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屈玲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MAS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儿疗效,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MAS疗效显著,明显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对优生优育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对优生优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20例,根据梅毒是否治疗及治疗时机分为未治疗组(27例)、孕早期治疗组(45例)、孕中晚期治疗组(48例),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结果 孕早期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孕中晚期治疗组、未治疗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在孕早期治疗组、孕中晚期治疗组、未治疗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梅毒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和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有利于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赵碧玉;陈惠妹;陈幼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宫颈癌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差异性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癌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差异性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差异性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临床分期ⅠA、ⅠB、ⅡA、ⅡB符合率分别为62.50%,75.58%,51.35%,41.46%.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的临床符合率随着宫颈癌病理分期逐渐提高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化疗、肌层浸润深度、有无宫旁组织浸润以及肿瘤直径有关(P<0.01).结论 临床分期符合率低于病理分期符合率,临床上应结合术前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及术后病理分期制订治疗方案;同时,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许欢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丙泊酚与七氟醚在高血压手术患者深度麻醉下拔管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七氟醚在高血压手术患者深度麻醉下拔管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在医院实施胃肠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患者40例,无心肺功能问题、ASAⅡ~Ⅲ级,术前通过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S组采用七氟醚深度麻醉下拔管,P组采用丙泊酚深度麻醉下拔管.观察2组在入室后(T1)、拔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3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术后躁动、呼吸抑制、舌后坠)发生情况.结果 P组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S组,拔管时(T3)及拔管后3 min(T4)血压、心率变化S组>P组.结论 用丙泊酚及七氟醚进行深度麻醉下拔管均可较好地抑制心血管反应及不良反应,且丙泊酚比七氟醚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度麻醉下拔管.

    作者:陈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咪达唑仑与长托宁注射液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手术的影响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与长托宁注射液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2组均于术前注射咪达唑仑与长托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比较.结果 术前2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血压、心率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2.3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23%(P<0.05).结论 术前注射咪达唑仑与长托宁注射液并联合针对性护理在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不良反应少,满意度高,进一步保证了手术质量.

    作者:袁雯;王晓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产后宫缩痛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对产妇产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后出现宫缩痛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为自愿接受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产妇,对照组为不自愿接受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产妇.观察2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后阴道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逐渐降低,无重度疼痛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组产妇在产后24 h和48 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镇痛后不影响子宫复旧.结论 对产妇实施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痛,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无创、方便,而且不影响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优华;丘驰;卢琼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女性生殖衰老及其对人工助孕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女性生殖衰老及其对人工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进行人工助孕的女性12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所有女性分为A、B、C 3组,每组43例.比较3组女性妊娠结局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组各项检测数值优于B、C 2组(P<0.05);A组年龄越小治疗周期越短,单次受精率高,继发性不孕类型以及盆腔输卵管疾病率优于B、C 2组(P<0.05);A组女性成功妊娠率高于B、C 2组(P<0.05).结论 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可出现不同程度生殖衰老,导致卵泡直径延长,子宫内膜厚度变薄,雌性激素、黄体生成素以及睾酮分泌减少,除此之外年龄越小治疗周期越短,单次受精率高.

    作者:张雪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运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取一般治疗、合并治疗,必要时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56例在一般治疗、合并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临床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口腔溃疡、皮疹程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及发热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76.78%、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52.08%、77.08%(P<0.01或P<0.05);2组患儿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以轻微不良反应为主,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显著缓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促进病情转归,进一步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国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途径水合氯醛给药用于小儿口腔治疗前的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途径水合氯醛给药用于小儿口腔治疗前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口腔治疗的患儿118例,依水合氯醛给药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取口服方式给药,观察组采取灌肠方式给药,观察比较2组药物起效及维持时间、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镇静有效率为96.61%,高于对照组的81.36%(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低于对照组的20.34%(P<0.01).结论 针对行口腔治疗患儿,于术前采取灌肠方式给予水合氯醛的药物起效快、镇静维持时间长、镇静效果更佳,且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可为无法很好配合行口腔治疗的患儿提供良好技术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原园;杜永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因出现下肢骨折接受专业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施行护理干预,B组施行常规干预,对2组DVT具体发生情况及干预满意度作综合评定.结果 A组DVT发生率为3.57%,低于B组的28.57%(P<0.05);A组干预满意率为96.43%,高于B组的67.86%(P<0.01).结论 对于施行手术疗法的下肢骨折患者,施予护理干预有助于防范DVT,推荐骨科优先选用.

