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旗
目的比较生物可吸收张力带(Biofix棒和Biopoly人工韧带)与金属张力带(克氏针和钢丝)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两种张力带治疗35例尺骨鹰嘴骨折.其中,可吸收组18例;金属张力带组17例.随访时间8~37月,平均24月.根据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7周.可吸收张力带治疗组:优16例,良2例,差0例;金属张力带治疗组:优14例,良2例,差1例.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别.结论生物可吸收张力带象金属张力带一样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较理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具有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作者:陈爱民;侯春林;苟三怀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重建上肢骨关节是良好的选择,其要领报道如下.1 适应症选择1.1 我们认为桡骨下端,肱骨上端的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以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头移植为佳.长期随访未发现如异体或合成移植物置入后的异物反应、松动、关节活动受影响的现象.Murrary曾在18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患者使用不吻合血管的腓骨头移植,结果有5例腓骨和桡骨对接部发生骨不连,3例发生移植腓骨骨折[1].
作者:汤成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胸椎黄韧带骨化常致胸椎管狭窄,压迫脊髓.今将我院自1992年~1998年手术治疗的13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41~69岁.病程2月~4年,均无明显外伤史.病人主要症状是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无力,不灵活及行走不稳、足底踩棉感等.胸腹部束带感(8例),足底踩棉感(10例),腰腿疼(4例),大小便障碍(7例).体征主要有:下肢肌力减退(13例),出现明显感觉平面(10例),锥体束征阳性(13例),相应节段胸背叩疼(7例),下肢放射疼(4例).
作者:胡思斌;姜淑华;付薇;王华柱;崔青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近年采用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2例,治疗结果满意,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56岁.1991年因肾病综合征大剂量服用激素致左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致股骨头破坏,塌陷,囊性变,髋关节活动基本丧失.例2,××,男,65岁.外伤性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Ⅲ期,髋关节功能基本丧失,疼痛剧烈,跛行,丧失劳动能力.
作者:李少华;田继新;李红卫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们自1995年至今,应用力臂式外固定架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3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0~89岁.股骨颈骨折15例(其中股骨颈中型骨折6例,基底型9例),粗隆间骨折20例(其中顺粗隆间骨折18例,反粗隆间骨折2例).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持续皮牵引,3至7天安排手术,术后3至7天可扶床边或扶双拐下床活动,术后固定时间:股骨粗隆间骨折3到4个月,股骨颈骨折6至10个月.
作者:张志成;王明晨;李江山;闫立平;朱先龙;何彦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自1988年6月~1997年10月共收治9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后一期处理不当的患者,行二期动脉重建手术,术后肢体均得以保留,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16~42岁.损伤原因:锐器伤6例(刀刺伤4例,骨折断端刺伤1例,骨折闭合穿针固定损伤1例),钝性损伤3例(挤压伤2例,绞轧伤1例).血管损伤部位:股动脉4例,动脉3例,锁骨下动脉1例,腋动脉1例.
作者:甄平;刘兴炎;李旭升;高秋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邻关节骨囊肿(骨内腱鞘囊肿)是局限在关节的软骨下骨内良性囊性病变,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0岁,右踝关节疼痛2年,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1月前疼痛加重,呈间歇性隐痛.无明显外伤史.查体:右踝关节活动正常,内踝压痛,皮温不高,局部无肿胀.X线片示右内踝有1cm×1.5cm×1.5cm大小圆形透光区,密度均匀,边缘清晰.术前诊断:右内踝骨囊肿.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探查,凿开右内踝骨皮质后见有1cm×1cm×1.5cm大小囊腔,囊壁呈灰白色,内有胶冻样组织,周围骨质硬化,刮除病变后碘伏冲洗,取右髂骨填充囊腔.病理诊断:右内踝骨内腱鞘囊肿.
作者:孙桂森;刘斌;张启旭;丁立祥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自1996年6月至1999年10月,我们采用双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5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18~51岁;骨折类型,按Allman分型[1].中段骨折45例,外侧段骨折11例,其中包括骨折不愈合2例,开放性骨折1例;伤后三日内手术者33例,一周内手术者21例,四个月以上2例.
作者:张鹏程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自1990年以来我院用单蕊电线自制的支架固定治疗指骨骨折12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76例,女54例;年龄8~67岁;近节指骨骨折51例,中节指骨骨折49例,远节指骨骨折10例;其中拇指指骨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27例,粉碎性骨折15例,锤状指8例;伤后就诊时间短1小时,长8天.
作者:张中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87年4月以来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环形外固定器[1]治疗股骨、胫骨骨不连,畸形5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应用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12~61岁,平均38岁;骨不连39例,其中股骨18例,胫骨骨不连21例.骨折不连时间6月~3年4个月,平均1年2个月.骨折畸形愈合19例,股骨9例.胫骨骨折畸连10例.2例12岁和14岁男孩患有胫腓骨下段畸连同时伴有下肢短缩5~5.5cm.骨折畸形愈合时间2.5月~5年4个月.平均8.5月,58例骨不连及畸连病人属内固定失败28例,外固定失效26例,4例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医治造成.
