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掌口含液防治固定正畸患者牙龈炎疗效观察

彭彩刚

关键词:龙掌口含液, 口腔正畸, 牙龈炎
摘要:目的 观察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使用龙掌口含液配合治疗牙龈炎的效果,分析防治并发于正畸治疗中的牙龈炎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取矫治后并发有牙龈炎的正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应用口腔牙周清洁术配合龙掌口含液含漱治疗,对照组采用口腔牙周清洁术配合生理盐水含漱治疗.于治疗后2个月,观察比较2组牙龈疼痛程度和红肿程度、治疗牙龈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牙龈区疼痛0级、Ⅰ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牙龈无肿胀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2.5% (P <0.01).结论 使用龙掌口含液对固定正畸矫治中并发的牙龈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防治牙龈炎的理想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定麻醉用于脂肪移植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定麻醉用于脂肪移植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及早发现和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面部脂肪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丙泊酚(P)组,每组50例.2组均于术前给予地塞米松10 mg预防恶心呕吐,D组于消毒开始时分次给予舒芬太尼,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诱导,填充脂肪时酌情追加舒芬太尼;P组于消毒开始时分次给予舒芬太尼,手术开始时给予丙泊酚诱导剂量直致患者入睡,填充脂肪时酌情追加舒芬太尼.观察2组麻醉期间的疼痛反应、有无肢体运动障碍、术中清醒程度、自行步出手术室几率、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中呼吸循环的抑制情况.结果 2组均能满足脂肪移植术手术的麻醉要求,D组术中唤醒睁眼时间、指令运动时间均短于P组(P<0.01);2组均成功实施唤醒试验,经秩和检验发现D组苏醒评级高于P组(P<0.01或P<0.05);P组患者自我感觉好于D组,无疼痛,但术中偶有疼痛表情和不自主肢动;D组患者术中诉轻微疼痛,偶有中度疼痛,2组疼痛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行步出手术室几率D组高于P组(P<0.01);D组呼吸抑制较P组轻(P<0.05),呼之能应,能自行改善呼吸抑制;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用于脂肪移植术可及时发现和预防并发症效果优于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此麻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阿奇霉素门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支气管炎门诊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林霉素治疗,比较2组咳嗽、咯痰、咽喉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咳嗽、咯痰、咽喉肿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头痛发热、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门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克林霉素,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铁牛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经皮刮拭缓解中风后偏瘫患者肩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刮拭缓解中风后偏瘫患者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经皮刮拭疗法治疗.记录比较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结论 经皮刮拭肩部阳经配合基础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肩痛,增加患者治疗积极性,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特点,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且夏秋季节的发生率较高[1].该病主要因手足口部位出现黏膜疱疹以及溃疡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随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若未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可出现生命危险.该病首次于20世纪50年代末被报道,并由于其症状被命名为手足口病[2].该病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有发生,并呈周期性流行.利巴韦林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3].因此,本文主要对利巴韦林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作者:李隆桂;李巧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联合凝血酶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 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达到快速止血效果,并且保证患者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喘息性肺炎典型处方分析

    本研究旨在通过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药物药理和文献报道的药物治疗实效3个维度分析处方的合理性与不足,分析医师的用药逻辑,揭示药师审理处方的重点与所需具备的专业能力.1 临床资料息儿,女,23个月,临床诊断:喘息性(哮喘)肺炎.临床处方:孟鲁司特钠咀嚼片4 mg口服,每天1次,连用30d;盐酸西替利嗪糖浆2.5ml口服,每天1次,连用30d;富马酸酮替芬片1mg口服,每天1次,连用30 d;妥洛特罗贴剂0.5mg贴背,每天1次,连用7d;头孢地尼分散片50 mg口服,每天3次,连用3d;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4.5ml口服,每天4次,连用3 d.

    作者:陆彩虹;刘昕;王宏虹;江蓓;肖萍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西药房常见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西药房常见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医院西药房的1 000份医药处方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差错,分析差错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而后随机抽取管理后2016年10月-2018年2月的1 000份医药处方做随机对照组分析.结果 管理前,共发现药品发放差错21例,发生率为2.1%,管理后共发现药品发放差错5例,发生率0.5%(P<0.05);造成药品发放的差错的原因包括药师因素、患者自取、医护人员因素和环境等其他因素.结论 造成西药房常见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比较多样化,在实际的药品发放工作中,应当加强核查和监督管理,着力提升人员素质和责任意识,以减少药品发放差错.

    作者:韩国禄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6.0% (P <0.05);治疗后,2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对其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新慧;孙海林;曹静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不同药物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氟哌啶醇与可乐定缓释片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并对2种给药方案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治疗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可乐定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改善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YGTSS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低于对照组的33.33% (P <0.05).结论 可乐定片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还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燕;杨华;林炜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术后汤联合口香糖咀嚼或排气操在剖宫产术后预防肠胀气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术后汤联合口香糖咀嚼对剖宫产术后预防肠胀气的应用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剖宫产术后产妇120例随机分为A组(术后汤组)、B组(术后汤+口香糖咀嚼组)和C组(术后汤+排气操组),每组40例.比较3组产妇观察比较各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无需他人协助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h进食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天数,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3组术后恢复上,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在术后进食量、排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及疼痛评分方面,B组及C组虽优于A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汤联合咀嚼口香糖或联合排气操在剖宫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上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行等优点,有利于产妇产褥期恢复,可作为剖宫产术后恢复的辅助护理手段之一.

