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昕龙;孙玉娥;杨许丽;朱洁;倪坤;周瑜;马正良;顾小萍
骨肿瘤患者疼痛剧烈,临床上还缺乏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介导的脊髓水平中枢敏化是骨癌痛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1-2].NR2B亚基C末端的氨基酸残基可特异性地与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PDZ2结构域结合[3],有利于NMDA受体聚集于突触后致密区,并抑制NMDA受体内化[4],使含有NR2B亚基的NMDA受体在突触后致密区表达增多,介导了中枢敏化的发生.NR2B9c是由NR2B亚基C末端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种小肽,有研究表明,NR2B9c可抑制NR2B亚基与PSD-95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PSD-95介导的NR2B亚基的突触后致密区锚定[5-6].另有研究表明,NR2B9c可缓解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痛觉过敏,而对大鼠的运动功能无影响[7].本研究拟评价鞘内注射NR2B9c对小鼠骨癌痛的镇痛效应,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崔昕龙;孙玉娥;杨许丽;朱洁;倪坤;周瑜;马正良;顾小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探讨KCNQ2/3通道开放剂瑞替加滨对布比卡因和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研究KCNQ2/3通道与局麻药神经毒性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雌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0 ~ 30 g.实验Ⅰ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瑞替加滨组(R组),2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不同剂量氯普鲁卡因组(C+L1组、C+L2组、C+L3组和R+L1组、R+L2组和R+L3组,n=10).C组和R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005 ml/g或瑞替加滨20 mg/kg,20 min后腹腔注射氯普鲁卡因.C+L1组、C+L2组、C+L3组氯普鲁卡因剂量分别为150.0、172.5、198.4 mg/kg;R+L1组、R+L2组和R+L3组氯普鲁卡因剂量分别为198.4、228.2、262.4 mg/kg.实验Ⅱ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瑞替加滨组(R组).2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组(C+Bt组、C+B2组、C+B3组、C+B4组和R+B1组、R+B2组、R+ B3组、R+B4组,n=10).C组和R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005 ml/g或瑞替加滨20 mg/kg,20 min后腹腔注射布比卡因.C+B1组、C+ B2组、C+B3组、C+B4组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37.8、43.5、50.0、57.5 mg/kg;R+B1组、R+ B2组、R+ B3组、R+B4组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50.0、57.5、66.1、76.0 mg/kg.采用Probit法计算布比卡因和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C组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165.3(155.8 g/kg~ 175.0) mg/kg,布比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ED50为41.1(36.7~44.5) mg/kg.R组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212.4(200.2 ~ 224.3) mg/kg,布比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51.5(45.1 ~ 56.0)mg/kg.与C组比较,R组氯普鲁卡因和布比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升高(P<0.01).结论 KCNQ2/3通道开放剂瑞替加滨可明显提高氯普鲁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致惊厥的ED50,降低氯普鲁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致惊厥作用,提示局麻药的中枢神经毒性与其对KCNQ2/3通道抑制有关.