作者:黄孝舟;李业海;陈宏赋;鲁志斌;赵常青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近5年来,我科先后收治5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2~14岁.左侧15例,右侧43例.伸直型55例(其中尺偏型37例,桡偏型9例,单纯后移位型9例),屈曲型3例.闭合性骨折52例,开放性骨折6例.受伤原因:主要为爬高跌仆,追逐嬉戏,溜旱冰摔伤,其次为骑车跌伤.受伤当天来诊39例,2天内来诊者12例,3天内来诊者7例.全部病例不包括伴有血管、神经严重损伤,需作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
作者:刘焕鑫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林××,女,71岁,因救落水儿童致左6~8肋多处骨折.入院当晚7时,因转侧活动后,突感胸痛,严重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面色青灰,唇绀,大汗淋漓,手足冰冷,咳嗽伴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加快,脉细弱,血压下降,神志模糊.心电图检查,左房左室肥大伴劳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立即给病人取坐位,两足下垂,高流量氧气吸入,镇静止痛,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半小时后病人神志转清,胸痛窒息感好转,尿量增多,汗出止,手足转温,3小时后病人呼吸渐趋平和,安静入睡.在医务人员严密的病情监测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护理20多天,病人痊愈出院.
作者:沈文化;王元潮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踝部旋前一外旋型骨折是踝关节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我院从1990年~1996年共收治此类骨折3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6~70岁;高处坠落伤9例,车祸13例,砸伤8例.Ⅰ°7例,Ⅱ°6例,Ⅲ°10例,Ⅳ°7例.
作者:张颖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科从1993年~1996年采用塑形夹板固定治疗柯雷氏骨折9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2例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7岁~85岁;受伤时间半小时~7天.骨折类型:单纯骨折背侧及桡侧移位52例,粉碎性骨折27例,骨折累及关节面13例.
作者:周本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长骨干骨折的处理时机和方法.方法共166例多发伤中长骨干骨折,伤员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为21.6分,伴休克者39例(23.5%),83%的伤员在到院后24小时内(95%在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疗,204处长骨干骨折(包括66处开放骨折)均采用髓内固定.结果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5%,骨折愈合率为93%,未发生脂肪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深静脉炎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并发症.结论对多发伤中长骨干骨折早期复位和髓内固定有利于稳定伤员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邓磊;李力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自1995年5月~1998年8月应用床边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50例,经随访观察28例,疗效满意,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左侧29例、右侧21例;均为内收型骨折,骨折部位:基底的13例、颈中骨折21例、头下骨折16例;伤后至入院治疗时间:伤后2周以内者26例、2周以上~3个月内者26例、3个月以上~半年以内者4例,半年以上~1年以内者3例;随访28例,时间为出院后3个月~3年2个月,平均为1年2个月.
作者:温志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儿,男,11岁.因双下肢行走步态异常4年余,于1997年6月收入院.患儿为足月顺产儿,出生时无缺氧窒息史.1周岁时能独立行走,幼儿期生长良好.长至8岁时,患儿行走逐渐出现双下肢痉挛步态,症状下午较上午为重,双足内翻逐渐加重,为了矫正畸形入院.查体:智力发育正常,独立行走,呈双下肢痉挛步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足呈马蹄内翻畸形,以跟骨内翻为主,双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双侧的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
作者:毛瑞君;关家文;牛其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AO张力带与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髌骨骨折的佳适应症.方法采用张力带法治疗48例,NT-PC法治疗37例.比较两法治疗各型髌骨骨折的疗效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对横型骨折、髌底骨折及髌体粉碎型骨折,两法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张力带法具有简单、体内异物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对髌尖骨折及全髌粉碎型骨折,NT-PC法疗效显著优于张力带法(P<0.05).结论对横型骨折、髌底骨折及髌体粉碎型骨折,张力带法应视为有效、可靠的方法而列为首选;对髌尖骨折及全髌粉碎型骨折,NT-PC为佳选择.
作者:蒋泽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和屈曲障碍,表现出蹲、坐及行走的异常姿势和步态.1996年4月以来,我科采用俞氏[1]环大转子后上方弧形切口入路、单纯松解挛缩组织法,治疗该症患儿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高;郑雨龙;陈荣权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新鲜损伤12例采用三向分力牵引治疗,陈旧损伤3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新鲜损伤优良率占83%,陈旧损伤,以髋关节功能作为评价标准,满意者2例,不满意者1例.结论良好的治疗效果有赖于完整的髋臼拱顶和股骨头与髋臼的良好关系,治疗的关键是在砸碎的髋臼和向内变位的骨架内塑造一个新的臼窝.
作者:李林涛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