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叶梅;夏冰;郭秋莎;周峰;刘铭球;章晓联

关键词:胃肿瘤, 基因, RAS,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 研究ras相关结构域家族(RASSF)1A基因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54例原发性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逆转录(RT)-PCR检测RASSF1A mRNA表达,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法检测RASSF1A蛋白表达.结果 RT-PCR及Western印迹显示RASSF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A值分别为0.2589±0.2407比0.5448±0.2971;0.1874±0.0737比0.6654±0.2201,P值均<0.01).免疫组化分析显示,RASSF1A在所有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均阳性,积分范围为1-12,均值7.94±3.75;而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则明显减弱或缺失,积分范围为0~6,均值1.07±1.61.RASSF1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组织(P<0.01).此外,RASSF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分期显著相关.结论 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RASSF1A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缺失或低下,且与胃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中华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家族性肝癌一家系调查

    恶性肿瘤发病有家族聚集性,但家族性肝细胞癌临床报道少见,本文为一个家系内10例相继患原发性肝癌情况.临床资料:先证者,男,36岁,右肋区隐痛、乏力、纳差3个月余.

    作者:汪志坚;江拥军;肖雁;曾伟;陈河森;谢军培;戴益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上海)解读

    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江西井冈山会议上制订了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1] .但目前对其分类方法、内镜和病理诊断标准仍有一些不同意见,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重要癌前疾病,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慢性胃炎作进一步的研讨并规范化.

    作者:房静远;萧树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先天性门静脉狭窄并脑豆状核及基底节变性病及文献复习

    目前公认的能引起大脑基底节区豆状核变性的先天性消化系统疾病只有Wilson病[1],少见其他先天性消化系统疾病引起脑基底节区豆状核变性.我院消化科近日收治1例先天性门静脉狭窄并脑豆状核变性患者,作为先天性疾病值得重视.

    作者:王学红;卢放根;刘小伟;欧大联;吴小平;霍继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福建省边远海岛和城市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比较

    目前临床上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 pylori,Hp)根除率不高,首治根除率仅为70%,补救疗法的失败率也有9%~10%[1],Hp对抗生素耐药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比较医疗条件极差、从未使用抗生素治疗Hp的边远海岛地区和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Hp的城市地区之间Hp的耐药状况,并对城市地区近几年Hp的耐药状况进行研究.

    作者:阮华良;毛文灏;陈仁利;陈明红;吴芳;付丹;潘秀珍;彭孝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的分析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血栓栓塞的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有并发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我院A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探讨目前AF抗栓治疗的现状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

    作者:石进;李雅君;张维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二例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dal lymphangiectasia)是一种罕见的蛋白丢失性肠病,它以小肠淋巴液回流受阻、乳糜管扩张以及绒毛结构扭曲为特征,淋巴管的阻塞以及小肠淋巴压力的升高导致淋巴液漏出至小肠管腔,终导致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该病自1961年Waldmann等[1]首次报道,目前国内报道少,主要通过手术、胃十二指肠镜或淋巴管造影得到诊断.

    作者:张冰凌;厉有名;陈春晓;吴加国;曹海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下段直肠癌E-钙粘附素表达与直肠系膜转移的关系

    直肠系膜转移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直肠癌系膜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明了.近年,细胞粘附分子E-钙粘附素(E-cadherin)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探索直肠癌系膜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万进;吴泽宇;林华欢;骆新兰;张威;杜嘉林;姚远;王志度;杨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福建省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城市中小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分布特征、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焦虑性情绪障碍状况.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建省两个地级市中4826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 ①校正后符合Mannmg及罗马Ⅱ诊断标准IBS的期间患病率分别是52.16%及17.10%,以高中生居多,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年级、喜食辛辣或生冷食物、胃肠道感染、经常服用抗生素、遗传、经常因IBS症状而就诊、进食时吞咽困难、经常采用吞气来帮助终止打嗝、纳差、心情压抑11种因素为具可能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均>1.③4826名学生中有焦虑性情绪障碍倾向者占22.53%,男性17.84%,女性26.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量表)5个领域的分值比较中,IBS学生高于非IBS学生,IBS就诊学生高于未就诊学生.结论 ①IBS是城市中小学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②不良饮食习惯、胃肠道感染、滥用抗生素、遗传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可能是诱发城市中小学生IBS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③焦虑性情绪障碍倾向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作者:周惠清;李定国;宋艳艳;宗春华;许小幸;陆汉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红素氧合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钙离子-ATP酶及细胞间粘附因子-1的影响

