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食道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附6例报告

杨菱芳;薛娟;盛伟松

关键词: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硬化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 严重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纤维胃镜, 再出血, 死亡率, 大出血, 预防, 应用, 控制, 患儿
摘要:小儿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必须尽快有效地控制大出血及预防再出血,我们自1994年至今应用小儿纤维胃镜为6例食道静脉曲张患儿进行硬化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非典型小儿川崎病27例临床分析

    小儿川崎病已成为儿科常见病种,鉴于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加服阿司匹林可防止或减轻出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故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更显重要.我院1990年~1998年收治非典型川崎病27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蔡晓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母乳对肠道菌群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关系影响的探讨

    为探索母乳对婴儿肠道微生态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LBMJ)的影响,随机选择出生后(26±2)天仍有明显黄疸的母乳喂养儿、健康无黄疽母乳喂养儿及配方乳喂养儿各15例,留取出生后第28天24小时粪便,检测肠道菌群及粪胆原含量.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儿肠道中大肠杆菌和梭菌的建立较配方乳喂养儿明显延迟(P<0.05),粪中粪胆原含量配方乳喂养儿明显高于母乳喂养黄疸儿(P<0.005).提示转化胆红素成粪胆原的肠道菌群建立延迟,可能是LBMJ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岳玉国;章蕾;俞善昌;李云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乳糖不耐受临床探讨

    为探讨乳糖不耐受(LI)在兰州地区的发病情况,我们自1991.3~1993.8采用徐州医学院推荐的醋酸铅氢氧化铵法,观察腹泻患儿2958例,不伴有腹泻症状的肠道外感染患儿203例,并以40例健康婴儿粪便为对照.发现3岁以下腹泻患儿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占46.9%,且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3岁以上患儿无1例LI,这与不再以乳食为主有关,轮状病毒性肠炎的LI发生率显著高于细菌性肠炎(P<0.005),不伴有腹泻症状的肠道外感染患儿的大便乳糖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醋酸铅氢氧化铵法系非创伤性检查,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易行,尤其适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王爱华;张维东;黄宝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心肌损害59例报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M)是儿童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常以发热、咽炎、外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而有关心脏损害的报告较少.我院对1997年7月~1998年1月IM患儿59例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红梅;王绍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哮喘的吸人治疗和吸人装置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必须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十分重要.一、哮喘药物给药途径(一)全身给药:一般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后约有50%可吸收入机体,而仅有1%左右的药量达到肺部.经胃肠外给药虽然药物能迅速进入全身,但达到肺部的药量仍占很小比例.因此全身给药剂量较大,局部药物与全身药物浓度比值较小,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就较大.

    作者:洪建国;王乃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PCR-TB和TB-Ab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早期临床症状、体征缺乏典型改变,不典型脑脊液改变易误诊为化脓性或病毒性脑膜炎.而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与预后直接相关.采用PCR-TB-DNA和TB-Ab、血和脑脊液检测对于早期辅助确诊结脑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1996年~1998年收治儿童结脑30例,诊断标准符合文献[1].年龄4月~14岁,平均年龄6岁3月.男19例,女11例.合并脑外结核6例,其中肺结核5例,淋巴结核1例.同期病毒性脑炎15例,不正规治疗化脓性脑膜炎12例,癫 3例,平均年龄5岁11月,作为对照.分别在就诊时抽静脉血4ml,腰穿留取脑脊液4ml,分送PCR-TB-DNA和TB-Ab检测.

    作者:唐成和;盛凯;白海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母乳性黄疸对尿、血β2微球蛋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母乳性黄疸对肾功能的影响,对3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尿、血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显示母乳性黄疸胆红素越高,日龄越小,尿、血β2-MG增高越明显,即对肾脏损害越明显.提示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胆红素可同样引起肾损害,且损害程度与胆红素水平成正比,与细胞成熟程度成反比.

