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玲;朱建国;袁栋才;魏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常见的睡眠紊乱性疾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SAHS的患病率为5~15%.临床表现为睡眠时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闭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深入认识,人们已意识到OSAHS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多种影响,有研究表明,OSAH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诱发因素[1],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猝死的首位因素[2].本文将对OSAHS与脑卒中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建刚;路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较少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
作者:邵玉红;曹翠芳;李震中;王惠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我院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各种颅内血肿52例,序效满意,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高血压性脑出血42例,年龄40-72岁.外伤性颅内血肿10例,年龄5-68岁.
作者:崔亨仓;潘长淼;王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有病历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确诊,均为内科保守治疗.92例死亡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发病到就诊时间<3h 12例,3-6h 29例.6-12h 28例.12-24h 16例.24-48h 7例.
作者:郭孟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文对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P300研究,以客观地评定TIA患者的认知功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素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吞咽是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吞咽障碍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可反复发生),甚至窒息而死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在22%-65%[1,2],亦有报道发生率为57%-73%[3].左侧大脑半球卒中为28%,右侧大脑半球为21%,脑干卒中高达67%[4].随着X线动态造影录像(videofluoroscopy,VFS)和纤维咽喉内径(fiber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5,6]等检测手段的提高和改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更高,在60%以上.Ding等[7]统计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率为48%-55%,这其中包括沉默性误吸(silent aspiration)或叫隐匿性误吸[7,8].美国于1986年创办了专业杂志((Dysphagia>,1992苏格兰学院指南工作者也制定了吞咽困难的评价与治疗指南[9].本文将卒中后吞咽障碍评定与康复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牛秀茹;邢军;王子臣;安艳荣;马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找出病因,进行二级预防.我们采用了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菊;史占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它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传统病毒学鉴定,通过病毒的特性、形态、染色及生化鉴定等确认,为当今临床、科研提供一些准而可靠的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新的病毒诊断技术和方法已广泛用于各种微生物的鉴别,大大提高了检测和鉴定水平,扩大了人类对疾病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杨兰;卜志平;刘国敏;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大面积脑梗死系脑血管主干闭塞后导致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治疗棘手,死亡率高达80-90%.
作者:董志领;李花莲;韩丽丽;陈玲;刘晓满;邵汝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1岁,农民,主因被人发现昏迷2天,加重6h入院.患者于2天前晚10时左右与家人睡于生有炉火的室内,次日7:00被发现昏迷于室内,伴大小便失禁,同室的另外两人有相似症状,急诊送入当地县医院,高压氧治疗后另外两人中毒症状好转,该患者予以高压氧治疗两次,于6h前发现右侧肢体无运动反应,急查头颅CT:左侧大脑半球低密度阴影.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查体:T36.5℃ P58次/分 R21次/分 BP125/76mmHg 一般情况差,双肺可闻及干罗音,心率5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肠鸣音弱,双下肢水肿.
作者:代伟伟;刘青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无论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因血压急速明显升高,严重威胁靶器官功能,如不立即进行降压治疗,将产生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病人生命,称为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 HC)[1].此时舒张压(DBP)常超过16.0-18.7Kpa(120-140mmHg).高血压危象根据靶器官结构或功能状态,分为高血压危急症(HE),高血压重急症(HU).现将其发病机制,常见靶器官损害表现,诊断,治疗方案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冬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原名少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ucimobilis),可引起手术后感染、创伤后的腿部溃疡、败血症、慢性蜂窝织炎等.在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可以从血液、尿液、伤口和脓肿中分离出来,也可从痰、阴道和子宫拭子中分离到,还可以从呼吸器、超声雾化器、自来水、游泳池水中分离出来.2007年10月我们从一例行开颅术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该菌,鉴于该菌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的病例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敬芳;焦青;马婉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Lambert-Eaton综合征(LEMS)首先由Lamber和他的学生Eaton首先报告命名的[1].特征性电生理改变是临床确诊LEMS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李锦;王志芳;张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科1998年2月-2007年5月在CT导向下应用Yl-l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钻颅抽吸血肿及尿激酶溶解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25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进发;王文犀;王新亮;姚宝军;耿极光;尹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认知功能包括注意、记忆、学习、抽象思维、判断和执行等,是人脑通过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识别和恰当处理复杂任务(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能力.
作者:韩春玉;王玉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已经被证实为一种治疗血管狭窄和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随着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其并发症的出现和防治问题,在众多的介入治疗并发症中有一种为数不多或多数人认为后果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颈动脉支架术后严重低血压以及由此产生的神经功能缺损,后果亦不容乐观.
作者:林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㈠肺炎衣原体与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二十年前,Saikku报道了冠心病病人血清肺炎衣原体的(Chlamydia pneumoniae ,Cpn)IgG和Ig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阳性率[1],随后关于Cpn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的研究被大量的报道.近Elkind等发现了升高了的Cpn的IgA是初次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pn的IgA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和腔隙型脑梗塞有密切关系;Cpn的IgA与肺炎衣原体的慢性感染有关;与Cpn的IgG比较 ,IgA与脑梗塞的关系更密切[2].然而许多证据却不支持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的这种关系.血清流行病学的结果是多样的,技术依赖性的;PCR结果也显示出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的差异;方法学上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差异;当选用了佳的,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总是不能被检出;免疫组化染色法只是检测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中的非特异性的混合物;二级预防试验也是不成功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应用不同的方法检测不同的疾病人群,检测结果往往前后不能一致,因此尚不能证明肺炎衣原体的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有明确的关系[3].Cpn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的关系也需要被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卜志平;刘国敏;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原发性侧索硬化和进行性脊肌萎缩等,是运动神经元选择性变性导致进行性肌无力和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常见的MND类型是ALS.对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机制已经作了很多研究,但既然运动神经元已经变性死亡,一种可能的疗法就是用细胞移植的方法恢复其功能,其中包括基于人类神经干细胞的细胞替代治疗策略[1].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属性,在哺乳动物(包括人)胚胎和成体中枢神经系统(CNS)均存在.NSC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这是细胞替代治疗策略的基础.现在就NSC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方鑫;王芙蓉;姜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缺血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年龄向年轻化发展,虽然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也有一定疗效,但往往复发,且对其预防尚不十分肯定.
作者:张荣灿;刘瑞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495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数据,影像学指标及治疗方法.结果:495例脑囊虫病患者中59.2%为男性,40.8%为女性;82.0%为农村人口,18.0%为城市人口.患者中癫痫发作340 例,头痛171例.血液和脑脊液免疫检查囊虫阳性率分别为67.8% 和46.9%.CT和MRI检查显示,患者中包括了四种类型脑囊虫病.其中437例给予吡喹酮治疗,41例手术治疗.23.7% 患者痊愈;71.5%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脑囊虫病流行趋势农村高于城市,癫痫发作和颅压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应用吡喹酮有效.
作者:刘瑞春;姜虹;吴东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