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王珊

关键词: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预后,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医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是否良好分为预后差组( A组,34例)与预后良好组( B组,46例),比较2组新生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差异。结果2组嗜睡、瘀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贫血、惊厥、肌张力异常、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脑脊液糖浓度低于B组,脑脊液有核细胞数>500×106/L发生率和外周血白细胞<5×109/L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血小板计数、血降钙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脑脊液糖浓度降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措施在胆结石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在胆结石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胆结石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护理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SAS评分、SDS评分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31±4.34)分高于对照组的(75.42±5.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实施适当的临床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成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院2015年住院患者抗真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2015年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 DDD)法对抗真菌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日均费用( DDC)和用药强度( AUD)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信息系统对住院患者抗真菌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医院2015年抗真菌药物平均AUD为0.56,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使用频度和AUD大,伏立康唑注射液和卡泊芬净注射液DDC较高,特比萘芬片和伊曲康唑胶囊DDC较低;抗真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送检率低和使用疗程不当。结论医院抗真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应该加强送检、用药疗程等的监管。

    作者:郭琼杰;王娜;王庆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将晚期结肠癌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常规化疗和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效果均显著,但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的远期疗效更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靶控输注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120例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A组行靶控输注麻醉,B组行复合静脉麻醉,2组全麻诱导前均先开放静脉输液。比较2组各时间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以及术后自主呼吸、呼唤睁眼和自主呼吸达到平稳时间,并统计2组术中知晓率。结果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气管内插管后,A组的心率、血压与基础值相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心率、血压与基础值比较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组至自主呼吸恢复、呼唤睁眼、自主呼吸达到平稳所需的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术中知晓率为1.7%(1/60)明显低于B组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拔管早、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朱鸿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食管静脉曲张患者63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中施行胃镜下皮套圈套扎进行治疗的患者43例作为治疗组,经胃镜给予聚桂醇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止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及再次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次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胃镜下套扎技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薇;吴礼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维生素AD滴剂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AD滴剂( vitamin A and D drops )为复方制剂,适应证是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症[1]。如佝偻病、夜盲症及小儿手足抽搐症。研究表明,维生素A和D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尤其对胎儿、婴幼儿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A除对儿童视觉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还能维持机体抗病能力,摄入不足将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多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2]。同时,维生素D也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微量元素,其除具有发挥促进钙质吸收、保证骨骼强壮的主要作用外,对成年期很多疾病的预防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维生素AD滴剂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已经成为儿科临床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儿科临床中维生素AD滴剂药物联合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郭伟;何淑旺;刘长涛;李树英;王文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某院肿瘤科抗肿瘤中成药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医院肿瘤科抗肿瘤中成药应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观察临床药师干预的效果。方法调查医院肿瘤科2013年1~6月(干预前)和2014年1~6月(干预后)出院病历中抗肿瘤中成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临床用药情况,并各抽取180份,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抗肿瘤中成药的合理性情况。结果干预前后抗肿瘤中成药物用药金额分别为200.97万元和189.42万元,占同期全科用药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7.99%和17.11%,人均药费分别是5051.28和4596.26元。干预前后不合理率分别为38.89%和8.33%,干预后不合理率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5)。不合理用药主要为超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更换药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肿瘤科抗肿瘤中成药用药金额略有下降,不合理用药现象显著减少,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陈国梅;杨忠慧;成昌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发性流产42例的临床治疗及病因分析

    复发性流产(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是指与同一配偶发生连续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其再次妊娠流产复发率达50%~70%[1-2]。目前已知的流产病因有生殖道解剖畸形、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男方精液异常、不明原因、复合因素等[3-4]。近年对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治的研究使得RSA治疗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仍还有很多问题亟需探讨[5]。本文旨在分析RSA的临床治疗及病因,以提高RSA的治愈率,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将颅脑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比较2组镇静效率、24 h费用及镇静前后生命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 GCS )。结果观察组镇静效率和24 h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前2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中心静脉压(CVP)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观察组MAP、HR和R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VP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或咪达唑仑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患者均有显著镇静效果,但丙泊酚优于咪达唑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秋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体会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利用各种影像设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助图像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改变,以达到诊断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影像学基础相对薄弱,影像学习时间较短,加之不是自己的专业课,如何达到影像学的佳学习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2]。笔者结合近年来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实践,根据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与我院医学影像教研室教师一起对医学影像诊断学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总结如下。

