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IgE、ECP检测在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性中评估探讨

刘翠珠;吕婕;鲍一笑

关键词:血清总, 检测, 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患儿, 相关性, 嗜酸性粒细胞炎症, 呼吸道合胞病毒, 阳离子蛋白, 住院, 流行病学, 调查显示, 特应性, 对照组, 体质, 感染
摘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岁以内小儿近100%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中有4%因毛细支气管炎(毛支)而住院,住院的患儿中38%在5岁时成为哮喘患儿,而对照组仅2%[1],因此认为毛支与哮喘有着内在的联系.本组检测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试图从特应性体质和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角度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回顾性分析

    对哮喘患儿进行长期、持续、规范化治疗是提高哮喘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我科哮喘学组自1996年1月起,遵循<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1]及1993年、199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哮喘防治指南[2,3],进行以糖皮质激素(glucose corticosteroid,GCS)吸入为主的治疗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邵洁;赵建琴;李云珠;俞善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实验性肾炎病理改变及姜黄素对其防治作用研究

    为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肾毒血清肾炎的防治作用,为其在临床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实验依据,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从尾静脉注射0.5ml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用2d;模型组:从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0.5ml/d,连用2d;姜黄素组:于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0.5ml/d,连用2d,同时腹腔注射姜黄素50mg/(kg@d).3组大鼠分别于第3、7、14、28d处死,测定各批次大鼠24h尿蛋白、血生化指标,并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显示,姜黄素组24h尿蛋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血肌酐和胆固醇于4周时比模型组低(P<0.05);半定量分析显示姜黄素组肾小球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2周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姜黄素组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提示姜黄素能明显减轻肾毒血清肾炎所致蛋白尿,同时降低血肌酐及胆固醇,抑制小球内细胞增殖,减轻小管间质损伤及炎细胞浸润,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鲍华英;陈荣华;郭梅;黄松明;费莉;黄文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血清胱蛋白酶C对评估儿童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

    由于检测血清肌酐(Scr)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GFR)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其敏感性和准确性较差.自Bokenkamp等报道血清胱蛋白酶C(CysC)作为检测儿科肾功能的指标,近来已越来越受到重视[1].为此,我院测定了236例肾脏疾病患儿血清CysC浓度并与Scr进行对照,其中17例患儿虽然Scr正常但血清CysC已有明显增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CysC对评估小儿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明俊;何威逊;朱光华;罗运九;张薇;田国力;董庆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痛风性肾病1例报告

    儿童痛风少见,而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表现、以后发现关节病变者则罕见,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清;楚海峰;于嫦琴;马守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长期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儿童骨密度影响

    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维持哮喘疗效的重要治疗方法.长期全身应用激素不可避免引起骨代谢平衡失调,使人体多个部位含小梁结构骨的骨密度(BMD)降低,甚至导致骨质疏松.尽管吸入疗法已经大大减少了骨的副效应,但较大剂量吸入激素仍会抑制骨形成或增加骨吸收[1].为评价长期吸入激素治疗对哮喘儿童的骨质矿化的影响,我们监测了45例小剂量应用激素哮喘患儿的骨密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庆玲;温志红;王风;黄忠;陈友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新的凋亡相关基因PDCD5在狼疮性肾炎患儿肾组织中的表达

    为检测新的凋亡相关基因PDCD5在狼疮性肾炎患儿肾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PDCD5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用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的方法,检测19例狼疮性肾炎患儿肾组织及9例对照肾组织中PDCD5的表达;同时16/19例狼疮性肾炎和6/9例对照肾组织标本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结果显示:①在肾组织中可检测到PDCD5的表达,肾小管的表达量(0.20±0.02)强于肾小球的表达量(0.09±0.01,P<0.05);②在狼疮性肾炎患儿肾组织中,PDCD5在肾小管的表达量(0.13±0.01)强于肾小球的表达量(0.07±0.01,P<0.05),PDCD5在肾小球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在肾小管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狼疮性肾炎患儿肾组织中肾小球、肾小管的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首次检测了新的凋亡相关基因PDCD5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并发现在狼疮性肾炎患儿肾组织中PDCD5在肾小球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在肾小管,虽然凋亡细胞数增加,但PDCD5的表达却下降.

