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痰祛湿剂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影响

孟祥奇;惠礽华;姜宏;陈咏真;茅彩萍;曹莉

关键词:骨关节炎, 膝, 祛湿化痰, 细胞因子
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从关节软骨退化开始,继而发生骨质和滑膜改变的关节疾病,作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其防治方面尚无针对性的特效药物.现代医学认为,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自由基等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L-1、IL-6及TNFα是参与骨关节炎进程的重要介质[1].本实验采用改良Hulth的造模法[2]制造兔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模型,通过步态观察及检测关节肿胀度,来观察化痰祛湿剂膝痹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观察膝痹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血清及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IL-6及TNFα的影响,以探讨膝痹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合理性.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平均(70.6±2.3)岁;Evans 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8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68~90岁,平均(74.2±3.8)岁;Evans Ⅰ型3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1例,Ⅴ型3例.临床观察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部运动功能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34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DHS组为(13.0±2.7)周,外固定支架组为(12.3±3.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价:DHS组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外固定支架组优12例,良8例,可8例,差5例.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外固定支架组较DHS组安全简便,术后疗效DHS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

    作者:陈继平;何秉辉;杨六中;时超;王喜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治疗分析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由此而引发的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此类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就不能迅速地、尽可能地恢复术前的活动状态,尤其是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肌肉萎缩明显,使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并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炎、肺栓塞及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乃至死亡.自2001年8月-2005年2月对12例70岁以上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12例均获得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革会;郭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氟骨症中医治疗的临床概况

    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是机体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造成骨骼及骨周软组织损害[1].生活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人群,出现氟骨症的临床表现,X线片有氟骨症征象,可诊断为地方性氟骨症[2].主要临床表现为躯干及四肢大关节疼痛,重者关节纤维性强直,颈、腰、肘等关节活动功能丧失,不能抬头,弯腰驼背,行走困难,甚至瘫痪.该病分布很广,除上海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有流行区,特别云南、贵州、青海、西藏、陕西、四川等西南和西北省份,累计人数达3 000万,是我国当前危害严重的地方病[2].现将氟骨症治疗研究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祖发;周卫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0例临床分析

    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已广泛应用,其三维固定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由于颈椎部位解剖的复杂性,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特别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目前较少.我院骨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共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0例(20枚螺钉),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晓军;陈其昕;毕大卫;傅宏;祖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食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

    手外科中拇指指端损伤缺损较常见,处理不当往往影响拇指功能及外观.我们对拇指指端损伤缺损患者,均采用食指背侧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志新;华嘉;张李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8~56岁,平均41岁.Galeazzi骨折18例,单纯桡尺远侧关节脱位5例.尺骨头向掌侧脱位13例,向背侧脱位10例.急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应用克氏针和(或)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结果:23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22个月.18例腕痛消失,5例有轻微疼痛及不适.腕关节掌屈(53°±5°),为健侧的(81.5%±5.0%);背伸(51°±8°),为健侧的(83.6%±7.0%);桡偏(13°±4°),为健侧的(76.5%±5.0%);尺偏(27°±6°),为健侧的(77.1%±8.0%);前臂旋前(78°±6°),为健侧的 (88.6%±8.0%);旋后(80°±7°),为健侧的(88.8%±7.0%);握力和捏力分别达健侧的(87.5%±6.0%)和(92.0%±7.0%).20例恢复了原工作,3例改为轻工作.结论: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常合并其他损伤,应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是治疗急性远侧桡尺关节脱位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谢辉;胡勇;章伟文;陈宏;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持续闭式引流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术后感染

    感染是下肢长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内固定钢板螺钉的存在,常使感染迁延不愈,影响骨愈合.我科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采用加压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683例,其中34例术后发生感染,采用病灶清除,闭式滴注引流术,配合中药内服,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郑旭欣;赵瑞平;孔来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化痰祛湿剂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影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从关节软骨退化开始,继而发生骨质和滑膜改变的关节疾病,作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其防治方面尚无针对性的特效药物.现代医学认为,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自由基等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L-1、IL-6及TNFα是参与骨关节炎进程的重要介质[1].本实验采用改良Hulth的造模法[2]制造兔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模型,通过步态观察及检测关节肿胀度,来观察化痰祛湿剂膝痹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观察膝痹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血清及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IL-6及TNFα的影响,以探讨膝痹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作者:孟祥奇;惠礽华;姜宏;陈咏真;茅彩萍;曹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廿载耕耘任重道远——《中国骨伤》创刊20周年有感

    今年是《中国骨伤》创刊20周年,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首先要感谢广大的读者和作者多年来给予本刊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历届编委会的专家和编审人员坚持不懈的工作和努力,使本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纪念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们没有举办隆重的庆典仪式,而是以编委工作会的形式纪念了这个特殊的时刻.回首20年的办刊之路,感慨万千.现就我刊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与读者、作者和编者进行交流,让我们共同关注杂志的成长,以推进办刊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为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AO跟骨钢板治疗跟骨有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跟骨骨折73例81足,男61例,女12例;年龄18~63岁,平均41岁.双侧跟骨骨折8例,单侧65例(左侧33例,右侧32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36例,Ⅲ型28例,Ⅳ型9例.采用AO跟骨钢板治疗,伤后1~3 d手术48例,伤后4~7 d手术14例,7 d以上手术11例.结果:术后7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5个月.按Fernandez标准评定分为4级,优31例,良37例,可2例,差3例.本组有7例术后出现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其中5例予以择期植皮,2例局部邻近皮瓣转移覆盖治愈.结论:AO跟骨钢板根据跟骨的解剖特点和跟骨有移位骨折的特点而设计,对跟骨骨折块进行固定有较好的把持力,增强抵抗应力,防止再移位.

