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分析

孙福忠;陈怀军;苏宗勇;张庆侠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压积
摘要:突发性耳聋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通常是指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发展过程为瞬息之间,几小时至几天,病因不明.据研究与病毒感染、血管疾患(血管痉挛、血栓、耳蜗微循环障碍)、膜迷路破裂、自身免疫等有关[1].近年来关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较广泛,本文对我院4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与36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以期进一步认识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突发性耳聋发病的关系.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给药方法化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静脉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尤其是频繁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使得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而终止治疗.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对42例晚期胃癌患者行LFC方案化疗,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观察不同的给药方法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廷明;郑金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妊娠糖尿病64例治疗体会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妊娠糖尿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重视,其治疗过程较复杂,围生儿死亡率高.我院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64例,将治疗中几个问题做以下探讨.

    作者:赵国菊;王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光固化树脂修复重度四环素牙72颗临床疗效观察

    四环素牙是由于处于发育时期的牙齿因过量摄入四环素类药物而造成色泽异常改变,严重时可造成釉质结构缺损即为重度四环素牙.其治疗方法主要依据患牙色、形、质改变的具体情况而定,而单纯的脱色法疗效往往不佳.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6例72颗重度四环素牙,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荣丽;隋华;徐军;舒静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LK与细胞分裂的协调

    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稳定依赖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M期毫无疑问是整个细胞周期中的关键环节,M期伴随着细胞结构的复杂重组,包括微管为基础的有丝分裂纺锤体的装配和肌动球蛋白为基础的收缩环的组装.M期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协调需要精确的调节,染色体分离错误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染色体失调(异倍体)能引起自然流产、出生缺陷和肿瘤.

    作者:曹同涛;魏风云;李炯;马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并发糖尿病化疗期间糖尿病支持治疗

    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糖尿病处理成为肿瘤内科和内分泌医生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总结了近2年来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64例治疗经验,取得很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万桂玲;吴仕光;孙瑞鹏;魏奎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放疗结合化疗治疗68例肺癌脑转移疗效观察

    肺癌脑转移常见,约1/3的肺癌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出现脑转移,其预后差,发生脑转移不治疗者自然生存期1~2个月,激素治疗者2~5个月,放疗可增加到3~6个月,手术、放疗和激素综合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可大于6个月[1].我院1990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肺癌脑转移68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绍奎;董红梅;李英;张爱云;胡茂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外敷加局部封闭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疑难病,治疗上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自2000-2001年,我们应用中药外敷加局部封闭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吉海;刘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因反复咳嗽10个月余于2004年2月27日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干咳,偶有咳痰及痰中混有血丝,无气喘,曾在外院诊断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入院后体检:T 37.2℃,P 100次/分,R 32次/分,体重12.5 kg.患儿一般情况可,神志清,精神可,营养发育可,无明显贫血貌,轻度激素面容.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啰音,心腹未见异常.四肢活动可,无杵状指(趾).辅助检查:胃液Rous(+);大便常规未见异常,OB(-);冷凝集试验1∶8;骨髓检查(外院):符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网粒状阴影;血常规:WBC 15×109/L、N 0.533、RBC 5.51×1012/L、HGB 136 g/L、PLT 221×109/L.诊断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4个月(现已停药)和抗生素控制感染,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林新梅;杨华琴;马莲美;韩瑞敏;王静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评价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由高能量创伤所致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病例日益多见,治疗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治疗.为评价和选择其内固定佳方式,作者自1991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42例,对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鹏;葛广勇;孔祥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50例分析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系高血压的一种类型,老年和非老年均可患病,但多见于老年人.许多研究证明ISH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现在临床已受到广泛重视.我们对2001年以来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闫金海;郑秀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的探讨

    我院从1990-2003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3例,就手术时机选择上总结了几条可遵循的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3例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2~74岁,平均43岁.其中肠切除4例,阑尾切除术12例,妇科手术5例,其他手术2例,因手术时机掌握适中,均得到了康复.术后随访短者20 d,长者12年.

    作者:牟振文;刘荣华;王玉奎;张伟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极危重疾病之一,死亡率极高,早期治疗对降低新生儿因窒息所致死亡显得尤其重要.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纳洛酮静推及持续静滴,治疗新生儿窒息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军梅;张晓兰;周连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难免流产228例分析

    超声显像诊断早期妊娠效果可靠,也被认为是诊断流产的首选方法.可对妊娠囊的大小、位置、形态、内部结构及胎心搏动进行连续观测,估计妊娠囊的预后,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在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来我中心就诊的早期妊娠妇女进行超声观测,共诊断难免流产2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红;杜艳;张秀华;丁明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呃逆与Cushing's溃疡出血的关系

    Cushing's溃疡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40%~80%[1],死亡率达30%~50%[2],严重影响脑外伤病人的预后,现将其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苑树兴;曹广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1996年1月-1998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20例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临床均表现为青紫和/或呼吸困难,并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肺动脉高压,其中12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8例无先生性心脏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云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脑出血死亡26例临床分析

    脑出血是脑卒中严重的类型之一,病死率高,半数以上的死亡发生在病后2 d内,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现将我院2000-2003年脑出血死亡26例做一分析.

    作者:王晓胜;张会忠;李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意义

    为了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意义,我们对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22例患者的发病类型、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等资料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世殿;范焕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0年2月-2004年8月共发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68例,占外伤性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病人的10.2%,其中12例病人在硬膜下积液的部位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报告如下.

    作者:杜福宏;徐淑军;孙西周;宋良鹏;徐艳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镍钛及不锈钢手用根管预备器械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评价镍钛手用根管预备器械在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患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磨牙80例,分别采用不锈钢和镍钛手用根管预备器械进行根管预备,侧向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治疗前、中、后分别拍摄X线片,比较根管拉直情况以及台阶、器械折断等的发生率.结果不锈钢手用器械组比镍钛手用器械组更易造成根管拉直及台阶,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镍钛手用器械预备根管,成形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爱芹;赵呈利;蔡军;王莹;高艳;慈浩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42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环丙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吸收分布代谢状况均佳,是当前常用的合成抗菌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DNA螺旋酶,从而影响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达到杀菌目的.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随之增多.笔者通过对我院2002年3月1日-2003年3月1日环丙沙星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较为明显的病例作一分析.

    作者:王晓胜;张会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