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张守莹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护理
摘要:引起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突然遭受严重创伤而发生剧烈的疼痛,微动脉收缩,接着损伤部位的失血和血浆外渗,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另外损伤组织的分解产物具有血管活性作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有效循环进一步减少和细胞缺氧.表现为循环、内分泌、代谢、神经系统的严重障碍.创伤失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危急,措施不得当、观察护理不及时,往往造成患者死亡.护理人员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治疗、体贴入微的护理,可防止由于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衰竭,有利于病情改善,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肺血栓栓塞症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经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经导管碎栓和除栓、外科手术取栓等.急性PTE的早期,采用抗凝、溶栓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疗效.但PTE发病后,如果患者伴发心脏骤停、休克、广泛型致死性肺栓塞或存在明确的溶栓禁忌证,则静脉溶栓难以奏效或溶栓禁忌.通常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大面积PTE患者亦不适于开胸手术治疗,因而人们致力于探索研究介于内科药物溶栓和手术治疗之间的导管介入治疗方法.1971年,Greenfield首次运用静脉切开导管介入技术治疗PTE.近年来,随着介入诊断治疗技术的发展,PTE的介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肺血栓栓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珺辉;赵兴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广义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狭义上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具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特点的快速整齐的窄QRS波群的心动过速,发生机制上特指房室旁路或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此类疾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针对心动过速的终止,药物终止仍然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多非预防性用药.由于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的成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根治性的特点,几乎已成为反复发作的PSVT择期治疗首选的方法,同时也为PSVT的电生理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李学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益处 PHS和WHS是一级预防中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两项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使健康男性首次心梗发生危险降低44%,使健康女性首次缺血性卒中危险降低24%,并可使健康老年女性双重受益(即首次心梗危险降低34%,首次缺血性卒中危险降低30%),提示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高,阿司匹林治疗的受益越大.

    作者:李小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620例危重患者长途转运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的合适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620例危重患者长途转运过程中各病种病情发生变化情况及抢救处理措施.结果转运的1620例危重患者中1615例安全返院.结论危重患者在具备先进设备救护车前提下,做好转运前评估和预处理,途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绝大部分患者可安全返院,转运前还应办好相关的法律程序.

    作者:陈荣健;陈凤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主要累及蛛网膜及脑实质,也可累及脑神经,表现为颅内高压、颅神经损害及周围神经病变,多发生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期[1].随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和护理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下面就丹东市中心医院血液科1992~2003年以来收治的24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谭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卒中的临床预防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多数国家的脑卒中发病率仍然在明显上升,而且呈现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对脑卒中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或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幸存者中约75%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30%在1~5年内再发.因此,积极预防尤为重要.探索有效、可行的脑卒中预防策略,是目前脑卒中防治研究的重点内容.如何在临床场所对脑卒中的危险度进行评价,针对筛选出的高危个体和脑卒中幸存者,采取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是脑卒中临床预防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心、脑血管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在临床场所为高危人群提供佳的脑卒中预防服务,对于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病和再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郭吉平;黄久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1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两组均同时使用头孢他定注射液,比较治疗7d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及年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痰热清组不仅血清TNF-α较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且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同时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能加强抗感染作用,缩短疗程,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止喘天数、罗音消失天数、住院天数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方便,可作为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作者:陈惠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外侧型脑出血50例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外侧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50例外侧型脑出血患者,首选保守治疗,部分病例在保守治疗失败后,给予手术治疗.结果不同出血量者保守治疗的结果不同,但在继发脑疝时选择手术治疗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外侧型脑出血患者仍应首选血肿清除,预防继发脑缺血.

    作者:蒋岚;牛勇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九江农村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卫生需求的调查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农村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卫生需求.方法对入选的60岁以上的1145例农民进行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嗜盐等情况调查.结果农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0.1%,其发生与吸烟、饮酒、超重、缺乏运动、食盐摄入过量有关,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为广播与电视.结论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农民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农村老年人卫生需求与供应不成比例,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一条可行之路.

    作者:陈波;汪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嗜酒者与非饮酒者脑电图对照分析

    我们自2003年11月~2005年8月对健康成人嗜酒者与非饮酒者各50例进行了脑电图(EEG)的对照分析,旨在探讨酒精对大脑生物电活动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荣;闫鹤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分析7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AMI前24h内有无明确的心绞痛(AP)发作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对其临床资料及其住院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心绞痛组血清酶(CK、CK-MB)的峰值明显小于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发生AMI时梗死的面积明显小于无心绞痛组,心力衰竭(CHF)、心源性休克、住院期间病死率与无心绞痛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保护心肌细胞、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减轻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和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的作用,进而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

    作者:武宇斐;谷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皮下捆扎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6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皮下捆扎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5年我科采用皮下捆扎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3年62例皆顺利康复,其中1例并发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痊愈,3例4个月后部分曲张静脉复发.结论皮下捆扎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经济微创,操作简便,利于广泛应用.

    作者:蔡维体;徐升举;胡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引起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突然遭受严重创伤而发生剧烈的疼痛,微动脉收缩,接着损伤部位的失血和血浆外渗,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另外损伤组织的分解产物具有血管活性作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有效循环进一步减少和细胞缺氧.表现为循环、内分泌、代谢、神经系统的严重障碍.创伤失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危急,措施不得当、观察护理不及时,往往造成患者死亡.护理人员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治疗、体贴入微的护理,可防止由于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衰竭,有利于病情改善,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张守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电击伤92例院前急救体会

    目的探讨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措施与预防,提高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对92例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例病情较轻者就地处理,23例现场死亡,61例患者病情稳定送入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结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公众推广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心肺复苏技术,才能有效提高电击伤的抢救成功率.普及用电知识,预防电击伤的发生.

    作者:李云波;肖力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心综合征急救复苏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急救措施,以期降低脑心综合征的病死率.方法采用现场急救与急诊室急救,调控血压与颅内压,控制脑疝,治疗脑出血,同时保护心肌,改善心肌营养及纠正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及时进行心脑肺复苏术.结果经过急诊抢救,64例病情稳定收住院治疗,院前死亡32例.结论对脑心综合征采取积极措施,实行快速有效的急诊救治,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脑心综合征的急诊救治水平十分关键.

    作者:郭华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都可喜和银杏叶片治疗脑梗死64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不断增多,脑梗死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但目前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都可喜、银杏叶片联合治疗64例脑梗死患者,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雷萍;李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爱喘乐、多索茶碱联合治疗老年哮喘16例体会

    目的评价爱喘乐、多索茶碱联合应用对老年人哮喘的疗效.方法将26例老年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给予雾化吸入爱喘乐、静滴多索茶碱联合治疗;对照组10例,单纯采用多索茶碱治疗,疗程均为1周.治疗组在吸药前及吸药后1h、1周分别做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雾化吸入爱喘乐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多索茶碱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爱喘乐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老年人哮喘安全有效.

    作者:赵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利维爱对老年绝经后女性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维爱对老年绝经后女性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老年绝经后女性,给予利维爱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分别测定血浆ET-1和NO水平,并与20例绝经前女性做对照.结果老年绝经后女性血浆ET-1水平较绝经前女性明显增高,应用利维爱治疗后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而老年绝经后女性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女性,给予利维爱治疗后血浆NO水平较应用前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利维爱通过调节老年绝经后女性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缩血管及舒血管物质来发挥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静;林晓文;李莉莉;费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肺血栓栓塞23例临床观察

    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临床诊断肺血栓栓塞23例,现将肺血栓的血栓来源、血栓形成及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桂芳;陈红;尹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