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疣组织植入治疗尖锐湿疣及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苗青;于建斌;苗薇;傅世珍

关键词:自体疣, 组织, 植入治疗, 尖锐湿疣,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变化, 复发率, 性传播疾病, 现报告如下, 红细胞, 临床治疗, 患者, 疗法, 感染
摘要:尖锐湿疣(CA)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临床治疗方面存在的难题是其治疗后的高复发率.这可能与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据报道自体疣组织植入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1].因此我们用该疗法对20例CA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面部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77例临床分析

    随着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的广泛开发和应用,滥用或误用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而引起的面部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作者将1998年4月~2000年4月收集的77例面部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进行了分析.

    作者:欧阳世华;成瑞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10岁,以右侧足底部溃疡伴疼痛3月,加重半月,于1998年10月16日收住我院外科.患者半年前右侧足底部出现皲裂、脱屑及轻度糜烂,伴有轻微疼痛.

    作者:刘岁元;皮肤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孚琪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我科于2000年3~9月用孚琪(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治疗150例手足癣、体股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的患者并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呈阳性.其中手足癣、体股癣患者镜检可查到真菌菌丝,皮肤念珠菌患者查到大量假菌丝和孢子.

    作者:王蘋;张春敏;史永俭;魏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离子治疗机治疗皮肤病297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8年以来使用高频电离子治疗机(成都维信产GDZ-9651型)治疗疣类疾病、皮脂腺痣、汗管瘤、皮赘及色素痣等皮肤病297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开红;满孝勇;刘翠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万乃洛韦加潘生丁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观察

    我院从1997年4月~1999年6月用口服万乃洛韦加潘生丁治疗复发性生殖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符合下列条件者作入选对象:皮疹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疱疹每年至少发生2次;本次发生疱疹以来未用任何药物.本组病例共43例,均为门诊男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周运昌;刘斌;苏金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湿疹皮炎208例疗效观察

    笔者多年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湿疹皮炎,疗效显著.对1991~1998年治疗的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本组患者病情重,经多种治疗且内服和注射皮质类固醇,均无效者.

    作者:董忠祥;郝延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81例脂溢性角化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脂溢性角化病是多种原因引起以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老年性良性表皮内肿瘤.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受刺激或感染后表面可结痂或出血,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极少发生恶变.本病病理上有某些特征及变异.

    作者:罗模桂;吴秋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丽珠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9年6~12月应用丽珠集团生产的丽珠威片治疗带状疱疹52例,取得良效,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全部为我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16~78岁,平均45.2岁.

    作者:赵小明;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致药物反应2例

    阿昔洛韦注射剂为一新型低毒广谱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首选药物.我们使用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阿昔洛韦给带状疱疹者作静脉滴注,发生药物反应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允兰;张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疗效观察

    我们从1999年3月~2000年1月应用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的特比萘芬治疗36例甲癣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5例,女21例;病程3月~15年;36例患者中共有病指甲82个,病趾甲195个;其中合并手癣、足癣或股癣的病人共20例,全部病例治疗前直接镜检均阳性,且2周内未曾内服或外用过其它抗真菌药.

    作者:孙晓红;刘军;高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性激素及甲状腺功能的探讨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无甲状腺疾病史,临床上无甲状腺疾病表现的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性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功能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李久宏;梁智敏;白兆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甘草甜素治疗带状疱疹38例疗效观察

    我院于1999年2月~2000年12月应用甘草甜素治疗带状疱疹共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门诊病历.治疗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范围18~76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范围18~72岁.

    作者:王曰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我们采用利多卡因加普鲁卡因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全部来自门诊患者.据病史及皮损特点确诊的神经性皮炎96例.其中男、女各48例,年龄29-58岁,平均43.36岁;病程3~12个月,平均7.8个月.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P.L组)48例,对照1组(P.V组)和对照2组(L.V组)各24例.

    作者:林霖霖;蔡剑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汗孔角化症伴发银屑病1例

    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因暴露部位发疹20年,四肢伸侧鳞屑性红斑3年就诊.20年前其颜面的鼻、颧部初发棕红色圆锥形小丘疹,后皮损缓慢扩大,形成大小连片、中央轻微萎缩、周边略高起环形红褐色斑,直径达5~10 mm.

    作者:张正华;赵敬军;刘维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火把花根片与西替利嗪联合治疗荨麻疹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研究

    我们于1999年6月~2000年12月用火把花根片与西替利嗪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承明;李文飞;辛林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麻风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障碍原因探讨

    白内障是一般人群中致盲的首要原因,亦是麻风患者致盲的重要因素之一.白内障摘除手术可使绝大多数患者恢复较为理想的视力,亦可使多数麻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视力明显改善.本文对术后矫正视力仍低于或等于0.3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

    作者:刘晓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1%达芙文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1999年9月~2000年4月,我科使用0.1%达芙文(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观察治疗100例寻常痤疮患者,均来自本所皮肤科门诊.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4~34岁,平均22岁;病期3个月~20年不等,平均为3年;皮损部位以颜面为主,皮疹为炎性丘疹、脓疱、黑头粉刺、结节等.

    作者:钱普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接触过敏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5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培养前、后CCR5的表达.结果: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淋巴细胞在培养前、后CD4+CCR5+细胞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淋巴细胞培养48小时后,接触性皮炎患者的CD4+CCR5+高于培养前(P<0.01),而正常对照组则低于培养前(P<0.01).结论:接触性皮炎患者的T细胞表达Th1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CCR5的能力增强,有利于Th1细胞归巢到Th1型炎症反应部位.`

    作者:何静;毕志刚;刘彦群;冯霞;黄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CR法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鉴定白念珠菌的研究

    目的:通过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进行PCR来鉴定白念珠菌.方法:根据白念珠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中编码1MSSVKY6的序列设计上游引物5'-ATGTTCAGTTA-AGTATG-3',编码492NWEIVR496的序列设计下游引物5'-CTATCTTACAATCTTC-3',对白念珠菌ATXCC11006、22株临床分离株、7株其它致病性念珠菌、8株致病性丝状真菌、1株新生隐球菌及1份人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并对PCR产物用酶切方法鉴定.结果:所有23株白念菌均可获得约1.5 kb大小的PCR产物,16株其它致病性真菌及人的NDA标本均无扩增产物,PCR产物经BamHI酶切,产生两个大小分别约为1.0 kb和500 bp的片段.结论: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可以特异地鉴定白念珠菌

    作者:刘伟;李若瑜;卜定方;王端礼;马圣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四物汤对小鼠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四物汤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理.方法:应用四物汤灌胃小鼠,MTT法检测小鼠血清对表皮细胞增殖影响程度.结果:四物汤灌胃小鼠组A560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物汤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表皮细胞增殖来完成的.

    作者:张玉杰;张建明;李波清;邱世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