    作者:汤仁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期间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期间并肺部感染的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头颈部肿瘤患者712例于放疗或化疗期间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原学及治疗转归.结果 712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30例(4.21%).共分离病原菌38株,革兰阴性菌33株,占86.84%,革兰阳性菌5株,占13.16%;有多重耐药菌22株.革兰阴性菌耐药现象多见,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高,部分高达70%以上,对大部分三代头孢类、碳青霉烯类耐药率0~3.57%.8例患者出现暂停放疗或延长住院时间,2例无法继续抗肿瘤治疗,3例出现感染相关性死亡;3例于出院后3~18个月死于局部肿瘤未控或复发.结论 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期间并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普遍;并肺部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于放化疗期间应注意防治放射性黏膜炎,避免食物误吸入气道、预防白细胞计数下降、重视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林坤花;李艺江;陈丽民;林艺娜;谢源福;黄建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 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腹痛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71.87%(P均<0.05);观察组腹痛症状消失时间(2.12±0.23)d,短于对照组的(5.31±0.54)d(P<0.01).结论 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应用在消化性溃疡中疗效较为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青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目的 观察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性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肺容量(FEV1)]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2组PaO2、PaCO2、FEV1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O2、PaCO2、FEV1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前,2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极大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瑞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寒热错杂型胃溃疡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热错杂型胃溃疡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俊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化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的测定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作为糖尿病组,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样本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水平,糖尿病病程.结果 2型糖尿病组在FBG、2 h PBG、HBA1c、VE-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VE-Ca水平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结论 VE-Ca水平的测定可以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在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中加入VE-Ca水平的测定和积极干预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谭子新;秦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PS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氮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日常生活能力(BI)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HAMD、PSQI、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AMD、PSQI、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可有效治疗PSD,能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康复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毫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的常见疾病分析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疾病的类型、特征、分布状况等.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临床常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统计、分析其个人信息、疾病类型、诊疗结果 等.结果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的发病情况,年龄分布:6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高,占53.3%;性别分布:男占59.2%,高于女性;疾病类型分布:以脑血管类疾病为主,其中以脑梗死的发病率高,占43.3%,高于其他疾病类型;诊疗效果上:治愈和或好转者占82.5%,不幸死亡者占3.3%.结论 对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的疾病,在年龄、性别分布,疾病类型以及总体诊疗效果等进行整理归纳,并对此分析总结经验,日后才能做出更为适当的疾病防治、诊疗措施,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亦能提升本科室的诊疗质量和效率.

    作者:赵源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整合素β1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整合素也被称为整联蛋白,它是一种处于细胞和细胞外环境的连接受体,发挥信号传导的作用. 整合素是机体细胞表面受体的主要结构,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参与信号传递介导作用,它由α(120~185 kD)和β(90~110 kD)2个亚单位组成,相关研究发现动植物机体中均有整合素表达. 肿瘤细胞发展机制较为复杂,细胞发展过程中主要包括细胞的黏附、分解以及转移,其中黏附分子在细胞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多项肿瘤研究中均明确发现了整合素β1的异常表达,指出整合素β1与肿瘤形成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掌握其异常表达的相关影响对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 整合素β1在整合素家族中占据重要地位,参与了信号传导,对细胞分化的控制、细胞迁移、增殖以及肿瘤新血管形成均有参与.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整合素β1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均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就整合素β1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效果进行综述,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胡梦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前列腺肿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前列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前列腺肿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观察2组治疗情况、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位进展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的41.67%(15/36)(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38.89%(P<0.01).结论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前列腺肿瘤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发展成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几率,延长患者中位进展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登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miRN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展研究

    随着医学条件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研究进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研究资料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反应性神经胶质改变、再灌注损伤、钙超载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中都有miRNA的参与. miRNA-21、miRNA-143、miRNA-125-5p和高表达量的miRNA-649等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关联. 利用miRNA能在早期发现脑梗死,对早期干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降低其发生率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颖添;汤永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社区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影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社区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影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收治的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高血压常规诊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社区家庭医师服务模式.观察2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观察组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活动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使其心理状态稳定,随之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金黎菊;蔡晓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