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商云云;李晓琳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 重症监护室,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60例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规范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中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规范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病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骨科治疗,观察组在骨科损伤控制后进行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72%,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健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体会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利用各种影像设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助图像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改变,以达到诊断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影像学基础相对薄弱,影像学习时间较短,加之不是自己的专业课,如何达到影像学的佳学习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2]。笔者结合近年来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实践,根据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与我院医学影像教研室教师一起对医学影像诊断学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总结如下。

    作者:杜玲玲;杜娜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他均为准确数字。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如天平的敏感度为0.1mg,那么称重结果12.34mg中,12.3mg为准确数字,0.04mg为估计数字,2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均值±标准差( x珋±s )的位数,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如:(3.61±0.42)kg,标准差的1/3为0.14,标准差波动在百克位,即小数点后第1位上,故应取到小数点后第1位,即3.6±0.4,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但是在一系列数值并列时,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一致。例如在3.61±0.42、5.86±0.73、2.34±0.15这样一组数据中,第3组数据标准差0.15的1/3为0.05,在小数点后第2位,则这组数据的有效位数均取到小数点后第2位。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60例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规范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中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规范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病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商云云;李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六味地黄丸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肾阴虚型老年痴呆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肾阴虚型老年痴呆症临床疗效。方法将肾阴虚型老年痴呆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联合组加服六味地黄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AD病理行为评分表( BEHAVE-AD )评分、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等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2组患者BEHAVE-A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CE-R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DL评分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明显提高肾阴虚型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蒋娟莉;袁明勇;郑玲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临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开出的88张抗生素处方,对临床处方上抗生素的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依据药品管理有关使用说明书、相关规定及药理学知识对使用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判断,分析产生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结果88张抗生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45张(51.14%),主要原因为用药剂量不当、选药不当、溶媒不当、不良反应相加、时间不当、药理拮抗、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等。结论临床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应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以便于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生素的科学依据。

    作者:蒋光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患者,男,58岁,汉族,小学教师,无幼年丧生的兄弟姐妹。因颈部肿块9年,发热1周入院。患者于9年前因乏力、颈部肿块行淋巴结活检诊断小B细胞淋巴瘤,同时外周血象提示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计数均升高( WBC 15×109/L,L 0.90),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流式免疫分析结果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诊断。以苯丁酸氮芥和中药治疗,间断应用CHOP方案3个疗程,病情持续稳定。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 41℃),呈弛张热型,伴盗汗,轻度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无尿路刺激症状,无明显出血倾向,自行口服头孢丙烯及新癀片治疗,症状无缓解。

    作者:金喆;余和平;余海;丁洁;朱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将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取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半年复发率。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白细胞介素-5(IL-5)、呼出气一氧化氮(NO)值、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IL-5、呼出气NO值、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嗜酸粒细胞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效预防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文森;黄运忠;曹德;张小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7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IP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大通气量(MV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等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3%高于对照组的46.7%,治疗后肺功能指标PEF、MVV、DLCO、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龙治疗IIP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且不良发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强;黄胜立;蔡水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76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胸腰椎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患者7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疼痛缓解及并发症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76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疼痛程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缓解,视觉疼痛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降低(P<0.01)。术后2 d、1个月及3个月本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6.3%、72.4%、68.4%。术后出现肺栓塞1例,经积极治疗顺利康复出院。术后3个月,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脑转移。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缓解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所致的疼痛,早期疗效满意,术前、术后细致周到的护理支持,是患者安全、顺利度过围术期的重要保障。

    作者:吴景梅;贾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 Quadrant 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Quadrant 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将其中采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技术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A组,将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ODI)评价疗效。结果 B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0.6个月(18~24个月),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2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具有手术切口更短、手术时间更少、术中出血更少等优点,该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上可以取得与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技术相同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作者:李小东;陈宾;卢晨晓;杨波;宋有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锚钉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髌骨下极骨折患者60例,将采用锚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A组,将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30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B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手术时间(40.0±4.0)min,术中出血量(25.0±1.6)ml;B组手术时间(41.0±2.0)min,术中出血量(26.0±2.0)m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可靠,是髌骨下极骨折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文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措施在胆结石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在胆结石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胆结石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护理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SAS评分、SDS评分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31±4.34)分高于对照组的(75.42±5.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实施适当的临床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成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罗氏 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残留试剂的再利用

    目的:观察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残留试剂的再利用。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待检测的20例患者的血清进行研究,将3瓶残留试剂混合为1瓶和原装试剂同时进行17个项目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残留混合试剂与原装试剂检测结果只有E2、TSH、PRL、FT3、FT45个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评价标准中的公式得出|F|>0.10,需对这5个项目的残留试剂重新进行定标检测。结论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残留试剂的再利用情况分析得出再次检测时需要定标的只有E2、TSH、PRL、FT3、FT45个项目,其他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和原装试剂无差异,可对残留试剂进行再次利用,降低检测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杨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宫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86例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 EP)是青春期后的常见病,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目前治疗多采用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有文献报道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的复发率为5.7%~25%;而服用他莫昔芬每增加1年,息肉复发风险增加5倍,且息肉的恶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生育年龄妇女息肉恶变率为0.5%~1.0%,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可高达10%~15%[1],所以应尽早诊断,综合治疗,防止复发及恶变。息肉的复发是治疗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对我院86例子宫内膜息肉症患者行宫腔镜手术及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琳琳;汤明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院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其来源、感染途径及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4年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做微生物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主要集中在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61.70%和19.15%,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93.62%。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E耐药率低(0),其次是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8.62%),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8.72%、28.72%、29.52%及30.05%、34.84%、32.45%,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及针对性管理,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孙伟;柯春锦;刘丽;蒋子禹;孟祥玥;刘东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肠炎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双号为试验组,单号为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腹泻停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腹泻停止、退热、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疗效显著,不仅具有疗效较快的特点,且价格便宜,可缩短患者退热、腹泻停止及住院等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脓毒症患者 SONOCLOT 凝血功能变化特点分析

    目的:以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SONOCLOT)研究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特点,为脓毒症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脓毒症患者共56例,根据病情进展分为脓毒症组29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凝血Ⅶ因子活性、血小板(PLT)计数,同时以SONOCLOT检测其相关凝血指标:激活凝血时间( ACT)、纤维蛋白凝结速率( CR)、血小板功能( P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均有PT延长,FBG升高,D-Dimer升高,AT-Ⅲ活性及Ⅶ因子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ACT下降,CR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及PLT无明显差异(P>0.05);脓毒性休克组ACT延长,CR和PF及PLT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PT显著延长,FBG及D-Dimer明显升高,AT-Ⅲ活性及Ⅶ因子活性下降,PLT明显下降,ACT延长,CR和PF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较传统凝血检查,SONOCLOT凝血监测能更早期、敏感和全面地识别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

    作者:王莉;吴海鹰;张玮;王云徽;王锦;钱传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90 mg )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30 mg)静脉滴注,且2组均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10 mg+盐酸氨溴索30 mg,每天2次。比较2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宏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