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张俊义;邢纪中
病史摘要男,11岁.因反复皮下结节4月,不规则发热2月入院.病初为右大腿无诱因出现数个皮下结节,为2cm~5cm大小的红色斑块,略高出皮肤,轻触痛,不破溃、不融合,能自行消退,留下褐色色素沉着.
作者:苏渊;韩连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为突然暴发,迅速蔓延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8年初春铜陵地区发生了有史以来较严重的流行性感冒,以家庭幼儿园、学校为流行单位,流行面广.经省防疫站咽拭病毒分离结果,确定为甲3型流感病毒.现将我院在流行期间收治的197例流感住院患几分析如下.
作者:高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探讨免疫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关系,检测54例病毒性心肌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恢复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急性期CD3、CD4和CD4/CD8均明显下降;恢复期CD8下降,CD4/CD8明显升高;13例慢性期CD8进一步下降,CD4/CD8进一步升高.提示病毒性心肌炎妁免疫改变以细胞免疫为主.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急性期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恢复期、慢性期存在免疫过强和自身免疫反应.
作者:蔡卫明;林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发生于肾髓质的囊肿性疾病有两种:髓质海绵肾和幼年肾单位肾痨一髓质囊肿病,前者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后者为遗传性疾病,以下报告2例髓质海绵肾.
作者:李弢;熊嗣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剂量及时间对远期疗效的关系,从1996年1月至1998年8月对门诊X线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儿作了正规治疗及随诊观察.
作者:若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现报告一种十分罕见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2例.
作者:傅惟定;曹鼎方;苏肇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在儿科危重症抢救过程中,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是当代急救医学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是保证有效通气的关键.我们于1993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国产高频喷射呼吸机(HFJV)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98例,现对 HFJV 临床的应用价值探讨如下.
作者:潘家华;陈兰举;吴良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观察风湿性舞蹈病临床动态变化趋势,分析1970年至1999年间浙江省儿童医院出院诊断为风湿性舞蹈病18例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情况.结果显示,本病随风湿热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而减少,临床以隐性风湿热感染,单独舞蹈佯动作伴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抗风湿治疗18.06天±11.96天有效,预防治疗未见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形成,表明风湿性舞蹈病正在逐渐被控制,临床防治有效.
作者:朱卫华;康曼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а)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与KD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测定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KD并CAD组与无CAD组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在KD并CAD组患儿亦高于无CAD组患儿(P<0.05),而IL-6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TNF-α和IL-6皆参与了KD的发生,而TNF-α在KD患儿CAD中,可能起到比IL-6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淑珍;孙东明;付立军;尹薇;张凤薇;王瑞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科收集自1995年2月~1998年12月有完整细菌学资料的新生儿脐炎70例进行分析.脐炎诊断标准按<医院感染监测指南>与<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为依据.
作者:庄满利;贝国平;李艳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马里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也是世界上疟疾的高发区.为观察不同剂量激素在治疗脑型疟疾中的疗效,我们在马里医疗队工作期间,对1996年8月~1998年3月急诊及住院的脑型疟疾78例患儿,分组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啸洪;林爱雪;Moulaye Labasse;THi ERO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调查兰州市婴幼儿血铅水平和相关因素.取146名健康婴幼儿末梢血,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血铅浓度.被测婴幼儿的家长填写涉及45个因素的调查表.测得的血铅值和调查表内容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兰州市婴幼儿平均血铅水平为(80.4±39.4)μg/L,其中≥100μg/L35例,占23.9%.25月~30月龄组幼儿血铅水平高,达(98.67±42.48)μg/L,较其它月龄组有显著差异.婴幼儿的血铅与年龄、胎龄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l与父母的职业、使用油漆、现有体重等7个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作者:赵一方;熊海金;雷晓燕;张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科采用日本 OlynpumXQ30 型纤维胃镜为49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作了胃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素娟;林明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生殖细胞瘤占颅内肿瘤1%~1.5%,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1982年~1995年共收治颅内生殖细胞瘤28例,经分组治疗,疗效均不满意,本文从胚胎学及病理学来探讨预后及进一步治疗方案.
作者:方立浩;陈若平;沈玉成;焦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女,11岁.因发热、头痛、流脓涕2月,进行性面黄半月,水肿伴血尿10天入院.T37°C,P117次/min,BPl5/10kPa.一般情况差,神萎,面色苍黄,双眼睑及面颊水肿,非凹陷性.
作者:张以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探讨高原地区机械通气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55例危重新生儿在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机械通气,使新生儿各种疾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机械通气前后血气PaO2、PaCO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治愈24例(43.64%),好转18例(32.73%),死亡13例(23.63%).我们认为机械通气是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正确掌握机械通气指证是提高抢救成活率的关键.
作者:范亚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对20例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血Ca、PT、KPTT、血糖、血淀粉酶、总蛋白、白蛋白和眼压的前瞻性观察,发现L-ASP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血Ca、P、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明显降低,1例发生糖尿病,1例治疗后眼压有较明显增高.结论:在L-ASP治疗前后,应对血总蛋白、白蛋白、血Ca、P、血糖做常规监测;对临床有出血倾向者,动态监测PT、KPTT;有腹痛者,动态监测血淀粉酶;有条件者进行眼压测定,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治疗.
作者:杨珍;汤静燕;薛惠良;潘慈;陈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探讨儿童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血小板显著减少期输注单采血小板的疗效,对100例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儿输注单采血小板1单位后18h~24h测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计算纠正计数指数(CCI)和回升率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99例临床出血症状改善,1例因白血病复发全身衰竭、出血死亡.输注后血小板平均升高53.41×109/L.(P<0.01);平均回升率34.9%.血小板输注无效30例(30.0%).结果表明,儿童白血病和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期输注单采血小板后临床止血效果好,副反应小.
作者:石苇;谢晓恬;邵越霞;梁爱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危重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常发生在多种危重病的基础上,往往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为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共同关注的新课题,现总结近年来确诊的40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研究癌基因MDM2mRNA过度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分型、FAB分型及临床高白细胞性的关系,用RT-PCR法检测了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MDM2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MDM2mRNA过度表达与不同型别的关系.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AL)MDM2表达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性白血病(NHAL)组(P=0.0099);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与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间(P=0.7345),L1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L2型间(P=0.8923)的MDM2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提示MDM2mRNA过度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高白细胞性相关.
作者:蒋莎义;陈力军;高飞;刘廷亮;李桂梅;尹洪臣 刊期: 2000年第06期