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52例临床分析

崔亨仓;潘长淼;王飞

关键词:微创清除, 术治疗,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外伤性颅内血肿, 高血压性脑出血, 资料与方法, 年龄, 应用
摘要: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我院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各种颅内血肿52例,序效满意,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高血压性脑出血42例,年龄40-72岁.外伤性颅内血肿10例,年龄5-68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发抑郁症40例临床分析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血管性痴呆(VD)、Alzhelmer病(AD)和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近年临床观察慢性脑缺血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1],它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带来很大的影响,更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临床40例合并抑郁症的脑缺血病人的分析,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张荣灿;刘瑞春;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钙+丙种球蛋白预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诊断讨论会制定的标准:本组急性CO中毒102例中,治疗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16-75(47±4.2)岁,观察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14-75(46±5.1)岁.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董志领;曲桂艳;李花莲;刘晓满;邵汝升;韩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囊虫病有效药物治疗:吡喹酮

    目的:研究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495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数据,影像学指标及治疗方法.结果:495例脑囊虫病患者中59.2%为男性,40.8%为女性;82.0%为农村人口,18.0%为城市人口.患者中癫痫发作340 例,头痛171例.血液和脑脊液免疫检查囊虫阳性率分别为67.8% 和46.9%.CT和MRI检查显示,患者中包括了四种类型脑囊虫病.其中437例给予吡喹酮治疗,41例手术治疗.23.7% 患者痊愈;71.5%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脑囊虫病流行趋势农村高于城市,癫痫发作和颅压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应用吡喹酮有效.

    作者:刘瑞春;姜虹;吴东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血压危象

    无论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因血压急速明显升高,严重威胁靶器官功能,如不立即进行降压治疗,将产生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病人生命,称为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 HC)[1].此时舒张压(DBP)常超过16.0-18.7Kpa(120-140mmHg).高血压危象根据靶器官结构或功能状态,分为高血压危急症(HE),高血压重急症(HU).现将其发病机制,常见靶器官损害表现,诊断,治疗方案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冬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应激刺激成年小鼠对其老年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刺激成年小鼠对其老年期认知功能及海马区神经结构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成年雄性小鼠予以慢性束缚性刺激6周(Stress,S组),束缚结束后成年S组小鼠即刻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并断头以免疫组化学及硫堇染色方法观察海马区突触素及尼氏小体的变化,并利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突触素免疫组化反应阳性产物数量;而老年S组小鼠于慢性束缚6周后普通环境下继续饲养11周至老年期(25周龄)再进行上述行为学及病理学检测.对照组小鼠正常环境下饲养并分别于14周龄、25周龄进行上述行为学及病理学检测.结果:成年及老年S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P<0.05);海马区脑组织突触素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和尼氏小体数量较同龄对照组小鼠明显减少(P<0.01).结论:给予成年期小鼠慢性应激刺激可导致老年期小鼠认知功能损害,其记忆的损害与年龄老化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左凤同;刘俊艳;董玉娟;任世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发作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1家系报道

    发作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oathetosis PKC)是少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易与癫痫等疾病混淆.现报道1家系患病情况,以提高对本病认识.

    作者:闫喜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有关TIA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文献报道较少[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118例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同期脑梗死患者100例.探讨影响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荣灿;刘国敏;高庆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以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少年脑炎合并颅内动脉内膜炎1例报道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 由 Caplan于1980年首先报道[1],指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临床上TOBS较为罕见,国外报道TOBS占脑梗死的7.6%[2],国内TOBS的发生率约占脑梗死的4.3%~5%[3,4].TOBS多由脑栓塞引起,本文报道1例由动脉炎导致的少年TOBS.

    作者:杨牋;张祥建;李俐涛;尹静;马惠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巴胺系统基因多态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认知功能包括注意、记忆、学习、抽象思维、判断和执行等,是人脑通过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识别和恰当处理复杂任务(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能力.