作者:程艳欣;李红;李军;张凡;陈永学;赵森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剖腹产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2.0mg/kg和阿曲库铵0.4 mg/kg;麻醉维持:静脉输注瑞芬太尼9.0 μg· kg-1·h-1、异丙酚12.0mg· kg-1·h-1,并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3 mg/kg.观察麻醉过程血流动力学指标;于分娩后取脐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学(NBNA)评分.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新生儿血气指标、Apgar评分及NBNA评分和产妇整个麻醉过程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苏醒时间(5.0±0.5) min,围术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未见术中知晓发生;肠蠕动恢复时间(16.2±0.7)h.结论 瑞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优良且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周平明;吕志凯;孙国巨;罗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5脂氧合酶(5-LOX)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39只,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3):假手术组(S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I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组吸入2%异氟醚2h,24 h后制备模型.再灌注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取脑组织测量脑梗死体积,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测定5-LOX、髓样分化因子88 (MyD88)和NF-κB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l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I/R组5-LOX、MyD88和NF-κB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I组5-LOX mRNA 、MyD88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5-LOX、MyD88和NF-κB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5-LOX表达,抑制MyD88/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吕海港;任鹏程;高昌俊;孙美艳;赵晓勇;柴伟;孙绪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病人围术期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和β-内啡肽(β-EP)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食管癌根治术病人60例,性别不限,年龄40 ~ 64岁,体重50 ~ 75kg,ASA分级Ⅱ级,采用双盲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n=20):脂肪乳剂组(A组)、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术后氟比洛芬酯复合镇痛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组(C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A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脂肪乳剂0.2 ml/kg,术后行PCIA,镇痛药为芬太尼15 μg/kg+脂肪乳0.2 ml/kg.B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 mg/kg,术后行PCIA,镇痛药为芬太尼15 μg/kg+氟比洛芬酯2 mg/kg.C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 mg/kg,术后行PCIA,镇痛药为芬太尼15μg/kg+脂肪乳0.2 ml/kg.各组术后镇痛药均用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PCIA,负荷剂量5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量0.5 ml,锁定时间10 min.术后维持VAS评分<3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曲马多使用率及呼吸暂停、严重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和曲马多使用率降低,T2、T3时血浆PGE2浓度降低,B组T3和T4时、C组T4时血浆β-EP浓度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和曲马多使用率升高,T3和T4时血浆β-EP浓度降低(P<0.05).与T1时比较,A组T2、T3时血浆PGE2浓度升高,T2时血浆β-EP浓度升高,T4时降低,B组T3和T4时血浆β-EP浓度升高(P<0.05),C组各时点血浆PGE2和β-E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呼吸暂停和严重低血压.结论 氟比洛芬酯减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病人术后阿片类药物耐受的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PGE2水平和升高β-EP水平有关.
作者:谢言虎;柴小青;高燕春;陈昆洲;杨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心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体重250~ 280 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U组于心肌再灌注前5 min静脉内注射乌司他丁1×104 IU/kg,S组及I/R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5h时处死大鼠,取缺血区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病理学结果;采用TUNEL法测定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TLR4的表达水平,采用ELIAS法测定TNF-α的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及U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TLR4表达水平和TNF-α含量升高(P<0.05);与I/R组比较,UT1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TLR4表达水平和TNF-α含量降低(P<0.05),UTI组心肌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抑制心肌再灌注早期TLR4的表达,减轻心肌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许崇恩;王公明;张孟元;王旭;邹承伟;徐艳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癌HepG2细胞以1×105个/m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100 μl/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9):正常对照组(C组)、脂肪乳组(Ⅰ组)、30、60、120 μg/ml异丙酚组(P1-3组),P1-3组分别加入30、60、120μg/ml异丙酚,Ⅰ组加入10%脂肪乳.于孵育48 h时,测定细胞的侵袭力、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P1-3组细胞侵袭力下降,MMP-2和MMP-9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Ⅰ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3组细胞侵袭力依次下降,MMP-2和MMP-9及其mRNA表达依次下调(P<0.05).结论 异丙酚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其机制与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桥灵;古妙宁;杨承祥;刘洪珍;王汉兵;梁桦;刘林生;刘毅;赖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胎儿宫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 足月单胎头位产妇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32岁,按照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3组,每组40例.剖宫产组(CS组):经L2,3间隙行穿刺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术中不用辅助药,术后行硬膜外镇痛;分娩镇痛组(LA组):于第一产程开始行L2,3硬膜外常规穿刺头向置管,注入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获得满意镇痛效果后接PCA泵,背景输注速率6~ 10 ml/h,PCA量5 ml,锁定时间20min,宫口开全时停药;自然分娩组(SL组):按正常分娩常规程序处理.术中吸氧,记录新生儿出生后l、5 min时Apgar评分以及15 min和24 h时神经行为与适应能力评分(NACS评分);胎儿娩出时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血清乳酸、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浓度.结果 3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15 min、24 h NACS评分及脐动脉血NP-Y和β-E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S组比较,SL组脐动脉血乳酸浓度升高,pH值降低,BE绝对值升高,LA组PO2升高,PCO2降低(P<0.05);与SL组比较,LA组脐动脉血乳酸浓度降低,pH值升高,BE绝对值降低,PO2升高,PCO2降低(P<0.05).结论 3种分娩方式下胎儿宫内氧合状态具有显著性意义,但无临床意义.
