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

李海彬;张苏伟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摘要:目的 观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血液科初诊并通过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于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巩固化疗3个月、巩固化疗6个月、巩固化疗12个月应用FCM定期检测患者骨髓标本,同时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MRD>10-4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患者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后MRD水平分为高(MRD≥10-2)、中(10-20.05).结论 FCM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复发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2组均给予对症处理.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较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杜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炎综合征婴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脾消肿情况,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丙氨酸转氨酶(S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63.5%(P<0.05).治疗后,2组TBil、SALT、AS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茵桅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在退黄、促进肝收缩、促使酶水平的下降等方面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律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2.11±1.72) min,术中出血量(1.64±0.12) ml,住院时间(1.5±0.5) d,自主活动时间(11.63±1.64)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欣;陈振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用于颅脑外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颅脑外损伤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颅脑外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止血、脱水、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2组患者脑水肿变化、意识恢复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7 d、14 d,观察组脑部水肿面积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值(GC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值(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用在颅脑外损伤治疗上具有消除脑水肿的效果,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孙亮;胡月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青鹏软膏治疗儿童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青鹏软膏治疗儿童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儿童慢性湿疹患儿87例,随机为观察组(44例)使用青鹏软膏治疗,对照组(43例)使用0.2%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2组均每天用药2次,疗程均为4周.定期复诊,记录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瘙痒、皮损面积、皮损形态总分及丘疹、鳞屑、糜烂、结痂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糜烂、结痂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青鹏软膏治疗儿童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作者:宋淑华;张艳晖;陈平;刘萍;刘艳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肉豆蔻长循环脂质体的构建与评价

    目的 构建肉豆蔻挥发油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肉豆蔻长循环脂质体,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并利用HPLC的方法测定其包封率,后评价其稳定性.结果 肉豆蔻挥发油脂质体的佳处方及工艺为大豆卵磷脂-胆固醇的比为3:1,药脂比为1:1,水化温度为50℃.包封率为59.67%.结论 通过处方和工艺的优化,制备的肉豆蔻挥发油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较好,稳定性较高.

    作者:宋淼;邱敏;宋晓玲;刘全礼;闫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异丙托溴铵对肺功能不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丙托溴铵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肺功能不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肺功能不全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对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和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治疗后均已恢复正常;治疗后MVV、FEV1/FVC、FEVl及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丙托溴铵联合盐酸氨溴索能有效改善肺功能不全手术患者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降初拉尔布;张曜;卢斌;徐孟;普小兵;肖航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前置胎盘治疗中改良式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式剖宫产术应用于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孕产妇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剖宫产术.观察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为(3.01±1.02)分,低于对照组的(5.35±1.01)分(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1).结论 临床上给予前置胎盘患者改良式剖宫产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2例,分为引流组(68例)和开腹组(34例),观察2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引流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开腹组,引流组病死率低于开腹组(P<0.05).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肺部感染2例、腹泻2例),低于开腹组的29.4%(肺部感染3例、梗阻性黄疸4例、切口感染1例,腹泻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流组手术成功率高,病死率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玉栋;于洪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细胞质胸苷激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采取其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检查,明确乳腺癌组织的类型、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期,采取免疫组化Max Vison法对T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因素Ki-67因子相比较.结果 TK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乳腺癌组织中的细胞质,部分表达于细胞核.TK1阳性表达在患者肿块大小中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K1表达在不同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组织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乳腺癌患者中,TK1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为84.4%(76/90),TK1表达与Ki-67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T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因组织学分级不同存在差异,且组织学分级越高,TK1的表达越高,TK1能够灵敏反映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同时TK1表达水平越高,代表Ki-67的阳性率越高,是一个灵敏反映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指标.

    作者:谢文熙;卢浩;陈永安;邵永森;黄小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布鲁菌病合并药物性肝功能损害1例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所致的人畜共患的地方流行性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都有影响[1].本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中国牧区羊、牛布鲁菌病较严重,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布鲁菌病应与伤寒、副伤寒及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还应与结核病、败血症等鉴别,慢性期应与其他关节损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鉴别.

