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周光燕
目的 分析药物性急性肾衰竭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以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总结.结果 少尿型急性肾衰竭30例,非少尿型28例;其中抗生素所致26例,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10例,甘露醇所致8例,顺铂所致4例,辛伐他汀所致2例,造影剂所致2例,不明药物所致6例;患者经一系列对症治疗后,痊愈53例,转为慢性肾病5例.结论 药物性急性肾衰竭多由用药频率或用药剂量过大导致,为此临床用药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指标等具体情况而定,同时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作者:陈学民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血尿酸变化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纳入病例组,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正常与否分为高尿酸亚组(43例)和血尿酸正常亚组(43例),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4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各组血尿酸水平,并观察高血尿酸亚组与血尿酸正常亚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 高血尿酸亚组和血尿酸正常亚组空腹血糖水平及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血尿酸亚组空腹血糖水平较血尿酸正常亚组高(P<0.01).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显著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尿酸亚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发生率高于血尿酸正常亚组(P<0.05或P<0.01).结论 血尿酸水平监测可对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及预后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张木林;陈欣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妇科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或宫颈柱状上皮中重度外翻,临床诊断疑似宫颈癌前病变行宫颈LEEP的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LEEP术,对比观察2种诊断方法的病理结果.结果 宫颈LEEP术后病理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88.0%,其中宫颈LEEP术后病理诊断分期升级2例,下降4例.以病理为主的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宫颈LEEP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0%.结论 宫颈LEEP术可获得理想的宫颈组织病理标本,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倪素珍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及其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关联.方法 选取1000例孕妇,在孕早期(≤12周)测量血红蛋白水平,根据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血红蛋白组、正常血红蛋白组、高血红蛋白组,对比分析3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孕妇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的不同分为100~109 g/L组、110~119 g/L组、120~129 g/L组、130~139 g/L组、≥140 g/L组,分析不同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孕妇1000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1例,发生率为6.10%;低血红蛋白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8.11%;正常血红蛋白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5.28%;高血红蛋白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7.39%.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140 g/L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110~119 g/L组孕妇;分为5组后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呈U型关系.结论 孕期将血红蛋白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能够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
作者:岳晏刚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住院部药房处方点评对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 随机从医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住院部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抽取360份作为研究对象,均由住院部药房药师进行实时审核,同时采用合理用药软件与人工点评相结合对处方点评,对比不合理处方检出率.结果 处方审核检出不合理处方9张(2.50%),处方点评除明确处方审核发现的9张不合理处方外,另发现新不合理处方8张(4.72%).样本处方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为药品选择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符、签名签章不规范.结论 处方点评能有效发现住院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性,能够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可靠依据,对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保证抗菌药物使用及安全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文婷;史红军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4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给予患侧胸壁及锁骨上野大分割照射,处方剂量43.5 Gy/15 f,2.9 Gy/f,观察放疗后近期疗效及早、晚期放射性损伤.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年局控率及生存率为100.0%,远处转移率16.7%.放疗后4例(8.3%)出现2级放射性皮肤反应,12例(25.0%)出现2级放射性食管黏膜反应,3例(6.2%)出现1级急性放射性肺炎,4例(8.3%)出现2级以上血液毒性,无发生肝肾损害的病例.至随访结束,未发生晚期放射性心脏病、肺炎及肺纤维化.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局部晚期患者,放疗采用单次剂量2.9 Gy,总剂量43.5 Gy的剂量分割,近期疗效及患者耐受性均良好,可考虑作为替代常规分割的方案选择.
作者:尤鑫;张秀珍;苏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仅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观察组行急诊冠脉介入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对患者进行1个月随访,比较2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3级为85.37%,高于对照组的46.34%(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方法,可改善患者血流情况,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升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炜;李彩凤;周敏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采取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采取VAS法对2组疼痛评分进行对比,采取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清山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影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诊断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术的76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及宫颈锥切术后的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判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准确性,分析影响活检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绝经前与绝经后患者符合率分别为87.59%和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6,P<0.01);有宫颈治疗史与无宫颈治疗史的患者符合率分别为77.30%和8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3,P<0.01);宫颈转化区完全可见及不完全可见患者符合率分别为86.20%和8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2,P>0.05).结论 患者绝经状态及是否有宫颈治疗史是影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宫颈转化区类型影响阴道镜下观察,但可通过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等提高活检准确率.
作者:汤雅玲;陈宝花;付莉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缓解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患者46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超前镇痛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 mg/kg,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于麻醉前30 min和术毕2 h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水平.于术后2、4、6、10、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的镇静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2 h,2组外周血IL-6水平均升高,但超前镇痛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超前镇痛组术后2、4、6、10、24 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6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可作为超前镇痛用药首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滨;祝祺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与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74.47%(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与血塞通联合治疗ACI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择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手术前加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每侧10 ml.记录比较2组围术期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T1、T2、T3、T4时MAP和HR值均显著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1);观察组呼唤回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术后3、6、12、24 h时比较,观察组同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麻联合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安全苏醒快,镇痛长效,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翁得志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MMC治疗,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眼压变化、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7 d,2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确切,联合MMC使用可提高疗效,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训佑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胃泌素(GAS)、缩胆囊素(CCK)、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GAS、CCK、MTL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不良发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61.02%、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的42.37%、76.27%(P<0.05);治疗后,2组GAS、CCK水平较治疗前降低,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GAS、CCK水平低于对照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CD3+、CD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08%,低于对照组的16.95%(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显著,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GAS、CCK、MTL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平;谭丽华;万德惠;詹晓文;刘敦菊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HPV检测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门诊宫颈病变自愿要求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患者2000例,随机分为TCT检测组和高危型HPV定量检测组,每组1000例.TCT检测组采取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进行筛查,高危型HPV定量检测组采用高危型HPV检测进行筛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2组不同检测方法下筛查阳性例数、病理阳性例数及阳性符合率.结果 TCT阳性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阳性符合率高于高危型HPV定量检测组.结论 应用TCT检测对早期宫颈癌病变进行筛选,相对于HPV检测,检测结果更为可靠.
作者:杨雪萍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诊断为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共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辅以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患儿,及早进舱行高压氧治疗,可解除或减轻脑缺氧状态,对于肢体的恢复或脑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帮助.可大大降低伤残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临床观察效果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咏梅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药剂科管理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资料,观察实施药剂科管理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16年4~10月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问题出现率分别为76.94%、7.69%;2016年11月-2017年4月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问题出现率分别为49.66%、1.35%,实施药剂科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问题出现率与实施前相比明显降低.结论 加强药剂科管理可有效提升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规范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保障其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守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痴呆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痴呆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广谱抗菌药物治疗,选择性予以雾化吸入治疗,个体化予以氧疗、降温、止咳、祛痰等对症处理,同时加强气道管理.观察患者基本治疗指标,评价疗效,统计并发症,分析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30例患者临床治愈,治疗时间(22.7±6.3)d,治疗有效率为93.75%,死亡2例,病死率为6.25%.出现皮疹1例、消化道症状1例、血转氨酶升高2例,不良反应率为12.50%.结论 痴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症状表现缺乏典型性,需加强临床观察,早期确诊,及时予以抗生素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加强预防,有效减少或避免复发.
作者:周铭生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36.00%(P<0.01).结论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娟 刊期: 2018年第35期
目的 以小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将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药物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小儿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43例.对照组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右美托咪定组静注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右美托咪定组谵妄评分、Aon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 为了实现对误吸、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科学防范,提升小儿术后苏醒期的镇静程度,应将右美托咪定作为主要镇静药物.
作者:王雅端 刊期: 201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