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治疗分析

于革会;郭宇

关键词:帕金森病,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摘要: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由此而引发的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此类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就不能迅速地、尽可能地恢复术前的活动状态,尤其是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肌肉萎缩明显,使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并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炎、肺栓塞及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乃至死亡.自2001年8月-2005年2月对12例70岁以上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12例均获得随访,现报告如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复元活血汤治疗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

    骨科术后患者,其症状除伤处局部症状外,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情况下,患者体温不超过38 ℃,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亦有部分患者因创伤出血较多、患处肿胀明显,患者体温超过38 ℃,持续时间较长.此类患者一般血象均在正常值范围,伤口干燥、无红肿、渗出,不提示存在感染情况,属于非感染性发热.笔者2005年11月1日-2006年3月31日,对以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此类术后非感染性发热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发现复元活血汤疗效明显.

    作者:赵雪圆;房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或骨缺损、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8~84岁,平均36.7岁.其中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5例,跟腱外露8例,外踝溃烂1例,足跟外露伴跟骨骨髓炎6例,跖骨慢性骨髓炎1例,足背皮肤癌2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切取面积5.0 cm×2.0 cm~18.0 cm×8.0 cm.12例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19例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1例中29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经2~51个月随访(平均27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12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患者,感染控制,无一例复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皮瓣解剖简单、血供可靠,手术成功率高,是临床上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作者:胡军祖;王锐英;辛林伟;唐际存;姚新德;辛桂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合理性.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平均(70.6±2.3)岁;Evans 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8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68~90岁,平均(74.2±3.8)岁;Evans Ⅰ型3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1例,Ⅴ型3例.临床观察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部运动功能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34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DHS组为(13.0±2.7)周,外固定支架组为(12.3±3.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价:DHS组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外固定支架组优12例,良8例,可8例,差5例.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外固定支架组较DHS组安全简便,术后疗效DHS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

    作者:陈继平;何秉辉;杨六中;时超;王喜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空心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脱位23例疗效分析

    距骨颈骨折脱位作为足部严重的损伤之一,几乎占距骨骨折的50%[1],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发展,距骨颈骨折脱位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5年2月收治此类患者23例,其中19例给予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斌;张立岩;魏尧森;王济纬;陈日勇;徐建军;徐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微创单极电烧加热术在取钉困难中的应用

    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取钢板常遇螺钉拧不动的难题,特别是钢板在体内时间长达3~10年,骨痂生长厚,改进螺丝刀手柄加大拧力,则易使螺钉折断,更无法取出.还有的钢板螺钉在人体内已经折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骨科临床.近年来受到术中电刀的启发,根据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骨质遇热的变化,探索用单极电烧加热的创新方法,解决螺钉拧不动和已折断螺钉取不出来的难题.

    作者:张民;李春华;曲澜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修复

    目的:总结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伤残率.方法: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32.3岁.其中股动脉损伤9例,腘动脉损伤12例.全部手术探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1例因入院时下肢肌肉广泛坏死而行Ⅰ期截肢,自体静脉移植8例,血管吻合7例,血管修补3例,血管结扎2例.结果:21例患者中,4例截肢,其中1例Ⅰ期截肢,3例Ⅱ期截肢.余患者获1~24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17例均恢复血运,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其中4例出现足下垂.结论:①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行手术探查.②下肢大静脉修复的好坏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作者:章柏平;吕仁发;徐燕荣;汤善华;邹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预防

    目的:探讨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和防止肘内翻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伸直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1例,其中男64例,女27例;年龄17个月~15岁,平均7.3岁;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桡偏型36例,尺偏型31例,旋转型24例.采用手法复位、曲肘前臂旋前位夹板固定治疗.结果:9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9个月,参照李稔生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62例,良23例,可5例,差1 例,优良率93.4%.肘内翻7例,占7.7%.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常用方法,预防肘内翻的关键是正确的复位与合理的固定以及早期正确的X线评价.

    作者:周根欣;詹振宇;章善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四届二次学术大会纪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大会于2007年6月1-4日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学术大会的有海内外代表共1 200余人,大家共聚一堂,交流骨伤医疗经验,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气氛热烈,盛况空前.应邀出席这次大会的领导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彭炜、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李怀荣、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余志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中心主任王承德等.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自制牵引弓及支架配合指骨骨牵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是手部常见骨折之一.自2000年至2004年,自制牵引弓配合拇指指骨骨牵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4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斌;宁亚楠;胡明亮;刘发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理脊通脉配合改良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我们以理脊通脉手法配合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坤;眭承志;吴竹涵;林国文;柯继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自体血回收技术在高龄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髋部骨折创伤大,失血多,尤其是老年人,术中常需输血.为降低异体输血所带来的风险、缓解血源紧张,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为32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自体血回吸收机(2000型)效果良好,以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平;张红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切开复位环状韧带重建治疗单纯桡骨小头脱位3例

