疱性类天疱疮收住我院皮肤科.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肚脐出现一米粒大小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亮,尼氏征阴性,自觉瘙痒剧烈,搔抓后破溃形成糜烂面,未经特殊处理,糜烂面干燥结痂而愈.2周后于双上肢、胸背部出现红斑,迅速并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绿豆大小水疱,同时口腔黏膜出现糜烂面.
作者:陈建民;杜华;杨桂兰;马赞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颈部、双侧腋下、上肢发现丘疹、结节,逐渐增多50余天就诊.
作者:吴晓琦;张荷香;王铁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对46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新生儿先天梅毒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张燕;龙福泉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