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杉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张清

关键词:紫杉醇注射液, 不良反应, 预防
摘要:目的:紫杉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采用紫杉醇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剂量为紫杉醇注射液135~175 mg/m2加入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中配制成500 ml的溶液,采用特制材料的输液瓶及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3例(28.7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10例,消化道反应8例,肌肉疼痛2例,过敏反应2例及神经毒性1例。结论使用紫杉醇药物时应规范用药标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86例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 EP)是青春期后的常见病,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目前治疗多采用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有文献报道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的复发率为5.7%~25%;而服用他莫昔芬每增加1年,息肉复发风险增加5倍,且息肉的恶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生育年龄妇女息肉恶变率为0.5%~1.0%,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可高达10%~15%[1],所以应尽早诊断,综合治疗,防止复发及恶变。息肉的复发是治疗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对我院86例子宫内膜息肉症患者行宫腔镜手术及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琳琳;汤明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嗜酸性胃炎患者60例(患者均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1组给予康复新液10 ml口服,每天3次;试验2组给予色甘酸钠100 mg口服,每天4次;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20 mg口服,每天1次,铝碳酸镁片1.0 g口服,每天3次。治疗2周后复查胃镜及血液分析检查,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试验1组、试验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5.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临床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正端;孙震华;邓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标签打印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

    随着医院药学的快速发展,人工调配处方的传统方式受人的因素的影响,效率和准确率容易产生波动,满足不了新时代对药房工作的要求,而自动化设备作为药房的硬件投入,是实现规范化药房的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可以让药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临床用药的指导[1]。虽然我国很多三甲医院都采用了自动摆药机和发药机,但由于资金投入较高、占地规模较大,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病人数量较少的二级和社区医院意义不大。我院作为日平均门诊量1000人左右的二甲医院,在2015年对原有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IS)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配备了标签自动打印系统,优化了配发药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小投入、大效益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万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对腰椎手术患者出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对腰椎手术患者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双节段腰椎手术的患者共106例,并将其分为3组:A组患者术前未服用过阿司匹林,B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但在术前1周时停用,C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但在术前1周并未停用。记录患者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服用情况,评估3组患者失血量的差异。结果不考虑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服用情况时,3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服用过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中,A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小于B组、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服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3组患者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会引起腰椎手术出血量的增加,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同样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作为混杂因素,可对总出血量产生影响,手术医师应重视这些药物在术前的合理应用,以减少出血量。

    作者:程真;陈贵月;郭家斌;王学军;李东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特发性膜性肾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NS)的主要病因,约占NS的20%,膜性肾病患者中老年人可达50%,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病因不明,是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膜性肾病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疾病和药物或毒物暴露等因素。大约31.7%IMN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后2年之内自发缓解[1],而约30%~40%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和术后检测措施的进展,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已经大为改善,但肾移植将会对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造成巨大影响,所以膜性肾病的前期治疗变得尤为重要。由于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众多,其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存在争议,本文就各方案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展开综述。

    作者:张晓龙;张翠欣;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产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孕期健康教育用于产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产科门诊实施产前检查的孕产妇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产妇均施予常规的产前检查,在检查过程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予健康教育。对2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巨大胎儿及低体质量儿出生率及母乳喂养率进行观察与分析。给患者发放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巨大胎儿出生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用于产科门诊的护理中能改善妊娠结局,为优生优育提供保障。

    作者:章瑶;谢明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临床治疗分析

    呼吸内科主要收治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该类疾病多病程绵长,久治不愈,长期的病史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加之处于医院这个特殊环境,患者出现各类感染的几率升高[1]。本文试就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

    作者:张丽;倪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Hcy检测结果,分析脑梗死患者不同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的比例情况及脑梗死TOAST各分型中HHcy患者所占比例的差异,探究脑梗死与Hcy的相关性。结果76例患者中, Hcy 正常患者有24例(31.58%);HHcy 患者有52例(68.42%)。 HHcy 患者中轻度 HHcy 比例(67.31%,35/52)明显高于中度 HHcy(25.00%,13/52)和重度 HHcy(7.69%,4/5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依照TOAST分型,本次研究中的76例患者中,LA型与SA型发生HHcy的比例明显高于CE型、SOE型、SUE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与Hcy之间存在密切关系,HHcy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Hcy水平控制,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发生。