    作者:刘英民;朱志强;王雪冰;刘钰;董继兵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自体血回收技术在高龄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髋部骨折创伤大,失血多,尤其是老年人,术中常需输血.为降低异体输血所带来的风险、缓解血源紧张,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为32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自体血回吸收机(2000型)效果良好,以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平;张红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空心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脱位23例疗效分析

    距骨颈骨折脱位作为足部严重的损伤之一,几乎占距骨骨折的50%[1],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发展,距骨颈骨折脱位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5年2月收治此类患者23例,其中19例给予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斌;张立岩;魏尧森;王济纬;陈日勇;徐建军;徐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活血止痛汤对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评价活血止痛汤预防实验性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与粘连的疗效.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活血止痛汤组,每组30只.手术切除L4-L5腰椎椎板,造成0.25 cm×1 cm硬脊膜裸露区,透明质酸钠组于硬膜囊外均匀地涂抹一层透明质酸钠约0.3 ml,其余2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术后2周内活血止痛汤组予活血止痛汤2.5 ml/kg灌胃;空白对照组和透明质酸钠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2、4、8周末处死动物,测定其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按Rydell法评定粘连程度,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第2周时,透明质酸钠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活血止痛汤组虽然也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羟脯氨酸含量均较低(P<0.05),但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的差异缺乏显著性.第8周时,活血止痛汤组羟脯氨酸含量不仅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且其与透明质酸钠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体观察也发现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粘连程度明显降低(P<0.05).各时相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细胞器数量均减少,胶原纤维的合成受到抑制.结论:活血止痛汤能降低硬膜外瘢痕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抑制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的代谢,减少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和粘连.

    作者:夏志敏;周辉;赵万军;韩勇;张志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12例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自2003-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其来诊前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王玉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理脊通脉配合改良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我们以理脊通脉手法配合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坤;眭承志;吴竹涵;林国文;柯继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微创单极电烧加热术在取钉困难中的应用

    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取钢板常遇螺钉拧不动的难题,特别是钢板在体内时间长达3~10年,骨痂生长厚,改进螺丝刀手柄加大拧力,则易使螺钉折断,更无法取出.还有的钢板螺钉在人体内已经折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骨科临床.近年来受到术中电刀的启发,根据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骨质遇热的变化,探索用单极电烧加热的创新方法,解决螺钉拧不动和已折断螺钉取不出来的难题.

    作者:张民;李春华;曲澜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的急诊外固定器治疗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对多发伤的影响.方法: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ISS≥15分)患者113例,其中男76例,女37例;年龄11~65岁,平均32.6岁.合并颅脑损伤62例,血气胸36例,腹腔脏器损伤23例,泌尿系损伤6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1例.急诊外固定器手术58例,择期外固定器手术34例,保守治疗21例.通过死亡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发病率、平均ICU监护时间等4项近期指标及骨折情况等远期指标对比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折本身和多发伤治疗的疗效.结果:113例患者除4例死亡外,109例全部获得5个月~1年随访,急诊手术ICU监护时间为(9.0±1.5) d,ARDS、FES发病率为0和3.2%,明显低于另外2种方法(P《0.05).急诊外固定器手术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多发伤患者ICU监护时间及部分并发症发病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作者:王斌;杨华清;贺西京;浮煜;历强;王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带阔筋膜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探讨带阔筋膜张肌骨瓣移植结合软骨下微骨折技术在促进修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17~51岁,平均37岁.FicatⅠ期13例,Ⅱ期15例,Ⅲ期9例.5例为双侧发病.均经非手术治疗6~49个月后采用股骨颈开槽并去除硬化及囊性变之股骨头软骨下骨后嵌入带阔筋膜张肌骨瓣,清理坏死区域,使用2 mm克氏针作锥入孔,直至有血液及脂滴自孔中溢出.术后使用CPM机康复训练,3个月内禁负重,3个月后先后经双拐、单拐、手杖辅助行走,1年后正常行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0年,平均3.4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4例,患髋无疼痛;良8例,患髋活动时疼痛明显减轻,偶服用止痛药;可3例,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服用止痛药,后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应用带阔筋膜张肌骨瓣移植结合软骨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股骨头的血供,促使坏死软骨面的再生修复.

    作者:张晓文;张春;郭峭峰;马苟平;沈立锋;俞华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应用外固定器进行双节段骨块滑移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

    在临床上由外伤和骨髓炎造成的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并不少见,对其治疗修复方法也很多,但其效果不一,成为骨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我院自1998-2005年应用外固定器进行双节段骨块滑移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1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魁章;刘晓化;曲建波;王鑫;王松峰;黄殿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的治疗

    股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伴大段骨缺损时治疗较为棘手,若处理不当,骨不连、短缩畸形等并发症多见,病废率高.自1999年6月-2006年2月,对10例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采用带血管蒂双折叠组合腓骨移植,结合适当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明;章银灿;石高才;卢焕兴;方伟松;楼才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