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75例疗效观察

陈志强;黄胜立;蔡水峰

关键词:环磷酰胺, 泼尼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摘要: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IP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大通气量(MV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等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3%高于对照组的46.7%,治疗后肺功能指标PEF、MVV、DLCO、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龙治疗IIP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且不良发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骨科治疗,观察组在骨科损伤控制后进行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72%,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健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院肿瘤科抗肿瘤中成药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医院肿瘤科抗肿瘤中成药应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观察临床药师干预的效果。方法调查医院肿瘤科2013年1~6月(干预前)和2014年1~6月(干预后)出院病历中抗肿瘤中成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临床用药情况,并各抽取180份,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抗肿瘤中成药的合理性情况。结果干预前后抗肿瘤中成药物用药金额分别为200.97万元和189.42万元,占同期全科用药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7.99%和17.11%,人均药费分别是5051.28和4596.26元。干预前后不合理率分别为38.89%和8.33%,干预后不合理率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5)。不合理用药主要为超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更换药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肿瘤科抗肿瘤中成药用药金额略有下降,不合理用药现象显著减少,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陈国梅;杨忠慧;成昌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普萘洛尔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胃溃疡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治疗,治疗组服用奥美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胃溃疡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蒲地蓝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蒲地蓝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6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蒲地蓝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桂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锚钉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髌骨下极骨折患者60例,将采用锚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A组,将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30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B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手术时间(40.0±4.0)min,术中出血量(25.0±1.6)ml;B组手术时间(41.0±2.0)min,术中出血量(26.0±2.0)m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可靠,是髌骨下极骨折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文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积极进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山莨菪碱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万成;许国建;邓耀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的认知度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和重视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以泉州市某三甲医院内科66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和30例泉州丰泽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预防跌倒知识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患者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知晓率在50%以下为41例(42.7%),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知道高血压可引起跌倒者41例(42.7%);认为服用降压药是跌倒原因之一者56例(58.3%),及认为生理功能素质下降为跌倒的原因者72例(75.0%),认为提高高血压老年人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可预防跌倒发生者47例(49.0%),认为提高预防跌倒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3例(65.6%),其中希望获得有关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占51.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普遍较低,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预防跌倒的意识。

    作者:张素华;陈美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44岁。因右耳耳鸣、耳闷3 d,右耳疼痛1 d于2016年8月13日入院。查体:T 36.4℃, P 80次/min, R 21次/min,BP 130/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状况良好,双肺呼吸音清,HR 80次/min,律齐,无杂音,双耳廓无畸形,双外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急性充血,标志及光锥消失,左鼓膜完整,光锥存在,双侧乳突区无压痛。血常规:WBC 11.5×109/L, RBC 4.15×1012/L,HB 141 g/L,PLT 379.0×109/L,N 0.532,L 0.425。入院诊断:右耳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头孢呋辛钠皮试为阴性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Es-seti Farmaceutici S.r.l,批号:503216)2.25 g,加入生理盐水(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2160311034)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8月15日早查房,患者自述上下唇麻木肿胀,吞咽困难,双下肢皮疹、发痒。查体:可见上下唇成红色,口唇明显变厚,口闭不拢,大腿内侧皮肤出现大片风团样皮疹。心脏听诊无特殊;腹部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其他生命体征正常。初步判断为头孢呋辛钠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该药,改为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 g静脉滴注,每天2次;给予氯苯那敏片4 mg口服,每天3次;维生素C注射液2.0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 d后患者双下肢风团样皮疹消失,口唇水肿明显减轻,口唇变薄。

    作者:郭菲;仝秋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全身剥脱性皮炎1例的护理体会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感染,以头痛、发热、头晕、呕吐、视力模糊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1]。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型药物性皮炎,患者全身皮肤呈弥漫潮红、浸润、肿胀、渗液并伴有大量脱屑,严重者口腔红肿,口唇脱屑干裂,并出现结膜炎、角膜溃疡、会阴等黏膜处糜烂[2]。我科2015年10月25日收治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全身剥脱性皮炎患者,经过精心护理,积极治疗,根据皮肤损害的不同程度、不同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丹;万琴;卢小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结核化疗方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时间段痰涂转阴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可显著提高痰涂转阴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医师借鉴应用。