作者:鲁美静;赵青松;鲁卫华;金孝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选择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3例,年龄65 ~ 90岁,体重51 ~ 78 kg,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胸背部或腰背部,在C型臂机辅助下应用0.5%利多卡因+甲钴胺0.5 mg+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26 mg的混合液6~8 ml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术前、术后即刻、1周、1月和3月时VAS评分分别为8.6±0.9、1.5±0.7、2.8±0.9、1.6±0.5和(2.5±0.7)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术后优良率均为87%.术中和术后未见出血、血肿、感染、气胸、血气胸、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效果确切.
作者:薛祥云;左小华;张前西;赵红霞;王茜;陈波涛;马柯;宗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可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阿片类药物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研究表明,芬太尼对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有保护作用[1].舒芬太尼是一种高选择性μ受体激动剂,镇痛效力是芬太尼7~10倍,且比芬太尼能更好的抑制应激反应[2],目前越来越多用于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舒芬太尼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3-4].本研究拟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CPB下心脏手术患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临床麻醉药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张爱玉;付建峰;马洪亮;赵雪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组(R1组~R3组).采用阻断左肺门45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R1组~R3组于阻断左肺门前15 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负荷剂量1 μg/kg,继而分别以0.2、0.6和1.2 μg·kg-1·min的速率静脉输注至再灌注120 min.S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120 min时放血处死,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比),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ACE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R1组和R2组肺损伤评分升高,W/D比和ACE mR-NA表达上调,R3组肺损伤评分升高(P<0.05),W/D比和ACE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R2组和R3组肺损伤评分、W/D比降低,ACE mRNA表达下调,R1组肺损伤评分、W/D比降低(P<0.05),ACE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1组比较,R3组肺损伤评分、W/D比降低,ACE mRNA表达下调(P<0.05),R2组肺损伤评分、W/D比降低(P<0.05),ACE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2组比较,R3组肺损伤评分、W/D比降低,ACE mRNA表达下调(P<0.05).R1组~R3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 瑞芬太尼可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CE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桂萍;许晓东;程文杰;林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内脏痛大鼠海马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80~ 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内脏痛组(VP组)经尾静脉脉注射0.9%生理盐水;异丙酚7.5 mg/kg组(P1组)和异丙酚75.0 mg/kg组(P2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异丙酚7.5和75.0mg/kg.采用直肠扩张法制备内脏痛模型.于给药前后测定痛阈,将引起大鼠腹壁明显收缩变平的小扩张气囊内压作为痛阈;痛阈测定结束处死大鼠,提取海马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c-f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VP组比较,P1组和P2组痛阈升高,海马c-fos mR-NA表达下调(P<0.05);与P1组比较,P2组痛阈升高,海马c-fos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异丙酚可下调大鼠海马c-fos 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内脏痛.