    作者:陈晓云;李琼兰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在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的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对医学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与环境下,医疗服务体制的改革以及医疗服务市场化发展成为必然,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是推动医院长期良好运营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将结合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现状,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在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应用对策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作者:吴石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血清胱抑素C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左室肥厚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组)和B组(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组),每组10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3组间GFR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GFR在(100.00±10.00) ml·min-1· 1.73 m-2范围内;对照组与A组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Cys-C水平较对照组与A组高(P<0.01).结论 血清Cys-C水平并非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但与并发左室肥厚密切相关,考虑血清Cys-C水平检测可为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合并左心肥厚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林绍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预防慢血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预防慢血流及无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366例,其中术后出现慢血流患者83例和无复流患者46例,予冠状动脉内一次注入硝酸甘油、硝普钠以及替罗非班,分别观察3次给药后的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并做好相应记录.结果 使用替罗非班、硝酸甘油、硝普钠后靶血管慢血流达到TIMI分级3级的有效率分别为89.39% (59/66)、10.84% (9/83)、21.79% (17/78),使用替罗非班的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使用替罗非班、硝酸甘油、硝普钠后靶血管无复流达到TIMI分级3级的有效率分别为84.78% (39/46)、5.17% (3/58)、16.33% (8/49),使用替罗非班的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有效缓解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的慢血流以及无复流现象,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宏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析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 ~12月于门诊药房工作的12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实施精细化管理前为干预前(2017年1~6月),以实施精细化管理后为干预后(2017年7~12月).观察干预前后工作效率以及调剂差错发生率情况,并对比干预前后患者药事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人均每日调剂量较干预前提高,且单张处方调剂时间、患者平均候药时间较干预前降低(P<0.01);干预后总差错发生率0.60%,低于干预前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药事服务总满意率为98.80%,较干预前的90.80%显著增高(P<0.01).结论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应用价值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莹;翟文勇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LVESD与LVED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春锦;游哲斌;魏硕;何玲玲;郭大林;周密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2.73% (P <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可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向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胃蛋白酶原联合放大染色内镜用于早期胃癌诊断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联合放大染色内镜用于早期胃癌诊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黏膜病变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类型又将观察组分为早期胃癌组(EGC),胃溃疡组(GU)、进展性胃癌组(AGC)、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纳入患者均行血清PG测定及放大染色内镜检查.观察血清PGⅠ、PGⅡ的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值变化情况.结果 与指标正常值比较显示,EGC组、CAG组、AGC组的PGⅠ水平低于其他各组;CSG、EGC、AGC及GU组的血清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EGC与AGC组PGⅠ/PGⅡ值显著低于其他组.结论 胃蛋白酶原与放大染色内镜联合用于早期胃癌诊断,有助于提升早期胃肠黏膜病变诊断准确率,降低早期胃癌患者错失佳手术治疗时机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芬芬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MR斑块成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

    目的 分析MR斑块成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均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同时将重度和完全闭塞患者斑块MR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27例患者43支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MR检查灵敏度为95.00%、特异性为66.67%、准确率为88.37%;MR和DSA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0.8303;颈动脉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得到16个斑块标本,MR检查颈动脉斑块性质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斑块成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准确,且能明确斑块性质,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阮聪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在机体内部,人体每天都会有大量的DNA损伤,这些损伤会对基因组复制以及转录造成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胞内的DNA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其化学结构或者是编码特性出现异常,造成了DNA的损伤.这种损伤若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就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机体正常情况下是具备修复这类损伤能力的,一方面,可以利用损伤恢复机制,主要是将损伤问题直接转移,确保DNA碱基配对依旧符合标准;另一方面,主要是利用切除或者分离修复,切除损坏的DNA片段,及时进行DNA片段合成,从而有效替代损坏的DNA,一般这种修复利用的是酶系统,能共同构建有效的保护机制,维护遗传信息稳定性的同时,保证遗传物质得以保护和留存.

    作者:林美凤;吴丽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牛至与贯叶金丝桃的性状与理化鉴别法

    目的 分析牛至和贯叶金丝桃原植物及饮片的鉴别特征,找出能快速有效区别这两个品种的鉴别手段.方法 比较牛至和贯叶金丝桃在原植物性状、饮片特征、有效成分等存在的区别点,进行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结果 牛至和贯叶金丝桃虽然颇为相似容易混淆,但通过抓住它们的区别点仍可快速鉴别出.结论 掌握有效的性状和理化鉴别法有助于快速鉴别易混淆中药.

    作者:郑东;黄智锋;苏志坚 刊期: 2018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