    作者:韩春玉;王玉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型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治疗

    重型脑室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临床救治困难.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103例重型脑室出血病人,采用侧脑室引流结合脑室内注射药物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艳霞;台立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神经干细胞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原发性侧索硬化和进行性脊肌萎缩等,是运动神经元选择性变性导致进行性肌无力和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常见的MND类型是ALS.对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机制已经作了很多研究,但既然运动神经元已经变性死亡,一种可能的疗法就是用细胞移植的方法恢复其功能,其中包括基于人类神经干细胞的细胞替代治疗策略[1].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属性,在哺乳动物(包括人)胚胎和成体中枢神经系统(CNS)均存在.NSC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这是细胞替代治疗策略的基础.现在就NSC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方鑫;王芙蓉;姜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口服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我院自2007年1月~10月对50例脑梗死患者口服丁苯酞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发病在48小时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全部经过CT或MRI证实,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2-78岁,平均57.2±9.6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0-76岁,平均58.3±10.2岁.

    作者:徐朝辉;曹姗;魏书艳;卢军栋;贾战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株致GBS的空肠弯曲菌全基因组序列完成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 C. jejuni)是在世界范围内导致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用动物体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由空肠弯曲菌导致的腹泻可达4-5亿例[1],其导致的消化道感染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可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主要表现为四肢软瘫、呼吸肌麻痹、腱反射减低等症状.

    作者:李震中;刘慧;刘晓东;朱一飞;张军峰;李春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我院自03年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治疗颅内血肿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积累了一定的治疗经验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为2004年12月-2007年6月我院的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选的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经头CT扫描确诊,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在30-95ml.

    作者:张长巨;员伟强;张彦芳;田红军;李彦涛;李秀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影响

    近年来,对溶血磷脂酸(LPA)的研究,特别是在启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者:郗红艳;朱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内窥镜单鼻腔入路在切除垂体腺瘤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直径4mm的0°、30°硬性鼻内窥镜及配套摄像系统、内窥镜冲水系统、鼻窦钳等设备,内窥镜下切除垂体腺瘤30例,其中微腺瘤2例,大腺瘤25例,巨型腺瘤3例.泌乳素腺瘤18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无功能腺瘤8例. 结果:内窥镜下全切肿瘤27例,近全切肿瘤3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3例出现一过性多尿.术后19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随访20例,1例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 结论:内窥镜下手术创伤小,深部照明好,提供360°全景术野,切除肿瘤彻底,鼻腔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徐颖洲;刘吉祥;任洪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恶性脑膜瘤的CT与MRI诊断

    脑膜瘤占原发颅内肿瘤的13%一19%,大多为良性实质性.恶性脑膜瘤仅占2%一10%[1],但其术后极易复发,有的甚至发生颅外转移,本文通过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患者的CT、MRI回顾性分析,探讨CT及MRI对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继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引起颅内感染l例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原名少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ucimobilis),可引起手术后感染、创伤后的腿部溃疡、败血症、慢性蜂窝织炎等.在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可以从血液、尿液、伤口和脓肿中分离出来,也可从痰、阴道和子宫拭子中分离到,还可以从呼吸器、超声雾化器、自来水、游泳池水中分离出来.2007年10月我们从一例行开颅术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该菌,鉴于该菌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的病例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敬芳;焦青;马婉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OSAHS与脑卒中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及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常见的睡眠紊乱性疾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SAHS的患病率为5~15%.临床表现为睡眠时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闭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深入认识,人们已意识到OSAHS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多种影响,有研究表明,OSAH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诱发因素[1],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猝死的首位因素[2].本文将对OSAHS与脑卒中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建刚;路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89例临床报告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89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35-78岁,平均53岁.其中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8例合并左侧胚胎大脑后动脉6例;右侧颈动脉狭窄35例合并右侧胚胎大脑后动脉5例;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6例.狭窄80-85%占47%;狭窄85%以上占53%;高血压31例;糖尿病11例.

    作者:董志领;李花莲;曲桂艳;刘晓满;邵汝升;韩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