    作者:吴美珍;周馥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西沙比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的疗效观察

    西沙比利作为第三代胃肠动力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患儿上腹痛症状的治疗作用,我们在1997年1月至1999年3月间进行了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上腹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丽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临床病理讨论--新生儿黄疸、肝脾肿大、腹水

    病史摘要患儿,男,20天.因皮肤黄染18天入院.患儿生后第3天出现皮肤黄染,呈持续性,无明显加深,同时伴皮肤苍白,无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神态及吃奶均无异常,无腹胀,大便呈黄色,尿色深黄.G3P1.孕38周剖宫产(头盆不称),出生体重3.25kg,无窒息抢救史.生后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及鱼肝油、钙粉.未接种任何疫苗.父26岁,体健.母25岁,无疾病史,第1胎孕3月时人工流产,第2胎孕5月时发现死胎.父母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作者:李华良;李敏;杜洪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厌食症500例分析

    现将1993年3月~1997年8月因厌食症在我院就诊的500例患儿作如下分析.诊断依据:①无主动进食欲望或拒食;②食量明显减少,约为正常同龄儿的2/3或以下,③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本组男284例(56.8%),女216例(43.2%);1岁~3岁231例(46.2%),~7岁176例(35.2%),~14岁93例(18.6%);独生子女372例(74.4%),入托者237例(47.4%);城市401例(80.2%),农牧区99例(19.8%),有零食习惯者453例(90.6%);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元以上者393例(78.6%),200元以下者107例(21.4%).经一般体格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如锌、铜、铁、胸透、肝功能、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等.结果,有器质性病变同时有锌、铜、铁缺乏者83例(占16.6%),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且锌、铜、铁正常者417例(占83.4%),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其中以独生子女、城市儿童、平时有零食习惯、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农牧区、无零食习惯、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者为多.说明厌食症的发病主要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宠爱、子女多吃零食影响主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社会状况有关,应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作者:菅永青;周玉芝;马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与治疗观察

    为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的诊断,应用间接ELISA法测定7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的IgM、IgG,同时对15例患儿的血清进行HSV特异性IgG的检测;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70例患儿的脑脊液同时检测lnw抗原.结果:脑脊液HSV抗原阳性20例,IgM阳性8例,IgG血清/脑脊液比值≤20为12例.对HSVE患儿予以连续静脉滴注无环鸟苷7天,结果治愈、好转20例(80%).提示应用ELISA法测定脑脊液HSV特异性抗原和IgM以及IgG血清/脑脊液比值,结合临床可早期诊断HSVE,对ESVE的治疗及改善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宁玲;徐友和;刘洪军;张爱梅;蒋玉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长效确杜先联合维生素B6及丙戊酸治疗症状性婴儿痉挛症

    在应用丙戊酸及大剂量维生素B620mg~50mg/(kg·d)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人工合成的ACTH-长效确杜先0.01mg~0.015mg/(kg·d)治疗症状性婴儿痉挛症23例.,长效确杜先疗程结束后1月,21例患儿(91.3%)的发作得到完全控制,长效确杜先用药至抽搐发作完全停止的平均时间为3.5天±1.6天(1.5天~5.0天).23例患儿平均随访(15.2±12.1)月(3月~26个月),4例(17.4%)患儿出现复发,无演变为其它类型发作者.10例(43.5%)出现肝酶一过性增高,8例(34.8%)出现短暂的、不同程度的兴奋症状,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

    作者:周伟;蒲蜀湘;杨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甲型副伤寒24例临床分析

    近几年来,甲型副伤寒发病率很低,相关报道很少.我市1998年11月至1999年1月此病流行,我科收治患儿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炳华;戴爱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诱导化疗早期骨髓检查判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因素的价值

    为分析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早期骨髓象与预后的关系,对108例初治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MIC分型并随访,于诱导化疗第8天行骨髓检查,以骨髓幼稚细胞≤0.20为A组,骨髓幼稚细胞>0.20为B组.结果:<1)A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84.2%和18%,P<0.05).(2)A组中临床高危型比例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27%和66%,P<0.05).(3)临床普危型的病例中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3.9%和46%,P<0.05).对临床难以分型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第8天骨髓检查对高危型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乐萍;殷慧君;陆爱东;刘桂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5年回顾分析

