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柯春锦;刘丽;蒋子禹;孟祥玥;刘东新
目的:探讨临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开出的88张抗生素处方,对临床处方上抗生素的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依据药品管理有关使用说明书、相关规定及药理学知识对使用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判断,分析产生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结果88张抗生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45张(51.14%),主要原因为用药剂量不当、选药不当、溶媒不当、不良反应相加、时间不当、药理拮抗、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等。结论临床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应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以便于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生素的科学依据。
作者:蒋光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哮喘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异质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自1950年起哮喘在很多国家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无论是发病率高还是发病率低的国家。几十年来,哮喘发病率显著上升,不同的国家和迁徙人群中的哮喘发病率的差异表明,本地环境,如饮食,在哮喘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在饮食和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的维生素E的量明显增加。维生素E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发现。近几年来,随着对维生素E研究进展的不断深入,对维生素E作用机理探索的不断加深。由于维生素E对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眼科、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及抗衰老等均有一定疗效,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不断有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与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素缺乏或比例失调有关。其中脂溶性维生素E获得了研究人员很大的关注,现就维生素E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明莫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医院药学的快速发展,人工调配处方的传统方式受人的因素的影响,效率和准确率容易产生波动,满足不了新时代对药房工作的要求,而自动化设备作为药房的硬件投入,是实现规范化药房的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可以让药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临床用药的指导[1]。虽然我国很多三甲医院都采用了自动摆药机和发药机,但由于资金投入较高、占地规模较大,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病人数量较少的二级和社区医院意义不大。我院作为日平均门诊量1000人左右的二甲医院,在2015年对原有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IS)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配备了标签自动打印系统,优化了配发药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小投入、大效益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万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90 mg )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30 mg)静脉滴注,且2组均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10 mg+盐酸氨溴索30 mg,每天2次。比较2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宏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肾阴虚型老年痴呆症临床疗效。方法将肾阴虚型老年痴呆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联合组加服六味地黄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AD病理行为评分表( BEHAVE-AD )评分、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等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2组患者BEHAVE-A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CE-R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DL评分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明显提高肾阴虚型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蒋娟莉;袁明勇;郑玲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医疗的依从性。方法于2015年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铜陵县3家公有制社会医疗服务中心抽取17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35~44岁的依从率为74.23%,45~54岁的依从率为76.10%,55~64岁的依从率为68.28%,65~74岁的依从率为61.24%,≥75岁的依从率为72.07%。年龄在35~54岁以及≥75岁的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较好,年龄为55~74岁的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较差。结论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医疗的依从性不同,应区别对待,区别治疗。
作者:尹航;潘登;汪芳芳;余结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对腰椎手术患者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双节段腰椎手术的患者共106例,并将其分为3组:A组患者术前未服用过阿司匹林,B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但在术前1周时停用,C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但在术前1周并未停用。记录患者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服用情况,评估3组患者失血量的差异。结果不考虑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服用情况时,3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服用过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中,A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小于B组、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服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3组患者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会引起腰椎手术出血量的增加,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同样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作为混杂因素,可对总出血量产生影响,手术医师应重视这些药物在术前的合理应用,以减少出血量。
作者:程真;陈贵月;郭家斌;王学军;李东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紫杉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采用紫杉醇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剂量为紫杉醇注射液135~175 mg/m2加入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中配制成500 ml的溶液,采用特制材料的输液瓶及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3例(28.7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10例,消化道反应8例,肌肉疼痛2例,过敏反应2例及神经毒性1例。结论使用紫杉醇药物时应规范用药标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骨科治疗,观察组在骨科损伤控制后进行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72%,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健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损害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9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肾损害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关节症状、皮肤紫癜及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肾损害发生率为2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炎肾损伤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肾炎肾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琼芳;张春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Hcy检测结果,分析脑梗死患者不同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的比例情况及脑梗死TOAST各分型中HHcy患者所占比例的差异,探究脑梗死与Hcy的相关性。结果76例患者中, Hcy 正常患者有24例(31.58%);HHcy 患者有52例(68.42%)。 HHcy 患者中轻度 HHcy 比例(67.31%,35/52)明显高于中度 HHcy(25.00%,13/52)和重度 HHcy(7.69%,4/5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依照TOAST分型,本次研究中的76例患者中,LA型与SA型发生HHcy的比例明显高于CE型、SOE型、SUE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与Hcy之间存在密切关系,HHcy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Hcy水平控制,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发生。
