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化;王元潮
目的探讨改良AO张力带与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髌骨骨折的佳适应症.方法采用张力带法治疗48例,NT-PC法治疗37例.比较两法治疗各型髌骨骨折的疗效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对横型骨折、髌底骨折及髌体粉碎型骨折,两法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张力带法具有简单、体内异物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对髌尖骨折及全髌粉碎型骨折,NT-PC法疗效显著优于张力带法(P<0.05).结论对横型骨折、髌底骨折及髌体粉碎型骨折,张力带法应视为有效、可靠的方法而列为首选;对髌尖骨折及全髌粉碎型骨折,NT-PC为佳选择.
作者:蒋泽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88年8月至1998年6月应用矩形钢丝环加8字形张力带钢丝固定术治疗严重分离移位的髌骨骨折6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1例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16岁~65岁.59例为新鲜骨折,2例为陈旧性骨折,均为单侧骨折.闭合性骨折56例,开放性骨折5例.横断骨折33例,粉碎性骨折28例.左膝37例,右膝24例.有7例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手术时间伤后1小时~17天.平均住院天数13天.
作者:夏跃文;李照明;袁仕炜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锁骨粉碎性骨折,尤其是移位大的粉碎性骨折治疗有一定难度.从1993年开始,我们结合临床实践,根据髓内针固定的原理,应用骨圆针加可吸收缝线治疗移位粉碎性锁骨骨折32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欣然;王凤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自1995年5月~1998年8月应用床边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50例,经随访观察28例,疗效满意,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左侧29例、右侧21例;均为内收型骨折,骨折部位:基底的13例、颈中骨折21例、头下骨折16例;伤后至入院治疗时间:伤后2周以内者26例、2周以上~3个月内者26例、3个月以上~半年以内者4例,半年以上~1年以内者3例;随访28例,时间为出院后3个月~3年2个月,平均为1年2个月.
作者:温志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自1996年6月至1999年10月,我们采用双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5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18~51岁;骨折类型,按Allman分型[1].中段骨折45例,外侧段骨折11例,其中包括骨折不愈合2例,开放性骨折1例;伤后三日内手术者33例,一周内手术者21例,四个月以上2例.
作者:张鹏程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少见而又严重的损伤,预后较差,不同程度影响肩关节功能.多为上肢外展、外旋暴力导致肩关节前脱位,暴力继续作用,而引起肱骨外科颈骨折.作者1977~1996年收治10例此类病人.经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希胜;印心奇;尹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治疗上目前国内外学者均推崇首选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方法[1],但对开放性及陈旧性的骨折仍主张手术治疗[2].常用手术入路有四种:肘外侧、内侧、前侧及后侧[2,3].自1990年以来,我院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8例,疗效满意.
作者:陈金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和屈曲障碍,表现出蹲、坐及行走的异常姿势和步态.1996年4月以来,我科采用俞氏[1]环大转子后上方弧形切口入路、单纯松解挛缩组织法,治疗该症患儿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高;郑雨龙;陈荣权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们自1994年6月~1998年3月,应用孟氏骨折复位固定器配合小夹板治疗胫腓骨骨折32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6~70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29例;斜形骨折15例,螺旋形骨折5例,横形骨折9例,粉碎型骨折3例;上1/3骨折7例,中1/3骨折20例,下1/3骨折5例.
作者:王化京;邢荣珍;石福明;尹吉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87年4月以来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环形外固定器[1]治疗股骨、胫骨骨不连,畸形5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应用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12~61岁,平均38岁;骨不连39例,其中股骨18例,胫骨骨不连21例.骨折不连时间6月~3年4个月,平均1年2个月.骨折畸形愈合19例,股骨9例.胫骨骨折畸连10例.2例12岁和14岁男孩患有胫腓骨下段畸连同时伴有下肢短缩5~5.5cm.骨折畸形愈合时间2.5月~5年4个月.平均8.5月,58例骨不连及畸连病人属内固定失败28例,外固定失效26例,4例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医治造成.
