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吕荣锋

关键词:过敏煎, 消风散, 慢性荨麻疹
摘要:目的:观察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P<0.01),复发率为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P<0.01)。结论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优于氯雷他定,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7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IP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大通气量(MV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等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3%高于对照组的46.7%,治疗后肺功能指标PEF、MVV、DLCO、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龙治疗IIP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且不良发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强;黄胜立;蔡水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颌面部皮肤软组织擦挫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颌面部皮肤软组织擦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颌面部皮肤软组织擦挫伤患者97例,均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 MEBO )联合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湿润暴露疗法,积极换药,同时配合抗感染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7例患者治疗后疼痛及渗出明显减轻、感染有效控制、创面愈合、瘢痕减轻、色素消除。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颌面部皮肤软组织擦挫伤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简便易行,宜推广使用。

    作者:李宏;刘涛;王霞;陈振;李留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

    患者,女,26岁,于2016年7月30日14时38分因头部、左上肢外伤入院。病例特点:(1)患者青年女性,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无食物和药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史。疫苗接种情况不详,否认血液制品使用史。(2)患者2 h前遭遇车祸后当即有头痛不适左上肢疼痛伴流血,急来我院就诊。急诊查体后见左前臂外侧大片皮肤挫伤,少许渗血,左下肢局部软组织挫伤,遂清创后,拟“头部,左上肢外伤”收治入院。自伤后无呕吐、无昏迷、未见抽搐、未见呼吸困难、无大汗淋漓,无逆行性遗忘,伤后该患者饮食及二便可。(3)专科检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头颅发育正常,未见肿胀、无异常分泌物,左前臂皮肤青紫肿胀,大片皮肤挫伤伴流血左小腿局部软组织挫伤有渗出。(4)实验室及器械检查:颅脑CT(2016-07-30本院210897)示颅内未见明显血肿及脑挫裂伤,脑颅骨未见明显骨折征。尺桡骨+肱骨+胫腓骨(2016-07-30,本院2130578)示左肱骨,左尺桡骨及左胫骨未见明显骨折征。查体:T 36.8℃,P 78次/min,R 16次/min,BP 107/68 mmHg。医师左前臂及左上肢外伤清洗伤口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优诺安,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 ml:左奥硝唑0.5 g氯化钠0.83 g,国药准字20090295,生产批号20160241)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滴速30滴/min。患者输注该药4 min左右约15∶05时出现头晕症状,护士立即调慢滴速20滴/min,加强观察,约10 min时感觉恶心呕吐并呕出少许胃内容物,1 min后患者突然昏迷,面色潮红,呼吸困难,双上肢剧烈抽动。立即停用药物,通知医师,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经询问,家属否认有癫痫及家族精神病史。同时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吸氧,约30 min后(16∶05时)患者苏醒抽搐停止,呼吸均匀,面色恢复正常,但呕吐继续,给予奥美拉唑4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甲氧氯普胺10 mg肌内注射,患者呕吐逐渐减轻。住院期间停用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改用甘油果糖、乙酰谷酰胺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上述不良反应未再发生,患者1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师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分别行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A组,40例)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B组,40例)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残余尿量( RU)、大尿流率( Qmax)。结果 A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冲洗膀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总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低于B组的35.0%(P<0.05)。2组患者治疗前IPSS、RU、Qmax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IPSS、RU、Qmax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患者术后IPSS、RU、Qmax水平优于B组(P<0.05)。结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志明;伊岱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7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医院住院确诊的院内感染患者标本1866份,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经细菌培养后选择17种抗生素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受检标本1866份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72株,分离率为19.94%;标本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ICU病房、泌尿外科等科室;主要来源于痰液、脓液、尿液与血液标本;耐药率前三位的药物为头孢曲松(43.28%)、氨曲南(36.83%)、庆大霉素(36.29%);敏感率前三位的药物为多黏菌素B (1.34%)、阿米卡星(11.02%)与妥布霉素(12.6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感染中检出比例较大,对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保持较高耐药性,对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上升,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郝士卿;杨浩宁;尤文文;刘晴;孙汝春;耿磊;王军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68例因牙折、龋坏等导致牙断面处于龈下的残根残冠70颗牙。将68例患者70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35牙。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龈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4.3%;治疗后6周、3个月2组患者龈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因牙折、龋坏等导致牙断面处于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牙冠延长术保留和修复残根的效果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8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激素吸入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喘息症状发作次数及咳嗽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喘息症状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喘息症状发作次数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咳嗽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鸿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患者,男,58岁,汉族,小学教师,无幼年丧生的兄弟姐妹。因颈部肿块9年,发热1周入院。患者于9年前因乏力、颈部肿块行淋巴结活检诊断小B细胞淋巴瘤,同时外周血象提示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计数均升高( WBC 15×109/L,L 0.90),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流式免疫分析结果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诊断。以苯丁酸氮芥和中药治疗,间断应用CHOP方案3个疗程,病情持续稳定。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 41℃),呈弛张热型,伴盗汗,轻度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无尿路刺激症状,无明显出血倾向,自行口服头孢丙烯及新癀片治疗,症状无缓解。

