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输尿管囊肿11例临床分析

崔汝娥;董学武;张秀华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 成年人, 开放手术
摘要:输尿管囊肿是指输尿管末端在膀胱粘膜下囊性扩张,并向膀胱内膨出,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如能明确诊断及恰当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我院自1974年3日-1998年6月共诊治成人输尿管囊肿者11例,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粘膜下子宫肌瘤经阴道套扎切除20例

    子宫肌瘤一般行经腹子宫全切术,但笔者于1994年2月至1998年9月间对脱出于宫颈口外的粘膜下子宫肌瘤行阴道脐带圈套扎蒂部切除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病人20例,年龄30~54岁.月经过多者10例,不规则阴道流血伴月经过多者8例,绝经后阴道流血者2例.肌瘤直径2~6 cm.

    作者:张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治疗手外伤

    手部严重外伤极易造成骨骼、关节、肌腱、神经、血管外露,后期瘢痕切除松解后所遗留创面修复方法较多.腹部带蒂皮瓣及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存在着手术繁琐,时间长,坏死、感染风险大等问题.近十年来,多家报道应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效果满意[1~6].我科自1996年以来,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伤13例,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东;赵志彩;陈方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预防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手术中甲亢危象发生的应用价值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病,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国内外以手术作为根治的常用方法,但术后并发症,物别是甲亢危象的发生伤脑筋是威胁病人生命的非人为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作者:王磊;朱才训;苏建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外固定架治疗多段胫骨骨折(附11例报告)

    胫骨多段骨折是胫腓骨骨折中较复杂的一种.此种骨折受伤暴力大,对局部血运影响明显,骨折不易愈合.我科自1996年以来用潍坊产的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11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生富;王玉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血糖与老年性脑病

    低血糖引发的老年性脑病时常出现,但由于老年性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常多隐匿,故使一些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作者:李安本;李桂青;赵玉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与环核苷酸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与环核苷酸在发作期和间歇期的水平变化,探讨这些生化因素在偏头痛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空腹抽取偏头痛发作期及间歇期患者肘静脉血4 ml,测定血浆内皮素及环核苷酸水平,并随机以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偏头痛病人发作时,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间歇期(P<0.05),环磷酸腺苷明显升高(P<0.01),环磷酸鸟苷明显下降(P<0.05).结论:偏头痛的发病与血浆内皮素密切相关,发作时明显升高.偏头痛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

    作者:支洪波;王树德;鲍秀敏;李义召;郭春妮;韩丹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成人输尿管囊肿11例临床分析

    输尿管囊肿是指输尿管末端在膀胱粘膜下囊性扩张,并向膀胱内膨出,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如能明确诊断及恰当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我院自1974年3日-1998年6月共诊治成人输尿管囊肿者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汝娥;董学武;张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鼾症患者IOS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用脉冲震荡测试系统(IOS)测量呼吸阻抗,试图发现鼾症患者的有关参数.方法:用德国耶格(JAE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IOS肺量仪.被测试者于测试前平静呼吸1 min.分别记录30例鼾症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的IOS各参数.结果:两组对比,Zrs、Fres、R5、R20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鼾症患者清醒时呼吸气流阻力已增高,且阻力主要来源于总气道阻力及中心气道阻力.结论:认为鼾症与IOS参数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尹承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碳酸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用于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观察

    盐酸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是硬膜外阻滞麻醉中较常用的配方,但其起效缓慢,麻醉诱导期长.碳酸利多卡因虽可缩短起效时间,但有麻醉维持时间短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碳酸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洪勤;石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尿微量白蛋白及尿酶谱测定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高血压、各类泌尿系统疾病等导致的早期肾损伤,因缺乏临床特征和传统实验诊断方法的局限性,限制了早期发现.我们欲以微量白蛋白(mALB)为肾小球损伤的标志物,以尿酶谱尤其是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为肾损伤标志物,进行联合测定,以发现患者的肾早期损伤[1].

