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横县妇幼保健院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周丽平

关键词: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
摘要:目的:分析横县妇幼保健院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横县妇幼保健院2015年7—12月处方2632张,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依据,对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分析2632张处方用药种类数量、用药金额、抗菌药物处方占比、中药注射剂占比、激素用药占比,计算处方不合理率及不合理处方构成比。结果本次处方点评过程中共抽查出35张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率为1.33%。主要不合理处方类型为未按照规定开出抗菌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异常等。结论本院门诊处方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在日后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处方点评,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采取多种干预策略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患者通过主动改变行为方式加强自我管理,促进自身健康。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提高自我管理的策略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唐彩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清胃消疡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湿热中阻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清胃消疡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湿热中阻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保定市易县医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湿热中阻型胃溃疡患者1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67)和观察组( n=71)。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胃消疡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H. 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胃消疡汤治疗湿热中阻型胃溃疡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根除H. pylori,且安全性高。

    作者:宋环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综述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血液供给障碍及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组织局限性软化或坏死,在我国,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他汀类药物临床常被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且具有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本院肿瘤镇痛用麻醉药物处方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麻醉药品在肿瘤镇痛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癌痛患者85例,用于肿瘤镇痛的麻醉药物处方203张。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诊断及药品种类、用量、用药次数及不合理处方。结果在85例癌痛患者中男59例,女26例;年龄主要分布在42~77岁,在各个年龄段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在203张麻醉药品处方中包括2种口服药物:可待因片84张(41.4%)、美施康定16张(7.9%);3种注射剂:哌替啶32张(15.8%)、吗啡针17张(8.4%)、布桂嗪14张(6.9%);2种外用贴剂:芬太尼透皮贴(杨森)9张(4.4%)、瑞芬太尼透皮贴(常州)8张(3.9%)。85例癌痛患者中,胃癌34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哌替啶、吗啡及美施康定镇痛;肺癌21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吗啡镇痛;肝癌18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哌替啶、布桂嗪及芬太尼镇痛;胰腺癌12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布桂嗪、吗啡镇痛。口服药物:可待因片30 mg、美施康定10 mg和30 mg;注射药剂:哌替啶100 mg、吗啡针10 mg、布桂嗪100 mg;外用贴剂:芬太尼透皮贴(杨森)4.2 mg;瑞芬太尼透皮贴(常州)2.5 mg。7种麻醉药品中,可待因片使用84次,哌替啶使用32次,芬太尼使用19次,吗啡针使用17次,美施康定使用16次,布桂嗪使用14次。203张处方中,处方不合理率为11.3%。结论本院肿瘤镇痛用麻醉用药基本合理,处方管理尚有欠缺,需进一步完善。麻醉药品是一种特殊管理药品,医师和药师需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相关管理,减少麻醉药品的使用问题,提高麻醉用药管理质量。

    作者:庄红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开塞露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早期开塞露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及腹部按摩,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塞露通便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呕吐、腹泻、胃潴留)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 )发生情况及胎粪排出时间、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胎粪排出时间、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开塞露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快速恢复正常体质量,缩短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且安全性好。

    作者:黄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闽南分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傅云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断改进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不断改进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西药房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不断完善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选取本院西药房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服务患者4000例,其中改进前(2013年11月—2014年10月)2000例,改进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2000例,比较改进前、改进后西药房管理差错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西药房改进后患者满意率高于改进前,差错率低于改进前( 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不断改进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可明显减少差错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泽民;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柳州市工人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与IL-6、Hcy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Hcy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NIHSS评分与IL-6、Hcy呈正相关( r=0.688、0.569,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Hcy水平,且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IL-6、Hcy呈正相关。

    作者:吴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 TH)、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滨医院2015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50例、B组24例和C组46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为正常组。比较4组受检者甲状腺素( T4)、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FT4)水平。结果4组受检者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C组患者FT3、FT4低于A组、正常组(P﹤0.05);A组与正常组FT3、F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TH、TSH水平可反映病情及预后,因此定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TH、TSH进行监测,有助于对糖尿病的治疗情况进行监控。

    作者:刘晓梅;梁庆华;伍艳梅;张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药学分析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药学特征。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66例,统计并分析患者治疗期间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的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合并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单独使用万古霉素24例(36.36%),单独使用去甲万古霉素10例(15.15%),顺序使用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19例(28.79%);联合使用其他抗感染药物13例(19.70%);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于患者用药后10~22 d。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中度白细胞计数减少;单纯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占46.97%,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他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高热;停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高热者静脉注射赖氨比林后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治疗后2~7 d,平均(4.1±1.2) d。结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用药后易导致患者白细胞计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现象,因此在使用时应加强用药管理,定期检测血常规,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及时给予干预与治疗,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林县中医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肺化痰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FEV1、CRP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CRP及IL-6低于对照组,FEV1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作者:韦正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县精神卫生保健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氨磺必利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氨磺必利在改善急性期精神分钟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方面与奥氮平相当,但其安全性较高。

    作者:傅欣;郑云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 ATP)在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桂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将产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ATP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伤口愈合效果和初次排尿时间2 h以内、产后初次哺乳时间﹤4 h、产后24 h阴道出血及产后24 h宫底高度﹤10 cm发生率及伤口水肿、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常规组,产后初次排尿时间2h以内、产后初次哺乳时间﹤4h、产后24h阴道出血及产后24h宫底高度﹤10 cm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伤口水肿、疼痛程度优于常规组( P﹤0.05)。结论 ATP在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伤口愈合效果,促进子宫复旧,缓解伤口水肿疼痛。

    作者:农燕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加量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采取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观察比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血糖,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王祁;王姝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40例,根据是否并发低血糖分为试验组(低血糖组)65例与对照组(非低血糖组)67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并发症、是否联合用药,并分析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8.78%(65/74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患病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联合用药情况差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病时间、并发症及联合用药是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以餐前为主,凌晨3点发生率高。结论患病时间、并发症及联合用药是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炎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腰椎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行腰椎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35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JOA)评分、椎管矢状径情况,并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回植椎板愈合情况、腰椎稳定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椎管矢状径大于术前( P﹤0.05)。治疗优良率为94.3%。患者回植椎板骨性愈合良好,回植椎板无移位、脱入椎管发生,末次复查腰椎过伸、过屈位无腰椎不稳倾向。患者未出现腰椎术后感染及症状好转后再次发病。结论腰椎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扩大椎管,解除压迫,利于椎板愈合,且损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李超;李永民;郭娜飞;王菲超;商振国;田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口腔颌面损伤修复技术较薄弱,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具体分析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概况、措施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巩德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细胞免疫和肺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对患儿细胞免疫、肺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MP感染患儿3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儿保科门诊做健康体检的儿童35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 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 )、呼气高峰流量( PEFR)、用力呼气25%流速( MEF25)及用力呼气50%流速( MEF50)〕,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受试者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CD3+细胞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FEV1、FVC、PEFR、MEF25、MEF50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3+细胞分数与FEV1、PEFR、MEF25、MEF50呈正相关,与FVC无相关性。结论 MP感染患儿可引起细胞免疫紊乱及肺功能下降,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计晨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三联综合疗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联综合疗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富川瑶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克银丸+他卡西醇+窄谱中波紫外线三联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周时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8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银丸(口服)+他卡西醇(外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三联疗法治疗银屑病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佳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涂片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临床上,血涂片检验为一项基本的临床检查手段,其操作简单、快捷,在诸多血液学基本、血液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血涂片检验对血液疾病诊断的价值、血涂片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后血涂片检验的应用等方面对血涂片检验临床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廖东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