    作者:金喆;余和平;余海;丁洁;朱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黑热病1例

    临床检验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有着密切的关系,检验结果可以从不同程度上支持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某些结果甚至是确定诊断的依据。然而,要使医学检验在临床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要求检验科和临床医师之间紧密联系、加强沟通、互相合作、共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安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紫杉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紫杉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采用紫杉醇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剂量为紫杉醇注射液135~175 mg/m2加入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中配制成500 ml的溶液,采用特制材料的输液瓶及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3例(28.7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10例,消化道反应8例,肌肉疼痛2例,过敏反应2例及神经毒性1例。结论使用紫杉醇药物时应规范用药标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嗜酸性胃炎患者60例(患者均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1组给予康复新液10 ml口服,每天3次;试验2组给予色甘酸钠100 mg口服,每天4次;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20 mg口服,每天1次,铝碳酸镁片1.0 g口服,每天3次。治疗2周后复查胃镜及血液分析检查,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试验1组、试验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5.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临床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正端;孙震华;邓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 Smote-移动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Smote-移动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进行Smote-移动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的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的监测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监测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ote-移动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能对患儿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在监测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监测成功率。

    作者:林玉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对腰椎手术患者出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对腰椎手术患者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双节段腰椎手术的患者共106例,并将其分为3组:A组患者术前未服用过阿司匹林,B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但在术前1周时停用,C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但在术前1周并未停用。记录患者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服用情况,评估3组患者失血量的差异。结果不考虑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服用情况时,3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服用过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中,A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小于B组、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服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3组患者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会引起腰椎手术出血量的增加,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同样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作为混杂因素,可对总出血量产生影响,手术医师应重视这些药物在术前的合理应用,以减少出血量。

    作者:程真;陈贵月;郭家斌;王学军;李东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院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其来源、感染途径及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4年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做微生物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主要集中在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61.70%和19.15%,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93.62%。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E耐药率低(0),其次是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8.62%),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8.72%、28.72%、29.52%及30.05%、34.84%、32.45%,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及针对性管理,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孙伟;柯春锦;刘丽;蒋子禹;孟祥玥;刘东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标签打印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

    随着医院药学的快速发展,人工调配处方的传统方式受人的因素的影响,效率和准确率容易产生波动,满足不了新时代对药房工作的要求,而自动化设备作为药房的硬件投入,是实现规范化药房的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可以让药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临床用药的指导[1]。虽然我国很多三甲医院都采用了自动摆药机和发药机,但由于资金投入较高、占地规模较大,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病人数量较少的二级和社区医院意义不大。我院作为日平均门诊量1000人左右的二甲医院,在2015年对原有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IS)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配备了标签自动打印系统,优化了配发药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小投入、大效益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万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将晚期结肠癌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常规化疗和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效果均显著,但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的远期疗效更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Hcy检测结果,分析脑梗死患者不同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的比例情况及脑梗死TOAST各分型中HHcy患者所占比例的差异,探究脑梗死与Hcy的相关性。结果76例患者中, Hcy 正常患者有24例(31.58%);HHcy 患者有52例(68.42%)。 HHcy 患者中轻度 HHcy 比例(67.31%,35/52)明显高于中度 HHcy(25.00%,13/52)和重度 HHcy(7.69%,4/5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依照TOAST分型,本次研究中的76例患者中,LA型与SA型发生HHcy的比例明显高于CE型、SOE型、SUE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与Hcy之间存在密切关系,HHcy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Hcy水平控制,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发生。

    作者:李学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术用于手指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术用于手指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行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手指创面修复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创面进行修复,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2周后超声检查患者供血系统情况,治疗6个月之后进行随访。结果在患者完成手术的10 d之内,91例(98.9%)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1.1%)因为皮瓣远端的血运处于较差状况,进行换药以及相应的处理之后,皮瓣也顺利成活;2周之后,所有患者修复手指的血运均处于通.的状态,并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皮瓣质地优良,未出现溃疡现象。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术用于手指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重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8例,无规则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治疗,2组均治疗4周。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感消失时间为(4.31±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6±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且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脑胶质瘤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采用显微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为8.70%(2/23)低于对照组的21.74%(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疗效佳,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复发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关振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