    作者:李学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药物联合预镇痛对踝关节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预镇痛对踝关节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因踝关节骨折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4例。 A组患者于术前24 h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醋氯芬酸口服,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剂盐酸替扎尼定,术后患者排气后规律口服醋氯芬酸及盐酸替扎尼定;B组仅术后患者排气后规律口服醋氯芬酸及盐酸替扎尼定;C组术后患者排气后规律口服醋氯芬酸。结果术前A组V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 h,各组在麻醉效应影响下,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 h,随着麻醉效应消退,患者开始出现伤口周围及踝关节疼痛不适,但A组V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B组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A、B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随着麻醉效应完全消除及肌肉紧张程度下降,各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手术患者术前应用此预镇痛方案,较传统镇痛方案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为踝关节手术围术期及术后关节功能锻炼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王路;李凌霞;程才;李书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蒲地蓝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蒲地蓝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6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蒲地蓝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桂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拟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和传统异感组各40例,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2组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臂丛神经阻滞时间为(10.0±4.2)min短于传统异感组的(17.7±5.9) min,麻醉成功率为95.0%高于传统异感组的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传统异感组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钟永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7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IP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大通气量(MV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等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3%高于对照组的46.7%,治疗后肺功能指标PEF、MVV、DLCO、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龙治疗IIP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且不良发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强;黄胜立;蔡水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他均为准确数字。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如天平的敏感度为0.1mg,那么称重结果12.34mg中,12.3mg为准确数字,0.04mg为估计数字,2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均值±标准差( x珋±s )的位数,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如:(3.61±0.42)kg,标准差的1/3为0.14,标准差波动在百克位,即小数点后第1位上,故应取到小数点后第1位,即3.6±0.4,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但是在一系列数值并列时,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一致。例如在3.61±0.42、5.86±0.73、2.34±0.15这样一组数据中,第3组数据标准差0.15的1/3为0.05,在小数点后第2位,则这组数据的有效位数均取到小数点后第2位。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骨科治疗,观察组在骨科损伤控制后进行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72%,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健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初产妇孕期体质量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初产妇孕期体质量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医院妇产科2015年2月-2016年1月接收的健康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孕期体质量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比较2组初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初产妇孕期体质量管理和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能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林冬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P<0.01),复发率为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P<0.01)。结论过敏煎合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优于氯雷他定,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荣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HPLC 法测定佐匹克隆片中的有关物质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佐匹克隆片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含0.5%w/v十二烷基硫酸钠的0.01%w/v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4.0)—乙腈(62.5∶3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3 nm。结果佐匹克隆的检测限为2.4 ng,杂质2-氨基-5-氯吡啶的检测限为0.6 ng,定量限为2 ng;2-氨基-5-氯吡啶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1.0000;各降解杂质与主药分离良好;低、中、高浓度下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41%、101.15%和100.95%,相对标准偏差为5.0%,回收率良好;供试品溶液在25℃环境中不稳定,需4℃保存进样。结论 HPLC方法灵敏度、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佐匹克隆片的有关物质检测。

    作者:范松华;金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8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激素吸入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喘息症状发作次数及咳嗽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喘息症状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喘息症状发作次数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咳嗽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鸿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关系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45例与普通高血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48例,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 Cr)、血尿素氮( BUN)、肾小球滤过率( eGFR)、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Cr、BUN、eGFR、24 h尿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普通高血压组(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存在正相关(r=0.352,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极早期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作者:吴志伟;易柏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柏花草胶囊治疗痔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柏花草胶囊治疗痔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痔疮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柏花草胶囊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2.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低于对照组的35.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花草胶囊联合传统手术治疗痔疮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曾莉;张会红;李奎;黄跃伟;薛云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