    为了降低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病率,提高儿科治疗DKA的成功率.回顾分析了25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住院儿童114例(其中DKA53例)的资料.1990年~1998年和1974年~1979年或1980年~1989年比较,DKA发病串明显下降(P<0.05).年龄越小,DKA发病率越高,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城镇儿童.DKA的诱因中,感染列首位(49.1%),停用胰岛素其次(20.8%).减少使用碳酸氢盐量的一组,其代谢恢复及住院时间均较剂量较大的两组明显缩短(P<0.05).提示;加强小儿糖尿病管理力度非常重要.较大剂量碳酸氢盐对治疗DKA有潜在的不利因素.

    作者:梁黎;梁建凤;洪文澜;夏永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和大便白细胞介素8的检测及意义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例RV肠炎患儿及30例同龄健康儿童血清和大便IL-8的水平.结果:RV肠炎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清IL-8已降至正常,而大便IL-8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8水平在中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提示:IL-8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了RV肠炎的发病机制,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8水平与RV肠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作者:李惠民;赵同启;陈琍;张进贵;王翠芹;骆金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食道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附6例报告

    小儿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必须尽快有效地控制大出血及预防再出血,我们自1994年至今应用小儿纤维胃镜为6例食道静脉曲张患儿进行硬化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菱芳;薛娟;盛伟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婴儿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的临床意义探讨

    为了解婴儿肺炎中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探讨患儿血清中特异性IgM对CT肺炎的诊断价值,应用ELISA法检测肺炎患儿血清中CT特异性IgM,同时对患儿鼻咽部分泌物(NPS)进行CT分离,特异性单克隆荧光抗体(MFA)鉴定.结果:49例患儿中9例(18.4%)于病程早期(5天~7天)存在高效价IgM,此9名患儿NPS中细胞学分离CT阳性.结论:CT特异性IgM于病程早期升高,可以证明患儿存在CT近期感染,若细胞学分离阳性即能明确诊断.

    作者:李海波;刘桂英;申作文;傅文永;鲁继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特殊类型小儿疟疾18例临床分析

    疟疾表现典型者诊断较易,但表现特殊则易误诊.现将我院近三十年来门诊及住院18例小儿特殊类型疟疾报告如下.

    作者:徐焕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手足口病U8例临床分析

    1998年7月~10月我科收治手足口病118例,其中男66例,女52例,年龄4个月~8岁,1岁~6岁87例占73.8%;夏季发病86例(72.8%),城镇92例(77.9%),农村26例(22.1%).临床表现:发热61例(52.2%).100%见手足口疮疹.疹型,病初有散在性红斑,约2mm~10mm,数量几个至几十个,经1天~2天发展为红晕性丘疹,疹中央有半透明小水泡转为疱疹,疱疹与丘疹时有并存,不痒,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常发部位:手足见于手掌、足底外缘,有26例(22%)累及臀部,口腔损害比手足严重,唇、颊粘膜,软、硬脬,舌、咽、牙龈均可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流涎、拒食.本病应与单纯性疱疹、疱疹性咽峡炎、白塞氏病相区别;这些病虽有口腔粘膜损害,但疹型各异,部位不一,而且手足无皮疹是重要鉴别.本病为病毒感染,治疗以抗病毒为主,辅以支持疗法.轻症口服病毒灵、板兰根.重症随机分两组,甲组36例,应用病毒唑+双黄连,共治疗139天,2天~6天治愈,平均治疗3.8天;乙组26例,应用莪术油+双黄莲,共治疗56天,2天~3天治愈,平均治疗2.2天,乙组明显优于甲组.外地转诊的34例均用过抗生素治疗(其中3例并发腹泻、2例霉菌感染),视病情29例停用抗生素改抗病毒治疗,1天后能进食18例(62%),2天后全部进食、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实践证明在没有合并感染情况下,使用抗菌疗法既浪费药品,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又破坏体内微生态平衡,造成菌群紊乱,故合理用药实为重要.

    作者:刘春梅;刘朝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