    作者:李欣;黄建萍;丁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Turner综合征130例临床与细胞遗传学研究

    为分析和探讨Turner综合征的临床以及细胞遗传学特征,通过遗传咨询和染色体核型综合分析进行疾病诊断,确诊了Turner综合征130例,年龄17d~38岁,其中<1岁3例,占2.3%,1~12岁55例,占42.3%.身材矮小103/109例,占94.5%,成人身高平均为139cm.智能低下15/66例,占22.7%.发现和证实18种染色体核型以及部分少见特殊病例.提示Turner综合征以身材矮小为主要临床表现,婴幼儿以手足背水肿、蹼颈为特征,儿童期以矮小为就诊原因,成人以闭经、第二性征不发育为主诉,细胞遗传学分析为确诊的主要手段.各种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具有特征性的X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与临床有一定的相关性和指导意义.

    作者:张静敏;王世雄;胡琴;李一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血清TNF-α变化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HP感染可导致胃粘膜大量炎症因子浸润及免疫反应.已有报道HP感染患儿胃窦粘膜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高于HP阴性患儿及对照组.现对HP感染阳性及不同HP分型感染时血清TNF-α的变化及意义分析如下.

    作者:林亚芬;王东明;龚敏宇;王芳;郭建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FK506治疗儿童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为研究FK506治疗儿童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意义,对12例患儿入院后逐渐减用激素,给予口服FK506,剂量0.1~0.15mg/(kg@d),疗程3~6月,并监测血浓度.结果12例患儿经FK506治疗2个月后,完全缓解8例(MCDN4例,MsPGN4例),部分缓解3例(MsPGN1例,MPGN1例,FSGS1例),总有效率91.67%,无效1例(MsPGN1例),显效时间为10~38d.治疗1个月后12例中有9例血清白蛋白升到正常,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个月后11例患儿生化指标恢复正常;FK506有效血浓度维持在5~12ng/ml;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症状3例,一过性尿肌酐增加2例,NAG轻微增加3例;2例患儿随访仅2例复发.提示用小剂量皮质激素与FK506联合使用,以及在FK506减量时加用作用较轻的免疫抑制剂维持,可起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因此,FK506有可能成为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夏正坤;刘光陵;高远赋;樊忠民;伏洁;傅元凤;张连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氧合功能影响

    为评估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氧合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对18例常频辅助通气(CMV)和药物治疗失败的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美国产Sensor medics 3100A)治疗,并进行肺部氧合功能和预后评价.结果表明,用HFOV3h后,18例患儿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和动脉肺泡氧压比(87.5±10.8,0.16±0.08)较使用前(52.6±5.40,0.08±0.02)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氧合指数(30±10),治疗3h后明显下降(16±10),差异有显著性(P<0.05);至9h所有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18例患儿中存活15例(83.3%),胎粪吸入综合征(7/7例)和肺间质气肿并气漏(5/5例)的患儿存活率高.提示重症呼吸衰竭患儿CMV失败者,改用HFOV能有效改善氧合,降低给氧浓度.

    作者:刘晓红;黄惠君;李成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洋地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作用研究进展

    Withering[1]于1785年首次报道了洋地黄治疗心衰病人的水肿,直到1920年才清楚地阐述了其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洋地黄作为纯粹的正性肌力药物一直应用于临床.只是近十几年来,提出了其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将洋地黄的神经内分泌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邵云梅;陈永红;李万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心得安试验在儿童心电图检查中意义

    心电图检查已成为诊断心脏疾患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之一.儿童心电图除了因先天性心脏病表现异常外,大多表现为ST-T变化.引起ST-T变化的原因很多,除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外,有相当一部分儿童是由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ST-T变化.我们采用心得安试验,对5例ST-T变化的儿童心电图进行跟踪随访,观察儿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即交感神经兴奋对心电图ST-T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定芳;方佩芬;张欢如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应用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理中,过度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其病理过程,如部分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等,是导致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除含有主要成分IgG外,也含有少量的IgA、IgM及其他抗炎性因子,因此利用IVIg治疗HIE可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现就HIE的免疫学变化及IVIg的治疗作用简述如下.

