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青
目的:探讨胸腰椎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患者7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疼痛缓解及并发症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76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疼痛程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缓解,视觉疼痛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降低(P<0.01)。术后2 d、1个月及3个月本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6.3%、72.4%、68.4%。术后出现肺栓塞1例,经积极治疗顺利康复出院。术后3个月,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脑转移。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缓解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所致的疼痛,早期疗效满意,术前、术后细致周到的护理支持,是患者安全、顺利度过围术期的重要保障。
作者:吴景梅;贾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和重视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以泉州市某三甲医院内科66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和30例泉州丰泽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预防跌倒知识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患者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知晓率在50%以下为41例(42.7%),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知道高血压可引起跌倒者41例(42.7%);认为服用降压药是跌倒原因之一者56例(58.3%),及认为生理功能素质下降为跌倒的原因者72例(75.0%),认为提高高血压老年人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可预防跌倒发生者47例(49.0%),认为提高预防跌倒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3例(65.6%),其中希望获得有关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占51.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普遍较低,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预防跌倒的意识。
作者:张素华;陈美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唑肟钠联合奥硝唑注射液治疗,对头孢药物过敏者改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随访1年,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2例(5.41%),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防止复发,改善远期预后。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分别行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A组,40例)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B组,40例)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残余尿量( RU)、大尿流率( Qmax)。结果 A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冲洗膀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总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低于B组的35.0%(P<0.05)。2组患者治疗前IPSS、RU、Qmax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IPSS、RU、Qmax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患者术后IPSS、RU、Qmax水平优于B组(P<0.05)。结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志明;伊岱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112例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试验组接受小剂量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比2组患者肺部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2组Paw、Gaw水平均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予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Raw,提高Gaw,进而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使得哮喘患者能够长时间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治疗,治疗组服用奥美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胃溃疡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嗜酸性胃炎患者60例(患者均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1组给予康复新液10 ml口服,每天3次;试验2组给予色甘酸钠100 mg口服,每天4次;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20 mg口服,每天1次,铝碳酸镁片1.0 g口服,每天3次。治疗2周后复查胃镜及血液分析检查,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试验1组、试验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5.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临床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正端;孙震华;邓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将颅脑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比较2组镇静效率、24 h费用及镇静前后生命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 GCS )。结果观察组镇静效率和24 h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前2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中心静脉压(CVP)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观察组MAP、HR和R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VP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或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均有显著镇静效果,但丙泊酚优于咪达唑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秋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羚羊角是我国名贵的兽类中药材之一,是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有着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性寒,味咸,归肝、心经,具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解热镇静等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高热痉厥、妊娠子痫、痈肿疮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亦已证实羚羊角具有突出的抗炎,解热镇痛,抗惊厥作用及理想的降压作用[1]。羚羊角具有突出的药用价值,但数量稀少,故临床上已有较多对羚羊角替代品的研究。
作者:王宁;庞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IP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大通气量(MV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等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3%高于对照组的46.7%,治疗后肺功能指标PEF、MVV、DLCO、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龙治疗IIP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且不良发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强;黄胜立;蔡水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120例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A组行靶控输注麻醉,B组行复合静脉麻醉,2组全麻诱导前均先开放静脉输液。比较2组各时间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以及术后自主呼吸、呼唤睁眼和自主呼吸达到平稳时间,并统计2组术中知晓率。结果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气管内插管后,A组的心率、血压与基础值相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心率、血压与基础值比较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组至自主呼吸恢复、呼唤睁眼、自主呼吸达到平稳所需的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术中知晓率为1.7%(1/60)明显低于B组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拔管早、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朱鸿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医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是否良好分为预后差组( A组,34例)与预后良好组( B组,46例),比较2组新生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差异。结果2组嗜睡、瘀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贫血、惊厥、肌张力异常、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脑脊液糖浓度低于B组,脑脊液有核细胞数>500×106/L发生率和外周血白细胞<5×109/L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血小板计数、血降钙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脑脊液糖浓度降低。
作者:王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食管静脉曲张患者63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中施行胃镜下皮套圈套扎进行治疗的患者43例作为治疗组,经胃镜给予聚桂醇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止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及再次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次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胃镜下套扎技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薇;吴礼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45例与普通高血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48例,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 Cr)、血尿素氮( BUN)、肾小球滤过率( eGFR)、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Cr、BUN、eGFR、24 h尿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普通高血压组(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存在正相关(r=0.352,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极早期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作者:吴志伟;易柏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孕期体质量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医院妇产科2015年2月-2016年1月接收的健康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孕期体质量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比较2组初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初产妇孕期体质量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能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林冬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医院住院确诊的院内感染患者标本1866份,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经细菌培养后选择17种抗生素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受检标本1866份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72株,分离率为19.94%;标本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ICU病房、泌尿外科等科室;主要来源于痰液、脓液、尿液与血液标本;耐药率前三位的药物为头孢曲松(43.28%)、氨曲南(36.83%)、庆大霉素(36.29%);敏感率前三位的药物为多黏菌素B (1.34%)、阿米卡星(11.02%)与妥布霉素(12.6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感染中检出比例较大,对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保持较高耐药性,对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上升,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郝士卿;杨浩宁;尤文文;刘晴;孙汝春;耿磊;王军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60例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规范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中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规范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病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商云云;李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传统巴氏涂片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800例,依次采用传统巴氏涂片检查法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进行检测。对比2组宫颈癌检出结果及制片质量和检验成本。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检出宫颈癌阳性114例(14.25%)高于传统巴氏涂片检查法的75例(9.38%)(P<0.05)。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制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巴氏涂片检查法(P<0.05)。但2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成本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对受试对象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其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增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