    在生理状态下,细胞内Ca2+-浓度主要依赖细胞膜Ca2+-ATP酶的调控,而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是介导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主要因子,本文应用血红素氧合酶(H0)诱导剂氯高血红素(hemin)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研究HO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Ca2+-ATP酶活力和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岳媛媛;冯志杰;王阳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激对大鼠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应激对大鼠胃壁结合黏液及碳酸氢盐分泌的影响,探讨应激影响胃碳酸氢盐分泌的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等分为对照组和应激1 h、2 h和4 h组,以水浸束缚方法制备应激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胃壁结合黏液量和黏液凝胶层厚度.另取30只SD大鼠等分为3组,A组予奥美拉唑以抑制胃酸分泌,B组予奥美拉唑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C组予奥美拉唑、L-精氨酸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采用灌注滴定法测定应激后2 h胃碳酸氢盐分泌量.结果 对照组与应激1 h、2 h和4 h组胃壁结合黏液量分别是(0.137±0.03)、(0.143±0.012)、(0.066±0.016)和(0.016±0.017)吸光度/g组织;黏液凝胶层厚度分别是(71.08±5.85)、(74.50±12.85)、(57.63±6.45)和(51.35±2.84)μm.与对照组比,应激1 h组结合黏液量及凝胶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2 h、4 h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应激1 h组(P<0.01).3组大鼠应激状态下胃碳酸氢盐分泌速率均呈下降趋势,应激2 h内胃碳酸氢盐分泌量分别为(9.3±2.6)、(14.0±2.7)和(7.6±1.4)μmol(P<0.01).结论 应激状态下胃壁结合黏液量、黏液凝胶层厚度和胃碳酸氢盐分泌量进行性降低,提示应激后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受损,内源性一氧化氮参与介导了应激抑制胃碳酸氢盐分泌的过程.

    作者:湛先保;李兆申;许国铭;邹多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起源于胃肠道黏膜下淋巴组织的结外型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0%,其中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lymphoma,PIL)占40%.

    作者:鲍德明;胡乃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粪便DNA甲基化分析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近年来,研究表明DNA甲基化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用于恶性肿瘤的分子诊断.由于结直肠癌(CRC)组织持续脱落细胞到粪便中,因此检测粪便中CRC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有可能成为一条无创诊断CRC的新途径.增生性息肉蛋白基因(HPP1)是在结肠增生性息肉中鉴定出的一个新基因,在大多数CRC中表现出过甲基化[1].

    作者:黄朝晖;杨帆;李莉华;胡瑜;刘志辉;任金冬;宋明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移植术后相关的若干内科问题

    肝移植用于经保守治疗失败及无效的肝脏疾病已被广泛接受,其能适当延长原本预后很差的患者的生命,减轻原患疾病的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肝移植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基于过去几十年对肝移植前后病理生理过程的不断认识和调整、手术技能的提高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使疗效的迅速提升.

    作者:邹江;姚宏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溃疡性结肠炎并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29岁,2002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为不规则热型,体温高40.5℃,大便10余次/d,伴血块.肠镜示:直肠至回盲部大小不等椭圆形溃疡灶,表面覆灰黄色分泌物,回盲部可见4个大溃疡,大者约2 cm,全结肠充血水肿明显,血管纹不清.

