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强;王豫黔;张洪涛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胎盘及性接触传播.为了解滨州市献血者梅毒感染流行状况及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笔者对2001-2004年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进行了梅毒检测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曲翠娥;郑洪泽;郝守伟;焦群;张秀铮;韩增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婴儿良性脑外积水(EH)是由于婴儿期蛛网膜颗粒重吸收脑脊液的功能障碍,使脑脊液的分泌和重吸收失衡而引起的良性蛛网膜下腔积液.CT或MRI检查可见蛛网膜下腔增宽,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由于目前颅脑CT影像学上尚无关于婴儿脑外间隙的正常标准数值,对于存在脑外间隙增宽的婴儿,究竟诊断为正常还是EH是颇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们诊断的EH患儿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明;宗俊华;韩兴兵;吴媛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前臂双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6%左右.无论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及早正确的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治疗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自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对46例前臂双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芳;张霞;张桂兰;张翠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1993年5月至2004年10月累计收治9例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误诊病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9例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中,男3例,女6例,年龄60~80岁(平均69岁),9例均为住院患者.初诊到确诊时间为1~6个月.其中误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冠心病5例(心力衰竭2例,心绞痛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9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按<实用内科学>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确诊.
作者:赵晓昙;张惠琴;朱秀文;赵晓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等生物粒子的理、化及生物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流式细胞仪是近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和单克隆技术、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术等学科高度发展的综合结晶.在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等学科及临床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
作者:韩兆东;阮月芹;安新业;孔祥华;陈佳荣;周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Castleman病早是由Rywlin等为了给一种以淋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淋巴结增生下定义而提出的.1956年Castleman总结13例这种病人报道,由此该病被命名为Castleman disease(CD)[1].该病尚有巨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错构瘤、良性巨淋巴结、血管滤泡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组织肿瘤样增生等名称.临床比较少见且表现无特异性,有必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作者:贾宗师;郭金荣;郭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p2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27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蛋白在60例胃癌组织、17例异型增生和15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p27蛋白在正常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8.82%,38.33%,表达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早期胃癌与异型增生组相比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进展期胃癌p2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早期胃癌(31.82%vs 56.25%,P<0.05);且随着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器官转移等,p2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结论p27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进行性下调,其可作为判断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作者:郭光红;马振滨;边瑞民;于风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持续性枕后位(POP)是头位难产中常见的一种胎方位,降低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1].笔者选择2000年2月至2005年9月待产的产妇,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施行了经阴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配合改变产妇体位的联合方法矫正枕后位(OP),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岳峰;肖永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系外伤48 h后发现的胸腔积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5%~16.7%[1].因该病发作迟,症状出现晚,如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容易被忽视,以至于出现凝固性血胸、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血胸30例,占同期血气胸的9.8%,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房炳华;张景松;孔庆国;赵爱华;刘宝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人体组成学(human body composition)是人体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数量规律、体内外各种因素对组分间数量关系的影响以及活体测定人体组分的方法.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体组成学研究已较为成熟,广泛应用于保健医学、体质测定、营养评定、运动医学领域,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就人体组成学的概念与理论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陈强谱;傅廷亮;管清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肺炎衣原体是衣原体属中的一个新种,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自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肺炎衣原体以来,对其研究已日趋深入,有文献报道,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密切[1].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季勇;谢珺;陈延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异丙酚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它具有作用迅速,苏醒快和苏醒质量高等优点,但其镇痛作用较弱,作用时间短.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镇痛效果好,我院自2004年1-12月采用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就其对病人的麻醉效果、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董红果;徐伟民;郭敏;张海山;郑观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产前、后子宫平滑肌细胞及胎盘滋养细胞内皮素受体A(ETA)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60例足月妊娠剖宫产产妇子宫下段平滑肌细胞及胎盘滋养细胞ETA的表达,观察临产前、后两组的表达强度.结果临产组子宫平滑肌细胞及胎盘滋养细胞ETA的表达显著强于未临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ETA可能通过参与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和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参与分娩发动.
作者:刘志强;王豫黔;张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选择68例临床确诊为心肌梗死(心梗)的患者,就其左室造影结果与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室壁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40~81岁,平均62岁.使用仪器为GE公司FIVE SYSTEM二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0~3.5 MHz.经胸探查心脏,重点观察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室短轴切面.
作者:徐付印;张桂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99-2004年我科对24例患者实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2~72岁,平均6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3例,陈旧性髋臼骨折并股骨头脱位2例.
作者:王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ⅡP)又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特发性意指原因未明,为一组原因不明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病理过程一般为进展缓慢的弥漫性肺泡炎和/或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泡腔内完全型纤维化和囊泡状的蜂窝肺.本病预后不良,大部分患者因肺纤维化导致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存活时间仅3~5年.我国尚无确切的患病率,至今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近年,由于研究方法的改进,电视胸腔镜(VATS)/开胸肺活检的开展,在国外近年来本病已成为呼吸病理研究的热点.国内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多[1~6].
作者:张祥盛;吕长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999-2004年43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重度贫血,产后绒癌.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多数(67.44%),部分病例(16.28%)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仅局限于产褥期内,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裂开.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景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生物学、生物力学、材料学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带锁髓内钉成为治疗下肢长骨骨折优先选择的内固定方法,在国外占90%,在我国正在普及当中.作者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不连50例54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上角膜裂伤多伴虹膜嵌顿、脱出或挫裂,以往我们处理这类病人,是以虹膜恢复器将虹膜复位,缝合角膜后再用林格液形成前房,我们称硬性复位,复位过程中加重了虹膜和角膜内皮的损伤.自1998年我们采用玻璃酸钠前房注入虹膜复位法治疗此类病人49例,收到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瑞泉;徐明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上升及年轻化趋势.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其微创、简单、无痛苦、价格低廉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CT、MRI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改善的表现不符,缺乏客观的疗效判断依据.我们用体位诱发电位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术前、后检测进行对比,可准确的反映其疗效的可靠性.
作者:蔡勋;蔡曰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