    病例1:男,12岁.跌倒躯干后仰,右前臂旋前掌心触地致右肘关节过伸位损伤12 h,检查见右前臂旋前位,右肘窝前侧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片见右桡骨小头前脱位,尺骨轴线正常,未见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感觉桡骨小头后侧有硬性组织阻碍,复位失败.臂丛麻醉下右肘关节后外侧入路,见桡骨小头脱于肱骨外髁前上方,环状韧带下半部分撕裂,残存坚韧的上半部分卡于桡骨小头后侧.术中牵开环状韧带,复位桡骨小头,修补撕裂的环状韧带,术后桡骨小头原位固定,肘屈90°石膏外固定,3周后解除外固定,功能正常,无脱位复发.

    作者:颜义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股骨头骨骺缺血再灌流关节软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发育期髋关节股骨头骨骺关节软骨缺血再灌流后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方法:制作4周龄SD大鼠缺血再灌流及对照模型,每组各40只,于术后3、6、12、24、48 h、5 d、2 、4周不同时点对股骨头骨骺关节软骨iNOS及HSP7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流组24、48 h、5 d、2周时点的关节软骨浅层、中层iNOS表达增强(P<0.05),缺血再灌流组24、48 h、5 d有关节软骨浅层、中层HSP70的增强表达(P<0.05).结论:发育期髋关节缺血再灌流损害后存在关节软骨的iNOS损害机制及HSP70内源性细胞保护机制.

    作者:张敬东;陈华;温宏;毛方敏;李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的急诊外固定器治疗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对多发伤的影响.方法: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ISS≥15分)患者113例,其中男76例,女37例;年龄11~65岁,平均32.6岁.合并颅脑损伤62例,血气胸36例,腹腔脏器损伤23例,泌尿系损伤6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1例.急诊外固定器手术58例,择期外固定器手术34例,保守治疗21例.通过死亡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发病率、平均ICU监护时间等4项近期指标及骨折情况等远期指标对比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折本身和多发伤治疗的疗效.结果:113例患者除4例死亡外,109例全部获得5个月~1年随访,急诊手术ICU监护时间为(9.0±1.5) d,ARDS、FES发病率为0和3.2%,明显低于另外2种方法(P《0.05).急诊外固定器手术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多发伤患者ICU监护时间及部分并发症发病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作者:王斌;杨华清;贺西京;浮煜;历强;王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破骨细胞,与玻片及骨磨片共同培养,用10-7、10-6、5×10-6、10-5 mol/L浓度的淫羊藿苷刺激破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细胞、HE染色、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破骨细胞,并进行骨吸收陷窝计数和面积测量,吖啶橙染色观察凋亡破骨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6、5×10-6、10-5mol/L浓度的淫羊藿苷组破骨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骨吸收陷窝数目、面积明显减少,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骨吸收,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作者:吕明波;刘兴炎;葛宝丰;陈克明;白孟海;汪玉海;顾九君;马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科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骨折并发症,主要特点是在长骨骨折后数天内出现不可解释的缺氧、昏迷及皮肤出血点等一系列症状.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对其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张功林;章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国骨伤》2007年第8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8~56岁,平均41岁.Galeazzi骨折18例,单纯桡尺远侧关节脱位5例.尺骨头向掌侧脱位13例,向背侧脱位10例.急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应用克氏针和(或)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结果:23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22个月.18例腕痛消失,5例有轻微疼痛及不适.腕关节掌屈(53°±5°),为健侧的(81.5%±5.0%);背伸(51°±8°),为健侧的(83.6%±7.0%);桡偏(13°±4°),为健侧的(76.5%±5.0%);尺偏(27°±6°),为健侧的(77.1%±8.0%);前臂旋前(78°±6°),为健侧的 (88.6%±8.0%);旋后(80°±7°),为健侧的(88.8%±7.0%);握力和捏力分别达健侧的(87.5%±6.0%)和(92.0%±7.0%).20例恢复了原工作,3例改为轻工作.结论: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常合并其他损伤,应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是治疗急性远侧桡尺关节脱位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谢辉;胡勇;章伟文;陈宏;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食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

    手外科中拇指指端损伤缺损较常见,处理不当往往影响拇指功能及外观.我们对拇指指端损伤缺损患者,均采用食指背侧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志新;华嘉;张李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治疗分析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由此而引发的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此类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就不能迅速地、尽可能地恢复术前的活动状态,尤其是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肌肉萎缩明显,使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并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炎、肺栓塞及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乃至死亡.自2001年8月-2005年2月对12例70岁以上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12例均获得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革会;郭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