    作者:罗最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特发性膜性肾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NS)的主要病因,约占NS的20%,膜性肾病患者中老年人可达50%,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病因不明,是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膜性肾病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疾病和药物或毒物暴露等因素。大约31.7%IMN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后2年之内自发缓解[1],而约30%~40%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和术后检测措施的进展,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已经大为改善,但肾移植将会对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造成巨大影响,所以膜性肾病的前期治疗变得尤为重要。由于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众多,其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存在争议,本文就各方案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展开综述。

    作者:张晓龙;张翠欣;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预防治疗,比较3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前、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 D-D)变化。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D-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老龄患者髋部骨折后DVT至关重要,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DV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守宝;杨峰;郝成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药物联合预镇痛对踝关节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预镇痛对踝关节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因踝关节骨折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4例。 A组患者于术前24 h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醋氯芬酸口服,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剂盐酸替扎尼定,术后患者排气后规律口服醋氯芬酸及盐酸替扎尼定;B组仅术后患者排气后规律口服醋氯芬酸及盐酸替扎尼定;C组术后患者排气后规律口服醋氯芬酸。结果术前A组V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 h,各组在麻醉效应影响下,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 h,随着麻醉效应消退,患者开始出现伤口周围及踝关节疼痛不适,但A组V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B组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A、B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随着麻醉效应完全消除及肌肉紧张程度下降,各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手术患者术前应用此预镇痛方案,较传统镇痛方案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为踝关节手术围术期及术后关节功能锻炼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王路;李凌霞;程才;李书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天麻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

    患者,女,62岁,因“反复头昏5年,加重伴胸闷、乏力3 d”。于2014年8月19日9∶00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2014年8月22日9∶00,给患者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2070532)0.6 g+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G114060306)100 ml”静脉滴注后,2014年8月25日早晨9∶00查房时患者诉全身冒汗,双手掌大鱼际皮肤发红、疼痛不适,右手掌局部皮肤少量小水泡,无畏寒、发热、咳嗽、心慌、吐泻等,查体:T 36.5℃,P 72次/min,R 20次/min,BP 138/90 mmHg;一般情况尚可,咽部无充血,颈静脉充盈,胸廓对称,双肺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2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质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生理反射存在。未处理,继续观察使用,于2014年8月27日9∶40再次出现大鱼际皮肤发红、疼痛不适,考虑为“天麻素注射液0.6 g+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2014年8月27日11∶39予立即停用天麻素注射液,密观病情变化。2014年8月29日8∶20查房,患者大鱼际皮肤发红明显消退、未感疼痛不适,生命征平稳。

    作者:叶林虎;贺梅;王宇齐;何应军;周云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将颅脑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比较2组镇静效率、24 h费用及镇静前后生命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 GCS )。结果观察组镇静效率和24 h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前2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中心静脉压(CVP)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观察组MAP、HR和R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VP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或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均有显著镇静效果,但丙泊酚优于咪达唑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秋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食管静脉曲张患者63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中施行胃镜下皮套圈套扎进行治疗的患者43例作为治疗组,经胃镜给予聚桂醇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止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及再次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次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胃镜下套扎技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薇;吴礼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医学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高职是一种新型高等职业教育形式,是国家改革教育的新体制之一,高职院校的医学生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与预备队[1],但高职类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及个人素质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思想政治的相关素质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的表现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并已成为评价医疗卫生人员是否合格的前提条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学校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将对学生思想政治相关品质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相关工作具有制约影响的所有特定文化或精神因素总结到一起而形成的一定的教育理念,其一定的主体性和生态性对于以上因素的进一步发展改进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3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7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49,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并进行普及推广。

    作者:柯剑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分别行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A组,40例)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B组,40例)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残余尿量( RU)、大尿流率( Qmax)。结果 A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冲洗膀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总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低于B组的35.0%(P<0.05)。2组患者治疗前IPSS、RU、Qmax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IPSS、RU、Qmax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患者术后IPSS、RU、Qmax水平优于B组(P<0.05)。结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志明;伊岱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