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观察

林桂宇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癌,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观察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治愈52例(65.00%),好转23例(28.75%),无效5例(6.25%),总有效率93.75%。对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P<0.01),复发率为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P<0.01)。结论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优于氯雷他定,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荣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90 mg )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30 mg)静脉滴注,且2组均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10 mg+盐酸氨溴索30 mg,每天2次。比较2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宏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的认知度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和重视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以泉州市某三甲医院内科66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和30例泉州丰泽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预防跌倒知识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患者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知晓率在50%以下为41例(42.7%),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知道高血压可引起跌倒者41例(42.7%);认为服用降压药是跌倒原因之一者56例(58.3%),及认为生理功能素质下降为跌倒的原因者72例(75.0%),认为提高高血压老年人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可预防跌倒发生者47例(49.0%),认为提高预防跌倒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3例(65.6%),其中希望获得有关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占51.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普遍较低,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预防跌倒的意识。

    作者:张素华;陈美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骨科治疗,观察组在骨科损伤控制后进行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72%,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健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44岁。因右耳耳鸣、耳闷3 d,右耳疼痛1 d于2016年8月13日入院。查体:T 36.4℃, P 80次/min, R 21次/min,BP 130/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状况良好,双肺呼吸音清,HR 80次/min,律齐,无杂音,双耳廓无畸形,双外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急性充血,标志及光锥消失,左鼓膜完整,光锥存在,双侧乳突区无压痛。血常规:WBC 11.5×109/L, RBC 4.15×1012/L,HB 141 g/L,PLT 379.0×109/L,N 0.532,L 0.425。入院诊断:右耳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头孢呋辛钠皮试为阴性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Es-seti Farmaceutici S.r.l,批号:503216)2.25 g,加入生理盐水(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2160311034)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8月15日早查房,患者自述上下唇麻木肿胀,吞咽困难,双下肢皮疹、发痒。查体:可见上下唇成红色,口唇明显变厚,口闭不拢,大腿内侧皮肤出现大片风团样皮疹。心脏听诊无特殊;腹部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其他生命体征正常。初步判断为头孢呋辛钠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该药,改为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 g静脉滴注,每天2次;给予氯苯那敏片4 mg口服,每天3次;维生素C注射液2.0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 d后患者双下肢风团样皮疹消失,口唇水肿明显减轻,口唇变薄。

    作者:郭菲;仝秋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靶控输注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120例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A组行靶控输注麻醉,B组行复合静脉麻醉,2组全麻诱导前均先开放静脉输液。比较2组各时间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以及术后自主呼吸、呼唤睁眼和自主呼吸达到平稳时间,并统计2组术中知晓率。结果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气管内插管后,A组的心率、血压与基础值相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心率、血压与基础值比较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组至自主呼吸恢复、呼唤睁眼、自主呼吸达到平稳所需的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术中知晓率为1.7%(1/60)明显低于B组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拔管早、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朱鸿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将颅脑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比较2组镇静效率、24 h费用及镇静前后生命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 GCS )。结果观察组镇静效率和24 h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前2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中心静脉压(CVP)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观察组MAP、HR和R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VP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或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均有显著镇静效果,但丙泊酚优于咪达唑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秋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343例合并症中民族及性别差异分析

    目的:对南疆小海子垦区唯一的市级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合并症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43例住院患者合并症资料,分析其民族、性别构成比差异性。结果(1)肺部感染、COPD、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在民族、性别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结核:维汉两族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其中维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性别的不同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陈旧性脑梗死:汉族的男女发病率均高于维族,其中男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民族内的男女比较以及女性的民族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型糖尿病:民族内的不同性别比较,维族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但汉族则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性别的民族间比较,维族女性较汉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汉两族在合并陈旧性肺结核、2型糖尿病方面的差异性符合疾病的区域性、饮食生活习惯的差异,但在陈旧性脑梗死方面不排除因种族遗传因素的差异所致。

    作者:黄志高;艾宙;钟莹;向菲;买海木·库尔班;苏临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医疗的依从性调查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医疗的依从性。方法于2015年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铜陵县3家公有制社会医疗服务中心抽取17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35~44岁的依从率为74.23%,45~54岁的依从率为76.10%,55~64岁的依从率为68.28%,65~74岁的依从率为61.24%,≥75岁的依从率为72.07%。年龄在35~54岁以及≥75岁的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较好,年龄为55~74岁的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较差。结论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医疗的依从性不同,应区别对待,区别治疗。

