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封闭方法治疗腱鞘囊肿的疗效比较

张传开;宋一平;童迅;赵日光

关键词:腱鞘炎, 治疗方案
摘要:自2000年8月-2004年7月我们应用三种封闭方法共治疗腱鞘囊肿154例,在有效率、一次性治愈率、复发率和未愈率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单人手法整复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

    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临床以桡偏背侧重叠移位多见且整复难度较大,1999-2004年运用单人手法整复治疗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桂林;王嵩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新鲜髌骨骨折

    我院自2002年4月-2004年6月使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形成AO张力带法治疗新鲜髌骨骨折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外固定器在体轴向加压骨断端压力长期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定量分析外固定器在体轴向加压时不同加压量、不同时期骨断端压力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在体骨轴向加压断端压力测试动物模型,27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并分别加载1.5、1、0.5倍动物体重,以应变片为传感器,测量固定针应变.定标后15 d内每日测量固定针应变变化并转化为骨断端压力.结果:外固定器轴向加压15 d内在体骨断端压力持续下降,第15天在体骨断端压力剩余百分率:A组96%;B组96%;C组98%.结论:外固定器轴向加压15 d内在体骨断端压力持续衰减,且衰减幅度逐渐减少;15 d左右趋于稳定(≥额定压力的95%).

    作者:范里;唐新宇;李家元;胡佑伦;刘世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C型(AO/ASIF)肱骨髁间骨折

    肱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粉碎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文献报道手术治疗的满意结果为55%~75%[1-3 ].本文报告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15例C型(AO/ASIF)肱骨髁间骨折及随访结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

    作者:柯楚群;何伟东;林英权;许鸿灏;黄新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法治疗枕神经痛51例

    作者自2001-2004年,采用中医推拿结合整脊治疗枕神经痛51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国骨伤》2006年第1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指指端缺损的修复

    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肌腱、神经、血管、骨外露的损伤,临床上常见,自1999年5月-2004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指端缺损患者212例(256指),经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戴晓强;梁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造模鼠的骨与生化代谢特征

    目的:观察酒精中毒引发骨质疏松造模鼠的骨与生化代谢变化特征,探讨酒精对骨质疏松症形成过程的毒性作用.方法:SD大鼠120只分为3组,实验组A给予45°白酒8 ml·kg-1·d-1,每天2次灌胃,实验组B给予45°白酒6 ml·kg-1·d-1,每天2次灌胃,对照组以8ml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8、16、24周取材,进行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测定.结果:各实验组动物骨小梁稀疏,髓腔脂肪细胞增大、增多;骨细胞数量减少,退变固缩或出现脂滴,成骨细胞减少,尤其实验组A改变为明显.16周后实验组A的BMD显著下降;24周后骨Ca、HOP含量及Ca/'HOP比值均呈显著降低;血清AKP、BGP、血Ca及钙磷乘积显著下降;而尿Ca、P、HOP排泄量则呈显著增多.结论:酒精中毒可引起模鼠骨代谢紊乱,继发骨质疏松.

    作者:齐振熙;王明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手术复位钢针张力带固定和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4年2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8例,按Riseborough分型:Ⅱ型6例,Ⅲ型13例,Ⅳ型29例.手术入路采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28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20例;内固定方法包括钢针张力带固定23例,内外侧双钢板固定25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48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1个月,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优21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1.3%.术后3例关节间隙轻度狭窄和边缘骨赘形成,异位骨化2例,无伤口感染和骨不连,4例尺神经损伤均完全恢复,无一例发生迟发性尺神经炎.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肱骨髁间骨折,显露充分,钢针张力带和内外侧双钢板能提供有效固定,合理地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红卫;姜丹生;林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关节囊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颇多,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肩关节粘连、僵硬、活动范围受限是常见的并发症.2003年3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AO/ASIF锁定加压接骨板(LCP)作关节囊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8例,随访观察患者肩关节疼痛、活动度及功能情况,旨在探讨该方法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宏;陆建伟;宋红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研究

    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6~7岁为发病高峰,若处理不当常可导致肘内翻等并发症.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在强调选择佳治疗方法使骨折断端解剖复位的同时,固定位置及外固定方法十分重要.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整复外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的同时着重预防神经、血管损伤,Wolkmann缺血挛缩以及肘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生机制和防治进行了探讨.

    作者:高俊;丁真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间断牵引加小夹板固定治疗掌骨斜形骨折

    我们采用手法整复间断牵引加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掌骨骨折6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凯;江泽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不连

    肱骨干骨不连临床上多见,传统的方法是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但由于组织创伤大,且术后多需石膏外固定,常遗留肩肘关节功能障碍,更有部分病例骨折仍不愈合,而需再次手术.我们自2000年4月-2004年5月,采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不连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九;李志伟;李朝晖;王照印;王少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外固定器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目前仍是骨外科的一大难题,手法复位后以石膏或夹板固定常不能持续复位,影响肩关节功能;尺骨鹰嘴牵引,卧床时间长,老年人易出现其他并发症.自2001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应用透视下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20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焦姝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延伸骨痂的骨化模式

    在世界上曾经风迷一时的Ilizarov外固定方法因其较为安定的成绩,现在在骨科领域里已经成为规定的术式.然而在另一方面,人们对张压力效应和牵引性组织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还有就其原理是否已被科学性地阐明都存有疑义.在此,根据多年来的动物实验结果以及文献的检索,就有关延伸骨痂的骨化模式的问题加以探讨.

    作者:辛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肱骨髁间骨折是严重的肘关节损伤,因其结构特点,骨折端对位后的稳定性极差,闭合复位困难.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1].1999年10月-2004年10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加双克氏针张力带法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2例,效果满意.

    作者:刘建斌;张向臣;王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伸直型伸膝装置粘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伸直型伸膝装置粘连是下肢创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膝关节的屈曲功能障碍.我院自2001年2月-2004年5月,采用手术松解伸膝装置粘连和CPM及主动功能锻炼结合中药熏洗的方法治疗伸直型伸膝装置粘连4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威;戴振国;杨茂清;方萍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种封闭方法治疗腱鞘囊肿的疗效比较

    自2000年8月-2004年7月我们应用三种封闭方法共治疗腱鞘囊肿154例,在有效率、一次性治愈率、复发率和未愈率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作者:张传开;宋一平;童迅;赵日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抗氧自由基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23例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OFR)清除剂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CC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3例OCS患者应用下列OFR清除剂:①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30 min内静脉滴注;②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或川芎嗪注射液160 mg)、七叶皂苷钠20 mg、维生素C注射液4.0 g分别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约60滴(4ml).上述药物首次4 h内滴完,用药后动态测定骨筋膜室压力.大于30 mmHg时立即切开深筋膜减压,小于30 mmHg(或切开减压术后)继续应用上述药物5~7 d,每天1次.其中20%甘露醇根据肿胀程度调整为125~250ml,6 h或8 h1次.同时维持液体轻度负平衡状态及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支持治疗.结果:经6~24个月随访,23例应用OFR清除剂治疗后17例痊愈.因入院较晚,6例切开深筋膜减压后3例痊愈,3例伤残.总有效率86.9%.结论:创伤早期应用OFR清除剂可以明显减轻四肢再灌注损伤,降低OCS的发生率及伤残率.

    作者:付常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

    2002年3月-2004年7月,我们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成俊;刘浩;林旭;石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