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中;岳月红;于风雪;张军峰;牛玉杰
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之一,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故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可达50%左右[1,2],且死亡率相对较高,有文献报道CVST的死亡率约为10%左右[2],因此在临床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确诊,及时正确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文;员伟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膜瘤占原发颅内肿瘤的13%一19%,大多为良性实质性.恶性脑膜瘤仅占2%一10%[1],但其术后极易复发,有的甚至发生颅外转移,本文通过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患者的CT、MRI回顾性分析,探讨CT及MRI对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继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血管性痴呆(VD)、Alzhelmer病(AD)和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近年临床观察慢性脑缺血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1],它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带来很大的影响,更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临床40例合并抑郁症的脑缺血病人的分析,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张荣灿;刘瑞春;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Lambert-Eaton综合征(LEMS)首先由Lamber和他的学生Eaton首先报告命名的[1].特征性电生理改变是临床确诊LEMS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李锦;王志芳;张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有关TIA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文献报道较少[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118例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同期脑梗死患者100例.探讨影响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荣灿;刘国敏;高庆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伴糖尿病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h, TIA)患者的二级预防状况.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现况调查)方法,对北京11家二、三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连续就诊IS或TIA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得到数据整合分析.结果:北京地区11 家医院,2006年7月1~8月15日期间总计有1247例卒中患者的数据纳入分析中.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351 (351/1238,28.4%),其中接受降血糖药物治疗者273例(273/323,84.5%), 未用药者50例(50/323,15.5%).各类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依次为双胍类126 (126/351,35.9%)、α-糖苷酶类97 (97/351,27.6%)、磺脲类90 (90/351,25.6%)、胰岛素63 (63/351,17.9%).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病例282例 (282/348,81.0%).获得空腹血糖数据病例数219例(62.4%),血糖控制良好(4.4~6.1 mmol/L)、一般(≤7.0 mmol/L)和不良(>7.0 mmol/L)的比例数分别为27.9%、23.3%和48.9%.获得餐后血糖数据病例数152例(43.3%),其血糖控制良好 (4.4~8.0 mmol/L),一般 (≤10.0 mmol/L),不良 (>10.0 mmol/L)比例数分别为30.9%、30.9%和38.2%.获得血压数据345名(345/351,98.3%),血压达标(BP<130/80mmHg)43名(43/345,12.5%),未达标(BP≥130/80mmHg)302名(302/345,87.5%).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89名(89/351,25.4%)患者有LDL的记录,LDL达标(LDL≤2.6mmol/L)的患者39例(39/89,43.8%).结论: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情况患者记录比率低、控制达标率低,临床医生应当依照临床指南要求加强对这些伴有糖尿病的IS和TIA患者的教育和治疗,使其进行严格的血糖、血压和血脂的监控和管理.
作者:张宇辉;吴敌;王伊龙;王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例:患者,男,55岁,农民,主因双足疼痛10年,加重伴左上肢活动不利5天于入院.患者阵发性双足烧灼样疼痛10年,以足前部、足底、足趾为著,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伴局部皮肤潮红-紫红、皮温升高.步行等运动及饮酒可诱发或使疼痛加重,休息或局部降温后缓解,夜重昼轻.
作者:梁玲玲;朱建国;袁栋才;魏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杜兴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和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致该蛋白功能异常导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年门诊诊治10例DMD和BM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的心肌损害特点.
作者:郭华;袁栋才;朱建国;魏琰;曹端华;孟伟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原名少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ucimobilis),可引起手术后感染、创伤后的腿部溃疡、败血症、慢性蜂窝织炎等.在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可以从血液、尿液、伤口和脓肿中分离出来,也可从痰、阴道和子宫拭子中分离到,还可以从呼吸器、超声雾化器、自来水、游泳池水中分离出来.2007年10月我们从一例行开颅术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该菌,鉴于该菌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的病例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敬芳;焦青;马婉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值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包括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李震中;岳月红;于风雪;张军峰;牛玉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颅内动脉瘤可引起两类不同的症状:一是出血,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二是颅内动脉瘤本身压迫或激惹邻近组织而引起局灶性症状.后者中常见动眼神经麻痹,它多提示颈内或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能.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1岁,农民,主因被人发现昏迷2天,加重6h入院.患者于2天前晚10时左右与家人睡于生有炉火的室内,次日7:00被发现昏迷于室内,伴大小便失禁,同室的另外两人有相似症状,急诊送入当地县医院,高压氧治疗后另外两人中毒症状好转,该患者予以高压氧治疗两次,于6h前发现右侧肢体无运动反应,急查头颅CT:左侧大脑半球低密度阴影.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查体:T36.5℃ P58次/分 R21次/分 BP125/76mmHg 一般情况差,双肺可闻及干罗音,心率5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肠鸣音弱,双下肢水肿.
作者:代伟伟;刘青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5-HT是人体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它涉及感觉、运动和行为等多种生理活动,分为7个亚族,即5-HT1-5-HT7,5-HT2由5-HT2A、5-HT2B、和5-HT2C三部分组成,5-HT2C受体基因定位于Xq24区,由RNA来修饰调节的G蛋白偶联受体,其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除大量分布在脉络丛外(该位置仅有此一种亚型),还广泛分布在嗅核,梨状核,带状核,后夹肌,边缘系统的伏隔核,海马杏仁核和基底神经节的尾状核和黑质[1].大体而言,5-HT2C受体与5-HT2C结合位点的体内分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作者:伍雪英;龚玉来;李倩;何进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卒中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比预想的高.持续服药或治疗仍发生的TIA往往更容易发生卒中,应作为急症处理积极干预.我科对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0例反复发作的TIA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观察.
作者:郭爱武;张彦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遗传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尤其是有家族聚集倾向的脑出血的关系密切.认识脑出血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将有助于对该病的防治.本文就脑出血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包括载脂蛋白、凝血因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Endoglin、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α-内收蛋白等基因作一综述.
作者:刘宝琼;张乐;杨期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我院自2005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加丁咯地尔治疗TIA患者60例并以川芎秦加葛根素作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曲桂艳;董志领;李花莲;刘晓满;邵汝升;韩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重型脑室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临床救治困难.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103例重型脑室出血病人,采用侧脑室引流结合脑室内注射药物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艳霞;台立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一、概述帕金森病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 (1817)首先描述,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性缺失及黑质和蓝斑区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起病缓慢,只有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临床症状,Fearnley[1]等认为帕金森患者从多巴胺神经元开始丢失到症状出现潜伏期大约5年,动物及人体研究已证实帕金森患者症状前期脑中已存在生化、病理的改变,此时头颅CT和MRI在病变部位仍无明显特征表现,故大多数患者能明确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能否早期诊断亚临床期和临床前期帕金森病人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吴晓莉;陈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院自03年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治疗颅内血肿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积累了一定的治疗经验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为2004年12月-2007年6月我院的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选的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经头CT扫描确诊,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在30-95ml.
作者:张长巨;员伟强;张彦芳;田红军;李彦涛;李秀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科自2003年共收治诊断明确的SAH并发低钠血症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SAH患者165例,其中并发低钠血症者30例,占18.1%,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37-86岁,平均年龄53.6岁.临床表现,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并经头CT发现蛛网膜下腔有高密度出血影和/或腰椎穿刺检查证明有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排除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及肾上腺疾病等原因引起的低钠血症.
作者:王艳霞;台立稳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