    作者:杜玲玲;杜娜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医学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高职是一种新型高等职业教育形式,是国家改革教育的新体制之一,高职院校的医学生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与预备队[1],但高职类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及个人素质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思想政治的相关素质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的表现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并已成为评价医疗卫生人员是否合格的前提条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学校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将对学生思想政治相关品质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相关工作具有制约影响的所有特定文化或精神因素总结到一起而形成的一定的教育理念,其一定的主体性和生态性对于以上因素的进一步发展改进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标签打印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

    随着医院药学的快速发展,人工调配处方的传统方式受人的因素的影响,效率和准确率容易产生波动,满足不了新时代对药房工作的要求,而自动化设备作为药房的硬件投入,是实现规范化药房的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可以让药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临床用药的指导[1]。虽然我国很多三甲医院都采用了自动摆药机和发药机,但由于资金投入较高、占地规模较大,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病人数量较少的二级和社区医院意义不大。我院作为日平均门诊量1000人左右的二甲医院,在2015年对原有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IS)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配备了标签自动打印系统,优化了配发药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小投入、大效益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万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60例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规范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中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规范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病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商云云;李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患者,男,58岁,汉族,小学教师,无幼年丧生的兄弟姐妹。因颈部肿块9年,发热1周入院。患者于9年前因乏力、颈部肿块行淋巴结活检诊断小B细胞淋巴瘤,同时外周血象提示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计数均升高( WBC 15×109/L,L 0.90),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流式免疫分析结果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诊断。以苯丁酸氮芥和中药治疗,间断应用CHOP方案3个疗程,病情持续稳定。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 41℃),呈弛张热型,伴盗汗,轻度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无尿路刺激症状,无明显出血倾向,自行口服头孢丙烯及新癀片治疗,症状无缓解。

    作者:金喆;余和平;余海;丁洁;朱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紫杉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紫杉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采用紫杉醇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剂量为紫杉醇注射液135~175 mg/m2加入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中配制成500 ml的溶液,采用特制材料的输液瓶及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3例(28.7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10例,消化道反应8例,肌肉疼痛2例,过敏反应2例及神经毒性1例。结论使用紫杉醇药物时应规范用药标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产妇分娩方式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不同年龄产妇分娩方式和镇痛分娩方式及护理。方法对6672例产妇分娩方式和分娩镇痛率进行分析。结果6672例产妇中14~17岁组32例(0.48%),18~34岁组5778例(86.60%),和≥35岁组862例(12.92%),其剖宫产率分别为0、26.70%、40.37%,分娩镇痛率分别为9.38%、31.67%、11.60%。结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不同年龄产妇剖宫产率和产妇分娩镇痛率与年龄因素有关。

    作者:吴志华;肖海燕;李春艺;黄冬梅;李莉娜;胡月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羚羊角药理作用研究进程

    羚羊角是我国名贵的兽类中药材之一,是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有着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性寒,味咸,归肝、心经,具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解热镇静等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高热痉厥、妊娠子痫、痈肿疮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亦已证实羚羊角具有突出的抗炎,解热镇痛,抗惊厥作用及理想的降压作用[1]。羚羊角具有突出的药用价值,但数量稀少,故临床上已有较多对羚羊角替代品的研究。

    作者:王宁;庞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院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其来源、感染途径及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4年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做微生物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主要集中在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61.70%和19.15%,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93.62%。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E耐药率低(0),其次是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8.62%),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8.72%、28.72%、29.52%及30.05%、34.84%、32.45%,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及针对性管理,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孙伟;柯春锦;刘丽;蒋子禹;孟祥玥;刘东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积极进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山莨菪碱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万成;许国建;邓耀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