作者:黄孝舟;李业海;陈宏赋;鲁志斌;赵常青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自1990年3月以来采用空心自攻螺丝钉带钢丝治疗32例髌骨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66岁.新鲜骨折28例,陈旧性骨折4例.横形骨折19例,粉碎骨折10例,下极骨折3例.
作者:张旭;徐泽贵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四肢干骨骨折在诊治过程中常遇到对位良好,而对线有成角畸形.成角超过15°以上者必须矫正.采用管形石膏横向相等角度截除矫正四肢干骨骨折成角畸形,简便、安全、实用.
作者:曾土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Zielke手术又称经腹侧去旋转脊柱融合术,是一种采用胸-腹联合切口经前路矫正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弯的方法,我院自1993年~1996年共手术3例,在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秀华;邓雪平;邓永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单纯下尺桡关节脱位多保守治疗,但多造成复发性半脱位引起腕部无力和疼痛.我院自1993~1997年治疗38例,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5~58岁;右侧35例,左侧3例;半脱位36例,全脱位2例.
作者:张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从1990年自1996年采用X光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16例,取得较好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失误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6例中男79例,女37例;年龄20~83岁.均有外伤史,就诊时间为1~10天.按骨折部位分型:基底部20例,颈中50例,头颈30例,头下16例.
作者:李伟阳;杨连忠;袁晓波;李铁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男性,16岁,1992年5月29日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踢足球时被同学踢伤右手中指,当时麻木、不感疼痛,伤处出血较多,伤后半小时来院.检查:右手中指第一指间关节掌侧一横形伤口,流血,第一指间关节外露、关节脱位,给予复位后查伸屈功能良好,清创缝合伤口.X线表现:第二节指骨背侧可见芝麻大小撕脱骨片.中指行小夹板外固定,于第二天来院,诉:伤指肿胀,麻木、剧烈疼痛,门诊医生未给局部松解,给口服杜冷丁.回到家中服过药,右手局部症状未缓解,疼痛麻木加重,第三天再次来院,查体:体温37.2℃~38.1℃,右手中指指腹组织发黑,坏死脱落,屈指肌腱外露,X线表现:第一指间关节骨与关节感染,收住院,治疗给大量抗菌素使用,积极抗炎治疗,局部皮瓣移植,创面愈合,右中指第一、二指间关节僵直,伸屈功能丧失.
作者:梁建江;李朝荣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新鲜损伤12例采用三向分力牵引治疗,陈旧损伤3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新鲜损伤优良率占83%,陈旧损伤,以髋关节功能作为评价标准,满意者2例,不满意者1例.结论良好的治疗效果有赖于完整的髋臼拱顶和股骨头与髋臼的良好关系,治疗的关键是在砸碎的髋臼和向内变位的骨架内塑造一个新的臼窝.
作者:李林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运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对人TGF-β1的进行基因克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进行重组TGF-β1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方法以pBV220作为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将TGF-β1 cDNA片段定向重组到pBV220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原核细胞表达质粒pTGF-β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进行温度诱导表达.在兔顶骨两侧各制造直径为10mm的骨缺损,左侧缺损植入纤维蛋白加重组TGF-β1 100ug作为实验组,右侧缺损单纯植入纤维蛋白作为对照组,术后进行组织学和平均灰重测定.结果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该表达体系可高效表达TGF-β1,其表达产物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23%,用NRK细胞检测本研究生产的TGF-β1具有该蛋白的野生活性.实验组缺损区组织学及平均灰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1原核表达体系的建立为TGF-β1的生产提供了高效的表达工程菌,重组TGF-β1能有效地修复骨缺损.
作者:刘强;陈君长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关节僵硬是肱骨髁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治疗颇为困难.笔者自1986年3月~1998年2月采用尺骨鹰嘴悬吊牵引,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治疗新鲜肱骨髁间骨折21例,收到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红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自1991年以来,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软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取得满意疗效.现就资料详尽而且随访结果比较完善的36例报告如下.
作者:欧志根;汪仁焕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