    作者:陈琍;王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火棉胶样婴儿2例报告

    我院开设产科15年,共收治火棉胶样婴儿2例.例1:男,生后1h,因全身皮肤干燥、发红入院.

    作者:安梅莲;闫瑜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评价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常见肾小球疾病.国外报道16岁以下人口其发生率约在15.7/10万;我国部分省、市医院住院患儿统计资料显示,肾病综合征约占泌尿内科疾病患儿的21%~31%.肾病综合征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患儿往往会死于感染.目前因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已被公认为首选药物,而且由于多数儿童肾病综合征肾脏病理为微小病变,因此对激素治疗敏感,绝大多数(约90%)肾病患儿初治可获得缓解.但是其中部分患儿初治后肾病复发(relapse),约40%~60%的患儿甚至出现勤复发即肾病病程中半年内复发≥2次;或1年内复发≥3次(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因而不得不反复应用激素,结果可能导致一系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如肥胖、生长抑制、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或应用/加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当然也会面对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毒副作用问题.

    作者:丁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误诊1例报告

    临床资料 患儿男,6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4月余,不规则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及关节肿胀2个月于2000年10月6日入院.

    作者:宋孝廷;张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23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感染性疾病中支原体致病率增高已成共识,其常年散发,病种多样,对各脏器的损害已越来越受到医师的关注.现收集我院1年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病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的特点做一初步总结如下.

    作者:秦雨春;杨丽萍;曲东;张悦;王静霞;王娅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阿霉素肾病鼠骨代谢影响

    为明确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否有效治疗阿霉素肾病鼠骨病和生长障碍,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阿霉素肾病鼠组(肾病组)、地塞米松治疗的阿霉素肾病鼠组(DXM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阿霉素肾病鼠组(rhGH组)、地塞米松+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阿霉素肾病鼠组(DXM+rhGH组);测定各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尿钙、尿磷、骨矿物质量、骨密度及鼻臀长的变化.结果显示,rhGH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rhGH组和DXM+rhGH组活体椎骨骨矿物质的增长量及离体椎骨的骨密度明显高于肾病组和DXM组;而各组的24h尿钙、尿磷,全身骨的骨矿物质增长量,股骨、胫骨的骨密度,鼻臀长的增长量之间无明显差别.提示短期应用rhGH能有效治疗阿霉素肾病鼠骨病,但对其身长生长无显著影响.

    作者:易著文;易晓岚;何小解;张星星;马祖祥;李志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90例肾小管性酸中毒临床分析

    为提高对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临床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回顾性分析了90例RTA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原发性RTA占65.6%,继发性RTA占34.4%,临床初次误诊高达54.4%.RT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生长发育落后常见,占72.2%,其中6例合并生长激素缺乏(GHD),其他表现有纳差、呕吐、下肢疼痛、骨骼畸形等.临床分型中Ⅰ型常见,占82%,Ⅱ、Ⅲ型各占6.7%,Ⅳ型为4.6%.检测尿酸化功能66例,其中Ⅰ型达60例,52例明显下降,8例轻度下降者经NH4Cl负荷试验确诊.提示RTA在儿童期并非罕见,临床误诊率高,需提高警惕;多种疾病可继发RTA,临床上应全面判断;尿酸化功能测定是RTA诊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侯凌;林汉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胆汁酸水平变化探讨

    总胆汁酸(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其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血清中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对89例窒息新生儿及25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了TBA检测,以探讨窒息后新生儿血清TBA水平变化,兹报告如下.

    作者:滕懿群;严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