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比较

黄丽琼

关键词:尿沉渣, 尿常规, 尿液检验, 相关性
摘要:目的 比较尿常规与尿沉渣在尿液检验中的结果差异.方法 选取医院200份尿液样本,均实施尿常规和尿沉渣法检查,分析2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尿常规组与尿沉渣组尿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阳性率与阴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尿常规与尿沉渣联合检测结果: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7.0%、96.5%和97.0%.结论 尿常规与尿沉渣检查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两者各具有优缺点,均会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情况,且不可相互替代,若两者联用可有效提高检验的精确度,避免临床误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予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1.11%(P<0.05);治疗后,2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健;周光燕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1例

    包裹性胸腔积液多指结核性胸膜炎未能及时诊断或未能合理治疗,胸腔产生胸水而胸水吸收慢引起胸膜肥厚粘连,从而形成纤维包裹[1]. 因胸腔积液被纤维组织包裹,一般药物很难渗入到积液中发挥作用,此时采用胸腔穿刺术治疗成为必要治疗手段. 近年来,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取得了良好效果[2] ,对不同剂量尿激酶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有争议. 本文通过使用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1例,分析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和尿激酶用量的选择.

    作者:李杰;孙云;丁红丽;忻志鸣;陈燕茹;黄斌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36.00%(P<0.01).结论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娟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药剂科管理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药剂科管理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资料,观察实施药剂科管理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16年4~10月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问题出现率分别为76.94%、7.69%;2016年11月-2017年4月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问题出现率分别为49.66%、1.35%,实施药剂科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问题出现率与实施前相比明显降低.结论 加强药剂科管理可有效提升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规范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保障其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守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 分析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对比分析医院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前(2017年11~12月)、后(2018年1~2月)单剂量药袋工作时间以及配药质量合格率.结果 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需要1名配药药师,1名核对药师,单剂量药杯平均工作时间(6.61±0.29)s,短于人工配药(27.47±1.67)s,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工作效率高于人工配药效率(P<0.05).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组1个月内出现数量配置错误、品种配置错误、碎片、袋口未封等问题共188包,人工配药组1个月内出现上述问题共6355包,全自动分包机配药质量合格率(99.8%)高于人工配药组(94.0%).结论 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可有效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以及药品调剂准确率.

    作者:夏晓燕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肾功能指标[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尿素氮(BUN)]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状态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低于对照组的24.3%(P<0.05);治疗后,2组Hb、Scr、24 h UP、BUN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官智敏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的影响

    目的 观察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予药学服务.比较2组疾病改善率、血糖水平、患者糖尿病用药知识知晓率与用药依从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疾病改善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糖尿病用药知识知晓率与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31.11%(P<0.01).结论 药学服务的实施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提高患者对用药的认知和依从性,用药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倪冲;施亚男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缓解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缓解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患者46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超前镇痛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 mg/kg,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于麻醉前30 min和术毕2 h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水平.于术后2、4、6、10、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的镇静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2 h,2组外周血IL-6水平均升高,但超前镇痛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超前镇痛组术后2、4、6、10、24 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6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可作为超前镇痛用药首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滨;祝祺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血尿酸变化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血尿酸变化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纳入病例组,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正常与否分为高尿酸亚组(43例)和血尿酸正常亚组(43例),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4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各组血尿酸水平,并观察高血尿酸亚组与血尿酸正常亚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 高血尿酸亚组和血尿酸正常亚组空腹血糖水平及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血尿酸亚组空腹血糖水平较血尿酸正常亚组高(P<0.01).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显著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尿酸亚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发生率高于血尿酸正常亚组(P<0.05或P<0.01).结论 血尿酸水平监测可对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及预后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张木林;陈欣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咪达唑仑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儿均予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与惊厥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地西泮联合咪达唑仑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效果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宇立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确诊患者52例,采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各项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果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汝杰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住院部药房处方点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价值

    目的 分析住院部药房处方点评对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 随机从医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住院部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抽取360份作为研究对象,均由住院部药房药师进行实时审核,同时采用合理用药软件与人工点评相结合对处方点评,对比不合理处方检出率.结果 处方审核检出不合理处方9张(2.50%),处方点评除明确处方审核发现的9张不合理处方外,另发现新不合理处方8张(4.72%).样本处方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为药品选择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符、签名签章不规范.结论 处方点评能有效发现住院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性,能够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可靠依据,对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保证抗菌药物使用及安全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文婷;史红军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全麻联合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择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手术前加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每侧10 ml.记录比较2组围术期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T1、T2、T3、T4时MAP和HR值均显著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1);观察组呼唤回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术后3、6、12、24 h时比较,观察组同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麻联合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安全苏醒快,镇痛长效,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翁得志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常规予以氧疗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血气分析指标,检测心率(HR)、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统计2组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略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PaO2,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誉海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软胶囊治疗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软胶囊治疗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呼吸科诊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软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水平检测)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软胶囊治疗能够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大分割放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4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给予患侧胸壁及锁骨上野大分割照射,处方剂量43.5 Gy/15 f,2.9 Gy/f,观察放疗后近期疗效及早、晚期放射性损伤.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年局控率及生存率为100.0%,远处转移率16.7%.放疗后4例(8.3%)出现2级放射性皮肤反应,12例(25.0%)出现2级放射性食管黏膜反应,3例(6.2%)出现1级急性放射性肺炎,4例(8.3%)出现2级以上血液毒性,无发生肝肾损害的病例.至随访结束,未发生晚期放射性心脏病、肺炎及肺纤维化.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局部晚期患者,放疗采用单次剂量2.9 Gy,总剂量43.5 Gy的剂量分割,近期疗效及患者耐受性均良好,可考虑作为替代常规分割的方案选择.

    作者:尤鑫;张秀珍;苏娜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急诊输液患者120例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评价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升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及医院的救治效果[1-3]. 而随着抗生素药物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抗生素药物输液已经成为急诊治疗中的重要治疗方法. 但对急诊患者使用抗生素输液时,却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5]. 现选取我院采用抗生素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急诊输液患者,分析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评价其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钟琳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超声用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评价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用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评价的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PHT患者100例,患者接受药物控制3个月.后使用超声(飞利浦)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同时对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检查,以对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患者各项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SH与TRAb水平上升(P<0.01);患者治疗后各项甲状腺上动脉超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 超声用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临床可通过超声检测指标,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分析预测,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彭伟;王鑫磊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医院肿瘤化疗患者止吐药物的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 通过对肿瘤患者止吐药物的医嘱点评,了解止吐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师建议.方法 运用医院HIS系统和临床药学PASS系统,检索医院肿瘤科2017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医嘱病例711例,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止吐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科室711例中有605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410例、合计655例次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联合用药不恰当47.17%、超级别用药27.79%、用法与用量不合理15.88%及用药疗程不规范9.16%.结论 医院止吐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药师应及时进行医嘱点评及合理性分析,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成亚琴;尹文丽;王维忠;陈庆年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GAS、CCK、MTL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胃泌素(GAS)、缩胆囊素(CCK)、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GAS、CCK、MTL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不良发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61.02%、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的42.37%、76.27%(P<0.05);治疗后,2组GAS、CCK水平较治疗前降低,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GAS、CCK水平低于对照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CD3+、CD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08%,低于对照组的16.95%(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显著,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GAS、CCK、MTL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平;谭丽华;万德惠;詹晓文;刘敦菊 刊期: 2018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