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四届二次学术大会纪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

关键词:中医药学会, 骨伤, 学术大会, 中医药大学, 管理局, 广州, 广东省, 医院院长, 医疗经验, 研究成果, 科学院, 局长, 交流中心, 国家, 党委书记, 大学校长, 卫生厅, 台港澳, 秘书长, 副校长
摘要: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大会于2007年6月1-4日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学术大会的有海内外代表共1 200余人,大家共聚一堂,交流骨伤医疗经验,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气氛热烈,盛况空前.应邀出席这次大会的领导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彭炜、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李怀荣、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余志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中心主任王承德等.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空心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脱位23例疗效分析

    距骨颈骨折脱位作为足部严重的损伤之一,几乎占距骨骨折的50%[1],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发展,距骨颈骨折脱位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5年2月收治此类患者23例,其中19例给予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斌;张立岩;魏尧森;王济纬;陈日勇;徐建军;徐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0例临床分析

    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已广泛应用,其三维固定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由于颈椎部位解剖的复杂性,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特别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目前较少.我院骨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共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0例(20枚螺钉),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晓军;陈其昕;毕大卫;傅宏;祖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的治疗

    股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伴大段骨缺损时治疗较为棘手,若处理不当,骨不连、短缩畸形等并发症多见,病废率高.自1999年6月-2006年2月,对10例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采用带血管蒂双折叠组合腓骨移植,结合适当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明;章银灿;石高才;卢焕兴;方伟松;楼才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微创单极电烧加热术在取钉困难中的应用

    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取钢板常遇螺钉拧不动的难题,特别是钢板在体内时间长达3~10年,骨痂生长厚,改进螺丝刀手柄加大拧力,则易使螺钉折断,更无法取出.还有的钢板螺钉在人体内已经折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骨科临床.近年来受到术中电刀的启发,根据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骨质遇热的变化,探索用单极电烧加热的创新方法,解决螺钉拧不动和已折断螺钉取不出来的难题.

    作者:张民;李春华;曲澜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广审(文)号更正启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全国中西医结合脊柱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骨伤》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会会议纪要

    全国中西医结合脊柱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骨伤》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会于2007年5月18-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骨伤》杂志社承办.《中国骨伤》杂志的名誉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金鸿宾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穆大伟教授、《中国骨伤》杂志社社长陈珞珈教授、《中国骨伤》杂志主编董福慧教授及常务副主编李为农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300余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得到了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会议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李为农;谭明生;连智华;王宏;王玉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四届二次学术大会纪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大会于2007年6月1-4日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学术大会的有海内外代表共1 200余人,大家共聚一堂,交流骨伤医疗经验,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气氛热烈,盛况空前.应邀出席这次大会的领导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彭炜、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李怀荣、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余志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中心主任王承德等.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持续闭式引流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术后感染

    感染是下肢长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内固定钢板螺钉的存在,常使感染迁延不愈,影响骨愈合.我科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采用加压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683例,其中34例术后发生感染,采用病灶清除,闭式滴注引流术,配合中药内服,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郑旭欣;赵瑞平;孔来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科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骨折并发症,主要特点是在长骨骨折后数天内出现不可解释的缺氧、昏迷及皮肤出血点等一系列症状.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对其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张功林;章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切开复位环状韧带重建治疗单纯桡骨小头脱位3例

    病例1:男,12岁.跌倒躯干后仰,右前臂旋前掌心触地致右肘关节过伸位损伤12 h,检查见右前臂旋前位,右肘窝前侧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片见右桡骨小头前脱位,尺骨轴线正常,未见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感觉桡骨小头后侧有硬性组织阻碍,复位失败.臂丛麻醉下右肘关节后外侧入路,见桡骨小头脱于肱骨外髁前上方,环状韧带下半部分撕裂,残存坚韧的上半部分卡于桡骨小头后侧.术中牵开环状韧带,复位桡骨小头,修补撕裂的环状韧带,术后桡骨小头原位固定,肘屈90°石膏外固定,3周后解除外固定,功能正常,无脱位复发.