    作者:王际亮;于本章;李学军;朱新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脊柱侧凸矫形鲁氏棒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鲁氏棒矫形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为今后应用鲁氏棒治疗脊柱侧凸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回顾1989年1月至1999年3月收治的脊柱侧凸患者应用鲁氏棒矫形内固定者96例,其中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内固定失败者15例.结果:分析造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为①术前软组织松解不充分;②矫形过程中拧紧内固定钢丝时用力不均匀;③内固定钢丝数量太少;④植骨的数量不足;⑤内固定的节段不正确;⑥下床活动太早.结论:应用鲁氏棒治疗脊柱侧凸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处理时,应注意以上可能造成固定失败的因素.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刘晓平;周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红皮病6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红皮病的病因.方法:对63例红皮病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于其它皮肤病的患者占73.02%,其它依次为药物过敏、肿瘤和原因不明,其中寻常型银屑病是常见的原发性疾病.结论:寻找红皮病的病因有助于指导治疗.

    作者:王忠永;邱会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Enders钉开放插钉治疗肱骨干骨折96例

    肱骨干骨折在长骨骨折中较多见,大部分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有些骨折,如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骨不连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多需手术治疗.我们从1994年9月至1999年2月采用Enders钉开放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者9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一成;赵廷宝;周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治疗中持续被动活动的应用

    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Salter 1970年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逐步被人们接受.作者回顾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行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术后早期进行CPM治疗127例,认为CPM确为关节外科治疗的一大进步.

    作者:李涛;张峰;赵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期间非典型阿托品化原因分析

    基层医院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例常见,正确识别阿托品化是提高抢救病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影响阿托品化的因素较多,加之病人病情复杂,即使足量应用阿托品,许多病人也不出现典型的阿托品化征象.若临床医生对此缺乏认识,继续误用大剂量阿托品,常常引起阿托品中毒,加速病人死亡.

    作者:张学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刺五加对老年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我科于1996-1998年对老年脑梗死病人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80例病人均经颅脑CT证实为灶性或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男46例,女34例;年龄56~86岁,平均年龄68.7岁;病程1~5年.应用刺五加前采用上海医科大学产LLAG-10自动血液、血浆粘度计测血液流变学.刺五加6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 d为1疗程,1疗程后1周内复查血液流变学.

    作者:郭芳;杨成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260例临床分析

    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我院应用国产MI-V型水囊式体外震波碎石机(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病人26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60例,男187例,女73例,男女比例2.56:1;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2 d~15年.肾结石81例,占31.2%,其中单发肾结石者54例,多发肾结石者21例,铸型肾结石者6例.

    作者:陈步凤;周荣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巨大儿164例分析

    近年来,巨大儿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为减少母儿并发症及严重损伤的发生,其产前胎儿估计及分娩方式选择至关重要.

    作者:朱凤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前列腺穿刺活检38例结果分析

    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前列腺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善,我国前列腺癌(PCA)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开展,使早期诊断PCA成为可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薄学军;王萍;周荣祥;迟玉友;刘忠国;尹洪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分子量肝素与华法令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者98例,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40~60 mg,12 h 1次,连续3 d.接续口服华法令,每日1次,每剂3 mg,首剂加倍.5~7 d初点评定,第14天和第30天分别进行中点和末点评定.结果:初点评定心绞痛消失者88例,EKG供血改善者81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原性卒死1例,轻微出血5例.肌肉注射维生素K1者13例.中点评定90例,心绞痛消失者85例,EKG供血改善者80例,轻微出血者2例,肌肉注射维生素K1者4例.末点评定52例,心绞痛消失者50例,EKG供血改善者44例.全程无严重出血和脑梗死并发症.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与口服华法令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较好;长期服用华法令抗凝有效、安全.

    作者:曹培荣;张保华;孙芸;闫爱国;蒲冬玉;陈登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