    作者:佘明金;马祖胜;方道连;杨红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 研究ras相关结构域家族(RASSF)1A基因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54例原发性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逆转录(RT)-PCR检测RASSF1A mRNA表达,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法检测RASSF1A蛋白表达.结果 RT-PCR及Western印迹显示RASSF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A值分别为0.2589±0.2407比0.5448±0.2971;0.1874±0.0737比0.6654±0.2201,P值均<0.01).免疫组化分析显示,RASSF1A在所有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均阳性,积分范围为1-12,均值7.94±3.75;而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则明显减弱或缺失,积分范围为0~6,均值1.07±1.61.RASSF1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组织(P<0.01).此外,RASSF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分期显著相关.结论 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RASSF1A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缺失或低下,且与胃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作者:叶梅;夏冰;郭秋莎;周峰;刘铭球;章晓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胃癌及其转移灶差异蛋白质的鉴定和分析

    目的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和鉴定与胃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方法 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胃癌和其淋巴结转移灶的总蛋白质,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两者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对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 23个在胃癌中高表达的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7个蛋白质,分别为溶胶蛋白、原肌球蛋白2(TM2)、γ肌动蛋白2(ACTG2)、细胞角蛋白19(CK19)、脑型肌酸激酶、突变结蛋白以及MYL9.免疫组化验证TM和CK的表达,69例胃癌和其转移灶中TM表达率分别为75.3%和37.6%(P<0.05),原发灶的表达率高于转移灶;CK的表达率分别为84%和97.1%(P<0.05),原发灶表达率低于转移灶.结论 胃癌转移与细胞微丝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和代谢相关性蛋白等多种蛋白质有关;蛋白质组学筛选出的蛋白质需要采用其他技术进行大样本的验证.

    作者:张丽华;周晓军;黄文斌;陈洁宇;谢海龙;陈骏;孟奎;吴鸿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门静脉血p53、K-ras基因突变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

    肝转移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转移发生率高达44.5%[2],而只有10%~20%的胃癌肝转移灶可行肝切除术[3,4].为早期预测可能出现的肝转移,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银染技术检测62例胃癌患者门静脉血及外周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并对其术后24个月内肝转移情况作随访,以探讨门静脉血p53、K-ras基因突变与肝转移之间的关系.

    作者:陈积贤;林峰;张洁;李红智;黄建武;豆长明;陈永康;张仁虎;吴伟力;余铭;陈谦;林道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基因多态性及常见危险因素与胃癌易患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CYP)1A1基因型、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M1基因型及常见危险因素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和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分子生物学手段.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经胃镜和病理检查分为胃癌(GC,仅包括胃腺癌)组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110例、胃溃疡(GU)组62例、十二指肠溃疡(DU)组62例及正常对照组62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肿瘤家族史等.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CYP1A1基因型及GSTM1基因型测定组的基因型频率,ELISA法测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Hp感染、吸烟、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其中大蒜为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p感染、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大蒜仍为保护性因素.CYP1A1 G/G基因型及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Hp感染与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存在协同作用;吸烟与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具有CYP1A1 G/G或GSTM1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而同时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更高,这两种基因型可以认为是胃癌易患性的标志.

    作者:周涛;樊薇;韩炜;高艳景;袁孟彪;李君曼;李会庆;李延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细胞瘤衍化生长因子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

    肝细胞瘤衍化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是一种初从肝癌细胞株HuH-7的条件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酸性肝素结合蛋白[1].研究发现,HDGF在许多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外源性HDGF可促进几种肿瘤细胞株增殖[2],提示其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作者:吕莉;董卫国;余琼芳;罗和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食管T细胞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63岁,4 d前出现发热、畏寒,咳嗽咳痰、胸闷气急,2 d前恶心呕吐,咖啡色物,每天5~6次,每次10~20 ml.经输液等治疗,患者呼吸道症状缓解,但呕吐症状逐渐加重.

    作者:刘钦伟;尚培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