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功林;章鸣
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取钢板常遇螺钉拧不动的难题,特别是钢板在体内时间长达3~10年,骨痂生长厚,改进螺丝刀手柄加大拧力,则易使螺钉折断,更无法取出.还有的钢板螺钉在人体内已经折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骨科临床.近年来受到术中电刀的启发,根据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骨质遇热的变化,探索用单极电烧加热的创新方法,解决螺钉拧不动和已折断螺钉取不出来的难题.
作者:张民;李春华;曲澜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从关节软骨退化开始,继而发生骨质和滑膜改变的关节疾病,作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其防治方面尚无针对性的特效药物.现代医学认为,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自由基等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L-1、IL-6及TNFα是参与骨关节炎进程的重要介质[1].本实验采用改良Hulth的造模法[2]制造兔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模型,通过步态观察及检测关节肿胀度,来观察化痰祛湿剂膝痹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观察膝痹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血清及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IL-6及TNFα的影响,以探讨膝痹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作者:孟祥奇;惠礽华;姜宏;陈咏真;茅彩萍;曹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在临床上由外伤和骨髓炎造成的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并不少见,对其治疗修复方法也很多,但其效果不一,成为骨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我院自1998-2005年应用外固定器进行双节段骨块滑移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1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魁章;刘晓化;曲建波;王鑫;王松峰;黄殿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治疗时骨科医生感到非常棘手,目前对于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倾向于手术治疗.我科对于在1998年6月-2005年12月Gustilo分型Ⅰ、Ⅱ型的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病例及愈后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程锦;侯海斌;杜胜利;雷昌合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时机、内固定方法对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2例,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17~50岁,平均43.5岁.骨折部位:头下型29例,经颈型49例,基底型34例;骨折程度(Garden分类):Ⅰ型5例,Ⅱ型30例,Ⅲ型46例,Ⅳ型31例.骨折至手术时间:<7 d者76例,7~14 d者25例,>14 d者11例.采用双头加压螺纹钉内固定34例(A组),斯氏针固定37例(B组)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41例(C组).术后比较3组疗效及骨折复位情况和愈合率.结果:所有病例经1年2个月~10年6个月,平均3年10个月的随访.按张少成疗效评定:A组优良率70%(24/34);B组优良率75.6%(28/37);C组优良率80%(36/41).股骨头坏死与骨折不愈合:A组29%(10/34);B组26.4%(9/37);C组19.5%(8/41).3组优良率、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位质量、手术时机与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密切相关(P<0.05).结论:早期正确的解剖复位,坚强有效的内固定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关键.空心加压螺钉优于斯氏针,斯氏针优于双头加压螺钉.
作者:占蓓蕾;叶舟;陈土根;王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对多发伤的影响.方法: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ISS≥15分)患者113例,其中男76例,女37例;年龄11~65岁,平均32.6岁.合并颅脑损伤62例,血气胸36例,腹腔脏器损伤23例,泌尿系损伤6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1例.急诊外固定器手术58例,择期外固定器手术34例,保守治疗21例.通过死亡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发病率、平均ICU监护时间等4项近期指标及骨折情况等远期指标对比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折本身和多发伤治疗的疗效.结果:113例患者除4例死亡外,109例全部获得5个月~1年随访,急诊手术ICU监护时间为(9.0±1.5) d,ARDS、FES发病率为0和3.2%,明显低于另外2种方法(P《0.05).急诊外固定器手术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多发伤患者ICU监护时间及部分并发症发病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作者:王斌;杨华清;贺西京;浮煜;历强;王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自2003-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其来诊前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王玉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全国中西医结合脊柱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骨伤》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会于2007年5月18-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骨伤》杂志社承办.《中国骨伤》杂志的名誉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金鸿宾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穆大伟教授、《中国骨伤》杂志社社长陈珞珈教授、《中国骨伤》杂志主编董福慧教授及常务副主编李为农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300余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得到了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会议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李为农;谭明生;连智华;王宏;王玉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骨科术后患者,其症状除伤处局部症状外,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情况下,患者体温不超过38 ℃,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亦有部分患者因创伤出血较多、患处肿胀明显,患者体温超过38 ℃,持续时间较长.此类患者一般血象均在正常值范围,伤口干燥、无红肿、渗出,不提示存在感染情况,属于非感染性发热.笔者2005年11月1日-2006年3月31日,对以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此类术后非感染性发热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发现复元活血汤疗效明显.
作者:赵雪圆;房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发育期髋关节股骨头骨骺关节软骨缺血再灌流后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方法:制作4周龄SD大鼠缺血再灌流及对照模型,每组各40只,于术后3、6、12、24、48 h、5 d、2 、4周不同时点对股骨头骨骺关节软骨iNOS及HSP7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流组24、48 h、5 d、2周时点的关节软骨浅层、中层iNOS表达增强(P<0.05),缺血再灌流组24、48 h、5 d有关节软骨浅层、中层HSP70的增强表达(P<0.05).结论:发育期髋关节缺血再灌流损害后存在关节软骨的iNOS损害机制及HSP70内源性细胞保护机制.