    作者:颜义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理脊通脉配合改良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我们以理脊通脉手法配合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坤;眭承志;吴竹涵;林国文;柯继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踝关节CT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下胫腓联合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踝部损伤(包括骨折、脱位及无骨折脱位的损伤)中常累及下胫腓联合.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采用X线摄片对其进行检查和诊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拍摄角度、生理差异、患者的配合程度等,漏诊与误诊率均较高.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并治疗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踝关节CT检查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并确定损伤程度以指导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凯;赵铁山;张中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合理性.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平均(70.6±2.3)岁;Evans 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8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68~90岁,平均(74.2±3.8)岁;Evans Ⅰ型3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1例,Ⅴ型3例.临床观察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部运动功能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34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DHS组为(13.0±2.7)周,外固定支架组为(12.3±3.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价:DHS组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外固定支架组优12例,良8例,可8例,差5例.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外固定支架组较DHS组安全简便,术后疗效DHS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

    作者:陈继平;何秉辉;杨六中;时超;王喜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带阔筋膜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探讨带阔筋膜张肌骨瓣移植结合软骨下微骨折技术在促进修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17~51岁,平均37岁.FicatⅠ期13例,Ⅱ期15例,Ⅲ期9例.5例为双侧发病.均经非手术治疗6~49个月后采用股骨颈开槽并去除硬化及囊性变之股骨头软骨下骨后嵌入带阔筋膜张肌骨瓣,清理坏死区域,使用2 mm克氏针作锥入孔,直至有血液及脂滴自孔中溢出.术后使用CPM机康复训练,3个月内禁负重,3个月后先后经双拐、单拐、手杖辅助行走,1年后正常行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0年,平均3.4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4例,患髋无疼痛;良8例,患髋活动时疼痛明显减轻,偶服用止痛药;可3例,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服用止痛药,后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应用带阔筋膜张肌骨瓣移植结合软骨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股骨头的血供,促使坏死软骨面的再生修复.

    作者:张晓文;张春;郭峭峰;马苟平;沈立锋;俞华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手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腿痛,目前多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但经手术治疗的也有一定比率.自2000年10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临床应用松肌法、分离神经根粘连法、骨盆旋转整脊法、后伸压腰法、纠正脊柱侧弯法为主,结合骨盆牵引中药熏蒸,药物对症治疗为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探究其疗效机制,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伟仁;徐勇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活血止痛汤对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评价活血止痛汤预防实验性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与粘连的疗效.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活血止痛汤组,每组30只.手术切除L4-L5腰椎椎板,造成0.25 cm×1 cm硬脊膜裸露区,透明质酸钠组于硬膜囊外均匀地涂抹一层透明质酸钠约0.3 ml,其余2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术后2周内活血止痛汤组予活血止痛汤2.5 ml/kg灌胃;空白对照组和透明质酸钠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2、4、8周末处死动物,测定其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按Rydell法评定粘连程度,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第2周时,透明质酸钠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活血止痛汤组虽然也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羟脯氨酸含量均较低(P<0.05),但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的差异缺乏显著性.第8周时,活血止痛汤组羟脯氨酸含量不仅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且其与透明质酸钠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体观察也发现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粘连程度明显降低(P<0.05).各时相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细胞器数量均减少,胶原纤维的合成受到抑制.结论:活血止痛汤能降低硬膜外瘢痕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抑制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的代谢,减少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和粘连.

    作者:夏志敏;周辉;赵万军;韩勇;张志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国骨伤》2007年第8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修复

    目的:总结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伤残率.方法: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32.3岁.其中股动脉损伤9例,腘动脉损伤12例.全部手术探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1例因入院时下肢肌肉广泛坏死而行Ⅰ期截肢,自体静脉移植8例,血管吻合7例,血管修补3例,血管结扎2例.结果:21例患者中,4例截肢,其中1例Ⅰ期截肢,3例Ⅱ期截肢.余患者获1~24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17例均恢复血运,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其中4例出现足下垂.结论:①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行手术探查.②下肢大静脉修复的好坏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作者:章柏平;吕仁发;徐燕荣;汤善华;邹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治疗分析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由此而引发的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此类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就不能迅速地、尽可能地恢复术前的活动状态,尤其是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肌肉萎缩明显,使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并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炎、肺栓塞及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乃至死亡.自2001年8月-2005年2月对12例70岁以上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12例均获得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革会;郭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廿载耕耘任重道远——《中国骨伤》创刊20周年有感

    今年是《中国骨伤》创刊20周年,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首先要感谢广大的读者和作者多年来给予本刊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历届编委会的专家和编审人员坚持不懈的工作和努力,使本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纪念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们没有举办隆重的庆典仪式,而是以编委工作会的形式纪念了这个特殊的时刻.回首20年的办刊之路,感慨万千.现就我刊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与读者、作者和编者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关注杂志的成长,以推进办刊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为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