    作者:尹航;潘登;汪芳芳;余结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宫颈癌筛查中2种检查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传统巴氏涂片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800例,依次采用传统巴氏涂片检查法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进行检测。对比2组宫颈癌检出结果及制片质量和检验成本。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检出宫颈癌阳性114例(14.25%)高于传统巴氏涂片检查法的75例(9.38%)(P<0.05)。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制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巴氏涂片检查法(P<0.05)。但2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成本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对受试对象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其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增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国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体皮肤黏膜的常见定植菌群,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甲氧西林于1959年用于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的感染,但在1961年,英国的Jevons就发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之后MRSA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2002年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MRSA,其广泛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通过对菌株进行分型,能够更好的分析菌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来源,从而更有效率的制定应对措施。本文对我国MRSA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为MRSA的防控提供参考。

    作者:薛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治愈52例(65.00%),好转23例(28.75%),无效5例(6.25%),总有效率93.75%。对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林桂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发性流产42例的临床治疗及病因分析

    复发性流产(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是指与同一配偶发生连续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其再次妊娠流产复发率达50%~70%[1-2]。目前已知的流产病因有生殖道解剖畸形、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男方精液异常、不明原因、复合因素等[3-4]。近年对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治的研究使得RSA治疗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仍还有很多问题亟需探讨[5]。本文旨在分析RSA的临床治疗及病因,以提高RSA的治愈率,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锚钉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髌骨下极骨折患者60例,将采用锚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A组,将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30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B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手术时间(40.0±4.0)min,术中出血量(25.0±1.6)ml;B组手术时间(41.0±2.0)min,术中出血量(26.0±2.0)m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可靠,是髌骨下极骨折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文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罗氏 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残留试剂的再利用

    目的:观察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残留试剂的再利用。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待检测的20例患者的血清进行研究,将3瓶残留试剂混合为1瓶和原装试剂同时进行17个项目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残留混合试剂与原装试剂检测结果只有E2、TSH、PRL、FT3、FT45个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评价标准中的公式得出|F|>0.10,需对这5个项目的残留试剂重新进行定标检测。结论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残留试剂的再利用情况分析得出再次检测时需要定标的只有E2、TSH、PRL、FT3、FT45个项目,其他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和原装试剂无差异,可对残留试剂进行再次利用,降低检测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杨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分别行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A组,40例)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B组,40例)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残余尿量( RU)、大尿流率( Qmax)。结果 A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冲洗膀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总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低于B组的35.0%(P<0.05)。2组患者治疗前IPSS、RU、Qmax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IPSS、RU、Qmax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患者术后IPSS、RU、Qmax水平优于B组(P<0.05)。结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志明;伊岱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维生素AD滴剂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AD滴剂( vitamin A and D drops )为复方制剂,适应证是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症[1]。如佝偻病、夜盲症及小儿手足抽搐症。研究表明,维生素A和D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尤其对胎儿、婴幼儿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A除对儿童视觉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还能维持机体抗病能力,摄入不足将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多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2]。同时,维生素D也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微量元素,其除具有发挥促进钙质吸收、保证骨骼强壮的主要作用外,对成年期很多疾病的预防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维生素AD滴剂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已经成为儿科临床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儿科临床中维生素AD滴剂药物联合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郭伟;何淑旺;刘长涛;李树英;王文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预防治疗,比较3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前、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 D-D)变化。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D-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老龄患者髋部骨折后DVT至关重要,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DV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守宝;杨峰;郝成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皮肤溃疡202例临床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未予足够重视,常发展成严重的静脉纡曲,且容易导致下肢发生溃疡。小腿溃疡作为一种大隐静脉功能不全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大约为11%,由于反复发作,不易愈合,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1]。长期的静脉曲张可能诱发小腿溃疡,如果不采取有效及时地治疗,病情将会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质量[2]。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方法多样,对于合并溃疡、湿疹者更有独特的治疗技术[3]。本文采用外科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皮肤溃疡20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杰;袁国兴;祁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积极进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山莨菪碱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万成;许国建;邓耀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