作者:张敬东;陈华;温宏;毛方敏;李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汤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骨钙素(bone gamma carboxyglutamate protein,BGP)和Ⅰ型胶原(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在骨折愈合中对软骨内成骨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造成左胫骨中段闭合折骨标准的骨折模型,术后采用髓内针固定.随机分成中药组(麻醉苏醒后灌服活血化瘀汤,n=30)和对照组(麻醉苏醒后灌服等量生理盐水,n=30),分别于灌胃后3、5、7、14、21 d腹主动脉取血,然后取骨折端上下各0.5 cm长的一段骨质.应用Elisa技术,动态观察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持续增高,且表达具有一致性;活血化瘀汤组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的表达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能调控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表达,可能通过影响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张俐;杨宗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病例1:男,12岁.跌倒躯干后仰,右前臂旋前掌心触地致右肘关节过伸位损伤12 h,检查见右前臂旋前位,右肘窝前侧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片见右桡骨小头前脱位,尺骨轴线正常,未见尺骨骨折.手法复位感觉桡骨小头后侧有硬性组织阻碍,复位失败.臂丛麻醉下右肘关节后外侧入路,见桡骨小头脱于肱骨外髁前上方,环状韧带下半部分撕裂,残存坚韧的上半部分卡于桡骨小头后侧.术中牵开环状韧带,复位桡骨小头,修补撕裂的环状韧带,术后桡骨小头原位固定,肘屈90°石膏外固定,3周后解除外固定,功能正常,无脱位复发.
作者:颜义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活血止痛汤预防实验性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与粘连的疗效.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活血止痛汤组,每组30只.手术切除L4-L5腰椎椎板,造成0.25 cm×1 cm硬脊膜裸露区,透明质酸钠组于硬膜囊外均匀地涂抹一层透明质酸钠约0.3 ml,其余2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术后2周内活血止痛汤组予活血止痛汤2.5 ml/kg灌胃;空白对照组和透明质酸钠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2、4、8周末处死动物,测定其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按Rydell法评定粘连程度,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第2周时,透明质酸钠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活血止痛汤组虽然也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羟脯氨酸含量均较低(P<0.05),但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的差异缺乏显著性.第8周时,活血止痛汤组羟脯氨酸含量不仅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且其与透明质酸钠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体观察也发现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粘连程度明显降低(P<0.05).各时相透明质酸钠组和活血止痛汤组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细胞器数量均减少,胶原纤维的合成受到抑制.结论:活血止痛汤能降低硬膜外瘢痕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抑制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的代谢,减少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和粘连.
作者:夏志敏;周辉;赵万军;韩勇;张志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及凋亡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破骨细胞,与玻片及骨磨片共同培养,用10-7、10-6、5×10-6、10-5 mol/L浓度的淫羊藿苷刺激破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细胞、HE染色、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破骨细胞,并进行骨吸收陷窝计数和面积测量,吖啶橙染色观察凋亡破骨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6、5×10-6、10-5mol/L浓度的淫羊藿苷组破骨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骨吸收陷窝数目、面积明显减少,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骨吸收,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作者:吕明波;刘兴炎;葛宝丰;陈克明;白孟海;汪玉海;顾九君;马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股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伴大段骨缺损时治疗较为棘手,若处理不当,骨不连、短缩畸形等并发症多见,病废率高.自1999年6月-2006年2月,对10例大段骨缺损股骨骨折,采用带血管蒂双折叠组合腓骨移植,结合适当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明;章银灿;石高才;卢焕兴;方伟松;楼才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气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院于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将椎间盘造影(discography)与PLDD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疗效.
作者:周强;黄小刚;杨明;龙亨国;张晓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已广泛应用,其三维固定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由于颈椎部位解剖的复杂性,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特别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目前较少.我院骨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共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0例(20枚螺钉),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晓军;陈其昕;毕大卫;傅宏;祖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髋部骨折创伤大,失血多,尤其是老年人,术中常需输血.为降低异体输血所带来的风险、缓解血源紧张,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为32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自体血回吸收机(2000型)效果良好,以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平;张红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或骨缺损、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8~84岁,平均36.7岁.其中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5例,跟腱外露8例,外踝溃烂1例,足跟外露伴跟骨骨髓炎6例,跖骨慢性骨髓炎1例,足背皮肤癌2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切取面积5.0 cm×2.0 cm~18.0 cm×8.0 cm.12例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19例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1例中29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经2~51个月随访(平均27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12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患者,感染控制,无一例复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皮瓣解剖简单、血供可靠,手术成功率高,是临床上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作者:胡军祖;王锐英;辛林伟;唐际存;姚新德;辛桂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是手部常见骨折之一.自2000年至2004年,自制牵引弓配合拇指指骨骨牵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4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斌;宁亚楠;胡明亮;刘发铎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