作者:白倩;董铁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对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24只,体重1.8~2.2 kg,雌雄不拘,取窦房结组织,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正常状态下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为基础值,并进行下述3部分实验(n=8):(1)采用累积浓度给药法给予瑞芬太尼2、4、8、16、32 ng/ml,分别于各浓度药物作用组织15 min时记录动作电位;(2)先以16 ng/ml的瑞芬太尼作用组织15 min,记录动作电位,台氏液洗脱后以含有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 0.5 μmol/L的台氏液灌流标本15 min,再以含有瑞芬太尼16 ng/ml的灌流液冲灌标本15 min,记录动作电位;(3)先以16 ng/ml的瑞芬太尼作用组织15 min,记录动作电位,台氏液洗脱后以含有钾通道阻滞剂TEA 20 nmol/L的台氏液灌流标本15 min,再以含有瑞芬太尼16 ng/ml的灌流液冲灌标本15 min,记录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参数:动作电位幅值(APA)、窦房结起搏细胞放电的频率(RPF)、复极化90%时间(APD9o)和4相自动除极化速度(VDD).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瑞芬太尼使窦房结起搏细胞APA、RPF、VDD降低,APD90延长,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Bay K8644预先给药可逆转瑞芬太尼对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而TEA预先给药后,对瑞芬太尼诱发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无影响.结论 瑞芬太尼对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有负性变时作用,该效应与其阻断钙通道有关,与钾通道无关.
作者:程文杰;徐维娟;徐桂萍;许晓东;曹振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6例,年龄46 ~ 78岁,体重45~ 88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33):连续股神经阻滞组(Ⅰ组)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Ⅱ组).手术开始前30 min时,Ⅰ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Ⅱ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2组均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并留置导管.术后0.5h时,Ⅰ组股神经留置导管和Ⅱ组髂筋膜间隙留置导管分别连接镇痛泵行病人自控镇痛(PCA)至术后48 h.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维持VAS评分≤3分.分别于首次注药后10 min和术后0.5、4、24 h时,评价感觉阻滞范围,计算感觉阻滞有效率.当VAS评分>4分时,每12h静脉注射或口服曲马多50~ 100 mg进行镇痛补救;当VAS评分>5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进行镇痛补救.记录术后4h内、4~12h和12~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术后24 h内和24 ~ 48 h曲马多和哌替啶的用量.记录术后24 h内和24 ~ 48 h病人夜间睡眠质量评分.记录神经阻滞操作过程中血管内穿刺和异感等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局麻药中毒、严重的恶心呕吐(持续l d以上)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首次注药后10 min时股内侧区感觉阻滞有效率降低,术后0.5 h时股外侧区感觉阻滞有效率升高(P<0.05).2组不同时段镇痛泵按压次数、曲马多和哌替啶的用量、夜间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阻滞操作过程中均未见血管内穿刺和异感的发生;术后均未见局麻药中毒症状、严重的恶心呕吐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结论 与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相似,但感觉阻滞范围更广.
作者:张庆芬;林惠华;杨庆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异丙酚对新生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S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7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7组(n=8):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不同浓度异丙酚组(P1-3组)分别用含异丙酚4、8、12μg/ml的培养基换液处理,继续培养;不同浓度脂肪乳组(F1-3组)分别用含与P1-3组药物等浓度、等容量的脂肪乳培养基换液处理,继续培养.孵育24 h时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双染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与C组比较,P1-3组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05或0.01);P1-3组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与P1-3组比较,F1-3组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F1-3组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3组神经元发生损伤,以P3组明显.结论 异丙酚可促进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杨剑;严莉;高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人脐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以1.0×106个/ml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2 m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随机分为7组(n=15):正常对照组(C组)、1.0 ng/ml芬太尼组(F1组)、5.0 ng/ml芬太尼组(F5组)、0.1 ng/ml舒芬太尼组(S1组)、0.5 ng/ml舒芬太尼组(S5组)、1.0ng/ml瑞芬太尼组(R1组)、5.0 ng/ml瑞芬太尼组(R5组).7组先用含有50 ng/ml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 ng/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相应浓度的芬太尼、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无血清培养基孵育10d,然后加入50 ng/ml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继续孵育4d.每组取3孔,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每组取6孔,测定培养液IL-12浓度和CD80/CD86表达.每组取6孔,测定树突状细胞活力.结果 与C组比较,F5组、S1组、S5组、R1组和R5组培养液IL-12浓度和细胞活力降低,CD80/CD86表达下调(P<0.05),F1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1组比较,S1组和R1组培养液IL-12浓度和细胞活力降低,CD80/CD86表达下调(P<0.05);与F5组比较,S5组培养液IL-12浓度降低(P<0.05),细胞活力和CD80/CD8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5组培养液IL-12浓度和细胞活力降低,CD80/CD86表达下调(P<0.05);与S1组比较,R1组培养液IL-12浓度和细胞活力降低(P<0.05),CD80/CD8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5组比较,R5组培养液IL-12浓度和细胞活力降低,CD80/CD86表达下调(P<0.05).结论 瑞芬太尼对人脐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强于舒芬太尼,舒芬太尼对其抑制作用强于芬太尼.
