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林;于虎;杨徐松;赵国梁
传统对骨盆骨折采取骨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定等方法治疗,致残率高达50%~60%[1].
作者:王文跃;冯健;陈顺方;周海平;朱海涛;胡祖愉;王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生理状态下成骨生长肽(OGP)是主要以结合形式,即OGP-OGP结合蛋白(OGPBP)复合物的形式大量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血清中,它由成骨细胞产生并作用于成骨细胞,维持成骨细胞的正常骨代谢[1].
作者:张文贤;张晓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61岁,主因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个月、左下肢麻木无力3 d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行主动脉瓣人工置换术,术后生活及一般情况良好,口服华法林,每日3.5 mg.3 d前无诱因出现左下肢麻木,行走无力,并逐渐加重至无法站立.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侧腹股沟区及臀部分别可见6 cm×10 cm的瘀血斑,腹股沟区压痛,髋关节屈曲不能伸直,Thomas征阳性,大腿上段前侧和小腿前内侧感觉减退,股四头肌肌力Ⅱ级,萎缩不明显,膝腱反射减弱.化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34 s.
作者:李丹;卡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参麦液在延缓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对6例年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椎间盘组织采取体外细胞培养,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参麦液组、2.5%参麦液组、5%参麦液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与NOS活性,并采用免疫组化的研究方法测定椎间盘细胞TGF-β1表达.结果:对照组退变椎间盘组织产生的NO为(144.1±9.7)μmol/L,NOS为(6.2±0.6)U/ml,高于参麦液组,有统计学差异.参麦液组中的椎间盘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棕黄色,对照组则呈阴性改变.结论:参麦液可降低椎间盘内炎症因子的浓度,促进椎间盘细胞TGF-β1表达,有效减缓椎间盘组织的退变.
作者:林定坤;郭玉海;陈博来;孔畅;杨仁轩;赵帅;黄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是以妇女在分娩后出现耻骨联合或骶髂关节处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病症.自1999年6月-2003年10月我院应用手法治疗本病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钰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腰椎间隙感染,是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内文献报告感染的发生率为0.37%~4%[1],若及时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樊文甫;张保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骨折愈合即断端的组织修复反应,包括组织修复与纤维组织转化为骨组织等过程,是在一系列细胞因子参与调控下的复杂过程.
作者:王军海;夏仁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9~68岁.按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3例.在电视X线机监视下严格复位,粗隆下外侧纵切口3cm显露,钻入导针及临时固定针,沿导针拧入加压防旋转自锁髓内钉,将骨折部位加压固定,取出导针,植入防旋自锁钉芯,扣紧尾端防旋卡,拧紧尾端固定螺钉,取下临时固定针,缝合包扎.结果:本组全部得到随访,时间163~786 d,平均453 d,髋关节功能评定:优9例,良5例,可2例,差0例.无股骨头坏死及骨折移位颈干角丢失发生.结论:加压防旋自锁髓内钉对股骨颈骨折固定可靠,能有效控制骨折端的分离移动、旋转移动及剪切移动.
作者:侯庆忠;杨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自1997年3月-2002年10月共收治重症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以下简称OCS)病人36例.均采取切开筋膜减压,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任杰;赵波;张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2000年2月-2002年5月应用鼻烟窝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5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龙;董忠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斜颈分为先天性斜颈和后天性斜颈.斜颈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出现头颅、颜面和脊柱的相应畸形,并逐渐加重,不仅限制颈部活动,而且损坏外观形象.
作者:邹培;李主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半月板病变临床除物理检查外,可以行关节镜和关节腔造影检查,但是它们都属于创伤性检查,并且其准确性受到病变部位、操作人员的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玉增;王继芳;刘玉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小切口环锯法植骨术和传统切开植骨术治疗四肢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疗效的优越性.方法:110例四肢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患者,按随机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1:2原则进行分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72例,实验组采用小切口环锯法植骨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植骨术,手术后观察和比较两组骨不连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5.50±2.37)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9.00±5.3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成组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实验组比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结论:小切口环锯法植骨术比传统的切开植骨术疗效好.
作者:周英杰;马虎升;石福明;赵庆安;郭艳幸;史相钦;李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椎弓根三维矫形系统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因矫形应力点分散,把持力强,脊柱畸形矫正强度较以前Harrington器械平面矫形有明显增加,但脊髓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术中脊髓监护受到重视.本文就我院1996-2002年46例脊柱畸形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的总结,了解其应用价值.
作者:李浩鹏;贺西京;陈君长;王栋;徐思越;袁国莲;赵龙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双向羟基磷灰石(BPM)的生长情况,为组织工程材料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来源于永生细胞系,BPM紫外线照射30 min,700ml/L乙醇洗涤60 min,无菌滤纸吸干,用磷酸缓冲盐水洗涤3遍,每次30 min,而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将处理过的BPM材料泡入DMEM培养基(DMEM)+20ml/L胎牛血清中过夜,使用前用无菌滤纸吸干.应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BPM进行混合培养,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并应用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BPM表面生长、增殖良好,并可观察到细胞长入基质材料微孔内的改变.在培养的第3天,采用MTT法测定对照组与双向羟基磷灰石组的光吸收值,对照组为0.616±0.017,双向羟基磷灰石组为0.638±0.01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向羟基磷灰石(BPM)可作为细胞移植的载体.
作者:毛新展;周江南;胡建中;倪江东;王万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1999年3月-2003年3月采用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之斌;李庆泰;王海宝;陈滔;韩建华;陈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有较高的死亡率和病残率,且由于我国交通、工业等的发展其发生率日益增高,故值得重视,对1998年1月-2003年6月处理的42例多发性骨关节损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中林;于虎;杨徐松;赵国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髋臼骨折系人体深在的大关节内骨折.若行保守治疗,髋关节头臼的解剖关系难以复位;而手术治疗的效果不确定,术后并发症较多[1,2].
作者:胡勇;谢辉;徐荣明;杨立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前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报告较多,其优越性也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认同,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及手术操作日趋完善熟练,其适应证也逐渐扩大[1,2].亦有MED治疗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报告[3],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专门报告较少.
作者:严力生;施水潮;顾雪忠;钱海平;葛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 3)的表达情况.方法:35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为(3.0±0.5)kg,随机分为7组,行左侧后肢缺血8 h(右侧为对照),于再灌注后1、3 d及1、2、4、8和12周取膝关节胫骨平台软骨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关节软骨内MMP-3的表达.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早期,MMP-3在关节软骨出现强阳性表达,肢体缺血再灌注后3 d组阳性细胞较对照侧明显增多,至2周组达峰值(P<0.01),之后逐渐回落,12周组仍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内合成并分泌了MMP-3,在软骨基质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程;王成琪;王继芳;孙新君;张伟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