作者:李学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检验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有着密切的关系,检验结果可以从不同程度上支持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某些结果甚至是确定诊断的依据。然而,要使医学检验在临床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要求检验科和临床医师之间紧密联系、加强沟通、互相合作、共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安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医院住院确诊的院内感染患者标本1866份,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经细菌培养后选择17种抗生素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受检标本1866份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72株,分离率为19.94%;标本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ICU病房、泌尿外科等科室;主要来源于痰液、脓液、尿液与血液标本;耐药率前三位的药物为头孢曲松(43.28%)、氨曲南(36.83%)、庆大霉素(36.29%);敏感率前三位的药物为多黏菌素B (1.34%)、阿米卡星(11.02%)与妥布霉素(12.6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感染中检出比例较大,对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保持较高耐药性,对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上升,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郝士卿;杨浩宁;尤文文;刘晴;孙汝春;耿磊;王军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45例与普通高血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48例,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 Cr)、血尿素氮( BUN)、肾小球滤过率( eGFR)、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Cr、BUN、eGFR、24 h尿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普通高血压组(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存在正相关(r=0.352,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极早期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作者:吴志伟;易柏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和重视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以泉州市某三甲医院内科66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和30例泉州丰泽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预防跌倒知识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患者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知晓率在50%以下为41例(42.7%),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知道高血压可引起跌倒者41例(42.7%);认为服用降压药是跌倒原因之一者56例(58.3%),及认为生理功能素质下降为跌倒的原因者72例(75.0%),认为提高高血压老年人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可预防跌倒发生者47例(49.0%),认为提高预防跌倒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3例(65.6%),其中希望获得有关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占51.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普遍较低,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预防跌倒的意识。
作者:张素华;陈美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简易脊髓损伤评估法用于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急诊收治的以脊髓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50例,均接受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采用简易脊髓评估法对患者脊髓损伤情况进行评价,观察转运前后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结果50例患者在急诊抢救时死亡1例,在院前急救现场被证实已瘫痪2例,其余47例患者经院前急救后顺利完成转运,并接受后续住院治疗,未发生继发性损伤。完成转运后,患者家属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在以脊髓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中,采用简易脊髓损伤评估法对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可有效预防继发性损伤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转运。
作者:罗彦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儿,女,4岁6个月,主因发热7 d,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4 d于2015年1月19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7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6.5~39.0℃,无寒颤及惊厥,无咳嗽及咯痰,无流涕及鼻阻,无呕吐及腹泻,入院前4d发现颈部及颌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无明显压痛,3 d前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0.2×109/L,红细胞(RBC)4.88×1012/L,血红蛋白( HGB)126 g/L,血小板( PLT )119×109/L,淋巴细胞( L )0.7560,中性粒细胞(N)0.1520,异型淋巴细胞0.040,C反应蛋白( CRP)5 mg/L。自服头孢克洛、金莲花颗粒等药物3 d,不见好转,来医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WBC 15.83×109/L, RBC 4.45×1012/L,HGB 116 g/L,PLT 155×109/L,L 0.7904,N 0.1124,异型淋巴细胞0.2100。腹部超声示脾大约4.5 cm ×13.2 cm,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较大者0.7 cm ×1.0 cm,肝胰双肾未见异常,颈部超声示双侧颈部及腮腺内淋巴结肿大。遂以初步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收入院。患儿既往有“海鲜类”过敏史。患儿系第2胎1产,孕足月,因其母“隐匿性肾炎”剖宫产出生,出生体质量3100 g,生后一般情况好,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父母健康,无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史。入院时查T 37.4℃,P 102次/min,R 26次/min,体质量21 kg。精神好,呼吸平稳,双侧颈部、耳后及颌下可触及多个淋巴结肿大,左侧较大者约2 cm ×3 cm,右侧较大者约1.5 cm ×3 cm,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无渗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无异常。入院后给予头孢西丁钠、更昔洛韦、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并完善尿、便常规,血生化, EBV特异性抗体检测、EBV-DNA检测等相关检查。第2天体温降至正常,并未再回升,血生化回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1.8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5.5 U/L,总蛋白(TP)73.1 g/L,白蛋白( ALB)36.6 g/L,乳酸脱氢酶( LDH)2150 U/L,肌酸激酶( CK)24.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1.0 ng/ml,全血肌钙蛋白I(cTnI)0.01(-),尿素氮(BUN)2.34 mmoL/L,肌酐(CRE)31.4μmoL/L,尿酸( UA)299μmmoL/L。 EB病毒抗体:EA-IgM(+), NA -IgG (+), VCA -IgM (+), VCA -IgG (+)。EBV-DNA 1.91E+06U/ml。余血电解质、尿、便结果均正常。明确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1月23日复查血常规示:WBC 7.99×109/L,RBC 4.79×1012/L,HGB 122 g/L,PLT 154×109/L,L 0.7550,N 0.1820,异型淋巴细胞0.1200。1月25日停用头孢西丁钠,继续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1月28日复查血常规:WBC 6.84×109/L,RBC 4.45×1012/L, HGB 115g/L,PLT 186×109/L,L 0.6964,N 0.2414,异型淋巴细胞0.0300。复查血生化:ALT 36.7U/L,AST 39.8U/L,LDH 606 U/L,CK 25 U/L,CK-MB 20 U/L,BUN 3.1 mmoL/L,CRE 32μmoL/L。复查腹部超声:脾大小约4.3 cm ×12.9 cm,腹腔多发淋巴结(部分)肿大,较大者约0.6 cm ×0.9 cm,肝胰双肾未见异常。患者一般情况好,双侧颈部、耳后及颌下淋巴结明显减小,予以出院,嘱出院后1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心电图均正常。
作者:刘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的相互关系。方法将医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A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B组,将同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C组。测定3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 Hcy )、血脂水平,利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CIMT,分析血压、血脂、Hcy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体质指数(BMI)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B、C组,B组TG、TC、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B、C组,B组HDL-C水平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cy及CIMT值均高于B组、C组,B组Hcy、CIMT值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451,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及时降低Hcy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强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监测可以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能力。
作者:蔡松泉;张慧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不同年龄产妇分娩方式和镇痛分娩方式及护理。方法对6672例产妇分娩方式和分娩镇痛率进行分析。结果6672例产妇中14~17岁组32例(0.48%),18~34岁组5778例(86.60%),和≥35岁组862例(12.92%),其剖宫产率分别为0、26.70%、40.37%,分娩镇痛率分别为9.38%、31.67%、11.60%。结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不同年龄产妇剖宫产率和产妇分娩镇痛率与年龄因素有关。
作者:吴志华;肖海燕;李春艺;黄冬梅;李莉娜;胡月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在胆结石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胆结石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护理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SAS评分、SDS评分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31±4.34)分高于对照组的(75.42±5.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实施适当的临床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成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