    作者:吴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经显微内镜实行椎间盘摘除手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判断患者术前、术后情况.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2组ODI指数和VAS评分值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借助显微内镜展开椎间盘摘除术,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且手术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辛雪栋;张海涛;张永兴;郭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指压按摩护理干预在围术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指压按摩护理干预在围术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围术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采用指压按摩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8±1.1)分,低于对照组的(15.3±1.6)分(P<0.01);ADL评分为(68.1±3.9)分,高于对照组的(59.3±4.1)分(P<0.01).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指压按摩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杰;刘珍;胡玉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对侧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减压术后对侧硬膜外血肿、再次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患者28例,分析出现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因素、发生机制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结合患者资料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1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例血小板减少,1例肝功能ALT增加);2例出现伤口引流障碍.28例中11例(39.29%)因颅骨骨折,术后即刻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探查、清除术,术中发现出血量均>40 ml;4例(14.29%)术后观察到凝血功能障碍,复查CT对侧硬膜外血肿>30 ml;术后定期复查CT,6例(21.43%)发现颅脑创伤性对侧硬膜外血肿,其出血量均>20 ml;5例(17.59%)因发现对侧瞳孔散大后行头颅CT,对侧硬膜外血肿>30 ml,2例来源为脑膜中动脉,3例为板障出血;出院时行GOS评分:重残、植物状态生存及死亡12例(42.86%),轻度残疾者16例(57.14%).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颅骨骨折、血小板是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颅骨骨折、凝血功能障碍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对侧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充分评估,做好再出血手术预备方案;术中、术后密切观察脑压;提早探查对侧硬膜外出血征象是硬膜下血肿减压后对侧硬膜外血肿的预防关键.

    作者:雷波;张召;张孝礼;万晓强;卫正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DCA循环法在生育保险病种管理中的应用

    医疗保险机构和我院对生育保险的结算采用单病种付费方式.所谓单病种付费就是在临床诊疗收费中,对单一病种患者从确诊入院经检查治疗到患者康复出院,按照测算的付费标准进行付费的做法[1].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作为控费手段,致使医院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同时,争取大的经济效益,就要控制医疗成本,规范医疗行为[2].我院于2014医保年度(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运用PDCA循环法对生育保险病种(门诊、住院)均次费用进行持续管控,与2013医保年度(2013年7月-2014年7月)比较,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姜莹;杨飞;徐蕾;杨国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与预防处理措施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针对急性失血、慢性贫血的患者,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临床对输血操作有严格的规范措施,但由于血液制品的复杂性及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不可避免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经及时处理可缓解,重度不良反应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增强护理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加强对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控,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本研究分析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提出预防处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王嫩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与预防对策

    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难点和重点,也会出现诸多的护理安全问题,因老年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和基础疾病较多等造成[1].为了保证老年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非常重要.本文观察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雪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美多巴联合泰舒达治疗帕金森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美多巴联合泰舒达治疗帕金森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组(37例)联合用药组(38例).单药组采用泰舒达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美多巴联合泰舒达治疗.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改良Webster症状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DRSPD评分.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单药组的81.08%(P<0.05).2组治疗后改良Webster症状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DRSPD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2项评分均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 美多巴合用泰舒达治疗帕金森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运动功能,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胃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初步分选与鉴定

    目的 研究胃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初步分选与鉴定.方法 选取20例胃癌患者和15例正常者组织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离纯化、22CKK-8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式对其进行临床检测和分析.结果 CD44+、CD24+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比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与正常胃组织中抗原荧光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体外生长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CD24+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Total组(P<0.01),其增殖指数与Tot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和G2/M期较Total细胞轻度增加,G0/G1轻度减少.结论 CD44+、CD24+细胞群可能在胃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富含胃癌干细胞样细胞;CD44、CD24可能是胃癌细胞的干细胞标志物.

    作者:廖鸿纯;李亚林;楚艳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可视技术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操作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可视技术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过程中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66例需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2例.A组术前由麻醉医师置入,B组术中由麻醉医师经鼻盲插置入,C组术中由麻醉医师经可视喉镜直视下经鼻插入食管.观察3组患者的舒适度(舒适为10分,置入不能接受为0分);操作过程平均费时(超过1 h就改方法);操作的成功例数;术后随访患者对操作过程的满意度;手术医师不满意率.结果 患者舒适度A组低于B、C组,置管成功时间A、B组长于C组,置管成功例数A、B组少于C组,术后患者满意度A组低于B、C组,手术医师不满意度A、B组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可视技术在术中完成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操作可使患者满意、舒适,成功率达100%,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优越性,值得推广.

    作者:蒋朝霞;陈启国;刘元雪;廉慧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