作者:邢玉英;齐少霞;赵雪莲;付建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异丙酚和氯胺酮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常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也用于辅助镇静等.静脉注射异丙酚和氯胺酮镇静时均可导致血液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且呈剂量依赖性,对合并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拟评价镇静剂量异丙酚和氯胺酮对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杨晓初;沈幼明;周森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麻醉科医师人格倾向与职业紧张度的关系.方法 在全市多家医院随机抽取100名麻醉医师自愿填写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91份.问卷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工作内容问卷以及麻醉事件问卷.计算内外向因子、精神质因子、神经稳定性因子、社会支持度、个人成就感、工作要求与工作自主性的标准分及工作要求与工作自主性的标准分的比值(D/C).结果 内外向因子和精神质因子的标准分与D/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5和-0.2375 (P< 0.05);神经稳定性因子标准分与D/C无相关性(P>0.05);社会支持度和个人成就感的标准分与D/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5和-0.264(P<0.05);50%以上的麻醉科医师有术中精神高度紧张、夜班和加班多、急诊手术多、抢救与紧急气管插管使其精神紧张等工作特点.结论 外向型人格倾向的麻醉科医师职业紧张度较低;内向型人格倾向的麻醉科医师执业紧张度较高;倔强型人格倾向的麻醉科医师职业紧张度也相对较低;良好的社会支持度和个人成就感能降低职业紧张的程度.
作者:李文静;高瑞君;沈有舟;胡振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在大鼠开胸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50 ~ 350 g,7~9周龄,开胸术后慢性痛模型制备成功后第14天行鞘内置管,置管后5d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7):空白对照组(C组)、溶媒组(DMSO组)、KATT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组(P组)、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组(G组).DMSO组、P组和G组分别鞘内注射10% DMSO 10μl,吡那地尔10 μg/10μl,格列本脲50 μg/10 μl.于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0、30、60 min时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行冷丙酮实验,测定冷刺激痛阈.结果 4组各时点机械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和DMSO组比较,P组冷刺激痛阈升高,G组冷刺激痛阈降低(P<0.05).C组和DMSO组冷刺激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参与了大鼠开胸术后痛觉过敏的维持.
作者:赵邦娥;张登文;夏辉;吴焕兵;田学愎;张传汉;田玉科;王学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经二尖瓣(MV)和升主动脉(AA)测定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脏指数(CI)的一致性.方法 择期在CPB下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16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体重46 ~ 72 kg,ASA分级Ⅱ级或Ⅲ级,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放置TEE探头,于CPB停止后15 min(T1)、30min(Tz)、60 min(T3)时经MV和AA测定CI(CIMV、CIAA).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析采用Bland-AltmanPLOT一致性检验.结果 各时点CIMV均低于CIAA(P<0.01);一致性检验结果:CIMV为1.29 ~ 5.52L·min-1 ·m-2,平均(2.6±0.9)L· min-1·m-2,CIAA为2.7 ~ 8.8 L·min-1·m-2,平均(4.9±1.7)L·min-1 ·m-2,平均偏差为-2.3 L·min-1·m-2,95%一致性界限为-5.62~ 1.03 L·min-1·m-2,r=-0.577,P<0.01.结论 采用TEE经MV和AA测定的C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CIAA明显高于CIMV,在临床上该结果的差异较大,两种测定CI的方法不能相互替代.
作者:胡小菊;史宏伟;严金燕;葛亚力;魏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